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孔子说樊须是一个“小人”?樊须到底做了什么让孔子不高兴

为什么孔子说樊须是一个“小人”?樊须到底做了什么让孔子不高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992 更新时间:2023/12/22 19:08:19

《论语》中有关樊迟的记载共有六处,都是他和夫子之间的问答。由于《论语》的编录顺序并不按照时间的先后,所以这六处问答孰先孰后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根据这六处问答所合力展现的樊迟形象来看,他应该是一个很努力又很尊敬老师的学生。每次和先生见面,他都会恭恭敬敬地提问,有时候甚至会一连问好几个问题。既然是个尊师好学的后生,又经历过冲锋战场的生死考验,那他的学问应该是越来越好,从情感上来讲,也是越来越靠近夫子才对。所以,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认为《子路》篇中记录的樊迟想学种庄稼一事,应该是他和夫子之间留在《论语》中的最早一次对话。可是,就是这次对话,产生了他们谁也不曾料到的严重后果,它不仅使夫子被后人误解了几千年,也成为文化革命中夫子贬低和仇视贫下中农而被打倒批臭的重要证据。让我们来看看事情的原委: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这段话的前半部分说的是樊迟想跟孔老师学种庄稼。一日,樊迟请教夫子如何种田。孔老师一听,那可不是自己的强项,就据实相告: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说,那就请您教我如何种菜。孔老师只好又说:我也不如老菜农。两个问题都没找到答案,樊迟怏怏而出。如果事情只记录到这里,那就绝不会造成后来那么大的负面效应,反而彰显了夫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态度。可是,夫子实在不满意樊迟那种心智不明的懵懂状态,他大声叹息一句:“小人哉,樊须也!”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直呼樊须的大名,一是送了樊须一个“小人”的称号。这两点都很明显地表达了夫子的不悦。我们都知道,古人一般忌讳直呼别人姓名,认为这是不礼貌的表现。在《论语》里,当夫子说到弟子时,无论当面还是背后,都喜欢直接叫他们的名字,而不叫姓名,让人觉得很亲切,即便是对跟他叫板的宰予和总被他批评的仲由,他也没有直呼其姓名。可是对这个老实巴交的樊须,夫子则一反常态,连名加姓一起叫了出来,可见孔老师当时的确不怎么高兴。

至于“小人”,更是表现了夫子对樊须的不满。不过,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小人”并不与“君子”对举,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道德概念,不是说樊须的品行有问题。这里的“小人”实际上是与“大人”对举,指的是在下位的人,是眼界有限、志向不大的人。在夫子看来,樊须应该从大处着眼,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应该学习为政方略,做一番大事业,真正能使人民安居乐业。所以面对樊须的不悟,面对他执著于种粮、种菜的不谋道只谋食的浅见,孔老师简直是恨铁不成钢,由不得地长叹一句:“小人哉,樊须也!”接下来,夫子仔细地解释了原因:身居上位者,如果能够做到“好礼”、“好义”、“好信”,那就必然会赢得百姓的尊敬、服从以及真心和实情。也一定会吸引四方的百姓背着抱着他们的儿女前来定居,到时候,人心归向,百姓各有所能,哪里还用得着在上位的人去亲自耕种呢?换句话讲,即使你是个耕田能手,你的地里出产很高,你又能解决几个人的温饱呢?所以,心里装着天下,凡事从大处着眼,做到“好礼”、“好义”、“好信”,这才是学习的着力点。为什么要与种田、种菜较劲呢?也许,夫子也知道樊须在保家为国的战斗中立有战功,所以对他更有一层期待,当樊须一个劲儿地要学种田、学种菜时,也就怪不得孔老师对他大失所望了,失望至极,“小人哉,樊须也”也就脱口而出了。不过,樊须脱下战袍想学种粮种菜,倒是解甲归田的绝好注脚。

正是夫子这脱口而出的一句话,给自己惹来了巨大的麻烦。抓着这个把柄,有人认为他鄙视农业,有人认为他鄙视农业科技,有人认为他有违师道,还有人认为他瞧不起广大劳动人民。所以后来很多《论语》注疏的本子,都要在这里费一番口舌。如曹魏时期何晏的《论语集解》,北宋邢昺的《论语注疏》,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代陈天祥的《四书辨疑》,都为夫子反对樊迟学稼做开脱,可见这句话是怎样的困扰了后儒。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句话又被拿出来说事,不过这回没有人能够为孔夫子做辩护律师,因为这句话被上纲上线地摆在了政治的高度,它是孔夫子仇视贫下中农的有力证据,这个证据和他“克己复礼”妄想变天的思想一起,成了他被彻底打倒批臭的充分理由,在车间、在地头、在营房、在课堂,在所有可以说话的地方,在所有可以张贴大字报的地方,他的名字成了时代流行语,他的至圣先师形象终于被孔老二所替代。孔夫子做梦也不会想到这句话居然被派上了这样的用场。

