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是什么样的?欺瞒曹操,计杀关羽

司马懿是什么样的?欺瞒曹操,计杀关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928 更新时间:2023/12/27 20:11:07

还不知道司马懿是什么样的人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历史上的司马懿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军事家、政治家。他长于谋略,看问题深远,不仅是一个很好的谋臣。更是一个能够率兵东征西讨、建立万世功勋的武将。

假称风瘫,静待刺客

司马懿出生于一个豪族世家,青年时期博学多才,很有声望。公元201年,被郡政府推举为上计掾(文职小官),此时曹操正任司空(主管监察、参议国事),得知司马懿的名声后,想把他拉到自己的集团,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

司马懿早已看出汉朝已经国运衰微,朝廷大权实际上落入曹操等人之手,他是士族旺门出身,不想在权臣手下讨生活,推说身患风瘫,不能起居,拒绝赴召。曹操一向机带而多疑,马上怀疑这个年轻人是在借故推辞,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敬,于是他派人扮作刺客前去验证虚实。

夜深人静时,刺客穿墙越屋来到司马懿的寝室,见司马懿果然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刺客仍不放心,手挥寒光闪闪的利剑,猛地刺向司马懿。

警觉的司马懿察知刺客到来,立即悟到这是曹操派来验察他病情的,毅然放弃了一切逃避求生、自卫和反抗的努力,装着真是风瘫病重的样子,直挺挺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任刺客所为。刺客这才信以为真,收起利剑,回去察报曹操去了。

司马懿机智地躲过这一劫之后,总不能永远躺在床上。他十分小心谨慎而有节制地活动,但还是没有逃过曹操的眼睛。到了208年六月,曹操已经自任汉室丞相,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他一面开玄武池练水军,一面积极网罗人才,此时,他又想起了司马懿。

曹操还记着当年的事,严厉地对使者说:“司马懿如果再推三阻四,就把他抓起来!”善于审时度势的司马懿判定,如果再拒绝,说不定将难逃杀身之祸,也就欣然就职。曹操见司马懿接受征辟也就不再提过去的事,任命他为丞相府文学掾(文犊之官),并让他与儿子曹丕游处。

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小心谨慎,勤勤恳恳,官职不断上升。曹操虽然对司马懿的才能非常赏识,但对他“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的特点也看得一清二楚。总觉得这个年轻人让人不那么放心,由猜疑而渐生反感.并有加害之意。

司马懿敏感地察觉到了曹操对他的猜疑,于是装作对权势地位无所用心、满足现状的样子,更加废寝忘食、尽心尽力的做事,曹操见此,逐渐安下心来,再加上儿子曹丕的不断说好话,也就慢慢消除了对他的怀疑和警惕。

可以说,从一出道,司马懿就是用自己的才智来保全自己,并不断的寻谋着更大的发展。

借吴灭羽,解围樊城

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时机,率军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今湖北襄樊)。以期破樊后,直下皖、洛,占领曹操的统治区,进而一统中原。曹操深知樊城的战略地位,便急派于禁庞德两位大将率七万人马前去增援。

时值秋季,霖雨不止,汉水猛涨,关羽利用天时,巧妙布置,水淹七军,生擒于禁。然后又斩杀将军庞德,蜀军一时威名大震,势力逼入河南境内。曹操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不禁惊慌失措,以至打算迁都以避其锋。

司马懿却十分沉着,上前谏阻说:“于禁将军是被水淹才失败的,并不是战场上杀不过敌手所致。如果现在匆忙迁都。既是向敌人示弱,助长关羽的凶焰,更会引起淮沔一带居民的骚动和不安。

孙权和刘备两股势力,外亲而内疏,现在关羽如此得势,自然是孙权所不愿看到的。我们可以派使臣与孙权联系,请其派兵抄关羽的后路,樊城之围自然迎刃而解。”曹操决定依计而行。恰巧这时孙权遣使找上门来,曹操大喜过望。

关羽闻知孙权乘机抄他的后路,心中不免惊慌,本欲撤兵回救,却又眼见围樊之战功亏一篑,十分可惜。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孙权派大将吕蒙率兵袭取公安(今湖北公安),刘备的南郡(今湖北公安西北)太守糜芳投降,吕蒙占据江陵(今湖北江陵)。

与此同时,东吴的另一大将陆逊也攻城略地。关羽无奈,只好放弃樊城之围,还当阳(今湖北荆门),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后被吴将俘获,不降被杀,樊城之围不战而解。

司马懿这一计策,不仅借东吴之力解了樊城之围,而且还借孙权之手杀了关羽,真可谓一箭双雕,坐收渔翁之利。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掌握了主动权。

