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由无为政治到独尊儒术,汉武帝经历了什么思想过程?

由无为政治到独尊儒术,汉武帝经历了什么思想过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805 更新时间:2023/12/11 22:31:21

你们知道汉武帝的故事吗?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为您讲解。

朝建立后,刘邦吕雉采用道家的“无为政治”。在文景统治的四十年间,汉文帝和信奉黄老术的窦后及一些大臣,继承汉初“清静无为”的统治方针,以黄老之学作为指导政治的主导思想,大力推行无为政治。他们采取许多稳定政局,安定社会的有效措施,颁行一系列有利休养生息,发展社会生产的政令。

为了避免兵祸之害,对南越王僭号称制一事,汉文帝采取怀柔的政策。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上,汉朝同样尽量避免兵乱,开始即与匈奴结和亲。后来匈奴背约,经常骚扰边地,汉朝以防御为主,加强边郡守备,即使发兵抗击匈奴,也是以驱逐塞外为限,不进兵深入其地。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战乱,创造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利用社会生产的发展。

为了谋求安定的局面,汉廷广兴教化,礼法相辅而行,使天下民心“向道”,遵守封建法律道德,从而达到清静无为。民风对稳定社会秩序,谋求安定局面关系极大。汉文帝时期,倡导优礼高年长者,规定“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汉书贾山传》),即九十的蠲除一子赋役,八十的免去两口算赋。文帝十二年(前168年),特遣谒者劳赐三老、孝悌、力田、廉吏,予以物质嘉奖,表彰他们为民表率。同时,又以户口计数,增“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汉书·文帝纪》),以广兴教化令悉心于“导民”。这是通过兴教化,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劝励百姓勤于农事,以保持社会的稳定。

与此同时,又兼施禁网,礼法并用。文景时期的刑罚,因“惩恶亡秦之政”(《汉书·刑法志》),主张无为自化,律令趋向简易,相继废除秦及汉初一些酷法。如文帝元年(前179年)十二月,继惠帝、高后除挟书律、三族罪和妖言令之后,又诏令废除相坐律。相坐律指一人犯罪,连坐家室,是秦朝的酷法之一。汉文帝废除相坐律,对限制某些酷法,多少起了一些作用。文帝二年(前178年)五月,又重申废除“诽谤、妖言之罪”(《汉书·文帝纪》),说明吕后除妖言令,实际并没有认真实行,或者中间又恢复此令。

汉文帝废除酷法,主要的是除肉刑。文帝十三年(前167年),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被解送长安狱中。他的小女缇萦随父来到京师,并上书汉文帝,表示愿意没为官奴婢,以赎其父的刑罪。汉文帝遂下令废除肉刑。汉代的肉刑有三种,即黥刑、劓刑和斩左右趾。所谓“除肉刑”,实际是改刑种,并未彻底废除。即黥刑改髡钳为城旦春(服苦役);劓刑改笞三百;斩左右趾改笞五百。但是由于答数太多,受答致死者屡见不鲜,因此用答刑代替肉刑的做法,“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汉书·刑法志》)。连汉景帝也认为,“加答与重罪(死刑)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人”(同上),可见文帝除肉刑,实际成了轻罪重罚,比肉刑还要残酷。

由于该笞刑太重,景帝即位后,不得不一再减刑。如景帝元年(前156年)五月,下令答五百减为三百,答三百减为二百。尽管如此,受笞者“或至死而笞未毕”(同上)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再次下令笞三百减为二百,答二百减为一百,还专门制定了《筮令》,对施刑的方法及所用的刑具,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在量刑断狱方面,文景时期也相对放宽。有一次,汉文帝出行至中渭桥,有人从桥下走,不断御驾车马受惊这位“犯跸”者被判以罚金。汉文帝为此动怒,认为廷尉张释之量刑太轻。还有一次,有人盗取高庙玉环,张释之以弃市罪论处,汉文帝再次暴怒,认为应该处以灭族。但是这两次量刑,张释之以“法如是”为由,都没有依文帝之意行事。这比起秦的擅杀擅刑,应该说刑罚相对放宽了。

