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主动禅位让贤嘉庆 为什么乾隆一点也不担心嘉庆下黑手

乾隆主动禅位让贤嘉庆 为什么乾隆一点也不担心嘉庆下黑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68 更新时间:2023/12/14 6:58:26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乾隆和嘉庆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皇帝于勤政殿召集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等宣示恩命: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以明年丙辰,建元嘉庆元年。也就是说,在皇位上稳稳坐了六十年之久,当时依然稳固掌握皇权的乾隆皇帝,准备应践阼之初“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的默祷,主动禅位让贤了。

对于乾隆皇帝的决定,包括皇十五子颙琰在内的皇子皇孙、王公大臣们自然无法理解也不敢承旨。次日,以礼亲王永恩为首,联合诸王公贝勒、文武大臣、蒙古王公等奏请乾隆皇帝收回成命的奏折上呈到了乾隆皇帝的面前,奏请乾隆皇帝“俯顺群情,即赐俞旨”。

王公大臣们对于乾隆皇帝的奏请,并非出于传统意义上的客气,而是发自内心的要求。毕竟,当时的乾隆皇帝虽然年岁已高,但依然“精神纯固”,依然牢固掌握着大清皇权。乾隆皇帝尚在人世的时候,选择禅位,虽是“等同舜”的先贤所为,但如果处理不当或者引发极有可能发生之太上皇权和皇权之间的争斗,对于清王朝而言绝对是致命打击。

但是,面对王公大臣言辞恳切的奏请,面前“天下臣民、以及蒙古王公、外藩属国,实皆不愿朕即归政”的民心所向,乾隆皇帝毅然予以回应:朕志先定,难以勉顺群情。

乾隆皇帝壮年继位,虽然在雍正皇帝的用心安排下,未经血腥之皇位争夺的残酷洗礼,但自努尔哈赤到雍正皇帝在位期间的屡次皇权争夺带来的手足相残甚至是父子相残,为何没让其引起足够警醒?或者,他为何不担心主动禅位以后,只得皇位却未得皇权的嘉庆皇帝会将其干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继位呢?

其实,对于这一点,乾隆皇帝有着足够的自信,这份自信来自于三个方面。

1、乾隆帝对朝廷军权,绝对掌握

对于清朝皇权而言,“枪杆子里出政权”绝对是一句至理名言。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单是对内戡乱伐暴;对外抵御外侮,绥靖边圉的大型战争就发动了13次之多。乾隆皇帝认为“非师旅征伐,则梗我王化者无以伏惩创,不敢抗干”,认为战争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和边疆领土完整非常必要。按照现今的审视眼光来看,乾隆皇帝无疑是一个战争贩子,一个用战争完美维护、巩固皇权的权力艺术家。

也正是在这种绝非寻常帝王能及的军事思想支配下,乾隆皇帝对于清朝军队的掌握和掌控能力,远超清朝其他帝王。乾隆六十年,福康安、和琳、阿桂等久经战场的悍将对乾隆皇帝的绝对维护,足以确保其皇权的绝对稳固。相比之下,刚刚被明确皇储身份的皇十五子颙琰对武装力量的掌握,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哪怕是北京城垣之内的武装力量,也尽数掌握在乾隆皇帝的手中,嘉庆皇帝又该怎么干掉他老子?

2、乾隆帝对朝政大权,绝对掌握

乾隆朝晚期,朝堂基本被四大党派势力把持,分别为以阿桂为首的武官派、以刘墉为首的中庸派、以钱沣为首的御史派和以和珅为首的贪官派。钱沣病逝于乾隆六十年,刘墉在嘉庆朝虽得重用,但当时仍然是乾隆皇帝手下忠心耿耿的臣子;和珅和阿桂,更是乾隆皇帝一手扶持、一手提拔的国之柱臣,对乾隆皇帝的拥护和支持,更是不用怀疑。

此时,虽然已经35岁的嘉庆皇帝在“秘密立储”制度的制约下,身边并未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政治势力,诸如他的师傅朱珪等此时尚在两广总督任上,鞭长莫及。所以,对于朝政大权的绝对掌握,也能充分保证乾隆太上皇的绝对安全。

3、乾隆帝禅位谕旨中的明确说明

乾隆六十年九月,在乾隆皇帝宣布禅位决定的同时,还专门明确了“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的大政纲领。就连嘉庆皇帝虽然名义上负责的“部院衙门、并各省具题章疏、及引见文武官员寻常事件”,也必须在批阅后,“奏知朕办理”。乾隆太上皇,对于嘉庆皇帝的定位乃系“为朕分劳”,而非执掌天下的国之君主。

对于乾隆太上皇的要求,嘉庆皇帝自然不敢违拗,毕竟手里没兵、没权,只能“伏愿我皇父御极延禧,躬揽庶政”,只能“朝夕侍膳问安之暇,得以禀受至教,勉自策励”。

在这份谕旨中,乾隆皇帝还专门明确了“皇太子每十日、率皇子、皇孙、恭请圣安一次”的日常工作要求,这项要求一直延续到乾隆太上皇驾崩。这就足以证明嘉庆皇帝在乾隆太上皇心中乃至在朝廷之上的地位。

也就是说,乾隆皇帝选择主动禅位,也只是让出皇位并非皇权,更没有将军权交付,这场主动禅位只是乾隆皇帝用以推卸国之衰败、朝堂党派之争乃至反清活动迭起的无奈之举,并非即位之初的心中默祷,也绝非“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乾隆皇帝真正交付给皇十五子颙琰的,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名号,毫无实权。至于性命威胁,更是毫无可能!

