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到底有多悲哀?勤政爱民,却被群臣背叛

崇祯到底有多悲哀?勤政爱民,却被群臣背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373 更新时间:2023/12/15 22:20:19

历史上最悲哀的皇帝崇祯。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

崇祯十七年的早春,春寒料峭,不过对于朱由检来说,天气再寒却敌不过自己心中的寒冷他的帝国已经到了最后一刻,城外是庞大的农民军,而他身边却连一个可以信任的臣子都没有!

大明养士三百年,竟然养出了一堆反骨仔!

即使跨越百年,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这个年轻皇帝的愤怒,声嘶力竭,却无济于事!

这一年的早春,他终究无力回天以发覆面,自缢煤山。

一个富有四海的帝王最后只能用最卑微的方式、用自己的生命,守住祖宗的那一句“天子守国门”的誓言!何等的悲哀!!!

“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他是满身怨恨离去的,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还在埋怨自己的臣子,奸臣误国!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倒是认为:君未必不是亡国之君,甚至明朝的败亡有很大的概率是与他自己有关,与他自身的性格有关!

一、盲目躁进的年轻皇帝

公元1627年,年轻的大明皇帝朱由校因为落水受寒而死,这应该是历史上最脆弱的皇帝。他没有子嗣,只留下了传位给了五弟朱由检的遗诏。

也许是因为得不到的才是最想要的的缘故,被皇位这个大馅饼砸中的崇祯皇帝,像刚刚收获新奇玩具的小孩,爆发出了极大地热情,初尝权力这杯美酒的迷人后,他的动力更足了迥异于前代帝王,大明的帝王似乎在1627年终于出现了返祖的情形。

大明王朝277年的统治中,崇祯恐怕是最类其先祖朱元璋的,尤其在经历了万历、嘉靖、天等连续六代不理朝政、专注于吃喝玩乐的帝王后,朱由检的继位让臣民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大明似乎迎来了一个极其优秀的中兴之主。

可惜人无完人年轻人的通病往往在于迫切的希望展示、证明自己,总希望干一番大事业17岁的年轻的帝王更是如此,他急切的希望做出一番功盖三皇、业超五帝的伟业,他希望有足够的功绩证明皇兄的选择没有错,证明自己是最合适的。

想法没有错,可是,现实远比理想要复杂的多政治永远是一个平衡的游戏,一个习惯了非黑即白的毛头小子真的能够驾驭了这个庞大帝国么?

尤其是:很多时候,当我们执着于一个目标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些其他的东西。

崇祯即是如此,他希望用一场狂飙猛进的改革洗刷朱明百余年来积攒的腌臜,然而却没有想过这种疾风骤雨式的改变是否适合大明这个孱弱的“老人”,是否适合那些习惯了文恬武嬉的文武官吏。

他最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勤政成为王朝的催命符,他的锐意进取成为帝国的掘墓之举。

在他的带领下,大明向着终点一路狂奔!

帝国沦丧,只用了短短17年。

二、焦躁多疑、自毁长城

往事越千年,我们回过头来看崇祯会发现,他有的时候确实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对于喜欢的人,他永远可以付出极大地真心,敢于去信任,如袁崇焕;而对于厌恶的他,他会粗暴的反对,不加分辨的反对,像魏忠贤

这种政治上任性的非黑即白,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说是极为不成熟的,也是极其危险的。而对于崇祯来说,更可怕的是在皇权时代,帝王个人喜好被极度放大,上行下效、党争不断同样成为压垮帝国的稻草。

不可否认,继位初年,他着力清理了魏忠贤的阉党,荡涤了朝堂风气,这在当时算得上政治正确,但是凡和阉党挂钩的即加以惩处驱逐出朝堂,却显得矫枉过正。更严重的是幼年时代深宫中的残酷政治斗争让他的性格变得极其敏感,他无法容忍一丝的忤逆、一丝的背叛既信任又猜忌,近乎分裂的性格下,崇祯酿造了晚明最大的冤案。

“五年平辽”这是袁崇焕在崇祯继位初年立下的豪言壮语,

“辽事恢复之计,不外臣昔年‘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以守为正著,战为奇著,款为旁著。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此皆臣与在边文武诸臣所能为而无烦圣虑者。至用人之人与为人用之人,俱于皇上司其钥。”

初时他给予了袁崇焕极大的信任,然而激进焦躁的性格却让他无法忍受漫长的等待!

他需要一个立竿见影的结果。尤其是明军在接连丢城失地后,年轻的天子迫切的需要一场胜利!

可是这是战争啊!

尤其是明军与后金的战略态势尚处于劣势的情况之下,无谓的一场胜利甚至会毁掉几代人积攒的微弱优势。

可刚愎自用的皇帝不愿意相信,他认为袁崇焕在消极避战,在怯懦!

