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演义趣闻:李世民名副其实的功夫皇帝

演义趣闻:李世民名副其实的功夫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45 更新时间:2023/12/11 6:36:53

下面,小编要和大家讲的这一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功夫皇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武打片《少林寺》风靡海内外,让中国武侠走向了全世界。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影片中李连杰带领少林武僧们几番出手相助的配角“唐王李世民”,不但在治国方面彪炳史册,其实自己就是一位“功夫皇帝”。

网络配图

自李渊大业十三年(617年)从晋阳起兵反隋,李世民就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在攻克长安之前,李世民在李渊指挥下作战,此后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帅才,为唐王朝的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这样一位骁勇善战、功夫高强的猛将,虽谈不上精通十八般武艺,但他的射术、骑术、刀术和剑术却十分了得。

东征西讨时,李世民的弓箭从不离身。他使的弓箭全部是特制的、超大号,而且箭法高超,百发百中。跟随他南征北战的房玄龄曾称颂他“箭穿七札,弓贯六钧”。

仗着箭法精绝,李世民曾数次于乱军中化险为夷:

李渊起兵之初,农民起义军首领魏刀儿率军攻太原,李渊被困在阵中左冲右突无法杀出重围。危急时刻,是李世民“轻骑突围而进,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于万众之中。”

武德二年(619),李世民与隋将宋金刚相持于柏壁,在率人前往侦察敌情时,不幸被敌军围困。这时又是李世民,大展神威,“以大羽箭射殪其骁将,贼骑乃退。”

武德三年,李世民率军攻洛阳,在慈涧碰到王世充大将单雄信的突袭。这一次,仍是李世民,眼见情势危急,便左右开弓,敌兵应弦而倒,转危为安。

据《新唐书·刘黑闼传》载,就连突厥人见了李世民的箭,都满军传观,惊为天人。元人胡三省读《资治通鉴》时,也曾大发感慨:“史言世民不惟有天命,亦武艺绝人。”

而李世民对自己的箭法也颇为自负。他曾志得意满道:“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为夸示其武功,又作《咏弓》诗云:“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

如此强弓硬箭,令对手闻风丧胆,也让追随他的将士心悦诚服,心甘情愿为其驱驰。即便是逝后,他使用过的大弓巨矢收藏于武库,但每遇到国家大典,后世儿孙还是会取出来,缅怀一番。

而夸一个将领能征惯战,我们总会说弓马娴熟。弓马与骑射是分不开的,两军作战时都是边骑边射。李世民箭法高超,骑术也十分了得,这里且举一个事例——

网络配图

武德七年(624年),李世民兄弟几人陪父亲打猎。李建成有一匹“肥壮而喜蹶”的马,于是对李世民说:“这是一匹宝马,可以一跃跳过数丈的溪涧,可惜始终无人能够驯服它。听说弟弟善骑,愿不愿意试试呢?”

明明知道兄长这是不怀好意,但李世民不愿在人前示弱,便飞身上马“乘以逐鹿”。这马发起性来,又是狂奔,又是尥蹶子,接连把李世民掀下马背三次。李世民也发了狠,摔下来再跃上马,紧紧地贴在马背上任由它风驰电掣的奔跑,烈马终于被驯服,老老实实任李世民骑乘。

当然,李世民的武技远不止此。骑射之外,他的刀剑功夫也超群绝伦。

冲锋陷阵时,李世民使用最多的武器就是双刀。

据《资治通鉴》记载,李渊起兵反隋的第一战发生在霍邑。当时形势对李渊极其不利,唐军在向长安挺进途中,大雨瓢泼,前面是隋名将宋老生率领的大军阻路。屋漏偏逢连阴雨,恰在此时,又有不利消息传来,割据马邑的刘武周投靠突厥,联合突厥准备攻袭李渊老巢太原。

进退失据,霍邑之战成了决定李渊新生政权生死存亡的一战。危急时刻,李世民主动请缨,率数百骑前往城下诱敌,宋老生果然被触怒,率军杀出城来。

这一战,李世民身先士卒,杀入隋军阵中,勇猛杀敌,“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当时,李世民使用的兵器就是双刀,后来也被称为唐刀。

而除了擅使双刀,李世民也会使剑。自从刘邦提三尺剑定天下后,剑就成了百兵之君,李世民自起兵以来“前后数十战,常身先士卒,轻骑深入”,最终开创大唐基业,也是靠剑定社稷。诗圣杜甫《重经昭陵》一诗中,有“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称颂的也是唐太宗剑上的功夫。

网络配图

登基为帝后,李世民不能像从前那样提长弓硬矢,佩剑又成了他的防身之物。有意思的是,李世民用剑,还扯出个该如何治国理政的典故来。

那是贞观十一年(637),李世民在洛阳苑中围猎。正与亲信近臣纵马追逐猎物、兴致盎然之时,突然从林中跑出一群豸,李世民连发四箭,箭无虚发,连毙四豸。

此时,一只雄豸狂性大发,嗥叫着扑到了李世民马前,立起前爪搭上了李世民的马镫。陪猎的吏部尚书唐俭急忙跳下马救驾,与豸斗在一处。但李世民却不慌不忙,拔出长剑,将雄豸挥为两段,然后笑道:“天策长史,不见将击贼耶?何惧之甚?”(唐长史,你难道没有见过我沙场杀贼吗?怕什么呢?)

