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最早看清日本嘴脸的皇帝?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属

最早看清日本嘴脸的皇帝?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451 更新时间:2024/1/15 17:40:53

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很是令人费解,一方面他们极为谦卑礼让,一方面他们嗜血无良,世人往往会被日本人的谦卑表象所迷惑。早在我国古代就由皇帝看清了日本的真实嘴脸。日本虽然古代基本都是中国的藩属国,但总有不听话的时候,古代历史上中国和日本也交过手。但要说最恨日本,有把日本看透了的皇帝,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属。

网络配图

朱元璋是个能人,重新夺回汉人天下,“驱逐胡虏,回复中华”的口号可以和汉武帝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齐名了,尤其是拿回了燕云十六州这块中原的屏障,打败陈友谅张士诚建立大明王朝,在政治和制度改革上留下不朽功绩。

如果要找历史上最看透日本嘴角,最讨厌日本的伟人,朱元璋当仁不让。为什么这么多呢?因为朱元璋的书房挂着一把扇子,这是倭寇制造的,明军的战利品,这上面有朱元璋亲笔题的一首诗《倭扇行》,意思就是说日本国王无道,人民都是贼盗,鄙视他们光着脚,说话像青蛙叫唤,此国没有诚信,阴险狡诈,不值得交往。

朱元璋讨厌日本不是没有原因的,明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日本以怀亲王为首的乱臣贼子乘机作乱骚扰,东南沿海倭寇猖獗,使臣言语骄横,这都是惹恼朱元璋的多种原因。而朱元璋没有选择攻打日本也是有深思熟虑的,首先明朝刚刚经历许多讨伐战争,人民生活水生火热,负担太重,再也经不起对外的大消耗战争。清除元朝残余势力就很是费了力气,然后又剿灭各路诸侯,尤其陈友谅和张士诚都不是省油的灯,明朝这些将军士兵还有老百姓该歇一歇了。攻打倭寇大本营战线太长,费时费力,况且他只是嘴上不听话,还没有到非打不可的地步。还可以给点耐心,让他考虑考虑后果。

网络配图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左右朱元璋出兵日本的,那就是前朝的多次征讨倭寇都没有成功,损失巨大。忽必烈组织过好几次征讨倭国的战争,不是作战失利就是天灾人祸,那场飓风海啸就是意外的灾难,本来几千里外的战争,额外消耗成倍递增,又是陌生环境,不熟悉地理情况就是兵家大忌,所以说元朝没有彻底把倭国打趴下不是势力不强,也不是没用心,只是天不助元。这些朱元璋都仔细想过,新国家才建立,出去打仗就一定要赢,给那些嚣张的一个彻底忏悔的结果。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朱元璋宁可忍一时,绝不争一个激动,而这期间朱元璋组织了八次北伐,以彻底扫除残渣余孽,那么多次的出兵,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不是一个公式就能计算的。

虽然没有在有生之年发动对苍蝇般让人讨厌的倭国,但他老人家没少费心思研究倭国人。在外交上起初尽力用文的手法来诱导,并不断派使臣前往日本,用道理来开化他。期间不乏软硬兼施,都由于怀亲王阻断使者道路,从此对倭国派来的使者一概不理,拒绝和倭国的一切来往,反正也不缺你这一个藩属国,同时在沿海加派兵力应对来犯的强盗。

朱元璋因为种种原因没能亲自用战争惩罚倭国,他能大人大量,同时担心自己的儿孙们忍不住要出手,就写了《祖训》,其中列出了十五个不要出兵征讨的国家,在倭国名字旁边特意加了几句话,大概意思就是说虽然这个国家虽然来朝贡了,但他太奸诈了,是嘴上一套心里一套的小人,要时刻提防,大费周章地去攻打这样一个跳梁小丑没什么意思,要和这样的小人绝交,不要和他们有任何来往。而朱元璋最后的皇帝生涯里也确实没有搭理倭国,贸易上都不和他来往,完全断绝关系。

网络配图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朱元璋掌朝时日本硬的不行,而在朱棣上位后,倭国厚着脸皮一再的派人来求着要称臣,这明显就是给脸不要脸的节奏。没有用武力吓着倭寇也使得倭国成为明朝永远的祸根,三天两头的骚扰,严重扰乱沿海居民的生活。如果在大明鼎盛时期果断出兵放手一搏,或许能灭了他也说不准,但谨慎的明政府没有做出这个冒险的举动,这样也好,万一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劳民伤财就不值得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福王的结局大揭秘:被李自成做成了福禄酒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福王朱常洵亦称老福王,是明神宗万历帝的儿子。据说他的结局是被李自成做成了福禄酒。按照《明史》卷309《李自成传》的记载,李自成是一个非常凶残的人。那么,真相究竟是怎样的。书中说,李自成“鸱目曷鼻,声如豺”,每天喜欢“杀人斮足剖心为戏”。网络配图为了说明李自成的凶残已经天良尽丧、灭绝人性,书中还专门提