到汉景帝时,狱讼审处更趋谨慎,谳疑即是一例。谳疑原是汉初的规定但是官吏并没有认真实行。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诏令如有疑狱不服者,可由官府重新评议。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年),对谳疑又作了更具体的规定,即疑狱要由官府重新评议,如官府不能决断则移交廷尉处理。凡参加疑狱评议者,所议如有不当,不以过失罪论处。实行谳疑的本意,“欲令治狱者务先宽”(《汉书·景帝纪》),姑且不论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它至少有了核查疑狱的余地,也是刑罚放宽的表现。至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又诏令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以及孕妇,师(盲瞽者)、侏儒在囚禁审讯时,可不加刑具。

从总的情况来看,文景时期的刑罚,与秦朝的苛法严刑相比,显然轻简多了;与惠帝高后年间比较,也是更趋于放宽。但是汉律作为统治工具,在文景时并治束之高阁。当时的“法未”与“德治”,始终并行不悖。甚至秦朝某些酷法,文景时依然实行未废。如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新垣平因欺君骗局败露,被夷灭三族。

再如,汉景帝即位时,称颂文帝“除宫刑”(《汉书·景帝纪》),然而到景帝中元四年(前146年),此项酷刑又恢复。早在文帝时,郎署长冯唐就魏尚的刑赏问题,当着汉文帝的面已经指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汉书冯唐传》)魏尚乃是云中守,汉文帝对他尚且如此,对下层人民就不言而喻了。到景帝时期,晁错为御史大夫,法令多所更定,律令多达三十章。

可见文景时期,与兴教化同时,又兼施法网,就是礼法并用。正由于礼法并行,相辅相成加以惩戒秦的苛法严刑,律令趋于简易,“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汉书刑法志》),因而使“告讦之俗易”,民风日益转向笃厚,终于出现“禁网疏阔”的景象。史载文景时期“刑罚大省”、“在刑错之风”(《汉书·刑法志》),其真实含义即在于此。

此外,在处理君臣关系方面,文景时期多取谦让宽容,以礼相待,因而形成一种比较清明的政治空气。这对于稳定政局至关重要,也是推行清静无为的重要条件。

如文帝即位不久,诏令“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汉书…·文帝纪》)。每次上朝时,郎、从官上书疏,未曾不止辇受其言,可谓从谏如流。汉文帝重申除“诽谤、妖言罪”,也是为了广开言路,以“闻过失”。

这其中不免有溢美之词。但纳言从谏对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无疑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对于大臣勋贵,则待之以礼。右丞相周勃因拥立汉文帝,居功自傲,罢朝时往往得意洋洋,汉文帝对他十分恭谨。后来有人告发他谋反,周勃被捕下狱,受到狱吏的刑辱。经过一番周折,周勃以无罪释放,恢复原来的爵邑。

事后贾谊进谏,主张对有罪大臣励以廉耻礼义或者撤职乃至子“赐死”,认为刑辱大臣不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其目的在于改变秦以来君臣相互猜忌、相互杀戮的不正常的关系。汉文帝深纳其言,从此大臣有罪皆自杀而不受刑。

文帝十年(前170年),将军薄昭杀汉使者,汉文帝对男交不忍加诛,乃派公卿与之饮酒,企图让他自“引决”,群臣还穿着丧服前往哭吊,最后薄昭被迫自杀。然而,汉文帝对诸侯王的宽容,甚至到了放纵的地步,因而助长了诸侯王的嚣张气焰,终于酿成了祸患。

上述文景时期大力推行无为政治,统治者“躬修俭节,思安百姓”(《汉书·食货志》),结果造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汉书·刑法志》)的社会环境。这就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正是因为“无为政治”带来的一些弊端,到汉武帝刘彻即位后,为进一步强化中央政权,彻底解决西汉朝廷的危机,不再沿用无为政治,而是接受儒学,实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全面推行著名的“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势力过大的问题。而在对待匈奴的问题是不再坚持和亲,而是选择以暴制暴,最终打得匈奴落荒而逃,从此再也不敢进犯汉朝的边境。

