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失街亭的马谡是“不可大用”还是“大材小用”

解密:失街亭的马谡是“不可大用”还是“大材小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43 更新时间:2024/1/1 23:23:05

马谡是个战略家,并非如大家想象的那般死读兵书,不堪大用。

之所以让人产生如此印象,无非就是马谡在防守街亭中犯了教条主义错误,最终导致街亭失守,使蜀军陷入了军事上的被动。

为严肃军纪,鼓舞士气,诸葛亮不顾“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客观实际,直接来了一个略带表演成分的“挥泪斩马谡”。看起来是执纪严明,不徇私情,其实却是在为自己用人不当推卸责任。见诸葛亮悲痛,众将纷纷劝慰:“今幼常(马谡字)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痛哭耶?”不料诸葛亮却说道:“吾非为马谡而痛。……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大痛也!”

看看,刘备早就说过马谡“不可大用”,而此时的诸葛亮也终于“悔悟”了。前后对照,极尽渲染,这就很容易地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马谡的确是一个难托大事的无用之人。但问题是,以马谡自身之才能,诸葛亮却非要将其放到一个把关守隘打阻击的位置上,究竟是“大用”还是“小用”呢。

其实,纵观马谡的军事生涯和种种表现,也并非如刘备所说的“不堪大用”,而是不可“大材小用”。战略家的长处在于,通观全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当然缺点就是缺乏执行力,如果让其带兵打仗,阵前厮杀,分明就是弃长就短,自寻死路。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可比“汉之张良陈平”一级的人物,因了诸葛亮的存在,在刘备眼里也就显现不出水平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说,临死还留下了“不可大用”的遗言,可谓是一棍子打死不偿命。

还好,尽管刘备先生有言在先,诸葛亮还是没有小看马谡。见“马谡高谈阔论,甚是爱之,愈加敬重”,但诸葛亮的这种关爱和重视,不是着眼长远和大局,喜爱马谡也仅供个人驱使上便利。如此一来,马谡也就只能当做冲锋陷阵的“鹰犬”、“走狗”来使用了。而这,本就不是马谡的长项。

说马谡是个战略家,并非凭空高估,全无根据。

想当年,诸葛亮南征孟获,临行之前,诸葛亮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唯独向马谡请教,可见马谡在诸葛亮心中的位置。见诸葛亮垂询,马谡站在宏观全局角度,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愚有片言,望丞相纳之:且蛮夷之地,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中国久矣;虽今日便破之,明日又复反矣。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复也。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亦速矣。若尽诛蛮夷种类,非仁人之心,又不可仓促除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以服蛮夷矣。”此言一出,诸葛亮不禁大加赞叹:“幼常足知吾肺腑也!”正是有了马谡的建言献策,才有了诸葛亮的“七擒孟获”的攻心之战,也才有了蜀国南方的长治久安。

话又说回来了,尽管是马谡提出的建议,但如果让其亲自到南方征讨孟获,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如果仅此一事还不能说明马谡之能,而接下来的另一件事就更能看出马谡的长于谋略。却说曹丕死后,诸葛亮想趁此北伐,但畏惧司马懿掌雍、凉兵马,久后必为蜀中大患,因此想先起兵伐之,以绝后患。

诸葛亮考虑的并非没有道理,但如此一来,劳民伤财不说,还要走不少弯路。对于长途跋涉、远征北伐的蜀军来说,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时马谡却献计说道:“不劳丞相张弓只箭……司马懿虽是魏朝大臣,而曹叡平素疑之。何不密遣人亡洛阳、邺郡等处,布散流言,说此人欲反;却作司马懿告示天下榜文,遍贴诸处,使曹叡必疑,必然杀此人也。”此言一出,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诸葛亮立即安排得力人等依计而行,最终司马懿被削去兵权,赋闲在家,为诸葛亮北伐扫清了障碍。

从这两次的事件看,马谡的确是有大谋略、大智慧的。像这样的人,只要赋予合适的岗位,定然会发挥出相当大的能量。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马谡,显然不仅仅是一个将军那么简单。由此看来,马谡的“不堪大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刘备的压制和漠视造成的。而丢失街亭,显然是诸葛亮用人失察所致。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假若马谡犯的是教条主义错误,那么这个错误的始作俑者定是诸葛亮无疑。

