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晋鄙为何被称为“嚄唶宿将”?战国时期魏国名将晋鄙生平简介

晋鄙为何被称为“嚄唶宿将”?战国时期魏国名将晋鄙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076 更新时间:2024/1/6 21:09:20

晋鄙(?-公元前257年),战国时期魏国将领,有“嚄唶宿将”之称。公元前257年,秦国攻打赵国,晋鄙奉魏安釐王之命率军救赵,但魏安釐王由于惧怕秦军干涉,便下令阻止晋鄙进军。魏安釐王之弟信陵君魏无忌得知此事后,让曾经受恩于己的如姬盗取兵符,并前往晋鄙军中要求代领兵马。晋鄙心中仍存怀疑,魏无忌门客朱亥立时以铁锤击杀晋鄙,信陵君于是引兵救赵。

人物生平

率军救赵

晋鄙是战国时期魏国将领。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已经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接着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魏安釐王之弟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赵胜(赵惠文王之弟、赵孝成王叔父)的夫人。赵胜数次给魏安釐王和魏无忌写信,向魏国请求救兵援救。魏安釐王便派晋鄙率领十万之众的军队前往援救赵国。秦国国君秦昭襄王得知此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安釐王说:“我攻下赵国,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等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魏安釐王听后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再进军,让他把军队留在邺地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赵胜使臣的车子连续来到魏国告急,责备魏无忌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助别人解脱危难。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表现在哪里!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怜惜你的姐姐吗?”魏无忌为此事十分焦虑,屡次请求魏安釐王赶快出兵,并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安釐王。魏安釐王由于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魏无忌的主张。魏无忌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安釐王同意出兵,就决计不能自己偷生而眼看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齐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同秦军决一死战,与赵国人共赴死难。

如姬窃符

魏无忌率领车队经过东门时,前去拜见侯生,把自己决计同秦军血战到底的情况告诉他。然后向侯生诀别准备程,行前侯生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魏无忌走出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我对待侯生算是够周到的,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就要死难,可侯生竟没有片言只语送我,难道我对待他有什么不周到之处吗?”于是乘车返回,想问问侯生。侯生一见魏无忌就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侯生接着说:“公子好客养士,闻名天下。如今有危难,想不出别的办法却要赶到战场上同秦军拼死命,这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对我情义深厚,公子前往我却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魏无忌连着两次向侯生行拜礼,进而问对策。侯生就让旁人离开,同魏无忌秘密交谈,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必能偷出兵符。我听说如姬的父亲遭人杀害。如姬有复仇的志向,魏王以下的臣民都想为如姬报仇,但均未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杀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要替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而已。公子果真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就能得到虎符而夺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伟业。”魏无忌听从侯生的谋略,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魏无忌。

魏无忌拿到兵符准备上路,侯生说:“将帅在外作战时,有当机立断的权力,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听从,以利于国家。公子到那里即使两符相合,验明无误,可是晋鄙仍不交出兵权给您而要请示魏王,那事情必然危险。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此人是位大力士。如果晋鄙听从,那是再好不过;如果他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魏无忌听后便哭。侯生见状便问他:“公子是怕死吗?为什么而哭?”魏无忌答道:“晋鄙是魏国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我到他那里恐怕他不会听从命令,必定要杀死他,因此我难过而哭,哪里是怕死呢?”于是魏无忌请朱亥与他一同前往。朱亥笑着说:“我不过是市场上挥刀杀牲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答报酬您,是因为我觉得小礼小节无甚大用。今公子有急难,这就是我为您杀身效命的时候。”就与魏无忌一同上路。魏无忌向侯先生辞谢。侯生说:“我理当随您一起去,但年迈力不从心。您行至晋鄙军中的那一天,我面向北边自刎,以答谢公子的知遇之恩。”魏无忌于是上路前行。

朱亥击杀

魏无忌到达邺地后,假称魏安釐王的命令代替晋鄙为将,晋鄙对合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怀疑此事,就举起手盯着魏无忌说:“如今我统率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责任,今天你只身一人来取代我,这是怎么回事啊?”晋鄙正要拒绝接受命令。朱亥取出袖中藏着的四十斤重的铁锤,一锤砸死晋鄙,魏无忌便掌管晋鄙的军队。然后整顿军队,向将士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中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经过整顿选拔,得到精兵八万人。开赴前线抗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赵国。成语典故窃符救赵即出于此

历史评价

魏无忌:“晋鄙嚄唶宿将。”

标签: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魏国将领晋鄙简介 晋鄙是怎么样救赵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魏国,长平之战,魏无忌,战国,如姬

    晋鄙(?-公元前257年),战国时期魏国将领,有“嚄唶宿将”之称。公元前257年,秦国攻打赵国,晋鄙奉魏安釐王之命率军救赵,但魏安釐王由于惧怕秦军干涉,便下令阻止晋鄙进军。魏安釐王之弟信陵君魏无忌得知此事后,让曾经受恩于己的如姬盗取兵符,并前往晋鄙军中要求代领兵马。晋鄙心中仍存怀疑,魏无忌门客朱亥立

