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北伐如此艰难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穷兵黩武”的北伐

诸葛亮北伐如此艰难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穷兵黩武”的北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742 更新时间:2023/12/5 5:38:45

对诸葛亮明知北伐艰难,为何宁愿冒着“穷兵黩武”之名,屡屡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用五个字道出了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本意,但是实际上,诸葛亮北伐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此,他还有一个不能宣之于口的原因。

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

初中课本上就学过的《出师表》,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诗人陆游曾在诗中写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撇开出师表的文学成就不提,单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写的内容,堪称“闻者落泪,听者伤心”。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前上书后主,其内容更像是一封遗书,透露出诸葛亮即将北伐,前途未卜的忐忑心理。

正是因为这种心理,诸葛亮在文中主要交代了国事,叮嘱后主宫内、宫外的大小事务,更多表现的是诸葛亮的一种忠贞的情怀。

而《后出师表》就完全不是同一种风格,这是在第二次北伐之前所作。

因为第一次北伐的失败,这一次诸葛亮继续北伐,受到的阻力可就大多了,朝中自然有很多人对诸葛亮的“穷兵黩武”不满,于是才有了这么一篇文章,主要目的是申明北伐的必要性。

虽然有人对《后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存疑,但是不妨我们先看一看这篇文章,然后再结合实际,来讨论下诸葛亮的北伐是否真的“势在必行”?

诸葛亮的六个理由

开篇点题,“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诸葛亮用“汉、贼不两立”点名了他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根本原因。

然后又引古博今,以六大“臣之不解”来解释自己再次北伐的必要性。

1.“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汉高祖如此英明神武的一个皇帝,麾下谋臣如雨,武将如云,却依然还要屡屡犯限,这才能平定天下。

现在的蜀国比起高祖时期差得太多了了,想要平定天下,岂能不犯险?偏安一隅,就能等着天下自动臣服吗?

2.“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当初孙策出兵江东的时候,手下不过两三千人马,刘繇作为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名正言顺,拥有大义名分,会稽郡守王朗等人也是身孚人望。

面对孙策出兵,一个个引经据典,满腹经纶,却迟迟不肯动兵,坐等孙策一步步壮大,最后一个兵败身亡,一个成了阶下囚。

3.“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智力过人,用兵也有孙武吴起之能,可是他不也是经历过一次次险境,这才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4.“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曹操攻打过五次昌霸(昌豨,泰山群寇之一,屡屡投降,后而背叛)都不能收服他,四次想越过巢湖攻打孙权不也没能成功?想要任用李服(王子服),李服与董承等人密谋准备诛杀曹操;委任夏侯渊镇守汉中,夏侯渊不也兵败身死,让我们夺取了汉中?

先帝在世时,经常称赞曹操能力非凡,可是曹操也能反复犯错,何况我这样的普通人呢?怎么可能事事料敌于先,又怎么敢说大话,每战必胜?

5.“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从臣到汉中,准备北伐开始,到如今寥寥数年,先后死了赵云等曲长、屯长以上的将领七十余人,其他的将领又有一千余人。

要知道,这些人可不仅仅是益州的人才,而是先主在数十年间,网罗天下人才,各州郡前来投奔的精锐。

再过几年,这些人才就要损失三分之二,长此以往,等人才凋零殆尽,用谁去灭敌呢?

6.“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现在益州百姓穷困,士兵疲敝,但是战争并没有结束!

战争不结束,无论是主动出击,还是防守敌人进攻,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其实都差不多。

现在敌我双方强弱悬殊,如果我们以一州之力,等待敌人主动出击,与敌人打旷日持久的防守战,真的有胜利的希望吗?

《后出师表》总结

《后出师表》旁征博引,以古今名人(汉高祖、刘繇、曹操等人)的实例为佐证,来说明想要平定天下,就不可能不冒险。

固然现在敌我悬殊,我方胜算下,以小博大本身就是冒险之举,可是自古以来,想要获取胜利,哪能不冒险?

然后以曹操为例,哪怕是英明如曹操,也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我们北伐已经是冒险,况且我诸葛亮自认不如曹操,那么第一次北伐失败有什么好揪着不放的呢?怎么能因为第一次北伐失败就要放弃匡扶中原的梦想?

另外,现在不北伐,更待何时?当年先主从冀州一路转战到益州,网罗天下才俊,这才创立蜀汉的基业。

可是短短数年之间,跟随先帝的老臣已经有很多跟随先帝而去,人才逐渐凋零。现在仅凭一个益州,虽然能有所补充,可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总是比不过当年,并且一年不如一年的。

长此以往,人才凋零殆尽,还有谁能北伐呢?

最后,“汉、贼不两立”,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在未平定天下之前,战争都不会结束。

无论是我们北伐曹魏,还是曹魏来伐蜀汉,仗总是要打的。既然要打仗,总会有消耗,我主动出击与被动防守,消耗差距并不大。

既然如此,等敌人主动打过来,被动应对,凭我们一个小小的益州,真的能抵挡得住吗?

