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史之乱”后吐蕃侵扰大唐,元载提出妙计却不被采纳!

“安史之乱”后吐蕃侵扰大唐,元载提出妙计却不被采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87 更新时间:2023/12/15 14:19:42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何应对吐蕃的袭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安史之乱”之后,吐蕃正式成为衰弱中的大唐王朝的最严重外患,不但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京畿附近,甚至一度占领长安并扶持自己的傀儡政权。而在其后的数十年间,吐蕃人每当秋高马肥之际便聚集起来,越过边境进入大唐境内进行劫掠,虽然规模或大或小,但由于驻守在边境的唐军力量薄弱,又缺乏战马,不能进行有效的抵抗,更不用说反击了,故而给大唐王朝在经济和人口上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打击。

(《全唐文·论吐蕃书》:今吐蕃充斥,势强十倍,兼河陇之地,杂羌浑之众,每岁来寇近郊。以朔方减十倍之军,当吐蕃加十倍之骑,欲求制胜,岂易为力?近入内地称四节度,每将盈万,每贼兼乘数四,臣所统将士,不当贼四分之一,所有征马,不当贼百分之二,诚合固守,不宜於战。又得马牒报,贼拟涉谓而南。臣若坚壁,恐犯畿甸;若过畿内,则国人大恐,诸道易摇。)

名将郭子仪给出的应对之道是从各藩镇调集精兵强将,组建一支4,5万人的大军,开赴前线,经过适当的训练,便能有效地遏制吐蕃的攻势。然而,当时的藩镇割据形势决定了节度使们不可能交出手中的精兵,而朝廷也难以在边境维持如此规模的大军,计划实际上没有多大的可行性,自然胎死腹中。

不过,当时的宰相元载则向代宗皇帝献出了两条妙计,虽然最终同样没有被采纳,但其中体现出的战略眼光却非常的高明,有其独到之处。

元载从边境守军给出的情报发现,边境线之外的吐蕃牧民,每当盛夏来临之际,就会迁移到青海湖畔牧草肥美之地放牧,然后等到秋天再返回,一来一回留下几个月的空档期。于是元载建议,乘吐蕃人到青海的机会,派军队以奇袭的方式夺取边境线外的战略要地原州(原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处在吐蕃入侵的必经之路上,当时被吐蕃占领,但未派军驻守,城防工事亦未破坏),然后修筑、加强原州城防工事,然后再派兵守卫木门谷、木峡关、陇山三关,设置鸣沙县、丰安军,形成一条防线。

元载的计划需要的兵力不多,由于扼守咽喉要道,吐蕃侵袭军队不敢也不能绕过去,而攻取坚城,本身是游牧民族军队的弱项,没有一定规模的军队,是不可能成功的,吐蕃不得不集结大军,如此一来,小股部队的袭扰基本上可以肃清,同时,有了原州的抵御,哪怕最终失守,也能给后方争取足够的时间。

元载给出的第二条妙计是迁都,即把都城从长安迁移到河中(现在的山西南部),其优点如下:1,远离了吐蕃的威胁,且有潼关和黄河两道天险,易守难攻;2,距离河南和东南地区比较近,更容易得到从运河系统输送过来的粮食;3,附近的藩镇兵精粮足。

此外,从中国历史的后续发展来看,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是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慢慢向东移动的,彼时的长安,实际上已经不适合作为王朝的京都了。

然而,代宗皇帝痴迷于佛教,对政事和国事没有足够的热情,能力也不过尔尔,故而没有采纳元载的建议,于是乎吐蕃造成的边患继续下去,知道吐蕃发生内乱才终止。

元载(713~777年),本姓景,字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唐朝中期宰相。

出身寒微,嗜好读书。性格敏惠,精通道学。天宝初年,考中制科进士,授新平县尉,历任大理司直、祠部员外郎,出任洪州刺史,迁户部侍郎、度支郎中、诸道盐铁转运使。唐代宗即位,交好权宦李辅国,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封许昌县子,提拔理财名臣刘晏,判天下元帅府行军司马。协助皇帝铲除李辅国和鱼朝恩两个权宦,深得宠信,封颍川郡公。志得意满,独揽朝政,排除异己,专权跋扈,专营私产,大兴土木,逐渐引起唐代宗的厌恶。