有句话叫做“你赢得了每一场战斗,却输掉了整个战争”

说的就是,战略目光远近对于局势的意义,历史上最典型的应该是丘吉尔的那番演讲,那番在节节败退即将亡国的英伦三岛民众面前的演讲即使我们失败了一千次,但我们终将取得胜利!

这种胜利不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最后的战略决胜!

幸运的是邱胖子的话有人信了,袁崇焕却没能这么幸运!

己巳之变时,后金兵临北平城下,袁崇焕未等诏书即急率辽军勤王,“君父有急,何惶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这是袁崇焕内心的想法。

他却不知道在皇帝眼中他已经是背叛者的样子。

违规领兵入关放在其他人身上也许是赤胆忠心,而在已经被划到叛逆的袁崇焕身上却显得愈发忤逆不堪,更可怕的是落井下石温体仁等辅臣、阉党余孽的合力诬陷下这个边地良将竟然不到一周内完成了下狱、审讯、处斩的流程。

“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标签: 崇祯皇帝明朝

更多文章

  • 曹丕赐死甄宓后,为什么要在她口中塞满米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甄宓,三国

    你真的了解甄宓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关于甄宓,据《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中记载: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父逸,上蔡令。后三岁丧父……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及冀州

  • 皇帝赐给大将免死铁券,转身他立马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怀光,唐朝

    你真的了解李怀光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红颜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是清代乾嘉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所写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古以来美人和名将的命运最是多舛,很少有寿终正寝的机会。事实上,若是把中国历史进行一番研究之后便会发现,历朝历代中的武将下场多

  • 霍去病究竟是被害死的还是病死的 霍去病死因之谜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霍去病

    对霍去病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迁的春秋笔法,在霍去病的死上,只简单地写了一个“卒”字,没有前因后果,留给了后人对霍去病扑朔迷离的死因的猜测。虽然很多解释说“卒”代表着善终,但是毕竟那个横扫漠北、封狼居胥的冠

  • 文鸯晚年为什么会被灭族?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鸯,三国

    三国时期实力不输赵云的第一悍将文鸳是什么结局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三国时期,时局动乱,造就了一大批的英雄,在当时可谓是以一敌万,横扫千军,颇有种力挽狂澜的感觉,但是这些都是三国前期的,比如蜀国的五虎将,魏国的五子良将,还有吴国的大批将士们,但是到了后期,就让人有一

  • 她是才貌双绝的大明皇后,却被太监陷害不能生育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嫣,西汉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张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明朝天启元年(1621),明熹宗朱由校全国选美,开封人氏张嫣,从全国五千位美女中脱颖而出,连过八关成为第一美人,入宫两个月即被册封为皇后,张嫣身材窈窕,容貌无双,是中国古代五大艳后之一,而且她才貌双绝,时常以正道劝谏明熹宗,只是张嫣

  • 郭威单独对赵匡胤进行了封赏 赵匡胤为什么一点也不高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郭威,赵匡胤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郭威选赵匡胤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匡胤被父亲赶出家门谋生时,不过是个刚满21岁的毛头小伙,既没经验也没人脉,想要在乱世之中寻找一处安身立命之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在随州谋求的第一份差事,也只是维系了半年左右,就因为小衙内的嫉妒宣告结束。在此之后,他再也没

  • 溥仪为什么会终身无子?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溥仪,清朝

    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末代皇帝溥仪。爱新觉罗溥仪,中国最后一位皇帝,这位从三岁便登基做了皇帝的人,一生注定命运多坎坷;溥仪先是经历了辛亥革命,导致他直接退位,几年后复辟做了皇帝,十几天后在枪炮声中又宣布退位;尔后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最后溥仪在东北任伪满洲的皇帝...但就是这位被尊称为天

  • 年羹尧的儿子为什么会过继给隆科多?雍正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年羹尧,清朝

    你真的了解雍正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雍正为何将年羹尧的儿子过继给隆科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年羹尧是雍正皇帝的宠臣,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他有3个儿子,即年熙、年富、年斌。年熙生于1699年,他母亲是清朝大词

  • 乾隆登记之后都做了什么事情 雍正要是知道估计跳起来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乾隆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登基后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雍正驾崩后,乾隆接到传位遗诏,第一反应就是伏地大哭,在众人的再三劝说下才勉强接受了朝拜。雍正大殓时,乾隆表现更是抢眼,史载其”痛哭失声,擗踊无数“。乾隆在这个过程中捶胸顿足,痛哭失声,说什么也不愿意

  • 为什么说岳飞必须死?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岳飞,宋朝

    为什么说岳飞必须死?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南宋时期的朝廷内部有两派,一派是主战派,一派是主和派。宋高宗时期,主和派宋高宗赵构、宰相秦桧等文臣为首的士族势力;主战派岳飞、韩世忠等为代表的武将。岳飞还没有北伐的时候,朝中是同为主战派的张浚当权,张浚启用岳飞,才有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