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起曾在曾子手下学习了六年,最后为什么被逐出师门?

吴起曾在曾子手下学习了六年,最后为什么被逐出师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945 更新时间:2024/1/26 15:55:22

吴起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吴起,公元前440年,战国时期卫国生人。年幼的吴起成天跟一群当地的“小混混”在一起舞刀弄枪,虽然在街坊邻居眼里是不务正业,但当时吴起将剑舞的那真是“豪气干云争舞剑,疏狂潇洒欲作仙”。也正是这个时候的经历,也为他以后成为将军垫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吴起的母亲却因为吴起不务正业经常训斥他,经常打的吴起是离家出走。可以看出,吴母是很不喜欢当时的吴起。因为在吴母的心里认为,吴起一天只知舞剑,跟一群小混混走街串巷,担心吴起以后会受“大环境”影响,没有了斗志与上进心。

其实,吴母的担心是对的,因为当时的吴起心里确实没有什么建功立业的心思,更不会有以后成为大将军的心理,而只是想着带领他的小伙伴,称霸乡里做“地头蛇”。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到,著名的汉武帝刘邦,当时不也是成天跟一群小混混在一起么,最后不也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了么。

但是从后来的事实可以看出,吴起和刘邦的结局是截然不同的。历史上刘邦创立了大汉,而吴起却捞的一个三次跳槽,最后却还是被害死在了楚国。但值得庆幸的是,吴起生活在有着悠久文化沉淀的国度,吴母秉承古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文化思想,硬生生的将吴起打醒悟了。

在某一天的下午,吴起再次受到吴母的训诫,这也是吴母这一生最后一次教育儿子了。因为这一次吴起受到母亲的责骂后,吴起狠狠的在自己的手臂上咬了一块肉下来,然后向母亲发下血誓:“起不为卿相,誓不复入卫。”只见吴起转身走后头也不回的从吴母的视线里消失,单独留下眼泪汪汪的吴母。《东周列国志》:母泣而流只,起竟出北门不顾。其实吴母打心里认为,这辈子也不会再见到吴起了。并不是因为吴母年老了,而是因为吴母压根就不相信吴起会有出息的那一天。

就这样吴起转身离开了家,开始了出游列国,谋取功名之路。因为吴起所处的年代,距离春秋时期孔子游教列国只有40多年,而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热潮,还没有褪去。更巧的是当时离卫国最近的鲁国,正是孔子爱徒曾参,也就是曾子说教的地方,吴起便做起了“鲁漂”来到鲁国,拜师曾子。

吴起从拜师曾子门下后,每日都勤学苦练,为的就是年少吹下的牛。果然不出多久,吴起成为了曾子的得意门生,大名也已经传遍各国。直到有一次,当时任齐国大夫的田居,也就是吴起未来的老丈人来到鲁国访问的时候,特到曾子府中,向曾子问政。当时的吴起作为曾子得意门生伺候在旁,然后田居格外注意到了这个“未来女婿”,便单独与吴子交谈,谈笑间,田居看出吴起有一定大将风范,也非常看重吴起的能力,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吴起。从后来的史事来看,这个齐国大夫田居果然有一定眼力,看对了吴起有大将风范,成为了鲁、魏、楚的高层领导。但田居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女儿却因为吴起求官,而被吴起亲手杀死,

就这样吴起在曾子门下一学就是六年,虽然吴起个人修养和能力上都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大家都知道儒家是非常看重“孝悌”的,这也是作为儒家学生必须要做的。而曾参却发现,吴起在身边呆了这么多年,却从来没有回家探母,这让曾参也很好奇。再一次聊天中,曾参便问吴起为何从未见他回家探母。吴起说当年因为自己从家出来的时候曾发誓,不出人头地绝不回家。而作为儒家传教者的曾参怎么能允许自己的学生犯这等错误呢,便训斥吴起,并要求吴起尽快回家探望母亲,吴起也随口应承了一下,这件事也就这样暂别段落了。

