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为何十岁就死于非命?

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为何十岁就死于非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32 更新时间:2023/12/29 5:53:4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项橐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老夫子有句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他绝对不只是随口一说而已。而是有着切身体会的。

孔子的众多老师当中,甚至还一个七岁的孩童!他的名字叫项橐。这可不是什么传说,而是确有其事。《三字经》中有“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战国策》中则写道“夫项橐七岁而为孔子师......”

堂堂圣人孔子为会拜一个七岁的小孩子做老师呢?这个项橐又是何许人也呢?

项橐是鲁国人,世居曲阜,说来跟孔子还是老乡。项橐天资聪颖,机敏过人。两岁时他看到夏天下雨时电闪雷鸣,就问他父亲:为什么天上会打雷闪电呢?项橐父亲回答说:这是天帝在为民间除害,让雷公电母来捉拿地上的妖怪和坏人的。项橐马上反问道:妖怪和坏人难道只有夏天才有吗?为什么冬天就看不到打雷闪电呢?父亲被问得哑口无言。

到了项橐七岁之时,其慧名远播。相传有一次孔子率领着他的弟子们去周游列国,各国君主推销他的政治主。在路过齐国一个名叫纪障城的小城时,被路中间一群正在玩耍的小孩堵住了去路而项橐就在其中。孔子的弟子子路见状,就上前呵斥那些小孩:“小孩子怎么不知道让路?碰到你们怎么办?”其他的小孩一听,赶紧都躲到路旁,只有项橐岿然不动,站在道路中央。并且对子路说:“城池在此,车马怎么能通过?”

在车中的孔子听到二人对话,就探出身来,问小孩:“城池在哪里啊?”项橐说:“就建在我脚下。”孔子下车一看,果然看到地上有些石子,瓦片。孔子就问项橐:“弄这些石子、瓦片放路上干嘛呢?”项橐说:“建造城池啊。”

“造城干嘛用的?”孔子问。“当然是用来以假乱真,做游戏用的喽。”项橐答道。

“既然你们是在做游戏,看到车子来了怎么不躲开啊?”孔子问。“我城墙这么高,城门也关了,你怎么能过得去?”项橐反问孔子。

孔子说:“我过去了你又能怎么样?”项橐答:“你要过去,到底是我城池要躲着你车马呢?还是应该 你车马躲着我城池啊?”

孔子这才明白,自己根本辩论不过这个小孩,只好无奈地说:“是我们应该绕城而走。”

孔子绕过项橐的“城池”后,越想越觉得这个敢挡他道儿的小孩不简单。于是又返身来见项橐。项橐叉着腰,站在“城”中,正在不亦乐乎地指挥着他的小伙伴们造城呢。

孔子笑着问他:“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啊?几岁啦?”项橐说:“我叫项橐,年方七岁。请问您是哪一位?”

孔子说:“我是鲁国孔丘。”项橐惊讶地说:“原来您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夫子,正好,我有三个问题想向您请教。”孔子笑着点了点头。

项橐脱口就问道:“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有多少五谷,人有多少眉毛?”孔子摇了摇头。

项橐得意地说:“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又问:“请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还没等项橐问完,孔子就忍不住开口了:“江河湖海,是水就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然后,他又接着问:“什么山没有石头?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没有牛犊?什么马没有马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又摇头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一脸自豪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项橐说罢,又接着问孔子:“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青?”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竹子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

这时,恰巧有群鹅在池塘哇哇叫着戏水,项橐就又问孔子:“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大?”孔子说:“因为它的脖子长。”项橐说:“蛤蟆、蛙子脖子很短,叫声也不小啊!”

项橐一连串的发问令孔子不由得连连慨叹“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项橐“三难仲尼”。于是孔子拜七岁小孩为师的事情就迅速流传开来。各国诸侯都想找到项橐收为己用。为了避祸,项橐只有藏到了山里。但还是被吴国和齐国的武士们发现了。为了争夺项橐,双方展开了激烈争夺。在争夺中项橐被吴国武士刺死。年仅十岁。

如果以小人之心,去看待孔子拜项橐为师这件事。那么孔子的做法无疑是害了项橐。他的这一举动,让项橐少年成名。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过耀眼的光芒让项橐死于非命。孔子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倒是千古流芳了。

标签: 项橐春秋

更多文章

  • 名家公孙龙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公孙龙与孔穿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名家公孙龙,公孙龙与孔穿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很多惊才绝艳的思想家,是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期,诸子百家横空出世,除了有名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之外,还有不少声名不显或是几乎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流派,而名家就是其中之一。名家是以辩论名实问题为核心发展出来的一个流派,其中的人都非常善于辩论,最有名的就是公孙龙。公孙龙是赵国人

