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第一位元帅先轸:辅佐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中国第一位元帅先轸:辅佐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015 更新时间:2024/1/4 2:48:56

先轸(?—前627年),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又称原轸。先轸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崤之战,打败强大的楚国和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

追随重耳

晋国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他从小就喜欢结交士人,十七岁(公元前673年)时就有五位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先轸就是其中一个。

前656年,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公子重耳的五位朋友追随他逃到了狄国。

前636年,在宋国、楚国、秦国等多方帮助下,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晋公子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重用先轸与狐毛、狐偃、赵衰等人,一时之间晋国国势强盛,贤臣良将蔚然于晋室。

这个时候,齐已无力争霸,秦又偏处西隅,只有楚国和晋国有力量争取中间地带从而称霸。所以,晋楚城濮之战是决定春秋中期局势的关键性战役。

城濮败楚

公元前633年,楚国组织诸侯联军攻打宋国,宋派人向晋求救。

晋是否救宋是建立霸权的关键问题。如果不救宋,不仅失去宋国,也将失去其他小国对晋的信任。救宋,楚国实力比晋国强;而且晋国距离宋国较远,并且有曹国、卫国——两个楚国盟国隔在中间,劳师远征,困难很多。文公因此犹豫不定。先轸向文公进言,认为必须出兵援救宋国,这关系着晋国的前途,而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他向文公分析救宋的重要意义:报答宋国对曾流亡的文公所施的恩惠,解救宋国因为背楚附晋而遭到的危难,树立晋国在诸侯心目中的威信,奠定晋国建立中原霸权的基础,全部在此一举。狐偃赞成他的看法,并且提出攻曹、卫以解宋国之围的建议。于是,于是文公下定决心,出兵援宋。

晋国将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先轸为下军佐,辅佐下军主将栾枝。

前632年,晋军借道不成之后绕路渡河,侵曹,伐卫。晋军用先轸的计谋,在几天内攻陷了卫国的五鹿(今河南濮阳县南)。

二月,晋国中军主将郤縠去世,文公任命先轸为新的中军将。

三月上旬,晋军攻入曹国都城。这时,宋国国都被楚军包围,被迫再次向晋告急。晋文公想要与楚交战,却为身后的齐、秦两国态度不明而感到进退两难。先轸提出建议:可以指使宋国贿赂齐国、秦国,让齐、秦替宋求情,劝楚撤兵;同时晋国再扣住曹国国君,将曹、卫的部分土地划分给宋国,以此激怒楚国,迫使其拒绝齐、秦的调停。这样齐、秦二国既接受宋国贿赂,又被楚国驳了面子,必定会与晋国合作,共同讨伐楚国。文公很高兴,采纳实行了先轸的建议。

一切都按先轸的计划进行着。楚成王决定知难而退,他撤回大军,把统帅子玉留在宋国驻扎,嘱咐他不要出战晋军。但是以善战闻名的子玉却执意请战。楚王十分不满,又拿他没办法,于是只给他派了少数兵力。

子玉为求胜利,想出一个计谋。他派出使者来到晋国,提出只要晋国放过曹、卫,退还土地,楚军就解除对宋国的包围。狐偃听后很愤怒,认为子玉作为楚臣,却要用一个宋,来与晋国君主换取曹、卫两国,是对国君无礼,应该马上攻打楚军。而先轸却看出了子玉的如意算盘:子玉这一句话就使对宋、曹、卫三国都一下子安定下来。而如果晋国拒绝,就是得罪这三家,也等于抛弃了之前要救援的宋。楚国得到三项恩惠,晋国却得到三项怨仇,怨仇太多,晋国还怎么称霸?不如将计就计:一面针对曹、卫急于复国的心理,允许其秘密复国,并乘机离间其与楚的关系;一面囚禁楚国使者,激怒楚国。先打起仗再说。文公听了很高兴,立即照办。于是曹、卫二国各自派使者与楚国断绝了关系。

子玉果然大怒,率军撤围北上攻打晋军。文公听从狐偃的建议,遵守当年与楚王的诺言,让军队后撤九十里,暂时避开楚军锋芒,同时也为了取得有利的地理位置。即成语“退避三舍”的出处。子玉不顾众人意见,执意要追击晋军。 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就此展开。

四月初,晋、齐、秦、宋四国的军队来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驻扎。 几天后,晋军在城濮以南的有莘与楚军对阵。晋下军佐胥臣用虎皮蒙马,率先攻击楚军战力较弱的右军,右军溃败退却。同时晋上军将狐毛竖起将、佐两面大旗向后退去,下军将栾枝用车拖曳树枝,扬起尘土,伪造出撤退的假象。楚左军果然步步紧逼,导致孤军突出,暴露了侧翼。先轸便率领中军拦腰袭击楚左军,伪退的晋上军也迅速折回,向楚左军发起反击。楚左军也溃退了。楚军全部遭遇惨败,子玉立即收回败退的军队,撤出了战场。城濮之战至此结束。

