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王迁为什么要自毁长城杀死李牧?背后有什么特殊原因?

赵王迁为什么要自毁长城杀死李牧?背后有什么特殊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84 更新时间:2024/1/21 1:46:39

赵王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自公元前309年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赵国首先出现了一支成建制的骑兵部队。从此,“车兵”这个古老兵种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赵国国势变强,武力大增,与当时崛起的西秦可并称为“中土双雄”。

李牧,服务于赵幽缪王时代,是继廉颇、庞煖之后的最后一位赵国名将。他对骑兵的使用能力可开一代先河,其用兵能力必在王翦之上,或在白起之上。

虽然这个时候的赵国,在经历了“长平之战”、“邯郸之战”之后早已日薄西山,但是对于强秦的咄咄攻势,李牧仍然凭借着他强悍的用兵能力,率领着赵国军队两次击败敌军,守护了赵国国祚。

公元前243年,秦国派遣悍将桓齮东出上党,越太行山攻赵,被李牧大破于宜安一线;前232年,秦国又分两路进攻赵国,北路依然是越井径、出太行,南路则攻击赵国的漳水长城。

秦军南北夹击,李牧则以“南守北攻”的策略来应对,他先率主力北上,在番吾一线大破秦军北路,然后回师与司马尚再破南路秦军。

秦军南北夹击,在占据了全部优势情况下,皆被李牧以“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所翻盘。

李牧威名赫赫,名扬中土,他成为了六国的最后希望,也成为了秦国东进的一个噩梦。然而,秦国并没有死心。

公元前229年,赵国北部代地地震,饥荒连连,秦始皇趁机派遣大将王翦,第三次攻赵。

见于《史记·赵世家》:

三年,秦攻赤丽、宜安,李牧率师与战肥下,(败)之。封牧为武安君。四年,秦攻番吾,李牧与之战,(败)之。五年,代地大动,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六年,大饥。七年,秦人攻赵。

秦国的这一次攻击策略,仍然走的是南北夹击的老套路,王翦攻北路,悍将杨端和破漳水长城,欲入邯郸。

然而,同为名将的王翦,在北路与李牧对阵时,却不能胜,秦国两路会师于邯郸的意图并没有得到实现。

秦始皇终于知道,“李牧不除,则赵国难灭”。

他派遣细作(间谍)入邯郸,收买赵国重臣郭开,让他影响赵王迁,说李牧欲叛赵投秦,并且秦人还在邯郸大肆宣扬着这个谣言。赵王迁果然中招,他相信了秦人的离间计,派人把李牧杀死了

秦国多次攻赵未果,就算王翦是当时名将,也同样突破不了李牧的防线。如果说,漳水以及赵长城是赵国南部一道守护长城,那么说,大将军李牧就是赵国北部的一道钢铁长城。

但是赵王迁为何要“自毁长城”,是他愚蠢吗?当然也不能这样简单地理解。赵王迁能够坐上大王位,并且还懂得与郭开合作,慢慢地架空那些前朝老臣来加强王权,这番动作下来,怎么说都算不上是愚蠢。

那他为什么要杀死李牧呢?这里面其实是有原因的。

第一点:攻防策略的不同,导致了双方针锋相对的立场。

李牧主掌代地军政数十年,代北人只知道大将军李牧,而不知道国中有王,这是一定的。

因为李牧的威名太盛,再加上他在代地数十年,一心一意地帮助代北人击败了匈奴,守住了代北人的家园。

匈奴控弦之士数十万,拥有王帐与方王制度,向西攻打当时的大月氏,打开进入西域的通道;向东则攻打当时的东胡;向南则攻击代北,一步步的压制着赵国的生存空间。

可以准确的说,代北人需要大将军李牧,因为李牧就是他们的守护神,对于李牧来说,代北也是他的根基,双方谁都离不开谁。

而当秦国攻击邯郸的时候,赵王迁命令李牧放弃代北,一是为了抛开代北地震需要赈灾的包袱,二是要收缩兵力来保卫邯郸。

但是,李牧的代北军不同意,李牧也不可能同意。代北是他是根基,放弃了代北,就等于放弃了代北军。代北人怎么会抛弃自己的家园去帮赵人守护邯郸呢?

