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为什么不得不杀袁崇焕?袁崇焕是冤死的吗?

崇祯为什么不得不杀袁崇焕?袁崇焕是冤死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962 更新时间:2023/12/21 6:21:23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崇祯为什么杀袁崇焕,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关于明末大将袁崇焕的死,历来众说纷纭,而且最广泛的认知是他死得太冤了,崇祯这个糊涂蛋,实在是太糊涂了。

袁崇焕被杀冤不冤?当然冤。但要从皇帝崇祯来说,不冤。托付给了你最高机密,你给我泄露,未经批准擅自判处大军区司令员毛文龙死刑。不杀你杀谁?

那么,袁崇焕为什么会被杀?他真的没有罪过吗?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二月一日,袁崇焕被逮捕入狱。崇祯给他定的罪名大得吓人:“谋叛欺君,结奸蠹国,斩帅以践虏约,市米以资盗粮……暗藏夷使,坚请入城……”八个多月后,这位自称“大明国里一亡命徒”的抗金名将,就被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当初,袁崇焕曾对崇祯说:“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崇祯谕之曰:“卿无疑虑,朕自有主持。”可惜,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的崇祯还是自食其言了。

从历史上看,崇祯皇帝虽然不够英明,却也不算糊涂,袁崇焕身系国家安危,何以如此残酷地杀了他呢?计六奇的《明季北略》认为:“崇焕捏十二罪,矫制杀文龙,与秦桧以十二金牌矫诏杀武穆古今一辙。”说他擅杀大将,罪同秦桧;谈迁的《国榷》则说他“愎谏怯战,避难规利……”但以袁崇焕的一贯英勇和战绩而言,更难令人相信。

而最通常的说法是:崇祯听信了阉党的话,误认为袁崇焕与后金订有密约,有意引敌深入。再联想到他擅杀皮岛守将毛文龙,要求部队入城居住等可疑现象,于是便只有杀之而后快了。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修《清太宗实录》时,人们才从满州老档中知晓:袁崇焕的被杀,是中了清太宗的反间计。王先谦在《东华录》里转述说:“先是,获明太监二人,付与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榜式、达海监收,至是回兵。高鸿中、鲍承先遵上所授密计,坐近二太监作耳语云:‘今日袁巡抚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时杨太监者佯卧窃听,悉记其言。庚戌,纵杨太监归。杨太监将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奏明帝,遂执袁崇焕下狱。”

也亏得乾隆皇帝开明,宣布为这祖上的仇敌平反,后来在清修的《明史·袁崇焕传》中写道:“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

看来,袁崇焕是因崇祯皇帝轻信而被误杀,但有些人认为崇祯是蓄意杀人。崇祯是个极难伺候的主子,史家评论他“焦求于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骤于行法”,“三番四覆,夕改朝更”。常因一言不和或稍不顺心而胡乱杀人,在他执政的十七年里,更换宰相五十多个,刑部尚书有十七人罢官,七个总督被杀头。而袁崇焕身系国家安危,更是崇祯最重视的对象。但袁崇焕自恃清白,独断专行,便难免落人口实。这在平时,崇祯只好容忍,而当皇太极兵临城下时,原先的信任突然消失,袁崇焕没有了使用价值,自然非死不可。

其实,从袁崇焕自身来看,他的悲剧似乎是早就注定了的。因为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失误,而且还是一些致命性的失误。他曾擅自与后金议和,然后再上奏皇帝,如此重大和敏感的问题视同儿戏,岂不令皇帝猜忌?这是其一。

其二,袁崇焕复出时,竟然在新皇崇祯面前夸下“五年全辽可复”的海口,并说如果复辽不成,先把祖大寿等三人杀掉然后自杀。一些好心人提醒时,他却说:“聊以是相慰耳!”作为皇帝倚重的统帅说话如此随便,能不引起皇帝的不满?

其三,尽管毛文龙的十二大罪并非捏造,但毛文龙交结近侍,拜魏忠贤为父,在阉党中是个大能人,不宜擅自诛杀。史学家谈迁说“则杀岛帅适所以自杀也”,并非妄加评论。

其四,皇太极率领数十万大军,长途奔袭而围困了北京,作为关防主帅的袁崇焕居然没有察觉,这岂不是严重失职?而后他不召自至且坚请入城,又怎能不有引狼入室的嫌疑?

