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起被杀真的是因为功盖震主吗 真相是这样的吗

白起被杀真的是因为功盖震主吗 真相是这样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770 更新时间:2023/12/19 3:38:58

白起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代军神白起,居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生未尝一败,由于其擅长歼灭战,加上手段凶残,所以也被称为“人屠”!民国学者章太炎统计,在整个战国时期,一共有200万军人战死沙场,其中一半都是白起的杰作。

那么,这样一个牛人,因为什么被杀呢?传统认为,白起之死,主要是因为功高震主!甚至有一种说法,即:如果继续让白起立功,那么拿出秦国所有土地,可能都不够赏赐!总之,白起再打几次大胜仗,灭掉一两个国家,估计秦国就要破产了,所以秦昭襄王就赐死了他!

古往今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事数不胜数,因为功高震主,所以秦昭襄王杀死他,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事实果真如此吗?毕竟,当时秦国正在攻打赵国首都邯郸,战事极为不顺,可谓损失惨重,急需一能打胜仗的将军,没有道理因“功高震主”,而自毁长城!如果说白起打下邯郸之后,功劳威望实在太大了,秦昭襄王再找理由除掉白起,这还说的过去!

所以,别再被骗了,白起之死,应该不是功高震主,而是另有原因!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长平之战胜利之后,白起上奏秦王:赵国新败,元气大伤,士气低落,民心浮动,真是灭掉赵国的好时机!然而,秦相范雎却劝秦王,士兵疲惫不堪,如今攻打赵国,可能会损失惨重,应该让士兵先修整之后,才进攻邯郸,秦昭襄王同意了,白起无奈退兵!

8个月之后,秦赵大战爆发,但这一次领军的却不是白起,而是大将王陵。为什么白起没去?原因很简单,这一次白起真的病了,不能走动!然而,面对老将廉颇,和同仇敌忾的士气,大将王陵屡战屡败,很快就损失了五校(一校约为8000人)!

这个时候,白起病愈,秦王准备用白起为将,代替大将王陵!让人遗憾的是,就在这一形势之下,白起情商实在太低,说了一系列不适宜的话,引来了杀身之祸!

面对秦王的启用,白起拒绝了!需要说明的是,白起的这一番话,也成为他身死的原因之一!白起分析的这么正确,岂不是说明秦王等人的愚笨?

“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没有张屠夫,难道还吃带毛的猪了?于是,秦王又派遣了王龁为将!然而,这此后之事,就犹如白起的预言,王龁带兵攻打邯郸,依然久攻不下。更为重要的是,楚国派春申君引兵数十万攻打秦军,结果秦军伤亡惨重!

王龁惨败,正应验了白起的预言,但如果白起情商略高,此时应该低调,闭口不言才对!然而,白起却沾沾自喜,“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下属的英明,衬托出上司的愚蠢!

更为重要的是,到了这一步,秦王还没准备杀白起,而是强令白起出征。但本来病愈的白起,却还谎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依然称病不起!后来虽然答应了出征,但却迟迟不动身!随着秦军惨败的消息不断从前线传来,秦王暴怒,命令白起立即起身,不得延误!

于是,白起无可奈何,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咸阳西门外十里)时,秦昭襄王与众臣商议,“白起之迁,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从秦王的话中,大家可以看到,白起当时可能又说了什么过火的话!

总结一下,可以发现白起的取死之路,(1)对战争的预测,显示了秦王的愚蠢,(2)迟迟不肯出征,让秦王非常不爽,尤其是当时秦军接连失败,形势非常严峻,(3)范雎在一旁煽风点火!总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秦王认为白起即便出征了,可能也不会用心,反而可能坏事,于是干脆就赐死他了!

所以,白起之死,并非功高震主,更多的是因为自身情商太低!西元前257年,老迈憔悴的白起,捧起一把剑,仰天长叹老泪纵横,“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说完自杀!

