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慈禧为什么让光绪叫自己“亲爸爸”?慈禧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慈禧为什么让光绪叫自己“亲爸爸”?慈禧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540 更新时间:2023/12/24 15:18:22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慈禧是个怎么样的女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908年,曾经垂帘听政,一手遮天的“老佛爷”慈禧太后,病入膏肓,接近弥留之际。

对此,皇宫内的太医们都束手无策,忙得是团团转。为了让太后能稍微舒服一些,便给其开了一剂益气生津的方子,若是能妙手回春,那自然很好。

不过,奇迹还是没有出现,即使再千年的古方,也救不了将死的人。

服药一个时辰之后,慈禧命丧黄泉,而这个剂药,也成了太后一生之中吃的最后一剂药方。在临死前,慈禧太后郑重地告知左右:“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篡权,明末之事,可为前车之鉴。”

这个整日干扰朝政垂帘听政,让坐在朝堂之上的皇帝都形同虚设的女人。最后,却在临终之时,说出这样一番话,不由得让人感到意外和震惊,同时,也迷雾重重。人们一直都想不明白,这个拥有无上权力,统治了大清王朝近半个世纪的铁腕老太太,最后,竟留下了这么一条遗言,不免让人心生疑惑。

不过,仔细想想,一代王朝,一个国家的国运,其实与一个人的一生极为相似,有时候就仿佛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样。

仔细分析一下,慈禧她老人家临死之前说的话,分析其中缘由,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慈禧太后心里清楚,大清将会在自己的手中走向衰败和灭亡。作为大清的太后,一代当家人,她怎么能不知道广为流传的,叶赫那拉氏家族老祖宗们立下的遗言。就好像是上天的旨意一样,冥冥之中,注定选择她作为亲手葬送大清百年基业的掘墓人。

她的性格自负、坚毅,同时,也非常聪明,有头脑,有智慧。在她曾经的铁腕管理之下,很多大清朝的精英人物,能兵强将,都甘于对她俯首帖耳,拜倒在其光鲜亮丽的石榴裙之下。而特别奇怪的是,当初她手底下的三员大将: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都是属羊的人。

他们有胆有魄,英明神武,精力旺盛,就如同天赐能将一般,伴随在慈禧这个同样属羊的女人身边。帮着她,辅佐她,顺利地完成了对一代王朝长达48年的统治和管理。让这个古老的大清帝国,在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还依然稳定、牢靠地站立在这片华夏土地之上。

但是,在她撒手之后,这个庞大的国家重担,一下子就落在了年仅三岁的孩童身上,让本就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的帝国,更加摇摇欲坠。

这样的国家,能坚持多久呢?慈禧想来想去,感觉不过几年,大清必亡。

第二,慈禧太后是一个个性十足,有想法,敢作为的女人。只要是她认定的目标,不仅不能更改,还一定要将其达成。她拥有智慧、冷静,且不易动声色,这个沉稳,有城府的样子,就连她的丈夫咸丰皇帝都对她又敬佩又恐惧。

咸丰皇帝在去世之前,不仅对于大清的未来充满了忧虑,还对自己曾倍加宠爱饱含爱意的皇后心生眷恋和担心。想来想去,咸丰皇帝最后还是在其死前秘密的写下了一道圣旨,并且,将其交给了皇后。大概的意思是说:“如果皇子载淳当了皇帝,载淳的生母兰儿,即慈禧,如果不安分,那么,就将她除掉。”

从这道遗诏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咸丰皇帝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荒淫无道,是一个昏君。但是,他对于老祖宗传下来的基业,还是不敢掉以轻心的。在临终的时候,还是规规矩矩地,将之前没有完成的政务,好好处理了一番,并做好了较为妥善的安排。

这其中,对于那个让他一直都很担心,害怕其个性会危害大清社稷的兰儿,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然而,慈禧临终的遗言,也从另一个方面对咸丰的判断提供了佐证,那就是:“女人靠不住,特别是在政治上容易失去理智的女人,更是不能相信。”

第三,从整体上讲,慈禧还是一个心胸比较宽广、博大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个不甘于平凡,不认命,自视清高的女人。在她眼里基本上没有几个男人,且根本不屑将目光投到男人身上。但是,她也清楚地知道,像自己这样的女人,恐怕也是千年才出的一个。

武则天到慈禧太后,刚好跨越了一千年,这比孔子说的五百年才出一个圣人的说法还要艰难和不易。她充满智慧,心胸宽广,而且,对于这个庞大王朝的运作体系也能够轻松驾驭。而天下的男儿,也都依附于她,拥护着她,对她俯首称臣,听之任之。

但即便如此,女人终究是女人,她还是摒弃不了女人天生存在的一些缺陷和弊端。那就是头发长,见识短,小心眼,感情用事,发起火来,不计后果。这些缺点就好像是与生俱来的,想改也改不掉,一直伴随着慈禧的一生。所以,慈禧在临死之前,对于身为女人非常失望,认为女性在处理国事上没有优势。

