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晁错是怎么死的?陷害还是替罪羊?

晁错是怎么死的?陷害还是替罪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29 更新时间:2023/12/15 10:34:19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西汉名臣晁错之死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汉朝自刘邦开国以来,大封诸侯王,各诸侯国政治、军事、经济相对独立,形成事实上的国中之国,特别是吴、楚、齐等国,势力越来越大,对西汉政权的稳定带来很大隐患。因此,从汉文帝开始,就不断有朝臣提出削藩,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最有代表性的是贾谊,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削藩策略,但没有引起文帝的足够重视。

到汉景帝时,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晁错出场,再次提议朝廷削藩,并上疏《削藩策》,明确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汉书》)意思是早削晚削,诸侯都得反,早削的话,诸侯王反得早,但准备不充分,祸乱小;削得晚了,等诸侯王们准备充分了,虽然反得晚一些,但祸乱更大。

景帝最终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开始削藩。在抓住楚王、赵王、胶西王等几个诸侯王的过错,顺利削掉其部分封地后,准备向势力最强大的吴国开刀时,吴国联合楚、赵、胶西、胶东、济南、淄川等六国一起发动叛乱,终于引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吴、楚七国之乱。七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兵,进攻朝廷。

为了平息叛乱,景帝先是听从朝臣袁盎的建议,腰斩了筛议削藩的晁错并诛其九族,但叛乱并没有平息,最后只好派出大将周亚夫,率领三十六位将军镇压,几乎倾尽全国之力,历时三个月,才将七国之乱平息。

七国之乱的平定,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西汉政府各诸侯国的封地隐患问题,但诸侯王的势力受到致命打击,汉景帝借机剥夺了诸侯国的部分政治权力和管理权限,诸侯国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中央集权走向巩固,为后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彻底解决诸侯国问题创造了条件。

晁错提出《削藩策》,引发七国之乱,虽然使朝廷付出了代价,但从当时的形势和削藩效果看,晁错无疑是大大的功臣,但他却落了个被诛九族的结局,实在是死的冤枉,死的悲惨,后世史家、学者无不为之叹惜。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晁错之死是因为袁盎陷害、景帝听信袁盎谗言,一时受蒙惑误杀了晁错。

从表面上看,也确实如此。但结合当时的形势和事件发生的前前后后看,好像并不这么简单。晁错之死,背后折射出更多的深层次原因,其中性格因素、权谋较量、政治利益纵横交织,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是汉景帝政治利益需要的“替罪羊”,是宫廷权谋斗争的牺牲品,而这一切,都源自他只知谋国、不知谋身的性格缺陷。

(一)锋芒太露,树敌太多,埋下悲剧隐患

晁错在汉文帝朝时入朝为官,因才学过人,被文帝安排做太子舍人,辅佐太子刘,因为能言善辩,善于分析问题,经常给文帝和太子分析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深受文帝和太子赏识,被太子称为“智囊”,后来升为太子家令、中大夫。

文帝去世后,景帝刘启即位,马上提拔晁错为内史,仅次于丞相,从此正式登上政治舞台。晁错因为和汉景帝的密切关系,仕途之路一帆风顺,青云直上,加上他的观点言论很合景帝心意,因此倍受宠信。他经常凭借自己和景帝的特殊关系,越过丞相等重臣,单独进见景帝,议论国家大事,朝廷的法令制度,基本都被他改动修订了一遍,引起众朝臣的不满。

史载晁错“为人峭直刻深”为人严峻刚直而又苛刻心狠,又有景帝的宠信,朝臣们对他又嫉妒又害怕。当时朝中有名望的大臣如丞相申屠嘉、外戚窦婴、重臣袁盎都和他相处不好,甚至心生怨恨。特别是袁盎,和晁错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盎素不好晁错,晁错所居坐,盎去;盎坐,错亦去:两人未尝同堂语。”(《史记》)你来我走,从不在一起说话。

