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起为什么不去攻打邯郸:因执意攻打怕失败!

白起为什么不去攻打邯郸:因执意攻打怕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486 更新时间:2024/2/17 16:38:36

白起曾率兵攻打赵国,将赵国的主力军全部杀死,不光是秦昭就连后来的史学家们也都对白起十分的敬仰。但是在秦昭王想乘胜追击,将赵国邯郸一网打尽时,白起却没有争夺这个唾手可得的功名。

更奇怪的是,邯郸的周围已经没有任何阻碍,可是任凭秦国的军队怎样攻打,都没有将邯郸占据下来。秦昭王知道后很是生气,便命令白起去攻打赵国,但是一向忠诚不二的白起竟然抗旨了,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白起这样做在后来几千年的历史中并没有人质疑。

网络配图

对于白起的这种奇怪做法,后人有三种解释。

一、这个说法是根据史记得来的,白起认为邯郸虽然容易守住,但是很难攻打,并且他们的救兵马上就要来临:再就是秦军在攻打赵国的主力军时,虽然赵军死伤无数,但是秦军也是死走逃亡伤,实力并没有那么强:最后就是秦军如果要攻打邯郸,必定要翻山越岭,而在行走期间,赵国的诸侯们肯定会内外呼应,如果执意要攻打邯郸的话,那并定是失败的。

二、这个说法是有战国策推出来的。在赵国大败,溃不成军的时候,韩国和赵国就让人去劝说范睢,给范睢说了很多利弊,让范睢的心意有所动摇,便去对秦国献殷勤,让秦国的军队撤退。也因为范睢的这个做法,已经延误了白起最佳的作战时机,所以白起放弃了攻打邯郸。

三、这个说法也是从战国策种推测出来的。在大破赵军后,白起就立马带军冲向邯郸,但是秦昭王不同意,想让士兵们先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后来秦昭王有打算让白起去攻打邯郸,但是时机已经错过了,这个时机去肯定是打不赢的,所以白起放弃了。

但是我认为这三种说法是很矛盾的,且存在很多漏洞。

网络配图

一、白起说的那几条理由,在现在看来都是不成立的。首先他说是因为邯郸不好打,但是白起当时已经是有名的将领了,都能把赵国的主力军全部杀死,怎会害怕邯郸不好打呢?并且魏惠王并没有白起的指挥才能,都把邯郸打下来了,又怎样解释呢?再就是说秦军的实力有所削弱,不足以攻打邯郸。

这个说法更是可笑啊,秦军虽然是实力不如之前,但最起码比赵军全军覆没要好得多,如果在这时候还不攻打邯郸,又要等到何时呢?还有就是,怕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之时,赵国的诸侯们会里应外合,但是秦国已经占据了赵国的大部分领土,诸侯们几乎是无计可施,担心恐怕是多次一举吧。

二、范睢从中搅局,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范睢并没有作案时间。据史书记载,在秦军还未占领赵国的几个领土时,秦昭王就已经下令攻打邯郸,所以,韩国和赵国一起说服范睢,让他去秦国游说,根本就没有时间。

三、我们就暂且相信秦昭王要休养生息,暂且不攻打邯郸,也相信可能是范睢从中做梗,但是韩国和赵国去找范睢也需要坐飞机去!就算是找到了范睢,但是范睢会冒着杀头的风险,立刻同意韩国的要求吗?

就算范睢一时糊涂,答应了。但是秦昭王会只听从范睢的几句花言巧语吗?我们就算是以上这些都认为它存在,秦昭王后来想攻打邯郸,难道白起就能因为错过了时机而抗旨吗?显然是不合理的。

但是后来秦昭王下了两次命令,白起依旧是不去。有人说是白起卧病在床,不能去,但是后来秦昭王将白起驱逐出咸阳的时候,白起是可以走的啊,所以这个假设不成立。有人说,白起是怕攻打不下邯郸会被秦昭王处死,但是秦国的各个将军们,没有谁是因为战争失败被君王处死的,这个也不可信。

网络配图

所以白起不去攻打邯郸是毫无道理的,那白起为何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也不去攻打邯郸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抗旨不是白起做过最危险的事,他犯的更严重的错误是欺君!