因此,李牧坚决反对赵王迁的意见,他意图集结兵力,在北路再次击败秦军,就此巅覆战局。所以,他需要赵王迁坚守邯郸,来配合他的计划。

然而,赵王迁已经承受不住亡国的重压,他更希望李牧放弃代北,回到邯郸再和秦国打一次“邯鄣之战”。

就算赵国不济,退出邯郸,只要保住了中枢,就保存了国祚;保住了国祚,赵国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齐国当年也不是凭借着两座城池城也能复国吗?

因此,他需要李牧,如果李牧不愿意,那么他就更需要代北军。代北军远镇边疆,与秦、燕、匈奴多次激烈大战,也造就了代北军强悍的武力值。

因此,攻防策略的不同,决定了双方不可共容的局面。于是就“军权”问题引发了一场血腥的厮杀,李牧被杀死,司马尚被免。

而在此之后,赵王迁用赵葱、颜聚来统率这一支代北军。由此看出,赵王迁一直在乎的就是这一支代北军而已!

见于《史记·赵世家》: 七年,秦人攻赵,赵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将,击之。李牧诛,司马尚免,赵葱及齐将颜聚代之。

第二点:秦国再下猛药,逼着赵王迁杀死李牧。

去看战国时代,你会惊讶地发现,秦国屡屡施“离间计”,对别的国家都没有什么大用处,然而对赵国却屡试屡灵。是不是历任赵王都是愚蠢之辈呢?是不是秦国的离间计就非常高明呢?

个人认为,赵王都不是愚蠢之辈,但是秦国的“离间计”却非常高明。

正是因为秦国在咸阳遥看邯郸,看穿了赵国内部激烈的权力矛盾,这才有了投放“离间计”的基础。

而赵国的“公子嘉”,就是秦国的一记“杀手锏”!

公子嘉与赵王迁的关系见于《史记·赵世家》:赵王迁,其母倡也,嬖於悼襄王。悼襄王废太子嘉而立迁。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

赵王迁出身不好,他的母亲是倡伎,但极得赵悼襄王宠爱。赵王迁的母亲吹了吹枕头风,悼襄王就把原本属于公子嘉的“王座”给了公子迁。

因为多人反对,就导致了赵王迁不得不重用心腹重臣郭开,逐步架空前朝老臣来把控朝堂。有了这一个“架空”的动作,也就注明了赵国必须会有“保皇派”和“反对派”的出现,朝堂上也就会出现了两派势力或明或暗的交锋态势。

赵悼襄王“废嘉立迁”的时候,曾经遭到了李牧的极力反对。也就是说,李牧曾经介入过赵国的“王统之争”,要不是他是军方大佬,早就被赵王迁清算掉了。

不过还好的是,有了秦国这个庞然大物存在,就有了外部的压力,大家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免得朝堂分裂而被他国所乘!

但是,这个微妙的平衡就在秦赵大战正激烈的时候,突然之间就被打破了。秦国利用了赵嘉为“引子”,引爆了邯郸政局。

大家读史的时候,可能会忽略掉“公子嘉”这个点。据记载,公子嘉凭借数百人杀出邯郸,并且穿越秦赵战场到了代地,还自立为王了。

见于《史记·赵世家》: 秦既虏迁,赵之亡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代)以为郡。

这怎么可能?秦军攻破邯郸之时,赵王和他的那些朝臣都突围不出来,全被一锅端了。凭什么公子嘉几百人就能突围?只有一个理由——是秦人故意放走了公子嘉。

所以,后来公子嘉的“代国”才会存活了六年之久。

这就是太史公的典型的春秋笔法了,然而却细思极恐!(对于权力斗争,太史公都会一笔带过,因为这种斗争只可意会,不可明写)

公子嘉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王统;一个公子嘉,再加上一个杀伐绝断的大将军李牧,这又代表着什么?这就代表了李牧完全可以甩开赵王迁,在代地重建赵国中枢啊!只要公子嘉与李牧一汇合,赵王迁就有可能成为了“弃子”!没了代北军,赵王迁将何存?

这,就是秦国“离间计”的厉害之处了!这是在逼着要赵王迁杀死李牧啊!

赵王迁为什么下定决心杀李牧?难道真的是“李牧要投降秦国”吗?