参考文献:《清实录》、《清史稿》、《中国通史·清时期》

标签: 乾隆嘉庆

更多文章

  • 赵匡胤去世之后 为什么会是弟弟赵光义继承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赵光义

    还不知道:赵光义继位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动荡的五代十国持续了77年之久。英勇神武的赵匡胤中断了这个乱糟糟的时期。可惜的是他的四个儿子都没有接过他手中打下的江山,最后是弟弟赵匡义继承皇位。整个北宋年间,除了一代皇帝赵匡胤,其他的皇帝都出自于兄弟的血脉,在古代这

  • 隆科多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侍卫,为何能得到康熙的宠信?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隆科多,清朝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隆科多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隆科多在康熙五十年接替托合齐,出任步军统领,一直到康熙去世。步军统领是从一品的职位,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担任,负责整个京畿的军事力量。那么,隆科多又是如何取得康熙的信任?佟氏家族与康熙关系不菲隆科多出生于清代的关外

  • 建安七子的结局分别是什么?孔融被杀其他人死得猝不及防!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朝,孔融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建安七子的结局分别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七子中,大家最熟悉的肯定还是孔融,毕竟孔融让梨在国内算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历史上,孔融是因得罪曹操被杀,时年五十六岁,那其他六子下场如何呢?据说当时爆发了一场瘟疫,导致很多人染疾丧生,其中陈琳、刘桢、应玚、徐

  • 唐朝名将高仙芝的结局是什么?高仙芝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高仙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仙芝的生平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高仙芝是唐朝名将,他曾击败吐蕃、攻灭石国,一生战功显赫。值得一提的是,高仙芝是高句丽人,从小跟随父亲入唐,20岁便被封将军。不过高仙芝最后是被诬陷导致被杀,下场令人唏嘘。安史之乱爆发后,高仙芝被予以副统帅之职,率军讨伐安禄山,但前线

  • 长平公主:历史上最惨的亡国公主,死时已有5个月身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平公主,明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长平公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古代,人们往往都很羡慕公主,她们身份尊贵,一生下来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在历史上,并不是所有公主都是幸福的。很多时候,公主们常常会沦为政治的牺牲品,为了国家去塞外和亲。最为凄惨的是一些亡国公主,国破家亡之后只能任人宰割。比如历史上

  • 在外面上阵杀敌毫不畏惧的戚继光 为什么会害怕自家的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戚继光

    很多人都不了解戚继光怕老婆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欣赏。说到戚继光,我们都知道他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抗倭名将,抵御外敌入侵,是一个绝对的英雄人物。不过,英雄人物其实也是会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一面,比如戚继光就很怕自己的老婆。关羽戚继光的妻子,我们现在只知道她姓王,就称呼她为王夫人。那这个王夫人究

  • 汉赵末代皇帝,揭秘刘曜传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曜,十六国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曜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当国家进行更朝换代之时,百姓流离失所,就连皇室贵族也无法幸免于难,甚至他们会遭受到更加惨痛的经历,比如北宋的靖康之耻,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的皇族、妃嫔、朝臣等三千多人被金军俘虏,男子被奴役,女子被玩乐,受尽屈辱,还有明朝的亡国

  • 朱元璋最宠爱的儿子,朱标为何会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标,明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者是传奇皇帝朱元璋,他的一生非常的传奇,能够从乞丐做到皇位,肯定也有过人的能力,但是在朱元璋死后的第二个皇帝,就被造反重新换了个皇帝。这个皇帝就是朱棣,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虽然没有被封为太子,但

  • 出身极为显赫的诚嫔为什么得不到乾隆的宠幸?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诚嫔,清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诚嫔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甄嬛是流潋紫小说《甄嬛传》中的主人公,改编为电视剧后成为历史上的孝圣宪皇后,即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虽姓钮祜禄氏,但却并非出自弘毅公府,后来乾隆为了抬高母家地位,才令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与弘毅公府钮祜禄氏合为一支,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后宫

  • 荀彧一心辅佐曹操,他为什么反对曹操称王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荀彧,三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荀彧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荀彧的理想是辅佐一位英雄,一起平定天下,匡扶汉室。早年,荀彧曾寄希望于袁绍,但发现袁绍只是一位“割据军阀”,立即远离。后来,荀彧觉得曹操是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英雄。因为曹操不仅具备实力,而且在想法上是与自己一致。董卓动乱后,曹操首倡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