袁崇焕的这些失误,本来等于自杀。又适逢皇太极用反间计害他,适逢朝中群小的攻击,更适逢崇祯那样猜忌多疑的皇帝,于是只有死路一条了。

标签: 崇祯袁崇焕

更多文章

  • 宋真宗清算为什么要清算王继恩?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真宗,宋朝

    你真的了解宋真宗清算为什么要清算王继恩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王继恩,陕州(今属河南陕县)人,生年不详,北宋时期太宗朝著名宦官,历任宫苑使、河北刺史、天雄军都监、宣政使、顺州防御史、右监门卫将军等官职。《宋史》记载:宋太祖赵匡胤驾崩,皇后宋氏命宦官王继恩急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入宫,

  • 薛仁贵为大唐立了多少战功?薛仁贵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薛仁贵,唐

    薛仁贵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薛仁贵(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汉族,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的將军。是北魏将领薛安都六世孙,出身於河東薛氏世族。被封为平阳郡公,死后,朝廷追

  • 楚汉争雄,还有三个将才和项羽名声相当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楚,汉,项羽

    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楚汉历史上四位战神故事,欢迎关注哦。1、项羽项羽这个人历史上给他的评价非常的高,尽管他这个人在性格上有一些缺失骄傲自大,可是历史给予他的评价,却不是根据他的性格而来的,却是跟他做出的功绩而来的。历史上对于他的个人评价非常的高,给出了第一武将这样的名声,那么他一定是

  • 明朝第二任皇帝去哪了?靖难之后朱允炆是否还活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允炆,明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允炆下落之谜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在位: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年号“建文”,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成为千古之谜。虽然朱

  • 前秦帝国最有作为的皇帝苻坚,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苻坚,前秦,十六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苻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苻坚是前秦的第三位皇帝,他19岁通过发动政变,将堂兄苻生赶下台,自己篡位做了前秦的皇帝。不过比起残暴的苻生,自幼饱读诗书的苻坚,颇有仁君的气质,因此他的登基,虽然不太名正言顺,却是众望所归,获得了大臣和百姓的拥戴。苻坚即位后,也没有辜负百

  • 王翦作战习惯让秦始皇肉疼 秦始皇为什么还答应下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翦,秦始皇

    对王翦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中,光秦国就占据了两个席位,一个是白起,另一个就是王翦。跟白起立下的赫赫战功不同,王翦虽有“杀神”的称号,履历却相对单薄了些,但是历史上王翦父子曾拿下六国中的五国,由此可见两人的作战手段非常不一样。白起作战的目的

  • 19岁篡位,在位28年,揭秘苻坚的传奇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苻坚,前秦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苻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589年,建立八年的隋王朝,灭掉了南陈帝国,分裂了两百多年的中国,第五次实现了大一统。隋文帝杨坚也因为这一功绩,为他的千古一帝名号增加了重要的筹码。其实,在杨坚之前,还有几位惊才绝艳的人物,差一点就走到了这一步。其中此人的失败,不得不

  • 薛仁贵的孙子为什么反唐?反唐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薛仁贵孙子,反唐

    薛仁贵孙子反唐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薛仁贵的后代介绍长子:薛讷,字慎言,唐玄宗时大破突厥,复封平阳郡公(薛仁贵封平阳郡公),谥号昭定,年七十二卒。也是《说唐三传》人物薛丁山的原型。另有四子: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孙薛嵩,薛楚玉之子。膂力过人,不治生产

  • 刘贺为什么会被废?史上第一个被废的皇帝,27天就下台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贺,汉朝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史上第一个被废皇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2011年的一天,考古专家在南昌地区发掘了西汉墓葬,其陵墓的规模和面积都是最大的,而到了2016年多名专家才在一起论证,此墓主人就是汉武帝的孙子,最初时被封为昌邑王、之后当了27天皇帝,后又成为海昏侯的刘贺。也正因这

  • 乾隆为了孝敬老人举办的宴会,为何却导致很多老人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乾隆,千叟宴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国自古以来都很重孝道,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社会,长者在家中甚至是在社会上的地位,都比幼者高出许多,这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之一。而孝顺老人这件事,不管是达官显贵皇亲贵族,还是平头百姓街巷市民,都要做到。清朝时,有两位皇帝就曾带头,宣扬尊老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