可是,历史还是还了夫子的清白。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高明,他在差不多两千五百年以前,在反对樊迟学稼中就透露了自己的社会分工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分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尺。今天我们看近代英国学者亚当·斯密《国富论》和当代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有关社会分工的理论,也许会惊诧他们的睿智,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看一看这段樊迟学稼故事,仔细想一想它在历史上引起的一直不断的争讼,就可以推知这种社会分工思想的发展。孟子在《孟子·腾文公上》中明确指出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他总结的“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是对夫子社会分工思想的明晰,并且进一步指出了社会分工的两大类别和特点:“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跳出“阶级分析论”的框架,再把新时期关于生产力的新思想放进去,再用西方社会分工理论来观照,孟子这段两千多年前的老话就显出了智慧,而孔老师反对樊迟学稼就不能不说更有一种超前的智慧了。

标签: 樊须孔子

更多文章

  • 曹操与张绣有中箭丧子损将之仇:为何接受其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张绣,三国

    人生漫漫长路,在途中遇到挫折、坎坷也在所难免。想要迈过一道道坎儿,就一定要经历磕磕碰碰。胸中无理想、无抱负的人,常常会因大事惜身、小利舍命,终究是难成大事;而胸怀鸿鹄之志的人,无论大事小事,都会严于律己,身上带着一股狠劲儿,对别人狠,对自己同样一丝不苟。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狠劲儿自然是无与伦比的,他对

  • 历史上真的有芈月这人吗?专家称无芈月 有芈八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芈月,芈八子

    历史上确有芈月其人吗?[专家解读] 没有芈月,确有芈八子看历史剧之前总得有点知识储备,《芈月传》光是剧名怎么读,估计就会难倒大半观众。其实“芈”读(mǐ),意思是羊叫。据楚文化专家陈文华介绍,芈是楚国族母系的姓,男性为氏叫熊,始祖是季连。楚和夔、越、蛮芈等国公族均属于这个姓。《史记·楚世家》中记载:

  • 南朝宋废帝刘子业有多暴虐和淫乱?杀男人玩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子业

    南北朝的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经169年。这之中,有24个皇帝。仁慈的明君凤毛麟角,其余的大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性情残暴。他们的残暴连五胡中的暴君们都相形见绌。刘宋时期的一位小帝王刘子业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孩子16岁就继位。别看年纪小,残暴和淫乱大大胜过成年帝王,也远远超乎人们的想

  • 秦庄襄王有几个老婆 嬴子楚老婆赵姬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的儿子秦始皇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而作为父亲的秦庄襄王一生有怎么的成就,他的私生活又是怎么的呢?这里小编将讲解一些关于秦庄襄王子楚的故事,以及他的后妃老婆,尤其是历史上出名了的赵姬。秦庄襄王有几个老婆?古代帝王三妻四妾,佳丽三千是很正常的事情,按常理秦庄襄王的老婆也应该是数不清的,不过由于秦

  • 秦庄襄王有几个老婆 嬴子楚老婆赵姬风流韵事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庄襄王有几个老婆

    秦庄襄王的儿子秦始皇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而作为父亲的秦庄襄王一生有怎么的成就,他的私生活又是怎么的呢?这里小编将讲解一些关于秦庄襄王子楚的故事,以及他的后妃老婆,尤其是历史上出名了的赵姬。秦庄襄王有几个老婆?古代帝王三妻四妾,佳丽三千是很正常的事情,按常理秦庄襄王的老婆也应该是数不清的,不过由于秦

  • 他亲征战场精力旺盛却膝下无子:是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隐情

    在大家眼中,作为古代的皇帝那是后宫佳丽三千,同时也是子孙满堂,但在历史的记载中,却有这么一位皇帝,亲征战场精力旺盛却膝下无子,这便是正德皇帝。而有人认为正德不育的原因是因为荒淫无度,但对于一个亲征战场的人来说,精力那么旺盛不存在这些疑疑虑,在历史记载中,正德的正真死因有可能被文官集团下药整死的。为何

  • 东晋废帝司马奕生有三子,为何却被污蔑不能生育?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奕,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史上最冤枉的皇帝,东晋废帝司马奕字延龄,晋朝第12位皇帝(包括司马伦在内),是成帝司马衍的次子,哀帝司马丕的亲弟弟。作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人,司马奕刚一降生便被册封为东海王,11岁时出任散骑常侍、镇军将军,19岁时

  • 曹操有“五子良将”和“八虎骑”,为什么还老是羡慕别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操自起义以来,便展现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一路发展壮大,最终击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诸侯。而其取得如此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战将们的贡献,虽说曹操帐下“战将上千员”有点夸张,但是几百名将领还是有的,毕竟实力摆在那里。而

  • 朱元璋有26子,为什么没人敢和朱标争夺太子位,就连朱棣都要选择隐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

    朱标我觉得是个狠人,仅仅始终被后人史籍低估了罢了。他活著的那时候,朱棣这群侄子在他眼前本质很怕猖狂放纵。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第一、朱标并不是柔弱之士朱标生在朱元璋进攻南京市期内,自打他出世刚开始,直到洪武二十五年过世,朱元璋就始终把他视作自个的惟一接班人,几乎沒有想过要

  • 关于杀子骗人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杀子骗人,寓言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杀子骗人的寓言故事,欢迎关注哦。从前,有一个江湖术士。他自己吹嘘有很多学问,精通占星术,对于各种技艺,没有不会的,全都掌握了。于是,他就到别的国家去,抱着自己的儿子大声哭泣。有人问他:“你究竟因为什么哭啊?”术士回答说:“现在,我这个儿子在七天以后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