大历十二年(777年),唐代宗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逮捕元载和王缙,全家坐罪赐死。兴元元年(784年),唐德宗感念翊戴之功,诏复官职,许以改葬,谥号成纵。唐文宗即位,元载被改谥为忠。

标签: 唐朝元载

更多文章

  • 李唐皇族有多优秀?历史上出宰相最多的皇室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李世民,李林甫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出宰相最多的皇室家族!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提起大唐王朝李氏皇族,很多人脑海中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如下几个堪称惨绝人寰的悲惨片段:1,“玄武门之变”发生之时太宗李世民杀死兄长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后又屠戮了后两者的孩子;2,武则天临朝称制和改元为“周”之时,对宗室

  • “柳庄居士”袁珙:明朝著名奇人,曾预言了三个皇帝登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袁珙,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袁珙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袁珙,出生于元末明初,人称“柳庄居士”,元朝末年,袁家一门被元兵俘虏,因不屈服于元朝,一家十七口人被杀,只有他躲过一劫。袁珙从小聪明又博览群书,少年时就四处云游学,在珞珈山遇见一名得道高僧,就拜僧人为师学习看相之术,学有所成之后,在

  • 福康安:乾隆晚年最宠信的大臣,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福康安,清朝

    在历史长河中,福康安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嘉庆元年(1796年)的五月,曾被老皇帝乾隆破格封为贝子的福康安在军营病死,在其死后追赠嘉勇郡王,成了有清一代,除吴三桂以及蒙古领袖得到这个王珏封号外,异性封王者仅福康安一人。他的父亲傅桓是大学士,担任乾隆早期首席军机大臣二十多年,

  • 李渊为什么一心向着李建成?李渊退位之后过得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李渊,李建成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渊退位之后过得怎么样?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唐高祖)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旧唐书》“少年,我看你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我这有本秘籍《如来神掌》,见与你有缘,就十块卖给你了!”相信看过周星驰《功夫》的小伙伴们对于上述的话,都不陌生。不过

  • 溥仪第一次婚礼收了多少份子钱?溥仪的面子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溥仪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溥仪结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我国的历史上,清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王朝,不仅仅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点在于最为退位之君的溥仪竟然能在退位之后还能保留皇帝的名号,还可以用皇家的礼制去赢取皇后。除此之外,溥仪当时还受到了各地军阀的贺礼,其中不

  • 李世民宠爱武则天,为何又让她当了12年的才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武则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武媚娘是一个传奇人物,而令她正式进入皇宫的人,也正好是赐予她“媚娘”名称的唐太宗李世民。不过武则天这个权力欲十分强盛的女人,在李世民时期,并没有真正进行过权力斗争,而且她也没有因为李世民对她宠爱万分,地位就此上升。反而当了12年的

  • 朱元璋杀大臣都是有理由的 朱元璋为什么会对一个七旬老人都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善长,朱元璋

    对李善长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后,杀了不少曾经有功的功臣,但是如果说他是因为担心这些人会功高盖主,日后起兵造反,那也说得过去,毕竟历史上没有几个是对此毫不担心的皇帝的,那朱元璋杀掉那些手中握有大权,有能力的臣子也的确是有理由的,但是为

  • 越国王后雅鱼被侮辱,为何23年后才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雅鱼,春秋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雅鱼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春秋时期称霸诸侯的国家往往都是齐国,晋国这样的大国,实际上,在南方一带也出现过小国崛起,进而争霸。而吴国和越国就是这样的国家,虽然它们仅仅只是昙花一现,但这两个国家的君主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都是《荀子》一书中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在此

  • 盘点李世民部队的四大统领,个个都英勇无敌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李世民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在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也是中华第一帝都的长安城,举行着一场隆重的凯旋仪式:铁骑一万,甲士三万,旌旗蔽日,剑戟凝霜,鼓乐齐鸣,人如潮涌,声震九天!走在队伍最前方的乃是一位气场非凡的年轻将军,但见他相貌俊

  • 开国皇帝赐弟弟一杯毒酒,弟弟刚喝完酒他立马后悔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昪,五代十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李昪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李昪,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身世不幸,在他六岁那年,他便因为战乱,与自己的父亲失散,伯父带着他和母亲逃难到了濠州,可在那个战乱连连的年代,伯父和母亲也没有陪伴他太长时间,陆续病逝了,只留小李昪一人沦落为乞丐,四处乞讨为生。895年,南唐太祖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