不料,唐俭此时却正色谏道:“马上得天下,岂可马上治天下,陛下以神武平定四海,怎么还能和畜牲斗狠呢?”李世民闻言,此后也逐渐减少了出猎的次数。

如此说来,李世民之所有成为一代明君,既与其果敢、冷静、自信,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关,也与他一身武功、浑身是胆却又能从谏如流有莫大关系。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李治托孤裴炎:裴炎却把唐王宗室废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治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唐高宗时期居宰相之位。历任濮州司仓参军、御史、起居舍人等职,后以黄门侍郎之职拜相,加授同三品,又进拜侍中。他是唐高宗的顾命大臣,受遗诏辅政,改任中书令。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生了重病,命太子李显监国,让托孤裴炎辅政。唐中宗当了皇帝之后,想让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当宰相,又想给奶妈

  • 三国秦宜禄的老婆被曹操纳为新宠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宜禄

    秦宜禄这人,在三国也许并不算出名。不过,一旦和曹操有了纠葛之后,关注度似乎就来了。当然,关于此君的介绍,我们还得搬来一段情色往事。秦宜禄原是吕布的部下,及至曹操下邳围城,城破之后,他的妻子因为姿色绝伦,于是就有了《三国志》里的这段记载:“及城陷,曹操见之,乃自纳之”。当然,夺人爱妻毕竟不太光彩,因此

  • 曹爽:三国时期的“富二代”草包软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爽

    如果人生能够NG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魏明帝曹睿绝不会将托孤重任,交待给曹爽这样一个草包。其实,对于智商这个问题,不能完全怪曹爽。他的生父曹真,本就是曹操的养子,虽然继承了荣华富贵,可曹氏家族引以为傲的优良基因,自然无法秉承。当然,关于曹爽最终的人生定位,我们还得从高平陵事件说起。图片来源于网络当年,

  • 最坑爹的儿子:因拖欠工资竟饿死当丞相的老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本来没有做王侯将相的野心,他安于现状,宁愿只做一个小小的河内郡守。但当时有个叫许负的老太太,以善于看面相著名。有次,周亚夫请她到自己的官府中,为自己看相。许负对周亚夫说:“以您的面相来看,您的命相是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就可以封侯,再经过八年时间,就有机会可以做丞相了,到时候您的地位就显贵了。但卦

  • 张辽怎么死的 三国张辽怎么死的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辽

    张辽怎么死的?三国张辽怎么死的?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网络配图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太祖破吕布于下邳,

  • 宋宣公舍太子而传位于弟弟 是美德还是祸端?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宣公

    宋襄公之仁义,作为嫡子的他曾经想让国给庶兄目夷,而目夷不接受。其实除了宋襄公,宋国还有两位国君让过国君之位。他们分别是宋宣公和宋穆公。网络配图宋宣公十九年时,宣公生了重病,把君位让给弟弟和说:“父亲死了,儿子继位,哥哥死了,弟弟继位,是天下普遍的道义。我要立和为国君。”公子和多次谦让,最后才接受。宣

  • 史上窝囊皇帝之最:献上妻女无数讨好敌人求和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窝囊皇帝

    宋钦宗赵恒,是宋朝的第九个皇帝,也是北宋的末代皇帝。一般来说,皇子们都是争相抢夺登基的,但是他不一样。金军南下河北沦丧之后,徽宗为了自己不做亡国之君,便下令退位。让他的长子赵恒登基。但是赵恒知道了自己就是帮父亲顶罪的羔羊之后,宁死都不愿登基。后来徽宗设局,让宦官帮他穿上了龙袍。但是赵恒依旧拼命挣扎,

  • 从四个方面说所刘邦刘秀刘备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先后有三个开国皇帝,享国400余年。刘邦建立西汉,刘秀建立东汉,刘备在四川建立蜀汉与曹魏分庭抗礼。那么皇家刘氏三人谁更厉害呢?一、遗传学上的比较从遗传学方面来说,还是刘邦最厉害,这一点毋庸置疑。没有刘邦,哪来的刘秀,更不用说刘备了!当然了,刘邦他爹刘太公比刘邦还厉害。

  • 齐国牛人晏子:让司马迁甘心为之执鞭的旷世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晏子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历经十年,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他因此被奉为“千古文章之主”。后世对于司马迁的评价,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但是,你倘若翻开《史记·管晏列传》,你会发现,就是这样一位旷古绝今的人物,竟然有对一个人物

  • 家产白银11亿 中国第一贪的敛财方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和珅

    1、十八世纪的世界首富野史上记载的可以证明和珅富有的故事很多,但大多是夸张的版本,而且一般都会着重指出和珅的财富是不义之财。一般而言,我们很多读者更愿意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和珅是一个很大的贪官,他的家产不计其数。因此,我们的读者也就从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一些能够证明和珅的家庭如何如何富有的传奇性故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