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嘉为何在三国谋士中如此受欢迎 鬼才的称号不是白来的

郭嘉为何在三国谋士中如此受欢迎 鬼才的称号不是白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42 更新时间:2023/12/18 6:36:06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谋士郭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郭嘉在三国人物中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就是他身上的“偶像”因素:天生鬼才、动无遗策、料事如神、不治行检、深受主公信赖、英年早逝,以及曹操赤壁战败的再三追惜。

郭嘉的形象在整个三国的谋臣群体中,都是最鲜明的。鲜明,说白了就是简单纯粹地突出。对郭嘉来说,就是精准的决断力,这一点站在整个三国的最顶尖,就够了。“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也好,“公有十胜,绍有十败”也好,“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也好,都突出体现这一个方面的特质,以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力量是朝着一个方向使的。因为鲜明,所以能更简单直接地被记住。“郭嘉是个什么样的人啊?”“有精准的好似预见未来一样的判断力的神人呐!”看多清楚。然后你不管向提问者举什么样的例子,都直接指向这一答案。

郭嘉很浪,不管男女关系上是不是真有其事,至少不守礼法是肯定的。放浪形骸四个字放他身上,就别有一种魅力。试想一下,竹林之中,是不是“俯仰自得”“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就比“吾家已有阿咸”的阮籍更容易招粉丝?并且郭嘉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这样做的后果,和颍川集团内部的隔阂,甚至于自身的体弱早死,和这点都不无关系,但他依旧故我。这是很有魏晋风骨的性格,疾如明日便死,也当先满饮此杯。把自我放得很小,于是就很“自然”,他始终和所处的世界有着微妙的隔阂,也因此愈加清醒。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拥有那种超然的洞察力吧,因为不滞于物,自然不涉其中,从旁观之,自然条理清晰。这就是透彻。唯有郭嘉,有种超脱的轻灵,他的放浪他的早死,都无损于个人魅力,反而增添了病弱的美感。

所以郭奉孝,真是塑造出来就是给人喜欢的角色形象啊。

有人猜测郭嘉的“不治行检”包括男女作风方面的问题。这无法考证,但饮酒作乐,放浪形骸之类的,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可能过早地消耗了他的身体,对于此,他自己也有清醒的认识,生前,他常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吾往南方,则不生还。”

我们从来没有看到郭嘉在政治上向曹操提建议的记载,他的每条计谋,都完全出自纯军事方面的考虑。在这些人中间,他的智慧最为纯净,有的人说,做谋士要既谋国又谋身,二荀显然践行了此道。而郭嘉,谋身肯定是没有的,就连谋国,也很难说有。有人说郭嘉不长于战略,其实不是,他的长期预测都非常准确,只是他好像对长期的战略规划没什么兴趣,仅仅像学霸做数学题一样,拆解具体战场上的一个个难题。

最了解郭嘉的,毕竟是曹操。回忆他的时候,曹操描述他,“见世事无所凝滞”。“无所凝滞”,就像山间流下的水一样,该是多么清澈的人,才当得起曹操这样的评价啊。

清澈而有能力的人常常被人欣赏,因为他们能建立不朽的功业,又不会在这一过程中沾染污浊的东西。

于是,我们看到这个清澈的人在前三国的浪潮里一次次燃烧着自己的智慧。

吕布时,曹操粮尽欲还,“嘉说太祖急攻之”,于是抓住了天下第一猛将。

孙策欲袭许,郭嘉说,“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小霸王死在了刺客手中。

官渡之前,十胜十败之论振聋发聩,“袁曹虎争,势倾山海”,北方的两大巨人的正面碰撞在郭嘉看来只不过是走向胜利的必经过程。

曹操想出击在后方的刘备,又惧怕袁绍的反攻,郭嘉判断道,“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一代枭雄望风而逃。

袁绍死,诸将请求急攻袁谭袁尚,郭嘉说,“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最后,两个人的首级摆在了曹操的案头,盛极一时的袁家绝后。

最后,便是兵贵神速,千里袭破辽东。而自己,也燃烧殆尽了。

大多数郭嘉迷非常重视赤壁之后,曹操“惜哉奉孝,痛哉奉孝”的念叨,却通常不喜欢毛宗岗那句“曹操前哭典韦,而后哭郭嘉;哭虽同,而所以哭则异——哭典韦之哭,所以感众将士也;哭郭嘉之哭,所以愧众谋士也!

