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功赫赫的老将檀道济到底是被谁杀死的?

战功赫赫的老将檀道济到底是被谁杀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91 更新时间:2024/1/4 1:11:31

檀道济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檀道济是南宋名将,他随主征战,战功卓绝,在朝廷中有着很高的声望,却也因此而招致彭城刘义康的猜忌,矫诏将其处死。那么,檀道济是一个怎样的将军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檀道济画像

檀道济一生戎马倥偬,骁勇善战,可令敌人闻之色变。他虽然杀敌无数,但是却有一颗仁爱的心,从不滥杀无辜,对敌国的百姓也很友善。416年,刘裕北伐之时,檀道济是先锋。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先后俘获了敌军的多位重要将领,一路直逼洛阳,进而又俘虏了四千多人。当时,有将领向檀道济建议,将这些被俘虏的人全部杀死,然后将这上千的尸体堆放在一处,达到震慑敌国的作用。檀道济听后却说:“对罪人要讨伐,但是对百姓却要怜悯,今天就这么做吧。”于是,那些被俘虏的人就全部安然无恙地放回家去了。因此,许多的少数民族的人对檀道济一直很是感激,前来投奔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此后,檀道济继续北伐,战功斐然,檀道济也因此而加官进爵,名声大振。

同时,檀道济也是一个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将军。在刘义康矫诏召他进京之时,其妻曾提醒他,功高震主的忧虑以及无故召见的蹊跷。但是,檀道济却并不以为然,他总是认为自己不负国家,国家也定然不会辜负他。可惜的是,这对国家忠心耿耿的一代名将就这样被枉杀了。

所以,檀道济是一个骁勇善战,战功卓绝,又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将军。

檀道济三十六计

檀道济是南宋的名将,他足智多谋,沉稳冷静,骁勇善战,立下了无数战功。但也因功高震主,而招来宋文帝的猜忌,招致杀身之祸。檀道济凭借着多年征战沙场的经验,总结出了三十六计,这也是他为后世留下来的珍贵的军事著作遗产。

檀道济画像

三十六计也被称为是三十六策,其中包括了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三十六计”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而著书成册是在明清时期。《三十六计》是依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各种作战经验,通过一次次地总结,而编成的兵书,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三十六计”这个词比它著书成册的时间要早上很多。据史书记载,这个词语最早是出自南宋名将檀道济之口,书上的大意是:“檀道济有三十六策,走为上策,你们父子应该逃走。”这句话其实就是说,当败局已定,没有任何转机的时候,只有后退才是最佳的计策。后来,这句话被很多人沿用,就形成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也许是这句话富含的哲理太过深刻,也许是它概括地十分精辟,引用这个词的人就越来越多了。于是,就有人著作了《三十六计》这本书。

后来,有人发现了一部隋代玉简《三十六计》,将其成书年代上推千年。有人说写下《三十六计》的人就是南宋的檀道济。这些玉简册共计66片,共计919字,玉简册首片刻“三十六计”四字。

《三十六计》这部书的作者是谁还有待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檀道济是最早说出这个词的人。

檀道济唱筹量沙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名将,他虽出身寒门,但是却极富军事才华,一生戎马倥偬,征战无数,战功赫赫。当年,檀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时,还流传出了一个唱筹量沙的故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檀道济画像

430年,刘义隆北伐,檀道济奉命都督各路军事。然而交战激烈,宋军不敌,不久就战败了。不仅如此,宋军的粮草吃紧,无法长期维持。当时,在檀道济的军中,有一个士兵逃到了魏军的军营,并把宋军粮草吃紧的事情告诉给了魏军的主要将领。于是北魏就心生一计,派军围困宋军。此时,宋军看到大量的魏军,心生畏惧,士气低落,军心动摇。

檀道济见到此景,就命令部队在原地安营扎寨。到了晚上,檀道济就与一些士兵一起清点粮食的数目。只见士兵的手里拿着竹筹在统计数目,还有的士兵在量米。这一幕被躲在营外的魏军探子给看到了,于是探子立马回去报告主帅说檀道济的军营中还有充足的粮食。魏军将领得到这个情报就认为之前的逃兵是檀道济使得诈,现在不能与其久战。于是就把那个告密的人给杀了。然后,下令撤军。

其实,那个晚上,魏军看到的其实是檀道济故意设下的假象。当时士兵量的并不是粮食,而是一代代的沙子,只不过在沙子的表面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米而已。檀道济就凭着“唱筹量沙”成功地蒙蔽了魏军的双眼,并顺利地撤退了。

檀道济到底是被谁杀的

檀道济是南北朝的名将,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立下了无数的战功。可惜的是,这样一位身居高位,战功赫赫的老将,最终却屈死于刀下。那么到底是谁杀了他呢?