当然不是了。李牧与秦军多次大战,其仇其恨不知有多深,他怎么会投降秦国呢?但秦国的“离间计”,送给赵王一个绝佳的借口,赵王迁也需要一个借口,来名正言顺地夺取李牧的军权。

于是,刀光四起,国破家亡!

标签: 赵王迁赵国李牧

更多文章

  • 赵孝成王手下的爱将,乐乘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乐乘,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乐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前250年,秦国的安国君正式即位只有三天,就蹊跷地一命呜呼。那个曾经在赵国作为质子的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顺势登基,是为秦庄襄王。吕不韦功莫大焉,出任秦国相国,执掌国政。吕不韦虽然位极人臣,但是秦国朝堂之中,排挤他的人不少,特别是

  • 赵孝成王做梦都没有想到 正是因为一场梦赵国实力开始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孝成王,赵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孝成王的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梦,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是神秘的东西。正因为它的神秘,才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兴趣。龙,也是神秘的东西,是权力的代表。赵孝成王在梦中梦到自己骑到了一条飞翔金龙的脖子上,可是专管筮卜的史官为什么说这是不祥之兆呢?自此,赵国强盛的

  • 赵括被秦军围困两个月之际 赵孝成王为什么不出手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括,赵孝成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括和赵孝成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长平之战"是后战国时期秦赵围绕上党而发动的战争。这场战争旷日持久,历经三年,最终以赵国的惨败而告终。经此一战,赵国损失士兵45万,一下子失去了与秦国一较高下的实力。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积累的财富与优势,经此

  • 赵国衰弱的命运真的是因为赵孝成王做的一个怪梦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王,周朝

    赵国衰弱的命运真的是因为赵孝成王做的一个怪梦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籍载,长平之战前夕,年轻的赵孝成王这天晚上突然做了一个怪梦,他梦见自己穿着红黑双色衣服,坐着飞龙上天,忽然飞龙下坠,他来到一座金山,遍地都是金银财宝。梦醒后,他急召卜官占卜,卜官说,梦见穿两色衣服象征

  • 赵孝成王到底在做什么 赵括被困两个月为何不派兵来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孝成王,赵括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孝成王和赵括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长平之战"是后战国时期秦赵围绕上党而发动的战争。这场战争旷日持久,历经三年,最终以赵国的惨败而告终。经此一战,赵国损失士兵45万,一下子失去了与秦国一较高下的实力。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积累的财富与优势,经此一战再

  • 赵肃侯的生平怎么样?他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肃侯,战国

    赵国那些事儿,讲述两百多年的苍凉和辉煌——戎马一生赵肃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邯郸之难后,赵国虽然国力大减,但是赵成侯还是在三年后去世,在赵成侯死后,赵公子緤跟太子语争夺王位,公子緤失败后逃往韩国,太子赵语即位,是为赵肃侯。赵肃侯即位后,就把晋国最后一块土

  • 赵成侯为什么要对卫国进行军事打击?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成侯,战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赵成侯为了扩大地盘,再次对卫国进行军事打击。公元前353年,中原发生了一场震惊天下的大战,这一战,魏国很受伤。这一战,魏国从此和中原霸主拜拜了。这就是闻名天下的桂陵之战。什么?桂陵之战您不知道?那围魏救赵的成语您总知道吧,这个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什么?这您也

  • 韩懿侯和赵成侯做了什么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懿侯,战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点副业,韩国吞掉那一大块肉实在叫他眼馋。于

  • 赵烈侯执政期间的改革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烈侯,战国

    讲述两百多年的苍凉和辉煌——赵烈侯的改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赵烈侯,赵籍,赵献侯之子,公元前408年即位。赵襄子建立赵国后,赵献侯巩固发展,到了赵烈侯已经颇具规模。赵献侯在位15年后去世,赵烈侯即位的时候也只是个小孩子,到了赵烈侯四年,齐国发生内乱,齐大夫田会(公孙会)

  • 赵烈侯为什么不传位给亲儿子? 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烈侯,战国

    还不知道赵国的开国之君赵烈侯为什么不传位给亲儿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409年,赵献子之子赵籍继位赵君,就是赵献子在晋国的爵位和封地。但是在公元前408年,赵封地的腹地便遭到了中山武公的进攻。赵烈侯向魏文侯搬救兵,魏国魏文侯答应了帮助赵国,还向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