标签: 汉武帝汉朝

更多文章

  • 陈宫是什么人?他是怎么对抗曹操的智囊团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宫,三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陈宫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风起云涌的三国时期,曹操是最受瞩目的诸侯,也是实力最为强盛的诸侯之一。很多人跟曹操对着干,但是却没几个人能够真正让曹操尝到苦头。曹操手下有着全国最优秀的智囊团队。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刘晔、蒋济、董昭、满宠、戏志才、钟繇

  • 吕蒙三国东吴一代名将,因为什么事情被贬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蒙,三国

    三国东吴一代名将吕蒙为什么会被贬,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蒙,其实是一个很努力的人,他从一介武夫转变成一个全能型将领,让鲁肃刮目相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由此而来。他的战略眼光是狠毒辣的,在孙刘联盟刚建立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筹备战事,为夺回荆州奠定了基础。吕蒙大家

  • 唐宪宗时期的削藩之战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宪宗,唐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宪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藩镇,中晚唐困局的罪魁祸首。历史上唐朝自“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节度使之制,得以由边镇地区蔓延至内地。以至于,偌大的唐王朝成为了一个常年保有大量军力的军营。根据史料的记载,中晚唐时期的藩镇“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可见,藩镇割据同唐

  • 安禄山在大好形势之下 最后为什么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安禄山,唐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安禄山被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唐朝历史上,安禄山是个重要人物。他发动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盛世走上了下坡路,同时还僭越称帝,建立了大燕政权。然而,这样一个忤逆的人,最后却死在了亲儿子手中。他怎么会把事情搞得这么糟糕呢?(安禄山剧照)关于安禄山的出生,比

  • 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功臣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对待功臣为什么不学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封建王朝皇权至高无上,为了皇权的平稳交接王朝的稳固,没有几个开国皇帝能善待那些一起剖头颅洒热血的开国功臣。做的最人性的可能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了必经他让那些老兄弟享受了荣华富贵安度晚年有个善终。那为什么作为宋之后的

  • 完颜雍的妻子究竟是什么样的 金世宗能登上皇位都得感谢这位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金世宗,金国

    你真的了解金世宗完颜雍的妻子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我们总是听大家评论名人的妻子的时候总是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其实我觉得这句话是对金世宗登基这件事的最好的一个描述。金世宗在历史上号称“小大禹”在世,其实如果说完全按照当时金国的法律来说,金世宗本来就跟不无

  • 姜维为什么要投蜀?跟曹操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姜维,三国

    姜维身为魏国大忠臣之子,却为何要降蜀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人物介绍网小编告诉你。蜀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开始了人生中最辉煌的北伐事业,姜维的人生轨迹,也随之发生了巨变。简单说就是姜维决定跳槽,从魏国跳到了蜀国。从天水郡上计掾、雍州从事、大魏中郎的姜维摇身一变,成为了蜀国诸葛亮

  • 江东猛虎孙坚是怎么吓的董卓西窜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坚,三国

    败吕布,斩华雄吓得董卓西窜的江东猛虎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孙坚,孙武的后人,他是三国里为数不多白手起家的人。当年董卓执掌天子的时候有一股势力叫反董卓联盟,而在联盟中敢跟董卓硬刚并且屡次获胜的只有这只江东猛虎,不仅两次击败吕布还把华雄砍了,孙

  • 曹操为什么会放弃汉中?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汉朝

    对曹操为什么放弃汉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武帝纪》注引《九州春秋》,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主人公是曹操和杨修。原文如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

  • 孟达真的是没脑子吗?先后投靠刘备和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孟达,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三国最没脑子的人孟达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三国,任何一个人的举动都是有可能改变整个历史的,这些人中通常是一些小人物。比如说卫瓘,可能这人听都没有听过,但是正是这个人搞死了姜维和邓艾。像这样不出名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而且说道这样子的人,有一个人可以说是三国最大的搅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