  • 春秋末期思想家 “名辨之学”倡始人邓析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思想家,邓析

    邓析(前545-前501), 河南新郑人,郑国大夫,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与子产同时,名家学派的先驱人物。他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革新派,他第一个提出反对“礼治”思想。他的主要思想倾向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简介邓析的法律思想主要有:①反对“刑书”,私造“竹刑”。他不但反对旧的奴隶

  • 邓析生平都做出有什么成就 郑国大夫邓析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思想家,郑国

    邓析(前545-前501), 河南新郑人,郑国大夫,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与子产同时,名家学派的先驱人物。他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革新派,他第一个提出反对“礼治”思想。他的主要思想倾向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简介邓析的法律思想主要有:①反对“刑书”,私造“竹刑”。他不但反对旧的奴隶

  • 古代流行以“礼”治国,为何邓析却公然反对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邓析

    邓析(?~公元前501),春秋末年郑国思想家和革新家。子产执政时,任郑国大夫。从现有史料看,他是坚决反对;礼治”的先行者,;不法先王,不是礼义”。他不满子产所铸刑书,竟自己编了一部《竹刑》。晋人杜预在注《左传》时说,邓析;欲改郑所铸旧制,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书之于竹简,故言竹刑”。邓析提出;事断于

  • 赵武灵王为何废长立幼?吴娃对赵武灵王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赵武灵王

    自古以来,继承家中财产和爵位的人必定是嫡长子,所谓立嫡立长,除非家里的嫡长子死了,或者没有嫡长子,才会另外找人来继承这些东西。赵武灵王全名赵雍,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王,也是一个十分厉害的王。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推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变法活动,强大了赵国的军事,赵国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下,征服了中山国,兼并了林

  • 赵武灵王和吴娃的爱情故事 赵武灵王的梦中情人竟然是从未见面的她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赵武灵王,吴广,赵雍

    吴娃,名嬴,姚姓,吴氏。但是,人们一般都称呼她的名讳为“孟姚”,原因就是她是赵国大臣吴广家中的长女。古时候,人们习惯于将一户人家的最大的女儿冠上一个“孟”字,例如我们熟悉的孟姜女其实并不是姓孟,而是因为她是家里面的大女儿,再加上人们称呼女子为姓,所以就成为了“孟姜女”。孟姚这个叫法就是这么来的。在历

  • 吴娃是怎么和赵武灵王认识的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第二任王后吴娃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赵武灵王,吴广,赵惠文王

    吴娃(?-前301年)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第二任王后,赵惠文王的生母。死后谥号惠,也称惠后。排行孟,姚姓,也称孟姚。赵国大臣吴广之女,故称吴娃,娃是美丽的意思。又因为赵武灵王的梦中之歌而称娃嬴,与惠后本人姓氏无关。孟姚容貌漂亮,受到赵武灵王宠爱。前308年,孟姚生下儿子赵何(即赵惠文王)。后来,赵武灵王

  • 沈尹戌为什么敢预言灭亡楚国者必会是囊瓦 囊瓦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伍子胥,楚平王,费无忌,楚昭王

    上文说到费无忌怂恿楚平王娶了自己的儿媳妇,逼走了太子建,杀害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不过恶人自有恶人磨,费无忌后来又被楚国的另一位奸臣囊瓦所杀,费无忌和囊瓦两人接力误国,一个投其所好,一个夺人所爱,终于使楚国陷入一场浩劫,而楚昭王就成了躺枪的人。楚平王晚年,任用囊瓦为令尹,令尹是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官职

  • 春秋时楚国大夫囊瓦简介 囊瓦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楚国,蔡昭侯,唐成公,伍子胥

    囊瓦是春秋时楚国大夫,字子常。是楚庄王第三子王子贞的孙子,所以囊瓦是楚国王族。为人奸诈,贪财,曾经敲诈过唐成公和蔡昭侯。简介春秋时楚国大夫,字子常。楚庄王第三子王子贞字子囊,在楚共王和楚康王时任令尹,囊瓦是他的孙子,所以囊瓦是楚国王族。执政不力楚灵王时任车右,曾对使楚的晏子发难:“我听说君王将相,都

  • 公叔痤生平都经历过哪些事情 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公叔痤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魏国,商鞅,田文,吴起

    公叔痤(?―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公叔痤在田文死后,担任魏国相国,并娶魏国公主为妻。公叔痤有知人之明,但为国家利益考虑得相对少一些,为自身的利益考虑得多一些。他排挤吴起,是出于保全相位的需要,并不是不知道吴起对魏国的重要性。荐举公孙鞅,是直到病重才提出。太史公司马迁于此特著一笔,“公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