因此,她才说出了这么一道遗言。

当然,也有人对于慈禧的遗言,有着不一样的解读:

在这个充满权力,欲望的世界上,男人还是占据了大部分的资源。可以说,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在男权的制约之下,使得女人不得不依附于男人,并将自己的命运把握在男人的手上。而作为一个性格懦弱的女人来说,依赖男人那是一定的。

然而,即便是性格刚毅的女人,要想得到权力,掌握自己的命运,也必须从男人身上下手。通过男人来篡权,再通过男人来巩固自己的实力。但是,能做到这几点的女人,却少之又少。即便是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几个。

历史上,一直都不缺少极尽力量登上权力巅峰,但最后又从高处跌落摔得粉身碎骨的女人。究其原因,在于依赖错误的男人夺权,依靠错误的男人上位,不仅政权不能稳定,就连自己的性命也差点丢掉。并且,女人在权力的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柔弱一面,使其对于社会和政权的统治也变得脆弱。

因为,女人非常容易被男人左右、利用和控制。而且,在中国,男人掌握政权,本身就比女人更加名正言顺。这一点,作为慈禧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慈禧深感女人在政治上的脆弱性,不让女人干政,其实,也是对女人好。

有人专门对于慈禧的遗言,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看法:

首先,慈禧认为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人。她拥有超强的个性,丰富的智慧,旁人不能比的果断和机智,让她一生都富有了传奇的色彩。身为执政者,她最为自豪和骄傲的,应该是做了别的女人很难做到的事情。其实,不只是女人难做到,就连男人也同样很难做到。

即便是咸丰在位的时候,也深感自己做君主帝王的能力不如这个叫兰儿的女人。而在自己成为太后之后,她更能将咸丰一众兄弟中最为有才能的恭亲王为己所用,这一点,不得不令人钦佩。虽然,身为女人,慈禧一样爱美,爱虚荣,贪享受,但是,她绝对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

而且,她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更是这样做的,她让光绪叫自己“亲爸爸”。

这就表明,她在生活上,是一个妩媚、动人的小女人,但是,在政治上,则是一个比男人还要男人的铁腕强者。她并不是我们现代社会中定义的女权主义者,因为,她一直以来,都是在为自己争权夺势,并没有为妇女争取过什么特殊待遇,以及什么权力。

她争权,只是为了她自己,并不代表其她广大的女性。这一点,从她掌权后的一系列表现中,就可以看出。其实,在她的内心深处是看不起女性的,而且,事实也证明,在她所处的时期,没有几个女人能与自己相提并论,更没有人如自己这般出类拔萃,能力超群。

她的地位是不可撼动,也是无人可以取代的。所以,在临终的时候,她说出了“女人不得干政”的遗言。就是为了避免哪天有愚蠢的女人,要效仿自己,再把政治、国家搞得一塌糊涂。最后,还要把罪都推到慈禧本人的头上,说她是始作俑者。

再者,慈禧还是一个接受过封建正统思想教育的人,对中国的传统意识还是有所敬畏的。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男权社会,特别是在政治上,那更是男人的舞台,怎么可能有女人上场唱戏的份儿。在中国的历朝历代,对于女性不能干预国事的训令不胜枚举,慈禧自己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从她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以及她内心的真实想法来看,还是觉得这些训令是有道理的,是不能被推翻和剔除的。即便是在一千多年以前的武则天时代,虽然,夺权夺得比较彻底,直接成为了皇帝,但最后,在其百年之前,还是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去除帝号,改为“则天大圣皇后”。

作为封建礼教的受教者,相信阴曹地府之说,她惧怕自己有朝一日自己到了阴间,没有脸面去面对李唐家族的世代子孙。所以,武则天不敢以皇帝的身份自居,更不敢在死后享受皇帝的待遇。她在临死前,重新穿上了皇后的外衣,并且,留下了一座无字碑,待后人去评说。

慈禧对于武则天的心思,那自然是非常的了解。所以,她在临死之前,也想到自己会去见大清朝的列祖列宗。为了有一个相对体面的交代,她便下令:严禁日后女人效仿自己,干预朝政。

最后,作为将死之人,慈禧肯定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回顾,应该也是感慨颇多。身为女人,执政有多么的不容易,她自己是深有体会的。因为女性性格和视野的双重局限,使其没办法像康熙乾隆那样,与大臣们直接沟通,自在交流,可以对朝内一切事务进行处置,甚至,御驾亲征,笼络人心。

然而,慈禧最多能做到的,就是躲在帘子后面发表意见,简单又笼统。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让她的内心也认为,女人执政的确不是非常的合适。而她自己也是形势所迫,不得已才走上政治道路。因为,如果不争,那么,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在她临终的时候,才会对女性执政提出了否定意见。