在之前我们反复说道赵国的军队全军覆没,其实并不是这样。在当时,白起只是将赵军击退了,而这让秦昭王有了错误的认识,便一心要攻打邯郸。但是白起很清楚,邯郸是肯定打不下来的,他不去只是有抗旨的罪名,但如果去了就是欺君之罪啊,而且如果不去攻打邯郸,他编造的将赵军全部歼灭的谎言还可以一直流传下去,他也会有千古美名。

所以说秦国不是不想灭掉赵国,而是灭不了。在长平战后,秦攻赵被打得元气大伤,另外,此时的秦军统帅不是白起,而是五大夫王陵。白起因不同意继续进攻赵国而被解职,并在5个月后被秦王命令自杀,虽然最后都是要死,但是白起却是以常胜将军的美名死的,这也算是圆了白起的愿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白起

更多文章

  • 以少胜多:白起和伊阙之战竟有一段必说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白起

    白起和伊阙之战有着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如果没有伊阙之战,他或许可能就因此沉寂,不在有那么显赫的名声。白起在伊阙之战可以说是打出风头,是他的成名之战。在伊阙之战后,白起因为战功卓著升为国尉。网络配图白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和军事家。他的先祖是秦武公的嫡子公子白,但是因为在秦武公去世后公子白并没有继承秦

  • 长平之战后,白起死后,秦国为何迟迟攻不下邯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长平之战,白起,秦始皇,春秋战国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秦宣太后(宁静饰)在秦国统一的道路上,秦昭襄王在位时间最长,虽然他的光芒一直被风流率性、作风放浪的秦宣太后所掩盖。没有宣太后,他当不上王,但有了宣太后,他却做了40年不掌权的王,从18岁的少年一直熬到50多岁,终于在范睢的鼓动下,把老妈与舅舅赶下台,亲了政。一年后,宣太后病逝。

  • 这人比白起厉害,低调连灭五国,其家族暗中控制中华上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

    自古名将难善终,但是这个人不仅取得了千古众多名将仰望的成就,还得以善终,关键是这人的后代还特别有出息,几乎是暗中操控了中华上千年的历史,这人就是战国末年秦国的战神王翦了。王翦能取得如此成就绝非偶然,为何秦始皇会这么信任王翦?说不上拥立之功,但是王翦对于秦始皇掌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先后替秦始皇铲除

  • 长平之战白起真的坑杀了45万人吗?还是纵横家、策士满嘴跑火车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白起,长平之战

    据史籍记载,公元前260年发生的秦赵长平之战,而作为当时排名前二的军事大国,秦赵都倾尽全力了,特别是赵国,丢了长平关,就相当于丢了门户,自然倾全国之力。最后赵军被歼四十五万人,其中五万战死,四十万投降后被坑杀,真是悲惨至极!首先白起为什么要坑杀如此多的赵军。秦国统一六国首要敌人便是赵国。如果放走了这

  • 白起活埋40万赵军是真的吗 为什么只找到130具骸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括,白起

    不知道大家对于战国时期的一些事情有没有印象,在战国时候,除了秦国以外的其他六国,如果联合在一起的话,那么就连强大的秦国也必须要望风而逃,一个国家打六个国家,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幸亏秦国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特,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秦国硬是要坚守不出的话,哪个国家拿它都没有办法,而秦国地区不仅易守难

  • 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降卒,是他有意为之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白起,秦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白起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一代战神白起,凭借长平之战一举奠定了他历史地位,坑杀赵国40万的降卒,也为他招来了后世的诟病,那么面对如此多的降卒,白起这么做是为了震慑与秦国为敌的其他国家,故意这么做的,还是说他杀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其实古时面对降卒,

  •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为什么杀白起却放过范雎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昭襄王,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昭襄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国历史源远流长,5000多年的时间里,和平与动荡、分裂与统一一直都是并存的,每一个政权其实背后也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势力,其中掌握军事力量的一部分势力是最有话语权的,尤其是相对动荡的时期。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物,表面看来是被人陷害致

  • 蒙骜一生战功赫赫,功绩不亚于白起!为何《千字文》中不写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蒙骜

    蒙骜一生战功赫赫,功绩不亚于白起!为何《千字文》中不写他?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其最早出于《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而蒙骜是秦国蒙氏家族的开创者,其子蒙武、孙蒙恬、蒙毅等都相继为将,这显然都是与蒙骜的战功分不

  • 古代都很忌讳战前斩杀大将 为何秦王会在白起领兵不久杀了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白起

    还不知道:白起被赐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白起被赐死时,年纪究竟有多大,历史上并没有准确的记载。不过,白起第一次被史书所记载,是在公元前294年,那时候他担任左庶长。“左庶长”在秦军中是一种中高级军官,比后来代替白起指挥围攻邯郸的王凌的“五大夫”还要高一个

  • 白起、项羽都坑杀了20万士兵?为什么一个被称人屠一个却没人说是非?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朝,白起,项羽

    白起、项羽都坑杀了20万士兵?为什么一个被称人屠一个却没人说是非?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每一国家的建立,靠的都是无数人的努力,其中付出最大的当属将领。一个优秀的将领,可以攻下许多的城池,给新国建立打下土地的基础。因此,倘若一个人的军事能力突出的话,大多都是会为人们所追捧的。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