檀道济画像

檀道济转战四方,战功卓绝。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满腹才华,前途不可限量。檀道济虽然对朝廷忠心耿耿,但是终究因为其功高震主,而招来了杀身之祸。宋文帝后期一直缠绵于病榻,并屡次病危。彭城王刘义康一直对檀道济心存忌惮,担心宋文帝病逝后,檀道济会图谋不轨,失去控制。最后,刘义康还是将檀道济害死了。

435年,檀道济奉命回京,那个时候宋文帝的病情突然好转了。在宋文帝的榻前,宋文帝对檀道济多加鼓励,让他用心镇守边防,保障百姓安宁。436年,檀道济即将返程,宋文帝的病情却突然加剧了。这个时候,刘义康身边的刘湛却借机劝刘义康,不能纵虎归山。于是,刘义康矫诏旨意,假托王命,拦住了檀道济,并在其面前历数了他收买人心、图谋不轨的各种罪状,然后就将其杀害。为了斩草除根,刘义康将檀道济的几个儿子和心腹都一并杀掉了。

檀道济被杀之时,宋文帝的病情加重,对此事毫不知情,等到他闻讯后,已无力挽回。所以,真正杀死檀道济的人并不是宋文帝,而是一直对檀道济心存忌惮的刘义康。刘义康假托王命,杀害了战功卓绝、能保边境安宁的檀道济。

标签: 檀道济

更多文章

  • 明光宗死因揭秘:朱常洛登基一月暴毙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常洛

    朱常洛登基一月暴毙朱常洛是明朝著名的皇帝,如今很多人对于他一月暴毙的传奇故事念念不忘。说起朱常洛登基一月暴毙,很多人都表示了不解。关于朱常洛登基一月暴毙的话题,也是不绝于耳,有很多种说法。《大明嫔妃》朱常洛剧照很多人都认为朱常洛之所以一月暴毙,是因为朱常洛常年的纵欲贪欢,而导致身体内部机理失调,而在

  • 中国四大妖姬之首妺喜 灭了夏朝成就了商汤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妖姬,妺喜,夏朝,商汤,

    中国四大妖姬分别是谁?古语有云:夏有妹喜,商有妲己,周有褒姒,春秋骊姬。而妺(mò)喜正是夏朝最后一位帝王夏桀的宠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妖姬。毋庸置疑的,当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与冶艳的宠姬加在一起,就必定会成为亡国的工具与亡国的各种阴谋论。历史记载夏朝君主桀文武双全,但是荒淫无度,他的统治也十分残暴

  • 汉高祖刘邦的个人资料 刘邦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高祖刘邦,刘邦简介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能皇帝,他在中国历史上做出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因此,刘邦也是一直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敬仰,可以说是留下了非常具有意义的一抹辉煌。历史上关于刘邦的资料是非常齐全的,毕竟这是一个非常有才德的贤君。刘邦,是汉太祖高皇帝,(公元前256或247—前195),字为季,也有人说他的原名就是

  • 狸猫换太子的真实原型:刘娥的封后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娥

    她是一个街头卖艺女,又是一位夺人之子的皇后,她政绩显赫,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她还常被人与吕雉、武则天相提并论,被称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她就是宋真宗的皇后——刘娥。狸猫换太子的真实原型中国民间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狸猫换太子,故事发生在宋真宗年间。真宗的两位妃子——李宸妃与刘德妃同时怀

  • 秦始皇的生母赵姬 守活寡淫乱后宫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

    赵姬红颜薄命,三十来岁便守寡,并卷入了一场无法选择的政治较量当中。她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像当年她带着年幼的嬴政在赵国东躲西藏保住儿子性命一样,在儿子亲政之前尽最大可能保住嬴政的王位,哪怕是一个阉人也去利用。战国的时候,秦昭王的太子死了,次子安国君被立为太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可是他最宠爱的

  • 他是汉武帝宠臣 却是太子刘据的死对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武帝,刘弗陵

    汉武帝和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出生的那一年,太子35岁,赵人江充被任命为直指绣衣使者。江充原本是赵国邯郸的市井无赖,年轻时他将自己的妹妹嫁给赵国太子刘丹而成为赵王的座上客。后来又与赵太子刘丹产生矛盾,父兄因此被杀,他侥幸逃脱,更名为江充,来到京城状告刘丹,指责他与姐妹淫乱,勾结当地盗匪危害一方。尽管赵

  • 汉武帝宠妃生皇子 却无辜遭遇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赵氏是汉武帝刘彻宠妃,也是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关于她的这个称号还有一段传说故事。相传,赵氏天生握拳不能伸展,汉武帝过河间,身边占卜吉凶的人说此地有奇女,皇帝召见她并将其手展开,展开后掌中握有一玉钩,因此被称为拳夫人,又称钩弋夫人。汉武帝偶遇奇女钩弋汉武帝刘彻巡狩,路过河间国时,观天相、占卜吉

  • 武则天一生中的四位男宠,道尽了她长寿的秘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生于长安,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

  • 雍正朝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的成才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年羹尧

    清朝雍正年间,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统帅大军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之乱,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他以赫赫的军功,被雍正皇帝封为一等公,并以非凡的谋略和军功,名列中国历史名将之林。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生于一个有名的官宦之家。他从小就十分聪颖,同时又顽劣成性。父亲为了把他培养成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便在家中既聘请了

  • 屈原是同性恋吗:春申君黄歇与屈原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屈原是同性恋吗,黄歇与屈原

    说起屈原,大家首先可能会想到他报国投江的故事。其实还他有另外一个故事同样动人心魄,那是关于爱情的一个故事。公元前325年,屈原15岁,正是青春年少,情愫懵懂的年纪。屈原每天早起读书,读累了就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田地里散步。连续三天了,每天他都能看到一个小姑娘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篓,手里拿着一把镰刀。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