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娥有哪些作为?为什么她能名垂青史?

刘娥有哪些作为?为什么她能名垂青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634 更新时间:2023/12/16 9:29:22

刘娥,即章献明肃皇后,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她是宋朝第一位临朝摄政太后,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国古代史上名垂千古的皇后、太后很多,这其中就有大宋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她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女子,从一介平民到后来成为全倾朝野的太后,种种经历可谓波澜起伏,但大部分人熟悉她,是来源那个经典的故事“狸猫换太子”,那么她到底做了什么,可以名留史册,成为一代贤后呢?

历史上的刘娥,其实和故事里的刘娥,完全是两个人,有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精彩。刘娥也算出身将门,可她刚出生不久父亲便战死沙场,从此家道中落,从小便寄人篱下,受尽苦楚。

01辗转京城,得襄王喜爱

刘娥到十来岁已出落得十分美丽,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会了读书认字,但日子依然过的艰难,也许正因如此,培养了刘娥日后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性格。

没过多久,刘娥被许给了隔壁家的龚美为妻,龚美是个银匠,两人婚后也算和美,但生意却不尽如人意。无奈之下,龚美只得带着刘娥来到京城,看看在繁华的帝都,能否一扭颓势。

可惜事与愿违,即便到了富人云集的京城,龚美的生意并无起色,生活惨淡,不得已刘娥只能捡起以前学过的打鼗鼓,在大街上表演,以贴补家用。

没想到因为表演新颖,刘娥又人美歌甜,一下便名动京城。也因此,吸引了当时还是襄王的赵恒。经人撮合,亦为了生计,龚美就将刘娥卖给了赵恒。刘娥天生貌美,歌声婉转,非常得赵恒喜欢,两人很快便如胶似漆。

02韬光养晦,潜心读书

可赵恒的乳母却十分不喜欢刘娥,身份低微还是二婚,而且还有让襄王沉溺美色的嫌疑,于是就去向襄王的父亲太宗告状,太宗得知后大为恼怒,下旨赶走刘娥,并给赵恒娶了一门门当户对的妻子。

可赵恒如何甘愿?于是表面上答应父亲,按照父亲的意思娶了妻,可暗地里将刘娥偷偷藏在了亲信家中,暗中相会,这一藏,便是十五年。这十五年里,刘娥并没有哭闹,反而有种既来之,则安之的超然,闲暇时便博览群书,研习书画,提升自己。如此,更是让赵恒刮目相看,愈发难以割舍。

03守得云开,伴于君王

待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没有了阻拦,赵恒自然是要把喜爱的刘娥接入宫的,虽开始是封美人,但很快便被封为德妃。虽然刘娥已没有了初时的美貌,可赵恒对她的宠爱不减半分。

随着陪伴帝王的日子越久,地位越高,加上刘娥极有悟性,渐渐越发熟悉朝政。美中不足的,是刘娥一直没有子嗣,于是就想出一招借腹生子,刘娥让自己的侍女李氏侍奉皇帝一夜,不久李氏果然有孕并生下一子,便是日后的仁宗赵祯。

刘娥将李氏之子称作自己的孩子,并母凭子贵,成功登上皇后之位。此事流传到民间,演变成了一部戏说“狸猫换太子”,把刘娥演绎成一代奸妃的形象,但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刘娥与之完全不一样。

04抚育幼子,总理朝政

身为皇后,刘娥并不终日只局限于后宫的小情小爱,她才华卓然,博古通今,多年陪伴君王处理朝政事务,对朝堂早已驾轻就熟,赵恒身体状况每日愈下,更是离不得刘娥。

赵恒在五十四岁时驾崩,十一岁的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刘娥晋封为皇太后,此时开了她总理朝政的时期。刘娥在实际掌权的二十多年里,处理权臣,终结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桩桩件件处理的有条不紊,为日后仁宗治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她精心培育仁宗,让他随自己一起处理朝堂政事,为仁宗延请名师大儒讲学,培养他身为君王应有的学识和德行,仁宗亲生母亲李妃离世,刘娥召以皇后之礼安葬,并未有丝毫苛待。

刘娥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时刻能认清楚自己。即便已身处高位,掌一国之政,亦只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并无他想。既没有去清算当年阻挠自己的人,亦没有启用外戚使得外戚专权,更加没有在自己权势达到最鼎盛之时,临朝称帝,做第二个武则天。勤勤恳恳,守护着丈夫留下的江山,期以可以完完整整的交托给儿子。

但也许时间久了,刘娥心里也是会有一些想法。虽然不愿坐那把皇椅,但在最后,也许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想任性一回,在明道二年,大宋的祭祀太庙大典上,刘娥身着天子冕服进行祭祀,众人虽然吃惊,可并无人阻拦。

之后,便还政仁宗,又重新换回了皇后正服,溘然长逝。也许在刘娥心底,从不认为自己有帝王之能,自己从始至终,就是一位帝王的妻子罢了。

不得不说,刘娥是一位充满传奇的皇后,才华横溢,能力出众,从一位低微的歌女,成长为一国之后,再到垂帘听政,身着龙袍却对唾手可得的皇位弃之敝屣,可谓曲折离奇。不能否认,刘娥当得起一代贤后之称!