我却有不同的意见,”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这个是曹操对于失去郭嘉的哀痛,郭嘉的死是他自己选择的,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为了侍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郭嘉本来身体比较柔弱,喜欢酗酒,知道到了南方他的身体必死无疑,但是确每次都建议打荆州,曹操就说郭嘉这是在堵上了性命。所以郭嘉死后,曹操痛哭流涕: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可谓真挚。并且曹操也是打算将郭嘉作为自己死后的托孤之臣的,只是没想到先一步而去。

郭嘉在谋士中更偏判断型。李世民说“房谋杜断”,荀攸贾诩好比房玄龄,有谋;郭嘉就倾向杜如晦,善断。

简直如历史老人的隐喻一般,郭嘉的死,紧随着曹操的南征,正标志着前三国的终结。那个充斥着飞扬的梦想,却又填满了鲜血与白骨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标签: 三国郭嘉

更多文章

  • 皇后杀了皇帝宠爱的女子,皇帝竟然气得要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文帝,隋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隋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大隋社稷。杨坚称帝的时候,虚岁41岁,周岁40岁。此时的独孤伽罗虚岁38岁,周岁40岁。此时的杨坚,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此时的独孤伽罗,则是徐娘半老的年纪。隋文帝按照礼制,设置了六宫嫔妃,但是只能是虚设

  • 李承乾最爱的人是谁?不惜与唐太宗李世民决裂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承乾,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承乾与唐太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电视剧《唐砖》中,穿越回唐朝的云烨意外结识了当朝皇太子李承乾,并与之成为至交。剧中的李承乾温文尔雅、气宇不凡,与民间女子卢辛月一见钟情,历史上的李承乾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与卢辛月的故事又有几分可信?李承乾作为李

  • 孙权晚年心态为什么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权,三国

    孙权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孙权在历史上是获得过广泛赞誉的一个人。在他很小的时候,人们对他的赞誉就达了巅峰。哥哥孙策一直把孙权当接班人培养,遇刺去世前,还把吴主之位直接传给孙权,那时候孙权才18岁。曹操和孙权在濡须口大战后,败给了孙权。又看到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

  • 梁山真正的老大是谁?吴用自尽前才突然明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吴用,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梁山真正的老大是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这是施耐庵在《水浒传》里写的,乾坤日月,用一壶浊酒即可囊括,《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英雄传奇,名列中国四大名著。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剥削压迫,与统治阶级英勇斗争的悲剧,全篇

  • 阿巴亥:12岁嫁给43岁奸雄,三个儿子个个都是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阿巴亥,清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要说的这一位女子,她的名字叫做阿巴亥。她是女真乌拉部落首领的女儿。据说阿巴亥不仅十分貌美,而且还很聪慧。阿巴亥本应过着快乐的生活。遗憾的是,她生活的环境并不太平。当时的辽东,烽火连天、金戈铁马,乌拉部落联合叶赫等部落进攻建州,却被此时崛起的建州女真英雄、亦是“奸雄”的努尔哈赤击败。

  • 司马师有多厉害?整朝纲、平三叛、退诸葛恪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师,三国

    你们知道司马师有多厉害?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为您讲解司马师是魏晋时期影响国家政局,推动西晋建立的关键人物,他是司马懿和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哥哥,也是开创太康盛世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他出生与公元208年,字子元。行军中的中年司马师,影视剧形象作为兄长,司马师十分稳重,他很有军事才能,满怀大志

  • 赵辉: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婿,小妾都一百多个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辉,明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时,他的小女儿宝庆公主才几岁。后来在四哥永乐帝朱棣的照料下,宝庆公主长得亭亭玉立,美艳无双。朱棣对自己这个小妹妹非常疼爱。宝庆公主成人后,朱棣给她找个了仪表堂堂,相貌端庄的军官,他便是把守南京金川门的千户赵辉

  • 华雄有多狂?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华雄,汉朝

    还不知道华雄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能人背后有人弄,这是谁说的来着?想不起来了。反正是强中自有强在手,再强的高手也有人弄得了。在评书演义中就是这样,猛将背后有猛将,一将更比一将猛,让听众观众听着看着挺过瘾。比如《三国演义》中就有一位猛将,太狂

  • 曹丕登基称帝后,丁氏为什么会被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丕,三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丁氏一族为什么会被满门抄斩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期,曹魏的执掌者曹操子嗣众多,史料中,曹操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因此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曹操曾发过愁。只不过在曹操最心仪的长子曹昂与幼子曹冲相继去世后,就只剩下曹丕与曹植两人争夺继承人之位。既然有两人争夺继承人

  • 丁奉:江东十二虎臣之一,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丁奉,三国

    你真的了解丁奉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丁奉在十二虎臣当中,是年纪最小、出道最晚,但却是唯一一个经历了东吴四位君主的武将。他出仕于东吴大帝孙权末期,建功于吴少帝孙亮时期,称霸于吴景帝孙休时期,没落于吴末帝孙皓时期。他的这一履历,在东吴诸将当中可谓是十分耀眼、独树一帜。据《三国志•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