但晁错年轻气盛,恃宠而骄,根本不在乎同僚们对他有什么不满,依旧我行我素。为了自己上街方便,他甚至擅自把太上皇庙边的一块短墙给拆除了,这在当时可是砍头的大罪。因为晁错经常越级和景帝言事、感觉自己受到冷落的丞相申屠嘉,抓住这一机会立刻安排人写奏章,想弹劾晁错,借机除掉他。

晁错听到消息,连夜进宫去见景帝,承认错误后景帝宽恕了他。第二天申屠嘉呈上奏章,请求治罪晁错,结果景帝却轻描淡写地说:“这事是我批准的,丞相不必多心。”申屠嘉下朝,后悔地说:“我应该先斩后奏,却先奏请,反被这小子出卖!”回家后愤怒交加,吐血而亡。朝臣从此对晁错更加敢怒不敢言。

(二)权谋博弈,晁错缺乏政治谋略

晁错虽然有才又受宠,但他的升迁之路太过顺利,缺乏必要的磨练,在充满权谋的封建官场,是典型的“书生政治家”,主要表现在,只知忠诚,不知忠须有道;只知谋国,不知谋身。出谋划策多从理论角度出发,对如何应对突发状况、会出现什么后果缺乏必要的对策。这也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削藩之初,他就得出诸侯王“削藩必反”的结论,但削藩引发七国之乱后,他却慌乱无策,至少两件事显示了他稚嫩的政治谋略。

一是策略失当,引祸上身。叛乱发生后,景帝召朝臣商议对策。晁错平乱心切,又不合时宜地提出请景帝御驾亲征。“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错居守。”这么多兵,让别人带万一临阵倒戈怎么办?还是您亲自出征,我留守京城吧。”景帝听后连理也没理。

二是舍本求末,议杀袁盎。晁错和袁盎本来就相互仇视,削藩前,他先派人调查袁盎接受吴王贿赂的事,奏请景帝诛杀袁盎,但景帝只是把袁盎贬为平民。七国叛乱后,他不是急于谋划应对叛乱,而是想借机先对付袁盎,连他的手下都极力反对。消息传到袁盎耳中,袁盎自然不会束手待毙,于是连夜通过窦婴牵线,进见景帝,说七国作乱,皆因晁错而起。鼓动景帝诛杀晁错,派人去吴、楚等国说明情况,叛乱自会止息。正为七国叛乱恼火的景帝,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了。“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谢天下。”为了天下平安,舍弃一个晁错算得了什么!

几天后,丞相青翟、廷尉张欧等大臣又联名上书,以晁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为由,请求诛杀晁错。景帝于是“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汉书》)晁错连朝服都没来得及脱,就被拉到东市腰斩了。

(三)政治考量,景帝迫切需要“替罪羊”

除了自身性格原因、导致树敌太多和只知谋国、不知谋身、缺乏政治谋略,晁错之死最深层的原因,应该是政治考量的需要他的死迎合了景帝统治管理、稳定政权的需要,也就是说,削藩成或者败,晁错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从实行削藩之日起,他就成了景帝用来统一中央集权、稳固西汉政权的“砝码”和“替罪羊”。因为对朝廷、对景帝来说,诛杀晁错,是应对当时形势的最佳选择:

其一,诛杀晁错,有利于平定叛乱。当时,七国叛乱打的旗号就是“诛晁错,清君侧”,虽然七国合兵,但有几个小国并不积极,诛杀了晁错,能够从内部动摇、分化叛军的力量,朝廷可以集中力量对付以“清君侧”之名、搞叛乱的吴、楚等国。

标签: 晁错汉朝

更多文章

  • 刘邦手下到底有什么猛将 韩信为什么不敢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韩信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朝韩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大家都知道,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被誉为战神,可是在一场战役中,他碰到战国时期另一战神的孙子,这个战神也是身经百战从未失败过,韩信与其孙子交战后,韩信感叹,幸好成安君没有采纳战神孙