所谓“久守必失”,打旷日持久的守城战,无疑容错率太低,无论是对民心、士气的考验,还是对麾下将领的信任,都会成为一个很难应对的问题。

一个应对不合适,有人开城投降,或者里通外敌,很容易就导致失守。

所以,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小国守城,总是很难长久的,与其如此,不如化被动为主动,以攻代守,主动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诸葛亮另一个不能宣之于口的原因

任何一个政权,自从建立之后,就难免有利益之争,导致内部倾轧。

比如三国中的另外两国,最强大的曹魏,就是亡于内部斗争,权臣司马懿杀死曹爽之后,彻底掌控曹魏政权,在经过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的一步步经营,曹魏已经可以说名存实亡。

第二强大的孙吴,比起曹魏也好不了多少,自从东吴大帝孙权死后,先后内乱而死的宗室、权臣不胜枚举。虽然东吴的整体实力大概有蜀汉的两倍,但是在对曹魏的战场上,取得的成就却还不如蜀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内部不统一,力量不能集中。

相比而言,最弱小的蜀汉,却是最团结的一个国家,也正是因此,蜀汉才能与吴、魏并立。

难道蜀国就没有内部矛盾吗?

当然不是,别说偌大一个国家,就是小至一个郡、一个县的势力,只要建立了政权,就不可能不存在内部矛盾。

比如说,诸葛亮临终之前,设立了两位辅政大臣,为何到后来,只有诸葛亮一人权倾朝野,流芳百世?

李严是什么时候从唯二的辅政大臣,被贬为平民的?

就是在北伐期间,就是在北伐过程中!

诸葛亮通过北伐,通过统一对外这个大的外部矛盾,成功转移了内部较小的矛盾,也将内部倾轧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不得不说,这也是诸葛亮的魅力所在,因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哪怕在权利争夺过程中,也用了一些手段,但是最终的结果,或者说他的目的是为了让弱小的蜀汉能将力量拧成一根绳,能集中全力北伐,不是为了一己私利!

诸葛亮将内部矛盾转移为外部矛盾,自己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却并没有如董卓、司马懿等权臣一样以权谋私,所以才能得到蜀汉上下官员,乃至于后世之人的尊敬。

如果认为诸葛亮的北伐是“穷兵黩武”,那无疑是一种目光短浅的看法。战争的魅力就在于诞生奇迹,化不可能为可能!如果仅仅只看国力强弱,根本就不需要战争,还不如早点投降。

标签: 诸葛亮北伐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活着是蜀汉如果统一了天下 诸葛亮最后会被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蜀汉

    还不知道:若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蜀汉能够统一,他会因为忌惮而被杀吗?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纵观古今历朝开国功臣,很多都不得善终,毕竟身为能伴随开国君王打江山的臣子,大多都有不俗的能耐,而这些人一旦独立出去,很有可能坐镇一方,威胁到帝国的安危。比如西汉开国皇帝刘

  •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善于治法闻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高柔,曹魏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并州刺史高干从弟,以善于治法闻名。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从小吏任起,二十年后官至九卿。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

  • 李泌在唐朝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泌,唐朝

    李泌是中唐史上突出的人物,这是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泌,出身赵郡李氏,隋唐时期世家大族有“五姓七家”的说法,包括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隋唐的政治也掌控在这些世家大族手中,他们相互联姻,互相扶助,是当时社会上很

  • 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做了三十年皇帝 刘禅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诸葛亮,刘禅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病逝,平庸的刘禅为何还能当30年的皇帝,2个原因很重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引言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享年54岁。自刘备病逝后,诸葛亮承担起了托孤的重任,先是平定南蛮叛乱,修复与东吴的关系,然后五次北伐中原,实现复兴汉室的

  • 王莽死后头颅被收藏272年之久 这个头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莽,头颅

    对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贝,收藏272年之久,它有何特殊之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莽在西汉历史上的功绩不小,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改革家,但他在史书上的评价却不高。因为他是篡位称帝,所以备受争议。不过直到现如今,史学家们研究认为,王莽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

  • 永王李璘是什么身份?他最后的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璘,唐朝

    李璘是唐肃宗的弟弟,也可以说是曾经与唐肃宗关系很好而为后来的唐肃宗容不下的弟弟。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永王李璘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剧中太子李玙)异母弟,母为郭顺仪。生母早逝,由皇兄李亨抚养。根据《新唐书》记载,少聪敏好学,貌陋甚,不能正视。母亲很早去世,由太

  • 司马略:西晋宗室、将领,孝敬慈顺,谨慎谦恭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略,西晋

    司马略(?―309年),一作司马简,字元简,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第三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弟,西晋宗室、将领。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略孝敬慈顺,谨慎谦恭地对待贤士,很有父亲司马泰风范。元康初年,与华恒等同在

  • 司马腾:西晋时期宗室、诸侯王,生性节省吝啬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腾,西晋

    司马腾(?~307年),字元迈,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次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弟,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腾初封东嬴公,官拜冗从仆射。后历任南阳、魏郡太守,在任十分称职。后入朝任宗正、太常;出

  •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进入洛阳只用了一个月,为何这么容易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禄山,唐朝

    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安禄山举起造反大旗后,一个月的时间就攻入洛阳,并在那里称帝。半年就攻进长安,把唐玄宗撵得慌不择路往四川跑。说起来,地方上造反要攻入京城,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诸葛亮为何要害死赵云 诸葛亮有什么目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赵云

    对诸葛亮为何要害赵云?忌惮老兵,顾全大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云是刘备手下的将领,勇猛善战,但据说诸葛亮已经很久没有用过赵云了。甚至有传言说赵云之死与诸葛亮有关,或者说刘备一生不会重用赵云?这些都是谣言还是事实?一起来看看诸葛亮为什么要杀赵云吧!诸葛亮为什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