战后,晋文公朝觐天子,会盟诸侯。周天子正式命晋文公为侯伯。晋国终于实现了“取威定霸”的政治、军事目标。而楚军统帅子玉则在不久后的回楚途中引咎自尽。

城濮之战一改自古以来固定的战争模式,创造了战场机动用兵,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先例。决战当中,晋军针对楚军部署及其主帅骄躁轻敌的特点,采取避强击弱,佯退诱敌,各个击破的战法,最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成就了晋国中原霸主的地位。

争议:这段历史有少许疑点,因此也有学者做出假设:此战中晋军实施的所谓战法可能只是因为迷路而歪打正着的结果。其依据有二:《左传》中提到此战中晋中军曾因遭强风而迷路,陷入沼泽并且丢失了一杆军旗,这可能就是狐毛另竖将旗的原因[26] ;《国语》中提到城濮之战之前,又或者过程中,先轸曾因某种原因打算撤军,是楚王孙为他分析了楚军有几大致败的因素,才使先轸改变主意决定出战,最终获胜。

全歼秦军

前628年冬,晋文公逝世,晋襄公继位。秦国乘其霸业动摇的时机,发兵私越晋国国境,长途奔袭郑国,没料想在半路上被郑国发觉,于是秦军临时改变计划,灭掉了晋的邻国滑国后便返回了。

晋文公还没下葬,晋国的霸权便遭重大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先轸当机立断,率先主张阻击秦军。而襄公与栾枝等都认为,没报答秦国出兵平乱、拥立晋文公的恩施,反而攻打他们的军队,会愧对死去的先君。先轸力排众议,认为不为友邻君主吊丧已经是于礼不合,而秦国更不顾忠臣谏言,为贪婪而趁机动兵,在不借道的情况下擅自越境,企图攻灭晋国的同姓国,既然秦国这样狂悖无礼,晋国也不需要再讲什么恩施了,今日攻秦正是接下先君的重托,为了子孙后代着想。必须马上出兵阻击秦军。于是晋国紧急动员军队,把丧服染成黑色,用先轸的意见在崤(今河南陕县东南)的狭路设伏,拦截秦军。四月中旬,秦军经过崤,遭到晋军伏击而惨败。这一战,秦军孟明视等三名主将被俘虏,军队也全军覆没,甚至有记载称秦军没有一个人逃脱。史称“崤之战”。

崤之战是历史记载中第一场伏击战,从此之后战争基本改变了约期阵列而战的运动会形式,进入了战争艺术时代。

争议:先轸在秦国强大之前抓住战机,狠狠打击了这个潜在的敌人,挫败了秦国控制晋国并且进取中原的战略企图,秦国从此后只好向西发展;而同时,此举也提前激化了秦、晋的矛盾,以至于两国公开决裂,为秦、楚联盟埋下种子,加上北方的戎、狄乘机侵扰,最终造成晋国三面受敌的战略局势。因此后世对先轸这次的决策褒贬参半。

怒斥襄公

晋襄公的嫡母怀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她请求将俘获的三名秦将释放回国,让秦国去惩罚、杀死他们,以免两国结怨过深。襄公答应了,随即将三人释放。

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囚犯,襄公告诉他已经释放了。先轸勃然大怒:将士们不知多少花费力气和生命才擒获的敌军主将,却因为妇人的几句巧言而在转眼间被轻易赦免!像这样毁伤自己的战果,长敌人的志气,晋国要不了多久就会灭亡了!先轸越说越气,头也不回,狠狠啐一口唾沫就离开了。襄公醒悟了,急忙派人追赶,但为时已晚,秦将已经渡河。

先轸一时盛怒,不顾尊卑而口不择言,又当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然而襄公却没有责怪先轸,甚至还反过来为了释放战俘的事向先轸道歉。先轸越发自责。

免胄殉翟

同一年,狄人攻打晋国,晋国出兵抗击。八月,晋军在箕(今山西蒲县东北)击败狄军,俘获一名狄军首领,史称“箕之战”。战后,先轸脱下头盔铠甲,冲进狄军中战死,以此讨伐自己冒犯襄公的罪过。狄人将先轸的首级送还给了晋国,其面色如同活人一般。

先轸以死明志,这是坚守清白的古人的作风,是他高尚精神的体现.