先发制人、速斩孟达

当初,关羽北攻襄阳、樊城时,因兵力不足,多次求援于驻屯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的蜀将孟达,孟达按兵不动。关羽兵败被杀后,孟达怕刘备治罪,遂于220年率兵投降了曹魏。

司马懿看出其人言行不一,反复无常,曾多次劝谏曹丕对孟达不可重用。可惜曹丕不听,封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又合并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封他为新城太守(驻上庸)。

曹丕病逝后,孟达失宠,新继位的魏明帝曹睿于227年派司马懿领兵驻屯宛城,以膘骑将军之职主管荆州、豫州(今河南中部、北部)的军事事务。于是,孟达不安,觉得司马懿是在监视他。

诸葛亮得知这一情况后,乘机写信劝孟达起兵反魏,回归蜀汉,孟达表示同意。但是,诸葛亮对孟达也是不放心的,怕他反复无常,决定用计促成孟达迅速起兵反魏。

为此派了一个名叫郭模的人向驻屯于魏兴(今陕西安康西北)的魏军将领申仪诈降,故意将孟达要举兵反魏的消息透露给他。申仪早与孟达不和,得此情报,十分高兴,立即上报司马璐。

孟达听说事情败露,十分不安,想立即起兵,又拿不定主意,便寄书成都,与诸葛亮商量。司马懿已经料定孟达必反无疑,得到申仪的报告后,判明了诸葛亮的意图,决定迅速消灭盂达。

为了充分做到万无一失,他双管齐下:一是设法破坏孟达与蜀汉的关系,挑拨离间,使其犹豫不决,延缓起事;二是调兵遣将,火速征讨。

司马懿深怕孟达迅速起兵,便写信给孟达说:

“昔日将军背弃了刘备,蜀汉上下无不切齿痛恨于你。魏国对你一向十分信任,封高官,任要职,又委你图蜀大事。所以,诸葛亮早就想除掉你,只是苦于无计可施。

如果将军真与蜀军相通,诸葛亮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消息泄露出来呢?显而易见,郭模的降魏及其所送的情报都是不可信的,完全是诸葛亮的离间之计,目的是想借魏军之手杀害将军。因此,将军不应当有任何疑虑。”

孟达根本识别不出这是司马懿的缓兵之计,以为司马懿真的对他没有怀疑,觉得没有必要迅速起兵了。

再说诸葛亮见孟达仍然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情知不妙。又派人送信告诉孟达:不要轻信司马懿的任何言语,必须马上举兵反魏,迅速加固城防,准备迎击魏军的进攻。

否则就会功败垂成,甚至丢掉脑袋。孟达这才最后下定决心。但仍不积极准备防务,给诸葛亮回信说:

“宛城和洛阳远距八百里,上庸又远离宛城一千两百里。即使司马懿知我起兵,也必须奏报魏明帝,待批复圣旨到达宛城后,才能出兵。其间最少需要一个来月。到那时,我的城防早就加固了。”

司马懿见孟达中计,便准备偷袭,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司马懿让三军偃旗息鼓,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一千二百里地八天就赶到了。司马懿兵一出现,马上在孟达军中引起一片惊慌。

因为孟达是按一个月的时间来安排加固城墙的防务,现在司马懿仅八天便到了,完全打乱了孟达的部署,城墙不坚固的弱点一下子暴露出来。

司马懿稍事休整,便兵分八路攻城,攻十六天之后,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见大势已去,开城门投降。司马懿挥师杀进城去,斩杀孟达,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受到了朝廷嘉奖。

屯田积谷,发展经济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战乱不已,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在此情况下,解决粮食和流民问题就成为稳定社会、克敌制胜的关键。

公元218年,已升为军司马(掌管军政和军赋)的司马懿向曹操提出了实行“军屯”的建议。他说:“前贤治国,以农业生产粮食丰足为首。

现在天下不从事耕种的有几十万人,这不是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虽然现在战事频繁,不能完全放弃武备,但可以且耕且守。”曹操欣然采纳。

此后,司马懿还不断地强调劝农积谷的重要性,并具体领导了发展军屯的事宜,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很好的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

后来,司马懿于231年驻军长安,都督雍、凉二州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为了增强实力,他很重视对关中屯田基地的建设。

233年,司马懿组织兴修水利,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洛水灌溉盐碱地三千多顷,收到了“国以充实”的效果。两年后关东大灾,人民饥谨,司马懿调运五百万解粮食输往京师洛阳,以资救济。