让人深思的是,情商很低的白起,在临死之前,却没有抱怨秦王、范雎,也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而是仰天长叹,对天发问?或许就如项羽认为“非战之罪,而是天意”一样!

标签: 古代白起

更多文章

  •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王翦和白起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翦,白起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翦和白起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许多功臣都逃不过的宿命,他们为统治者奔波效劳,但最终总是会败给统治者的疑心。所谓“功高震主”,其实是多数统治者的心头病,君臣之间的信任危机也由此引发。纵观历史,也有功臣能够保全性命、全身而退,就比如秦朝名将

  • 长平之战是白起的巅峰,为什么秦昭襄王为此要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昭襄王,秦国

    说到白起,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对于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指挥过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

  • 韩信为什么看不起白起 因为两人的战术理念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信,白起

    对韩信和白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人与人的较量亦是如此。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记载了无数英雄好汉及其他们的勇猛事迹。当然,这些事迹流传千古的同时,也少不了被人们拿出来比较一二。今天我们便来聊聊“兵仙”韩信和“杀神”白起。韩信,中

  • 解密:战国时期的兵家著作孙膑兵法有何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膑,庞涓,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汉书·艺文志》称“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出版社于19

  • 解密:《孙膑兵法》中描述了什么样的军事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膑,庞涓,孙膑兵法,

    纵观《孙膑兵法》十六篇,在继承孙、吴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首先,孙膑在《威王问》中阐述了战争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战争观。他明确地说,战争不是什么别的,而是先王传布"道",即政治的工具。先王不是不想要"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为社会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但是,依靠空口说教办不到,所以

  • 《孙膑兵法》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孙膑兵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膑,庞涓,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集战国道家文化气息大成在群雄继起、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思想和文化得到了大解放。齐国是重要的思想、文化中心,齐威王、宣王之时,曾在齐国都城——临淄设稷下学宫,招集天下奇人异士,著书立说,游说讲学,其中黄老道家为其主体。宽容的学术政策和良好的学术环境,造就了一大批才华横溢、博学多识的黄老道家

  • 孙武和孙膑是什么关系 孙武的著作和主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武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世人称“兵圣”。据《左传》所记,孙武的先祖其实不姓孙,而是姓姬,是 春秋时期卫国公子惠孙的后代。孙武是卫国的贵族后裔,父亲孙书,祖父孙蒯,后来逃难到齐国直至长大成人。孙武从小就爱看书,并对兵法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出生于贵族家庭,优渥的生活条

  • 孙膑怎么死的?马陵之战后孙膑去了哪?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膑,马陵之战

    孙膑是谁?孙膑是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出生年份大约在公元前378年。他18岁时离家拜鬼谷子为师,21岁下山到魏国,23岁到齐国,34岁“马陵之战”后分开齐国。大约死于公元前302年,终年约72岁,功成身退。隐居后病死或无疾而终。能够说孙膑终身中最为辉煌的阶段是在齐国渡过的十余年时间。他和田忌一同为齐

  • 孙膑与庞涓是什么关系 历史上孙膑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膑

    孙膑,齐国阿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为战国时兵法家,著有《孙膑兵法》,孙膑早年曾与庞涓是同学,在一起学习过兵法,同窗期间表面上看起来两人情谊还是很好的,并结拜为兄弟。少时孤苦的孙膑,遗传了武将世家的优良血统,他的爷爷孙武对军事独到的见解和聪慧在孙膑身上也得到很好的体现。庞涓的天资学业虽

  • 千古兵圣:孙膑五条妙计诠释传奇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膑

    导读:孙膑为《孙子兵法》的创始人,其著作为后人造成很大影响。纵观孙兵一生,也充斥着许多兵法妙计。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讲孙膑一生中最重要的五条妙计。瞒天过海:孙膑装疯巧脱身孙膑和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自认为学得差不多了,就要求下山求取功名。临走之时,向孙膑表示,一旦得到重用,就请孙膑共享荣华。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