标签: 马谡名将街亭

更多文章

  • 揭秘:唐朝唐中宗时期韦后的政治野心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韦后,皇后

    看到一段史实。说唐中宗的韦皇后,唐中宗是武媚之后接手唐朝的那个皇帝。他先是当着皇帝,后来被武媚废掉,中宗心灰意冷,多次想要自尽。韦后阻止了中宗,水穷处还可看云起,何必急于一时,犯不着。武媚没有赐死中宗。显然,古人说,斩草除根是极对的。中宗后来东山再起。昔时,中宗被贬到房州做庐陵王时,感激韦后,对她承

  • 唐武宗:被一位女人给推上皇位 竟然信五行改了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武宗,唐穆宗,唐文宗,王才人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女人,这句话用在唐武宗李炎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生于太监当家做主、皇帝低头为奴的中唐时期,作为唐文宗的五弟,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王爷,与皇位的距离如同北京到纽约那么远。然而,历史制造了一个偶然的错误,而他最挚爱的一个妓女通过自己的胆识,硬是利用这个错误把他推上了皇位,从

  • 三国名将黄盖简介 周瑜打黄盖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黄盖,周瑜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

  • 刘邦被项羽大军追杀 他只说一句话追兵竟撤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项羽,汉朝

    秦朝灭亡后,楚汉争雄,刘邦、项羽进行了一场长达四年的PK,最终汉胜楚败,项羽在乌江畔横刀自刎。其实在两人的交锋过程中,项羽有好多次机会,都可以将刘邦置之死地,有的被自己挥霍了,有的被“队友”浪费了。其中有一次,楚将竟然被刘邦一句话给忽悠了,主动放刘邦逃走。刘邦究竟说了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纵

  • 羊献容这个女人太厉害 在皇后的位置上来来去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晋惠帝,羊献容,晋朝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不论是被废掉的皇帝还是被废掉的皇后,能重新再“上岗”的都是寥寥无几。就皇帝来说,前前后后重新“上岗”皇帝之位的总共有三个,分别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明英宗朱祁镇。至于皇后能重新“上岗”确实非常的少!但有一位皇后却非常特别,她一共被废了五次,却又奇迹般地被立了六次,而且还有幸成

  • 汉昭帝刘弗陵:首位被老婆防淫乱后宫的短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昭帝,刘弗陵,汉朝

    《云中歌》中仁善专情包容大义的汉昭帝刘弗陵牵动着无数读者的心,跟历史上真实的刘弗陵一样,刘弗陵早早就去世了,但他的死并不是必然,而是政治斗争中他人们步步线线的算计,欲壑难填的欲望而致的结果。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亲是赵婕妤(钩弋夫人),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昭帝继位时年仅

  • 康熙以身作则厉行节约:毡毯用30年 妃嫔不坐轿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康熙,皇帝,简朴,

    康熙帝的日常生活较为简朴。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对大学士们说,“自朕听政(康熙帝14岁亲政)以来,一应服食,俱从节俭”。四十七年秋,他斥责皇太子胤礽时又说:“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袜。”此言虽有炫耀之意,但不能否认,他在努力为臣工做出节俭的榜样。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召集

  • 北宋纳妾蓄妓盛行 为何司马光竟然坚决“不纳妾”?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司马光

    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纳妾蓄妓的风尚。司马光和妻子结婚30多年没有孩子,司马光也并不在意,也没想纳妾生子。夫人却急得半死一天,她背着司马光买了一个美女,悄悄安排在卧室,自己找理由外出。司马光看了一眼便到书房看书去了。美女也跟着到了书房,俯首弄姿,司马光还是不理会。一次,张夫人和丈母娘商量,又偷偷地安

  • 司马光性情淡泊不喜奢华 而且为人非常“低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司马光

    司马光性情淡泊不喜奢华,非常低调。他在《训俭示康》中曾提到小时候长辈经常会给他穿华美的衣服,他总是会因为害羞脸红把它脱下。宝元年间中举时,仁宗皇帝曾接见他。在盛大的酒席宴会上,每人得头上都插满了鲜花,在那肆无忌惮地嬉戏取闹,唯独司马光正襟危坐,头上也不戴花。同事提醒说:“戴花乃皇上之令也!”,这时候

  • 屠杀明军的悍将李成栋 最后父子却为明朝殉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朝,李成栋

    他“贼”军出身,被明军招安,接着又降清军,率军破崇明、陷松江、下江阴,并连克肇庆、梧州,广东大都因他而陷落。特别是历史上以惨烈著名的“嘉定三屠”,他是主要的指挥者。他就是李成栋,一个一生都在归顺与背叛中度过的人。1645年8月20日,李成栋率五千多士兵在嘉定城北委塘桥一带杀死近万民众。四天后,李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