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赊刀人到底是什么人 他们为什么说自己是鬼谷子的传人

古代赊刀人到底是什么人 他们为什么说自己是鬼谷子的传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975 更新时间:2024/3/17 16:36:5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赊刀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侠匪怪谈”。赊刀人即不是“侠”,也不是“匪”,而是“怪”,民间传说的“诡异怪谈”。

江湖上关于赊刀人的传说以由来已久,传说中赊刀人挑着一扁担走街串巷,售卖着他们的菜刀,但他们却和其他人不同,他的菜刀要比普通的要贵上十倍之多,而且从来都不现在收钱,总会做一些预言待预言实现后才会过来收钱,煞是奇怪,就像入俗修炼的长门僧,从不在一处地方停留,但却什么都记得。

据他们自己说道,他们是出自鬼谷子门下,是鬼谷子传人,鬼谷子大家应该都听过,用圣人来称呼他是错不了的,毕竟春秋战国时期众多风云人物据说都是出师于鬼谷子门下,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徒弟们都如此出色,他作为师父自身自然也是非同凡响。

而赊刀人到处言传自己是鬼谷子的传人的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一来是为了增加自己神秘感与身份地位;二来则是告诉大家自己有着鬼谷子的绝学,那就是预言。

“羊过千,牛过万,玉米一斤一块再收钱”,这是我们关于老一辈人关于神秘的赊刀人的说法,在牛羊肉不过几毛钱一斤的时代,如此的预言确实令人惊讶,因为谁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些全部应验。

在清朝咸丰年间,曾有过关于赊刀人的确切记载。

根据1878年的《上海申报》记载:

咸丰辛西年间,在浙江的奉化县境内,偶尔会出现几名外乡人乘着小舟来到岸边摆摊卖厨刀。

遇到买主之后,他们会计算价格,但却不收取刀钱,他们会告诉买主,如今每升米买八十文,等到每升米卖十八文的时候,他们会回来收刀钱。

所有人都嘲笑他们是疯子,当时光流逝至光绪初年的时候(十八年后),宁波府的米价真的下降至十八文一升,于是当初买刀的人回忆起此事纷纷称奇!

当地百姓称之为“赊刀人”。

不久之后,赊刀人便回来收刀钱,宁波府听闻此事立刻派出衙役追捕赊刀人,但为时已晚,赊刀人好似知晓一切一般,早已不见踪影。

总结上文。

所谓赊刀人,就是卖给别人厨刀,却不马上收钱,而是告诉买刀的人,在未来会有一个特定的条件达成,比如“现在八十文钱一升米,等到十八文一升”时我会回来收刀钱。

赊刀人不仅仅只是“卖刀”,他们还赊牛、剪刀、铁盆等其他物品。

事实上,赊刀人在卖刀之前,已经订好了价格,并且如果提出的“收款条件”没有达成,赊刀人就无法收回刀钱,即便“条件达成”,赊刀人所得到的报酬也十分微薄,无论怎么想都是一门赔本的买卖,那么赊刀人的这种诡异行为的出发点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把赊刀人的故事看作一个经典的经济事件,它一方面缓解了仓储的压力,另一方面用积压的货来做广告宣传打开了市场,同时培养一大批销售精英。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村的小作坊制造大量的刀具就是镰刀,菜刀,剪刀之类的,积压了几个大型仓库。由于销售的问题面临倒闭。后被收购后急需仓库用,被一个精明员工揽下此活,于是发动全体员工赊销,对外讲是哪里的刀到什么价了来收帐。大概是十几万的产品却做出二十几万的广告效应;另一方面产的新产品被预订一空,因为刀的质量好;同时销量精英也被市场培养出来。这大概是刚进入市场经济时发生在沿海某地的真实故事吧。

“现在八十文钱一升米,等到十八文一升”

米的价格从八十文一升降到了十八文一升,说明大米贬值,或者是货币升值。

比如当时一把厨刀的价格是五十文,当货币升值之后,刀的价格就会下降至二十文,但是由于赊刀人当初已经约定了价格,即便厨刀降价,买刀人也要付五十文的价格。相当于现在的炒楼。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赊刀人又类似于货郎,只是他们在经营模式上添加了“赊和预言”两种噱头。

赊刀人的记账赊的模式,类似于借助经验,预测市场某种商品价值波动,然后以租借的形式,约定年份,到时候来回收本金和利息。

赊的第二种形式,便是借助年限给出的高价,让人因为产品质量好,产生直接购买的念头,毕竟以前农民都比较淳朴,不太喜欢欠钱。一旦大家想购买了,赊刀人真正的生意就来了,他会给你略高于市价的价格卖给你。

至于预言这方面,实现了,也只能说明他们经验丰富,若是不能实现,也无伤大雅,因为很多赊刀人都是走南闯北,很少固定一个地方,这也就导致了大家认为赊刀人是个庞大神秘的组织的原因。

但是要等待十八年才能收回成本并获取利益,回报周期未免太长了一点,靠这种生意吃饭,大概会被饿死。即便可以靠着大范围的“赊借”行为,等待通货膨胀获取利润,但万一买方反悔,赊刀人便会血本无归。做这种生意完全划不来。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赊刀人并不只是赊,而且卖,但是赊是买由顾客选择。