先轸死后,其子先且居继任中军将,成为晋国主帅。

前596年,也即先轸死后不到三十年,先氏子孙先榖因惧罪而逃奔狄国,并且阴谋伐晋,最终被灭族。先氏家族从此退出了晋国政坛。

标签: 先轸晋国晋文公

更多文章

  • 现在看到的珍妃井连头的塞不进去 珍妃是怎么被推进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珍妃,珍妃井

    很多人都不了解珍妃井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起“珍妃井”,去过故宫的朋友都见过吧!它时故宫的一个著名景点,因为珍妃的故事使这口水井成为了故宫中最出名的水井,而去过景点的游客都知道井口确实很小,估计仅有10寸左右,就连头都塞不进去,别说珍妃是个大人了,哪怕再瘦也应该有6.70斤

  • 豫妃的遗憾是什么?有着连容妃都比不上的恩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豫妃,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豫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自古以来,皇帝的嫔妃一般都是越来越年轻的,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大家都喜欢看鲜嫩娇好的面容,皇帝作为封建统治者,享有无上的权力,自然怎么年轻怎么来。但是,历史上有一皇帝却很特殊,这个皇帝就是乾隆。乾隆的后宫中,可不仅有年轻漂亮的妃子,乾

  • 玫妃被连降三级真的是因为与太监谈笑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玫妃,清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玫妃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大清后宫中嫔妃被降级不是新鲜事,但因与太监谈笑被连降三级的嫔妃倒是不多见,可以说是唯一的一例,那就是咸丰帝的玫妃徐佳氏。玫妃徐佳氏,领催诚意女,咸丰帝嫔妃,徐佳氏家族乃内务府正黄旗旗鼓佐领

  • 晋献公之子,揭秘历史上的晋惠公人品有多差?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晋惠公,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晋惠公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骊姬姿色艳美,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打败骊戎,骊戎求和将骊姬与其妹少姬献给晋献公。骊姬深得晋献公的宠爱,获立夫人,并生下儿子奚齐,而骊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骊姬以美色获得晋献公专宠,阴险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信任,参与朝政,但

  • 晋献公手下主要谋士,揭秘士蒍的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士蒍,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士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669年,春秋晋国,一个叫做士蒍的大夫向他的国君晋献公进谏了一条计策,可以解决晋献公很苦恼的问题,即恒庄之乱。晋献公是晋武公之子,而晋武公就是结束了晋国长达67年内斗的晋国国君,原为曲沃分支小宗,取代晋都翼城的大宗

  • 晋献公的股肱之臣,里克为什么弑君却不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里克,春秋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里克。里克,赢姓,里氏,名克。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国,实力强悍,曾先后和楚、秦争霸,皆胜出了。里克是晋国的一名卿大夫,在军事上功绩显著,在晋朝拥有绝对的军权,实力很大。公元前651年,晋国国君晋献公病逝,献公托孤奚齐于亲信荀息,希望荀息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君。

  • 柳下惠的命运怎么样?21岁名满长安,最后病死异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柳下惠,唐朝

    他21岁名满长安,写的诗人人会背,却一生命运悲惨,最后病死异乡,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真正的贵族,不是因一时侥幸而获得财富、地位的暴发户,他们一般都出自门阀,而门阀,之所以屹立千年不倒,传承的不光是人脉、财富或者地位。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 “坐怀不乱”柳下惠!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柳下惠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朝,柳下惠

    “坐怀不乱”柳下惠!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柳下惠这个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人们常说柳下惠是坐怀不乱,男性很难抵挡得住所谓的“诱惑”,但其实说白了,还是内心无法抑制住自己的冲动,所以人们常常拿出柳下惠来说事。不过,虽然说的很多,但是柳下惠这个人难道真的是存在过的吗?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过柳下惠

  • 柳下惠为什么能做“圣人”?柳下惠有什么样的品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战国,柳下惠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柳下惠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孟子对儒家学说,或者说对孔子的最大贡献是,孟子亲手将孔子拉进了圣人的殿堂。圣人是儒家的理想人格。一般来说,圣最初是聪明的意思,但是儒家是最重视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的,也是最为重视一个人的道德境界的,所以,后来圣人从聪明人

  • 春秋时期著名刺客要离,他曾成功刺杀庆忌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要离,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要离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公子光)刺杀王僚后,心里十分害怕,吴王僚的王子庆忌逃脱。庆忌自幼习武,武艺高强,被当时人们称为“第一勇士”,公子光(吴王阖闾)在计划刺杀撩时,因害怕庆忌,就提前支开了他,在刺杀成功后,派人截杀庆忌失败。庆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