  • 春秋名家公孙龙的经典逻辑名言有哪些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公孙龙,公孙龙名言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很多惊才绝艳的思想家,是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期,诸子百家横空出世,除了有名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之外,还有不少声名不显或是几乎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流派,而名家就是其中之一。名家是以辩论名实问题为核心发展出来的一个流派,其中的人都非常善于辩论,最有名的就是公孙龙。公孙龙是赵国人

  • 名家公孙龙的辩论:“白马非马”的形而上学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名家公孙龙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很多惊才绝艳的思想家,是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期,诸子百家横空出世,除了有名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之外,还有不少声名不显或是几乎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流派,而名家就是其中之一。公孙龙的画像名家是以辩论名实问题为核心发展出来的一个流派,其中的人都非常善于辩论,最有名的就是公孙龙。公

  • 揭秘孙权蛇蝎女儿孙鲁班:史上最卑鄙狠毒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鲁班,三国

    全公主,即三国时吴国大帝孙权的女儿孙鲁班。大家可不要把这位公主“孙鲁班”与工匠“鲁班”混淆。更何况历史上的巧匠鲁班,本名也并非“鲁班”,而是姓公输名般。因为他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常被称做“鲁般”,般班通用,最后才会变成“鲁班”的。——虽然青史留名,留下的名却与自己的真名一个字也合不上,实在是公输般先生

  • 孙权女儿全公主孙鲁班的生母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全公主,孙鲁班,三国

    生母步夫人,后母潘皇后孙鲁班,生卒年不详,字大虎,吴郡富春人。东吴大帝孙权长女,生母步夫人,后母潘皇后,全怿、全吴生母,全绪、全寄继母,朱氏姨母。初嫁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死后,改嫁全琮,因此孙鲁班又称全公主。步练师(?-238年),又称步夫人,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与吴国丞相步骘同 族,吴大

  • 孙鲁班是孙权的爱女 也是祸乱东吴的罪魁祸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鲁班,孙权,三国

    三国这段战火纷飞的历史,似乎只属于男人们的角逐,其实则不然。众所周知,孙权在晚年喜怒无常,性情大变,把东吴政权引入混乱,其中有位女性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好作用。后人甚至评价道,“其手段之毒辣、多变,与历史上其她玩弄权术的女性相比,此人应当排在高手的行列。”她是谁呢?她又有着怎样的命

  • 揭秘历史上仅次于鲁班的木匠大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鲁班,朱由校

    朱师傅的作品常施以五彩,精致而妙丽,在雕刻上尤其见工夫,独具匠心,出人意表。朱师傅的作品包括各色各样的船模型、家具、漆器、砚床、梳匣等精巧木器,都很有艺术价值。据说他曾造过一座微缩小宫殿,四尺来高,玲珑巧妙,鬼斧神工。网络配图朱师傅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工作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制成一件作品后,满意的会

  • 元顺帝为何被称为“鲁班天子”?背后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元顺帝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世称“鲁班天子”。妥欢帖睦尔(1320-1370),元朝末代皇帝。明宗长子。年十三即皇帝位,在位三十六年,为政腐败,水旱频仍,民众纷起抗元。“鲁班天子”的称号的由来详细解说如下:网络配图元顺帝,原名妥欢帖睦尔,庙号惠宗,“顺帝”是明朝后人为其追加的封号。元顺帝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 野史趣闻:元顺帝为何被称为“鲁班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元顺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世称“鲁班天子”。妥欢帖睦尔(1320-1370),元朝末代皇帝。明宗长子。年十三即皇帝位,在位三十六年,为政腐败,水旱频仍,民众纷起抗元。“鲁班天子”的称号的由来详细解说如下:网络配图元顺帝,原名妥欢帖睦尔,庙号惠宗,“顺帝”是明朝后人为其追加的封号。元顺帝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 元顺帝为何被称之为“鲁班天子”背后有着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元顺帝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世称“鲁班天子”。妥欢帖睦尔(1320-1370),元朝末代皇帝。明宗长子。年十三即皇帝位,在位三十六年,为政腐败,水旱频仍,民众纷起抗元。“鲁班天子”的称号的由来详细解说如下网络配图元顺帝,原名妥欢帖睦尔,庙号惠宗,“顺帝”是明朝后人为其追加的封号。元顺帝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