标签: 刘娥北宋

更多文章

  • 项羽真的是一个暴君吗 章邯投降后为何项羽为何活埋20万秦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章邯

    对项羽和章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章邯投降后,项羽为何连夜活埋20万秦兵?他真的是暴君吗?公元前207年,宋义和项羽率领楚军北上准备救援赵国,宋义到达巨鹿附近之后却下令全军将士不得出击。于是项羽趁机杀掉宋义,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对岸的秦军决一死战,在九次激烈的

  • 历史上许褚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许褚,三国

    许褚三国时期曹魏的武将,曹操的重要部将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许褚是曹操手下最忠心的猛将之一,一生多次保护曹操在危难中脱险,功劳很大。潼关之战,马超率一万多兵马杀来,箭如雨下,许褚一手举着马鞍为曹操挡箭,一手撑船,救了曹操性命。曹操死的时候,

  • 俗话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蜀汉最后为何还是灭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蜀汉,卧龙凤雏

    对蜀汉和卧龙凤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所谓“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什么蜀汉还是没坚持下去?刘备刚起兵就遭遇了事业的挫折,最后带上几兄弟四处流浪,曾经依附在不少地方军阀麾下,要不是皇叔身份,实在和流寇差不多。此时有人向他进言需要广纳人才,刘备常常思索身边都是武

  •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曹魏猛将最后投降了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姜维,三国

    三国时期,群英逐鹿中原,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最强大,蜀汉最弱小,而且,差的不是一点点,魏国比蜀汉要强大数倍,仅仅兵力上,至少是蜀汉的四倍以上。然而,蜀汉这么弱,却偏偏有三位名将离开了强大的魏国,投奔了弱小的蜀汉,而且,个个是顶尖将才。他

  • 卞皇后的性格如何?有哪些与她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卞皇后,曹魏

    卞皇后(161年1月29日-230年7月9日),汉末三国时期历史人物,魏武帝曹操第二任妻子,开阳敬侯卞远的女儿。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倡家,从事音乐歌舞。嫁给东郡太守曹操,先后生下魏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建安初年,随着丁夫人被废,成为曹

  • 卢绾与刘邦之间的关系怎么样?他为何要选择背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卢绾,汉朝

    卢绾,泗水郡丰邑人。汉朝开国功臣、异姓诸侯王之一。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卢绾反叛确实是一件让刘邦最生气的事情,为什么让刘邦最生气呢?因为卢绾和刘邦的关系最好,他们从小就是穿一条开裆裤长大的,在刘邦开始造反之前,他们一直都在一起,几乎形影不离,而且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矛盾。

  • 朱标还活着的时候 朱棣为何没有争夺太子之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标,朱棣

    对朱标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标在世时,为何朱棣不敢跟他争夺太子之位?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朱棣明朝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个非常有血性的朝代,尤其

  • 袁熙:东汉末年军阀袁绍次子,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袁熙,东汉

    袁熙(?-207年),字显奕,(《后汉书》、《东光世系》作显雍),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人,是东汉末年占据河北的军阀袁绍次子,袁绍打败公孙瓒后,令袁熙为幽州刺史。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袁绍官渡兵败后不久病死,其兄长袁谭、弟弟袁尚各自独立,互相攻伐,曹操趁机进攻袁

  • 明悼毛皇后:魏明帝曹叡第一任皇后,后失宠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悼毛皇后,曹魏

    明悼毛皇后(?~237年9月22日),河内郡人,魏明帝曹叡第一任皇后。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初年间,毛氏选入平原王府,很受曹叡宠爱,进出常同乘一副辇同车。黄初七年(226年),曹叡即位,封毛氏为贵嫔。太和元年(227年),立为皇后。曹叡后来又宠幸郭夫人(明元郭皇后

  • 朱标有25个兄弟 他们为什么不去争夺太子之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标,明朝,太子

    还不知道:太子朱标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子朱标有何实力?为何25个兄弟没人和他争皇位,连朱棣不敢造反?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在世时,他被封为了燕王。在我国的帝王世袭制度中,按照朱棣的位置,怎么也不可能成为皇帝。然而,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