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变法是为了国富民强 该变法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反对

王安石变法是为了国富民强 该变法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反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421 更新时间:2023/12/13 23:03:52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安石变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武将集团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情况的发生,便采取了诸多防范措施。比如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行政、财政、军事分给不同部门管理,相互协同,相互制约。这种制度安排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机构臃肿,国家治理成本大幅提高等弊端。

在宋太祖、宋太宗时期,这种弊端还不是特别明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宋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费)问题愈加严重。虽然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但居高不下的治理成本还是让朝廷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到了宋神宗即位后,解决“三冗”问题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为了使大宋王朝重新强大起来,宋神宗采纳了王安石的建议,打算通过变法图强。于是,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和历史上的许多变法一样,王安石变法开后很快就遭到了许多人的强烈抵制。后来随着变法不断深入,反对者也越来越多。按理说,变法的目的是希望国富民强,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反对变法呢?其实说白了还是出于利益。

北宋时期,民间借贷利率极高,月息(注意是月息,不是年息)达到了六分。经营放贷生意的都是那些有钱有势的权贵阶层。许多百姓原本只是为了临时周转去借钱,结果却因利滚利最后被逼得家破人亡。

为了解决这一弊端,王安石颁布了“青苗法”。简单来说就是,百姓可以直接从官方借钱,不白借,年息四分。从月息六分到年息四分,这一利率几乎算是白送钱了,所以百姓自然是大力拥护。然而凡事有人受益就有人受害,青苗法缓解了百姓的融资需求,但却断了权贵阶层的生财之道,因此很多人就跳出来攻击青苗法的各种弊端,比如指责基层官吏在推行青苗法过程中有强行摊派的行为。宋神宗担心变法在实施过程中走样,于是派出两个太监到基层暗访,结果得到的答复是百姓们都非常拥护新政。

一位叫李定的官员从地方调到京师任职,宋神宗便将他召到宫中询问青苗法在地方上推广效果如何,李定说百姓们都很喜欢。李定的答复坚定了宋神宗将变法贯彻到底的决心,然而李定却万万想不到,他就因为这句话而在史书上被定义成了王安石的走狗、神宗朝的奸臣,因为记录史料的都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

除了青苗法之外,王安石推行的募役法也遭到了绝大多数士大夫们的强烈反对。北宋将天下子民分成九等,按照规定,排在前四等的子民因为家庭条件好,所以就得多向国家履行义务。具体职责就是免费给国家打工一段时间,干得好没赏,干不好要罚,如果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则需自掏腰包赔偿。从理论上说,这个规定对缓解贫富分化起到了一定作用。可事实上,排在一、二等级的人都是特权阶层,他们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避免承担这种义务,而处在中产阶层的三、四等级百姓就成了被集中压榨的对象,不少人因为过于沉重的负担而破产。

为了解决这种不合理现象,王安石推出了募役法(又称“免役法”)。按照新规定,所有大宋子民都要向国家履行劳役任务,一等的任务最重,九等的最轻。想不干活也行,向国家缴纳相应金额的“助役钱”,国家可以替你找人干活。

这一政策对于中产阶层来说,显然是天大的利好,原本全部压在他们头上的负担终于变成了全民共同承担。而对于底层百姓来说,他们所需要承担的义务很轻微,因此也完全可以接受。真正强烈反对的还是那些特权阶层。

在绝大多数士大夫的观念中,他们通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登上了天子堂。所以他们就理应高人一等,享受各种特权。如今可恶的王安石却要他们和普通百姓一样承担义务,这不仅有辱斯文,还让他们承担了很大的一笔经济损失。于是,攻击王安石的劄子像雪片一样飞上宋神宗的御案前,其中就包括了刚进入特权阶层不久的苏轼苏辙两兄弟。

募役法有利于百姓,不利于士大夫阶层。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士大夫们天天喊着要遵循孔孟之道,可是当自身利益受损的时候,孔孟之道就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最终,“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这其中当然也存在着许多执行层面的问题。但总体来说,士大夫阶层的集体抵制,才是让变法推行举步维艰的主要阻力。

