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的吴湘案是怎么回事?李绅得势后性情大变!

唐朝的吴湘案是怎么回事?李绅得势后性情大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190 更新时间:2023/12/22 21:21:31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朝的吴湘案是怎么回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绅是唐朝宰相,也是一名诗人。李绅有一首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悯农》就出自李绅笔下。能写出这样一首诗的人,想必是最能理解民间疾苦的人,不过李绅的一生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光彩。吴湘案便是李绅为官路上的最大污点,他可能是为了报复,执意将吴湘判以死刑,实际上这是一场冤案。等李绅死后,吴湘得到平反,而李绅根据唐法,被处以“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

相信很多人小的时候,都曾读过这首《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农民种田非常辛苦,希望大家要注意珍惜粮食。而说到这首诗的时候,想必不少人一定很清楚他的作者是谁。没错,他就是一个叫李绅的官员。

按理来说,有此觉悟的官员本应该是一位清官才对。但是实际上,李绅在当上官员后,便逐渐踏上了腐败之路,成了被朝廷和老百姓们唾弃的渣渣。

那么,写出《悯农》一诗的李绅,在当上官员后,最终会踏上腐败之路,成为祸害百姓的贪官呢?

一、家道中落,李绅尝尽人间疾苦

李绅降生的那个家庭,条件刚开始是挺好。起码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官员,吃穿方面来不用发愁。不过这种好日子并未维持多长时间,在李绅的父亲逝世后,年幼的李绅便跟母亲一起过上了非常凄苦的生活。好在李绅的母亲比较会打理生活,所以即便他们家的情况已经变得比较糟糕了,李绅照样有机会读书和参加科举考试。不过李绅的科考之路走得也非常艰难,直到将近三十岁的时候才考中进士。

而在他没有考中进士之前,遭受了很多人的白眼。就算是到亲戚家去串门,也会被对方冷言冷语的讽刺一番。正因为如此,李绅才更乐意去跟那些条件远不如自己的农人接触。也正是因为有了跟农人们接触的机会,他才意识到普通老百姓们所过的生活,远比他所过的生活还要艰辛很多。于是,他在看到农人在烈日下种田的场景后,便写出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悯农》。

二、进士及第后的李绅,情况并未发生明显的好转

二十七岁的时候,屡试不第的李绅总算顺利考中了进士,并因此得以踏上仕途。本来他以为如此一来,他的境遇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实际上,情况远没有他想得那么好。因为他当时的官职并不大,所以谁都能欺负他。他觉得这样很没意思,便干脆辞职去给别人当幕僚了。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伺候的那个人竟然生了谋反之心。为了不跟着对方一起担上谋反的罪名,他便想逃跑。只是还没等到他采取行动,对方就率先将他给关押了起来。直到对方被杀,李绅才得以重见天日。

后来,无权无势无财的李绅,去一座名为惠山寺的寺庙中住了一段时间。但因他当时的情况非常糟糕,所以连寺庙里的和尚都常常欺负他。也正是因为这样,原本心地善良的李绅,渐渐变得心狠手辣和不择手段。等到他因为巴结权贵而得势后,甚至还曾专门去报复过惠山寺的那些和尚们。而且自此以后,李绅便尝到了有权有势的甜头。甚至开始为了得到更大的权势而做更过分的事情,完全忘了他当初曾立下要当个清官的大志向。

三、得势后的李绅,过上了无比奢侈随心的生活

李绅得到了高官厚禄后,不仅无心为天下的百姓们谋福利,而且还让自己过上了足够奢靡的生活。他在家中养了很多歌妓,吃饭只吃食材中最精华的那一小部分。据说他吃鸡的时候,就只吃鸡的舌尖。剩的部分,他通通会让人给扔掉。

于是每次厨房的厨师给他做这道菜,都得提前杀好数百只鸡才行。除此之外,每每遇到不服他管束或者他看不顺眼的人时,他便会瞬间化身成恶魔,然后想方设法将对方给弄死。正因如此,他经手过的案件中,才会出现那么多的冤假错案。

吴湘案中,有人认为李绅执意处死吴湘,是为讨好李党老大李德裕而实施的一次报复行动。吴湘的叔父吴武陵当年得罪过李德裕的老爸李吉甫,两家是世仇。为了取悦李德裕,李绅将吴武陵的侄子吴湘也列为报复对象,因而罗织罪名,处其死刑。

按理来说,像李绅这样的人理应不得善终。但是实际上,李绅却得到了善终。他死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而且死后还得以被朝廷追封。好在他死之后,他经手的那些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所以没过多久,李绅的报应便都报在了他的子孙后代们的身上。

