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诗人罗隐:《西施》译文及赏析

唐代诗人罗隐:《西施》译文及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65 更新时间:2023/12/29 9:28:0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罗隐西施》译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西施

唐代: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译文

国家兴亡衰败自有其时运,吴人又何苦埋怨是西施使他们国家灭亡的呢?

如果西施知道怎样颠覆吴国,那么后来让越国灭亡的又是谁呢?

赏析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标签: 罗隐《西施》

更多文章

  •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译文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柳永,《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柳永《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译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宋代:柳永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纵有馀香,也似郎恩爱,向日夜潜消。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绡。更凭锦字,字字说情憀。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

  • 浣纱石有什么历史传说?相传为当年西施浣纱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浣纱石,西施

    浣纱石亦作“澣纱石”。石名。在苎萝山下,浣纱溪畔,相传西施在其上浣纱,故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历史记载1、在苎萝山下,浣纱溪畔,相传为当年西施浣纱之处。系一巨大方石,古朴苍褐。上镌“浣纱”二字。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笔。南北朝刘宋孔灵符《会稽记》云:诸暨苎萝

  • 唐诗西施咏如何鉴赏,王维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诗,西施咏

    西施咏,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

  • 西施的一生是怎样的?探索西施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施,越国

    对西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以美貌著称的女子不计其数,可大多都红颜薄命,甚至是难逃“红颜祸水”的诟病。妲己之于商纣,褒姒之于西周,连可以成为一代名臣的吴三桂,都难逃陈圆圆的情劫。只有西施,躲过文人墨客的口诛笔伐,成为美的化身与代名词。西施本名施夷光,生

  • 成语故事奇货可居 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成功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成语故事

    奇货可居的典故。奇货可居解释: 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战国时候,有个大商人吕不韦到赵国的京城邯郸做生意。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路上他发现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有人告诉他说:这个年轻人是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名叫异

  • 一字千金的典故 战国时期吕不韦一字千金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成语故事

    一字千金的典故:《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的一部政治理论散文的汇编,共26卷,160篇,完成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为秦相吕不韦及其门人集体编纂而成。其内容涉及甚广,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名、法、墨、农和阴阳各派言论,是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三大部分。每篇又有

  • 揭秘:吕不韦是怎么死的?饮鸠毒自杀而亡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嬴政,吕不韦,嬴异人,赵姬

    说起嬴政此人,秦始皇之威名高山仰止,但是有这么一个人,曾经让横扫六国的始皇帝成为一个傀儡君主,这个人就是吕不韦。但是以秦始皇的心性,如何会让这样一个商贾出身之人压在自己的头上,所以吕不韦与嬴政之间博弈不可不谓之惊心动魄也,那么历史上的吕不韦是怎么死的呢?吕不韦,战国末期人,商贾出身。因辅佐始皇登基有

  • 秦始皇为何杀吕不韦 吕不韦有四个不得不死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嬴政,吕不韦,嬴异人,赵姬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秦始皇虽然有着“千古一帝”的光辉。不过,如果根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的说法,嬴政的出身并非秦国王族,更偏向于是吕不韦的儿子。而且,嬴政及其父亲子楚能够登上秦国国君的宝座,吕不韦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前237年,吕不韦的丞相职务被秦王嬴政免去。公元前235年,秦王嬴政再次命令吕

  • 吕不韦为什么要自杀?吕不韦对秦朝有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不韦,秦朝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未期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行政管理思想家。吕不韦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邯郸经商时,结识了在赵作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得到此人是“奇货可居”,这样就开始了他的政治投机生涯。吕不韦一方面用金钱帮助异人,为异人安排好生活,另一方面又

  • 秦始皇姓什么?吕不韦与秦始皇是父子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可谓是伟人中的伟人,他横扫六国统一天下,何等的气壮山河。但是,历史上,秦始皇的生世一直是存在疑点的,由于野史记载吕不韦的“奇货可居”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因此,很多人都认为,秦始皇应该姓吕,赢氏的江山其实是被外人窃取掉了。那么秦始皇的父亲真的是吕不韦么?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吕不韦(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