其实,对于慈禧太后的临终遗言,在相关的历史资料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最早把这件事情说出来的,其实,是慈禧太后最后的情人——伯克豪斯。他在慈禧去世的两年后,将这条遗言在《慈禧外传》一书中公布于世,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

想来,历史就是这般神奇,光绪死于太阳落山之时,年仅38岁。而在十多个小时之后,慈禧太后也逝世了,享年74岁。一天之内,皇太后和皇帝相继离开,对于当时的大清政府来讲,可谓是天崩地裂,轰动朝野。在慈禧死后,清朝政府发布了她提前拟好的遗诏,对其一生进行了总结。

标签: 清朝慈禧

更多文章

  • 慈禧太后权倾朝野,为何不提拔自己的亲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慈禧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为何不提拔自己的亲弟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慈禧太后的弟弟桂祥,那可是双重的皇亲国戚,他既是国舅,也是国丈,因为光绪的皇后(即后来的隆裕太后)也是他的女儿。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慈禧太后家一下出了两代承恩公(国丈),正是小胡同里飞出了金凤凰,稀罕!而

  • “刘邦夜探韩信军营”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刘邦为什么要怎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刘邦,韩信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夜探韩信军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楚汉争霸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插曲。公元前204年六月,刘邦渡过黄河,来到韩信大军驻扎的军营前,自称是汉王使者,潜入军营并夺取了自己交给韩信的将印和兵符,并调动各位将领的驻军位置。韩信起床后才得知刘邦本人亲至,不禁大惊失

  • 乾隆的真实长相是什么样子?郎世宁笔下的乾隆和想象不符!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乾隆

    乾隆的真实长相是什么样子?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照相对我们现代人而言轻而易举,别说用专门的照相机,就是现在人手一部的手机都自带照相功能,最近刚发布的三星S20系列和小米10系列更是将后置摄像头做到了一亿像素!别说拍人,拍电影都够用了!别看现在照张相很容易,其实照相技术的出现不过才两

  • 关于韩信想造反的传言有哪些?韩信真的有背叛刘邦的心思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韩信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真的有背叛的心思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韩信,很多朋友应该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胯下之辱”吧。韩信出身贫寒,小时候就常常被乡里的恶霸欺凌。但韩信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希望,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出人头地。虽然在韩信刚出道的时候,刘邦等人都非常的质疑他。不过据说

  • “正德不死大明不亡”是什么意思?正德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正德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正德不死大明不亡”是什么意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很多人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真的吗?元朝和清朝能取代宋和明,是因为民心所向吗?所以说通俗的历史常识往往都是错误的。明朝有好几次由衰转强的机会,都是自己错失了。最后一次是徐光启上书朝廷,要求引进西洋最先进的火炮制造工艺

  • 孝庄对清朝有什么贡献?为什么说孝庄救了清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孝庄

    为什么说孝庄救了清朝?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谁也不会想到,孝庄,这个13岁就嫁给自己姑父和姐夫皇太极的小丫头,居然能改变历史。为何说是孝庄拯救了大清?我们只看看这位美女为清朝做出的贡献就知道。孝庄不但为皇太极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是大清入驻中原后稳定政权的中流砥柱。这个女人身上,

  • 朱祁镇是个怎么样的皇帝?朱瞻基优秀为何朱祁镇没能遗传到?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朱瞻基,朱祁镇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祁镇是个怎么样的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出生于宣德二年的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长子。朱祁镇的人生堪称“传奇”,他一生两次登上皇位,甚至还沦落为敌国俘虏却被放回,明英宗这一系列的操作,也是古今罕见。不过,除了他的这段“传奇”的屈辱经历以外,朱祁镇与他

  • 元军为什么最后会被朱元璋打败?到底谁灭的元军最多?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朱元璋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元军为什么最后会被朱元璋打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的元朝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帝国,却被朱元璋率领的一支农民军给打垮了。也许,这样的事实让人难以置信,但是,它确实发生了。其实,那个年代,全国四面八方都是起义军,而朱元璋率领的队伍只是其中之一。尽管,

  • 曹操手下最厉害的大将,曹仁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仁,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曹仁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为您讲解。这个人就是曹仁。曹仁年轻的时候比较放荡,不过后来跟着同族的曹操,其实也算是他哥哥之后便对自己要求很是严格。在曹操的手下之中他不是官最大的,但是却是在家族中最看好的一个将领。当初他更是与周瑜和关羽进行抗衡。

  • 北宋名臣王安石,他的一生有哪些功过?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安石,宋朝

    在历史长河中,王安石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为您讲解。纵观历史数千年,恐怕没有哪一个朝代出过宋代那么多奸臣。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宋朝恐怕就占一半以上。宋朝是一个盛产奸臣的时代。从宋徽宗赵佶君临天下到南宋末年这100多年间,可以说奸臣不胜枚举。比较有名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