总结

如此一来,不光天下的百姓们纷纷咒骂李绅,就连他自己的那些子孙后代们,也都因跟他有血缘关系而感到无比羞耻。由此看来,李绅的结局也算不得有多好。若是他能坚守本心,踏踏实实做个能为百姓们出力的清官,最起码死后不至于会祸及子孙。可惜他曾经表现出来的很高的觉悟,全都被仇恨给弄没了,实在是有些可惜了。

标签: 唐朝李绅

更多文章

  • 刘邦死后,他手下的那些功臣为何不阻止吕后专权?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汉朝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只是刘邦死后,虽然即位的是他儿子刘盈,但真正掌权的人却是吕后,按道理,刘盈管不了自己母亲,这些大臣们应该也有足够的实力,防止吕后扰政。为何这些人不阻止吕后?反而吕后死了,他们才推翻吕后的统治。吕后早参政吕后并不是刘邦死后,才进行参政

  • 历史上出了崇祯皇帝是上吊自杀外 还有哪些皇帝是上吊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崇祯,上吊

    还不知道:上吊的皇帝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帝,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在明朝灭亡之际,自己在煤山上吊自杀的皇帝,可以说崇祯的一生也还是有功有过,最后这样一个死法,虽然凄凉,却也是最好的结局了。不过历史数千年,除了崇祯以外,还有哪些皇帝是上吊自杀的呢?动乱的年代最

  • 解缙曾差点被处死,行刑前写一首诗立马免罪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解缙,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解缙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洪武二年(1369年),解缙出生在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解缙从小聪明过人,被人们誉为神童。解缙在襁褓之中时,其母就读诗给他听;5岁时,他在听了一遍张打油的诗后便能背诵:山河一笼统,门外看雪景。俩狗抢骨头,咬架真凶猛

  • 朱允炆晚年被毒杀,死之前下一首绝句你读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允炆,明朝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允炆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刚上台的朱允炆虽然年轻,做起事来却也毫不含糊,很快便用霹雳手段,把几位不听话的叔叔给削爵的削爵、流放的流放,而四叔朱棣那里也派了人给重点监控。可是毕竟他还是太年轻单纯了些,很快就被朱棣的装疯卖傻给蒙蔽了双眼,却俨然不知朱棣的屠刀已

  • 面首到底是什么意思 武则天都几十岁了为什么还要面首伺候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面首

    还不知道:武则天的面首是什么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最近不少的人也说了看了一些武则天相关的资料,这个武则天也挺有意思的,他有很多的面首,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面首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武则天都几十岁了还要这个面首入宫伺候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武则

  • 雍正为何坚持让傅尔丹当大将?最后全军覆没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雍正,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雍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多年之后,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皇帝即位。而此时,策零多尔济也已病逝,他的儿子葛尔丹策零承袭了他的衣钵。葛尔丹策零小伙年纪轻轻,生的英气逼人,多权谋,善驭下,手下都乐意为他效力。而此时,他的部族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也已今非昔比,于是那颗不

  • 从宫女到皇妃,孝恭仁皇后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孝恭仁皇后,清朝

    在历史长河中,孝恭仁皇后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她的故事吗?孝恭仁皇后姓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父亲是内务府正黄旗包衣护军参领威武。康熙早期,后妃制度还不完善,而且皇帝妃嫔的纳娶也非常重视出身,像乌雅氏(孝恭仁皇后)这种内务府的包衣女子几乎不可能被皇帝纳为妃嫔,能够入宫做宫女已经是谢天谢

  • 盘点越国八大美女,她们为何都进宫服侍吴王夫差?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施,春秋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越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按理说,吴越两个国家都不算是当时中原地区的国家,甚至比楚国还要偏远,还要靠南,他们国力相对没那么强盛,应该相互扶持才是,但实际上,两个国家却是有不共戴天之仇。过去吴王阖闾被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即位之后,又打败了勾践,勾践在活命之后,想

  • 嘉靖年间的严世蕃有多聪明?他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严世蕃,明朝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严世蕃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嘉靖年间的严世蕃,他虽然号称“鬼才”,但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代表,其一生就是不断在作死的边缘试探,最终终于自作孽不可活,他究竟如何把自己作死的?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且听我仔细道来!一、过目不忘世蕃,短

  • 她16岁被咸丰一眼看中,死后慈禧还亲自跪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同治,清朝

    在历史长河中,同治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这一天,两宫皇太后慈安与慈禧携10岁的小皇帝同治一起参加了文宗显皇帝(咸丰)和一个女人的葬礼,这个女人最终与文宗显皇帝合葬入定陵地宫,而且两宫皇太后与同治帝都是跪着参加葬礼的,这个女人究竟是谁呢?就连两宫皇太后和皇帝都如此恭谨,她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