而后没多久,在一次曾子上课的期间,卫国有人传来消息,说吴起的母亲过世了。当吴起得知噩耗的时候,吴起只是仰天大喊,哭了几声,便马上抹了一抹眼泪,回过头,接着若无其事的上课。而这一切曾子都看在眼里,曾子认为作为儒家学生,本应以孝悌为第一,吴起却在听闻母亲去世后,只哭了几声便若无其事了,见过铁石心肠的人,却没有见过如此狠的人,便断定吴起是一个不知孝悌的人,便将吴起赶出了师门。并且对吴起说了一句:以后在外面,不要说我是你的老师。而吴起心里也明白,在曾子学习的这六年里,自己也已经修的一身武艺,也深知只要在这个战乱的时代能呼风唤雨就已经足够了,做不做曾子的弟子已经不重要了。便向曾子,叩拜了三下,便起身昂首挺胸的走了。

标签: 吴起战国

更多文章

  • 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俞伯牙与钟子期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这首诗歌讲述的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出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一书,作者旨在通过这则故事,告知世人好友难寻的道理。话说,俞伯牙遇到樵夫钟子期之后,俞伯牙将钟子期视为知音。毕竟,钟子期能听得懂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

  • 俞伯牙的生平是怎样的 他与钟子期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俞伯牙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春秋战国人士,通过资料记载得知,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一生最爱弹琴。历代史书资料关于俞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的《列子·汤问》篇。列御寇在这篇文章中,不仅提到了俞伯牙的简介,还提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除此之外,荀子在《劝学篇》中,也提到了俞伯牙,书

  • 俞伯牙与基友钟子期那些不可不说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钟子期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春秋战国人士,通过资料记载得知,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一生最爱弹琴。历代史书资料关于俞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的《列子·汤问》篇。列御寇在这篇文章中,不仅提到了俞伯牙的简介,还提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除此之外,荀子在《劝学篇》中,也提到了俞伯牙,书

  • 揭秘:秦献公为秦国崛起付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献公,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献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西汉)司马迁《史记》

  • 为什么秦献公拼命夺保河西而秦孝公却送人了呢 这里面到底发生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献公,秦孝公

    秦献公拼命夺保河西为什么秦孝公会送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战国初期,秦国远没有魏国强大,秦献公为了提高国力,发动对魏战争,夺取河西之地函谷关,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撑最后失败,秦孝公采取示弱姿态,把河西之地让给魏国,然后招揽人才,壮大国力,在战国末期

  • 秦献公好不容易夺来的函谷关,秦孝公为什么主动还回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秋战国,秦献公,秦孝公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献公好不容易夺来的函谷关,秦孝公为什么主动还回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是整个中原地区最为强大的国家,实际上在那个时候,魏国的实力在它整个历史发展当中的处于巅峰状态,后来的魏国无论哪个历史阶段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战国初期,诸侯并立

  • 魏武侯为什么想除掉秦出公?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出公,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魏武侯想把秦出公除掉,拉公子连加入他的阵营,于是公子连即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惠公的继承人是他的弟弟秦出公。你看到这个溢号,基本就能知道他的结局了。秦出公并不是因为自己太菜,才成为秦出公的,而是因他当老大时,才两岁。你想想,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到处都在上演弱肉强

  • 秦灵公跟秦简公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神样的约定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灵公,战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秦简公食言于秦灵公,自己登上了王位。大禹治水,凡是有耳朵的人都应该听说过。大禹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位领袖,他不但将泛滥多年的水灾治理的妥妥当当,而且铸鼎九座,将天下分为九州,使社会秩序有条不紊。大禹在年老的时候将首领禅让给了伯益。然而大禹的儿子对他父亲的

  • 秦怀公的命运为什么会被安排上了呢 揭秘其自杀的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秦怀公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秦怀公自杀事件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躁公之后,不是太子继位,而是他的弟弟秦怀公。秦躁公继位时年纪就已经很大了。十四年过去,他的弟弟秦怀公也同样年事已高,此时已经在晋国待了许多年。基本上,他是被一帮以大庶长赢量为首的保守派硬推上君位的。大庶长,是

  • 秦怀公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怀公,战国

    你真的了解秦怀公自杀事件,被安排的命运,连句话都没留下就喝了毒酒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秦躁公之后,不是太子继位,而是他的弟弟秦怀公。秦躁公继位时年纪就已经很大了。十四年过去,他的弟弟秦怀公也同样年事已高,此时已经在晋国待了许多年。基本上,他是被一帮以大庶长赢量为首的保守派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