  • 历史上最传奇的三个乳娘,权力比后宫妃子还大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武帝,汉朝

    自古帝王多无情,很多皇子因为生下就由乳娘养大,不说见生母一面难于上青天,甚至连生母是谁都不知道。也正是因为这样,历史上多数皇帝都感念于乳娘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继位后会给乳娘的家人加官进爵,给予很多丰厚的赏赐,甚至有些乳娘还会因为皇帝的宠爱,而走上政治舞台,开启传奇之旅。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历代皇

  • 比戚夫人下场还惨的妃子,身体竟然被皇帝做成琵琶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薛嫔,南北朝

    大家好,我是人物介绍网小编,说起薛嫔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对于史上最惨女人的说法,也许有些人会有异议:当年刘邦冷落吕后,专宠戚夫人,甚至一度想废掉刘盈,将戚夫人的儿子立为太子,令吕后怀恨在心,派人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扔去厕所里痛苦地死去,相比之下,戚夫人难道不是更惨吗?其实,究其一生,薛嫔的人

  • 赵光义当皇帝时为什么没有大臣反对?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光义,宋朝

    说到赵光义,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照一般的情况来说,必定有一些死忠的大臣,要拥戴赵匡胤的儿子们当皇帝的。比如皇太极去世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想当皇帝。但是以鳌拜、索尼等人为代表的大臣,就坚决反对多尔衮当皇帝,一定要拥戴皇太极的儿子当皇帝。最终在鳌拜、索尼等人的执意拥戴下,多尔衮没有办法,只得立皇太极的第

  • 历史上的芈太后执政41年,她的一生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芈八子,战国

    大家好,我是人物介绍网小编,说起芈八子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芈八子,或许大家不熟悉,《芈月传》这部电视剧相信不少人都看过,至于他是否叫芈月,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对出土的兵马俑的认定,有学者提出不是秦始皇的墓,而是芈八子的,其中就因为"芈月"二字。芈八子,我们先看她的名字,显然不是她的本名,因为

  • 明末最杰出的抗清将领之一,李定国的实力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定国,明朝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定国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定国(1621年1662年),明末民变势力之一,大西军将领,南明武将,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抗清将领之一,民族英雄。字鸿远、宁宇。陕西延安人公元1630年的陕西,数年不雨,老百姓争夺山中的蓬草为食。蓬草吃尽了,就开始

  • 曹正为什么要落草为寇?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正,宋朝

    曹正为什么要落草为寇,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曹正原是开封府人氏,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徒弟,祖祖辈辈屠户出身,杀得好牲口,,挑筋剐骨,开剥推剥样样精通,人送外号“操刀鬼”。曹正流落到二龙山下,是因为一个财主给了他五千贯钱,让他去山东做买卖,他

  • 历史上功夫最高的5个皇帝,他们分别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商纣王,商朝

    第5名:商纣王纣王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父皇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是武功最厉害的帝王第4名:宋太祖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也是贫苦出身,但赵

  • 汉武帝在位54年却花了44年打匈奴 汉武帝为何抓着匈奴不放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武帝,匈奴

    还不知道:汉武帝和匈奴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西汉王朝建立后,匈奴是汉民族和平生活的重大威胁:数次入侵边境,攻城屠邑,掠夺财物和人口,给西汉北方地区民众带来沉重的灾难。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西汉终于对匈奴进行了强力的打击。而他这一打,就是四十

  • 宇文成都为什么会被称为无敌将军?为何后来战绩不尽人意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宇文成都,隋朝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无敌将军宇文成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李元霸出山之前,宇文成都是不折不扣的大隋第一勇士,更是实力无敌的天宝大将,放眼天下,没有人能够真正与之对抗。作为大隋第一勇士,宇文成都的实力是自己一步步打下来的,同时他也历经了诸多大战的考验。毕竟作为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