241年,司马懿主持对吴作战时,开始筹划在淮南淮北地区创建军屯。242年三月,司马懿又奏请修广漕渠,引黄河水入注,灌溉东南诸陂,大兴屯田。

广漕渠修好后长三百多里,灌溉田地两万多顷。一年后,司马懿又大兴屯田,广开淮阳、百尺二渠,灌溉颖川南北田地一万多顷。自此,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仓糜相望,自寿阳至京都洛阳,百姓屯田与军队屯田连成一片,好一派繁忙生产的景象。

淮河流域与东吴接壤,司马懿在这里大规模屯田,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军事意义。在当时,由于司马懿的倡导,曹魏政府在淮北有两万多人屯垦,淮南也有三万多人,而且还有四万多人在这一地区且耕且守,每年可得军粮五百万解。

不仅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还对增加曹魏财力、支持与东吴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

标签: 司马懿三国

更多文章

  • 许绅是什么人?历史上做官最大的太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许绅,明朝

    你们知道许绅是什么人,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为您讲解太医这个职业,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早在周朝的时候,王宫中就已经设置了专门给周王室看病的医生。不过,和当代很多影视剧中表现的不同。古代的太医,其实地位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古人崇尚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而医生这个职业,虽然对社

  • 朱元璋真的不花一粒米,一分钱养活百万军队吗 事实证明这个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军队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养军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欣赏。我们都知道,军队是需要军饷去维持的,特别是古代时期,当兵打仗无非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没有饷银和粮食,谁会帮你打仗呢?然而身为大明帝国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在位时却总说自己不花一分钱、一粒米就能养活百万大军,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关于这个问题,

  • 汉武帝身为一位雄韬武略的帝王 晚年的时候为什么会颁布罪己诏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武帝,罪己诏

    你真的了解汉武帝颁布罪己诏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雄才大略,开启汉朝对匈奴战争,横扫寰宇。在汉武帝以及一众杰出将领的带领下,汉军马踏匈奴,封狼居胥;震慑西域,设置都护府;东征朝鲜,南灭百越,扫平西南诸夷。汉武帝在位期间,汉朝的领土疆域扩大将近

  • 刘备手下真正的第一谋士是谁?是诸葛亮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三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第一谋士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提起刘备手底下的谋士,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第一谋士和第一忠臣,他的光辉事迹,一直被后世传颂。但其实刘备手下出众的谋士不少,其中出色的也不少,水镜先生司马徽用了两句话概括: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 宋徽宗为什么不敢杀柴进?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徽宗,宋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徽宗为什么不敢杀柴进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水浒传》中涌现了一大批的英雄好汉,这些人都怀揣着同一个梦想上了梁山,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达成自己的梦想,但是终究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些梁山好汉们死的死亡的亡,最后能有好下场的也是寥寥无几,就连梁山好汉的老大

  • 宋江手下高手众多,为什么到攻打方腊时会输的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江,宋朝

    攻打方腊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众所周知,水泊梁山运势的转折点在招安。招安之后,宋江奉诏攻打方腊,叱咤一时的一百零八将死伤大半。那么,在《水浒传》原著里,水泊梁山接受招安之前,大宋王朝遇到的又是什么情况呢?外部环境看,辽国正在和金国打仗,除了幽云十六州仍掌握在手中,

  • 刘备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是什么?却导致益州疲弊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为什么一定要夺取汉中呢?用蜀郡太守杨洪的话来说“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手下的护军黄权也说:“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

  • 宋江是怎么害死梁山第一高手卢俊义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江,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梁山第一高手卢俊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有些时候,能力的突出,并不代表一个人未来的美好。甚至在某些时候,一个人反而会因为能力的突出而引起他人的嫉妒,最终落得悲惨下场。古往今来,这样的人有很多,而在小说之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比如卢俊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此人可以称

  • 年羹尧做了什么事情让雍正下定决心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明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大将年羹尧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清朝皇帝中,雍正的帝位可以说最得来不易。他从最不被看好的皇子,到在九子夺嫡中胜出,一跃成为九五之尊实属不易。虽然成为皇帝,但是就连他的生母对他都不满意,于是他也成了最为难的皇帝。不过在他夺嫡之路上,还是有大清得力干将相助

  • 明朝大臣胡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淡泊名利的楷模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胡俨,明朝

    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是有的人,即使出生在名利场中,也对之非常淡薄,将名利视为过眼云烟。本篇文章,人物介绍网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明朝胡俨,就是这样一个淡泊名利的人。胡俨,字若思,南昌人。他从小十分好学,天文、地理、乐律、医学、占卜等方面的书,都很爱读。他是洪武丁卯乡试第2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