当然赊价是非常高的,并且回来取钱的条件在当时听来很离谱,顾客认为赊刀人是疯子,便走进了圈套,赊刀人在碰运气,输了便血本无归,赢了便会得到回报。

过个三年五载,到你都快把赊刀的事忘了的时候,这位赊刀人便出现了,挨家挨户要钱,但需要说明,他说得那事,还就真应验了。老百姓认为这些赊刀人有道行,因此没人敢赖账,乖乖给钱。

也许有人问,他们怎么知道的,难道真会预言什么吗?其实他们拿懂得什么预言,而是天南地北到处走,听得多见得广,信息比较灵通,他到你这里来,保准提前听到什么信,而后提前来,这种人精明的很,其实他们也在碰运气,输了刀白给人家,赢了,就赚一笔。

这是一种类似“风险投资”的销售手段,利用的也是“货币升值”或者“物品升值”所带来的利益。

由于现在经济发展趋于稳定,物品价格大涨大落的事情已经不常见了,所以现在赊刀人已经不常见了。

标签: 赊刀人古代

更多文章

  • 鬼谷子的四大弟子分别是谁?他们有什么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鬼谷子,战国

    对于鬼谷子,道教祖师之一,兵法大成者,纵横家创始人、创建鬼谷门派,一生徒弟众多,多达500多名,不少人在历史上留名,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鬼谷子四大弟子的故事,咱们一起往下看!一、孙膑:兵学亚圣孙膑,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齐国的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是孙武

  •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为什么他的徒弟们都结局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鬼谷子,战国

    对鬼谷子的徒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传说中,是鬼谷子徒弟的人有四个:庞涓、孙膑、苏秦、张仪。这四个人的人生或者结局都是非常惨的。庞涓受到孙膑报复,最终被射成了刺猬,真正称得上是“万箭穿心”。孙膑被庞涓剜掉了膝盖骨,从此就只能在轮椅上过一生。虽然最终报仇雪恨,

  • 鬼谷子被称为“谋圣”,为何他的思想却被很多人所排斥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鬼谷子

    春秋时期,在云梦山隐居着一位世外奇人。此人常年在深山,极少涉及世事,但天下却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就是历史上最神秘的奇人鬼谷子。鬼谷子原名王诩,号玄嶶子。据最新考证,鬼谷子生于楚国的苦县。他了解百家的学问,精通多门学科,因为他常年隐居在云梦山的鬼谷,因此自称鬼谷先生。相传他的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兵

  • 《芈月传》背后的历史故事:苏秦张仪并非师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芈月传,苏秦,张仪

    今天的人们在谈到战国的“纵横家”时,往往会将“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两个词语脱口而出,作为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这两个人堪称代表人物。据《史记》记载,苏秦游说列国,先被燕国国君赏识,后又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了合纵联盟。在苏秦的一手策划下六国在赵国举行联盟大会,共同对抗

  • 苏秦的老婆为人怎么样 苏秦喜欢他的老婆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苏秦

    苏秦的老婆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都会有一个好的女人。然而成功的苏秦背后并没有一个好的女人。对于苏秦来说,他的老婆并不是一个好的妻子,在苏秦落魄时,不仅没有鼓励安慰他,还在旁边讥笑他,冷待他。早年苏秦在鬼谷子那里完成学业后,便开始游历各国,向各国君王推广他的连横主张。然而苏秦四处碰壁,初次的游说之路并不顺

  • 芈月传苏秦喜欢谁 苏秦和燕易后孟嬴在一起没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芈月传,苏秦,孟嬴

    张潇恒加盟《羋月传》 首演纵横家智救芈月|演员张潇恒确认加盟《羋月传》,饰演六国宰相、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合纵学说的代表人物:苏秦。成语“头悬梁、锥刺股”中的“刺股”就来源于苏秦在年轻时发愤读书学习的故事。苏秦将在芈月落难之时用智慧与勇气及时相助,专情于燕易后孟嬴。苏秦是张仪之后的著名纵横家,曾任六

  • 苏秦有着怎样的早年经历?苏秦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秦,春秋战国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洛阳人,着名的纵横家,为“合纵”派的代表人物。但他发迹之前,没有人看得起他,甚至连父母、妻子都轻视他。有一次,苏秦父亲过生日。他哥哥端了一大杯酒去祝寿,父亲高兴地赞叹道:“真是美酒,好甜啊!”等到苏秦端了酒去祝寿,他父亲骂道:“酒太坏,酸的!”苏秦只好从哥哥处借了一大杯酒去祝寿,

  • 苏秦合纵六国的故事是怎样的?苏秦成功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秦,春秋战国,合纵六国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曾到齐国拜师学艺,与张仪一起在鬼谷子那里学习纵横之术。他曾经去见周天子,可是没有人在周天子面前推荐他。于是,他改变主意,到秦国去求见秦惠公,向他献计如何兼并六国。可秦惠公刚刚杀了商鞅,对游说之士非常反感,他对苏秦说:“翅膀还没长硬的鸟,是不能够高飞的,你的意见很好,可惜我现在还无法

  • 苏秦早年时为何要锥刺股?苏秦是要铭记什么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秦,春秋战国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

  • 苏秦合纵策略的失败:张仪成功瓦解齐楚联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苏秦合纵策略,张仪

    苏秦游说六国,采用合纵战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张仪则帮着秦国到各国游说,要这些国家与秦国联合攻击别国,叫“连横”。六国中,齐国和楚国比较强大,两国结成同盟,对付秦国的“连横”。这成了秦惠文王的一块心病,他千方百计想破坏齐、楚两国的关系,以便使秦国渔翁得利。相国张仪了解秦惠文王的心思,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