  • 奕劻之子载振:晚晴官二代的贪腐风流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官二代、富二代听起来很时髦的词,其实任何时代都有这种现象存在。富二代在兴许因为古代重农抑商,还没有现在的富二代们如此猖獗,但是官二代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晚清历史中,提起庆亲王奕劻,知道的人很多。他是清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他大肆敛财勾结袁世凯,是吃里扒外的典型,前阵子他还被影射某些领导干部。可提起

  • 陵墓竣工安葬之际一封奏折引嘉庆皇帝大怒!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皇帝原配皇后去世后棺木迟迟没有入葬,当时嘉庆皇帝陵墓正在动工,故足足放置了八年之久。而就在陵墓竣工安葬之际就发生了一件事令嘉庆龙颜大怒。就在选好的葬礼吉日还有三个月的时候,礼部的相关官员把他们拟定好的入葬仪式上报给了嘉庆帝。网络配图因为之前清王朝已经有过多次皇后入葬仪式,礼部的官员们大可把之前的

  • 清朝最有福气的皇帝是谁?福气要超过康熙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自顺治入关以来就愈发强盛,经过康熙和雍正两帝的铺成,大清王朝已走向盛世顶峰。有时候,人的命运真是天注定的。比如,乾隆皇帝在很小的时候,他的爷爷康熙皇帝曾经请算命先生给他批过八字。批出来的结果是:大富大贵,甚至福气要超过康熙。其结果也是如此,他成了清朝最有福气的皇帝。网络配图对此,迷信的康熙十分满

  • 揭秘诸葛亮绝对是三国时期不可多得的全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一提起诸葛亮,所有人都夸赞他是世间奇才,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诸葛亮除了没有兴复汉室,几乎是无所不能。但是诸葛亮毕竟是人,不可能像演义中那么神,最近倒亮的声音也特别多,诸葛亮逐渐走下了神坛,甚至人们认为他是个庸才,作为一个亮吹,想知道诸葛亮到底是不是如此不堪?我们也知道诸葛亮作为蜀汉后期的实际领导

  • 揭秘雍正最宠爱的妃子:乌拉纳喇氏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的后宫远不及他老爹康熙皇帝来的热闹,有名位的后妃统共十几位。在这些后妃中他真正属意的当属年妃。甄嬛传里不过是把年妃的华贵和甄嬛的经历复合在了一起,最后的皇贵妃其实是年妃。网络配图年妃在清宫史册中晋级最快的妃子,从侧福晋到妃,然后晋级贵妇,最终晋级皇贵妃;年羹尧事件中甚至没有受到半点影响。影视作品

  • 曹操临终遗言 透露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20年3月15日,三国时期的大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一代枭雄曹操溘然辞世。曹操临终前留下《密令》说:孤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灭,只有江东孙权,西蜀刘备未曾剿除。孤今病危,不能再与众卿相叙大事,特以家事相托。孤长子曹昂,刘氏所生,不幸早年殁于宛城;今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曹操临终前,对

  • 武则天少女时竟被如此摧残:弄死五个哥哥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了解大唐历史的人都知道,武则天曾经想把李唐改为武家的天下,而她实际上已经这样做了,但不为人知的是,一心想为武家谋取千秋基业的武媚娘竟然竟然把武家与其同辈的五位男丁全部弄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武则天掌权后为何要弄死五个哥哥?说起武媚娘家庭,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是两个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武媚娘家有两个

  • 道光皇帝始终想不明白这件事:输得莫名其妙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1840年,列强的船坚炮利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光皇帝非常奇怪,为什么堂堂大清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会输给一个西洋岛国?这个小岛叫大不列颠岛,全国国土面积仅20多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我们的广西省;全国人口仅4000万。陆军14万,加上用于内卫的国民军,满打

  • 曾国藩能剿灭太平军是因为这一战取得了胜利!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中后期一段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险些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后来曾国藩领兵镇压起义军,太平天国就失败了。可大家知道吗?如果没有这一战的胜利,能否剿灭太平军就难说了。网络配图曾国荃吉安一战之后,江西战场战事基本结束,湘军收复赣省全境。接下来,战争重心就是安徽了,在湘军与太平军的这场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