参考文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

标签: 北宋王安石

更多文章

  • 古代所有帝王中能征善战的李世民能排第几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李世民

    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这里说的是个人武力值,就像秦武王举鼎那般比拼个人能力,还是论带兵打仗的能力,在小编看来,这里说的应该是带兵打仗的能力谁最强,而这个答案呼之欲出,不要说唐朝的皇帝中间,就是古代所有帝王中比拼带兵打仗能力的话,他也是名副其实的第一,而这个人就是

  • 她执掌朝政胡作非为,贾南风最后下场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贾南风,西晋

    很多人都不了解贾南风,接下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看。提及历史上独掌大权的女子,许多人能想到的便是武则天慈禧以及吕雉,其实除了她们以外,在西晋也有一位这样的女子,其名为贾南风。贾南风的父亲名为贾充,是当时一名不大不小的官员,公元271年时,朝廷下令让贾充前往长安。但贾充却并不想去,便终日因此发愁,

  • 李德旺:临危登基的末代国君,46岁惊忧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德旺,西夏,宋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李德旺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13世纪初,当蒙古人以强势的姿态席卷而来时,它周边的各国首当其冲,纷纷在其铁蹄下惨遭碾压。这其中,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国,辉煌了一百多年后,由于后期几位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从当初在宋、金之间游刃有余狠角色,变成被蒙古人肆意欺负的弱者。在这种局势

  • 历史上甄宓嫁给了谁?甄宓的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甄宓,洛神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洛神甄宓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甄宓,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懂诗文,貌艳丽。这样一个出色的女人,没多少男人所追捧,但是自古红颜多薄命,甄宓的结局又是如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甄宓这个历史人物。甄宓,字嫦娥,别称甄洛或甄宓(fú),庙号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今河

  • 常遇春为什么会成为徐达的助手?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常遇春,明朝

    每当一提起常遇春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元末时期,天下大乱,此时的元朝已经岌岌可危。在元末时期,各地的起义是接连不断的出现,这其中就有郭子兴的红巾军。在历史上,能够起义成功的,并且建立王朝大业,这是比较罕见的。可是在郭子兴的红巾军中,一个人不得不说。他就是尽人皆知

  • 薄姬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生只侍寝过一次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薄姬,汉朝

    薄姬是个什么样的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提到古代知名的女性,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武则天或者是慈禧等无比霸气的存在。这些人的确有名,但她们会被无数人唾弃。今天要说的这个女性,她虽然知名度不高,但是其经历却非常传奇。战国时代,魏媪和某个贵族结合,之后生下了女儿薄姬。因为古时候

  • 西汉外戚大臣薄昭嚣张跋扈,最后怎么会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薄昭,西汉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薄昭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薄昭是汉文帝母亲薄姬的弟弟,曾经为他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吕后一党被陈平、周勃铲除后,这两个见惯了血腥争斗的人,不免胆战心惊。所以他们商议之下,选择了性格温和,母亲家族没有多少势力的刘恒,他如果做上皇帝,比较好控制,两人就可以继续屹立不倒。在

  • 朱元璋生平赢得最惨烈一仗是什么战役?死了三十多位爵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明朝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明太祖朱元璋白手起家创立明朝,大家对他的印象似乎他天生就带着主角光环,犹如真命天子一般。不过,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也曾有过好几次的危难时刻。今天要说的这一次,可说是朱元璋军事生涯最为凶险的一次之一,因为这次战役他赢得极为凶险,光是爵爷就死

  • 无子无女却宠冠后宫,向太后的一生也算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向太后,宋朝

    每当一提起向太后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形象,那么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这个人便是宋神宗的皇后向氏。和许多母仪天下的皇后一样,向氏的人生轨迹也很简单。她出身名门,曾祖父向敏中曾经官至宰相,是北宋初年名臣。有着这样家世的向氏,长大后顺理成章嫁入了皇家,成为颖王赵顼的妻子。赵顼也就是后来

  • 宋太宗即位之后,为什么一直饱受质疑?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太宗,宋朝

    为什么宋太宗即位在历史上一直备受质疑,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宋太祖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夜里,宋太祖突然召晋王赵光义入宫,见到赵光义后,宋太祖屏退左右,独自和赵光义对饮,一直到深夜。赵光义离开后,宋太祖脱衣就寝,可是到了次日凌晨,却离奇驾崩,年仅50岁。就在宋太祖赵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