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太极原本和崇祯和谈的 崇祯为什么不同意

皇太极原本和崇祯和谈的 崇祯为什么不同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862 更新时间:2023/12/26 17:40:09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皇太极和崇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时间定格在为1642年,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刚和清朝进行了一场大决战。松锦之战,时任蓟辽总督,崇祯皇帝的股肱之臣洪承畴率13万明军成仁(后才知降清)、祖大寿降清、卢象升战死、孙承宗殉国,偌大的辽东,松山失守,锦州失过,唯一还剩下宁远城,明朝可用的将领也只有孙传庭吴三桂

此时,明朝内部,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已经成气候,在西北和中原地区在动摇着大明的根基。崇祯皇帝意识只有“安内才能攘外”,把辽东局势稳定下来,将主要兵力用于剿灭日渐强大的李自成、张献忠,然后徐图大事,休养生息,再战辽东。于是,崇祯迈出这一步同意与清议和。当时朝廷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是兵部尚书陈新甲,并得到内阁大学士谢升的支持。崇祯帝“寻谕新甲密图之,而外廷不知也”。什么意思呢,就是陈新甲代表崇祯偷偷地与清去议和,不能让其他外廷大臣知道。

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明朝派职方司郎中马绍愉为使者,前往沈阳与清朝议和。

不过皇太极看过使者带来的诏书后就生气,既然过来议和,诏书并不是直接给清朝的,而这封诏书是给阵新甲为名的。真是弄虚头巴脑的事,皇太极认为,“既与我国书,何云谕兵部尚书,实无心讲和”。不过皇太极还是同意议和,并提出议和条件,并让马绍愉将书信带回北京,交给崇祯裁夺。

那么皇太极提出都有哪些具体的条件呢?

一,明朝要承认清朝的存在,两国平等交往,是国与国的交往,已经不再臣属关系。

二,明朝每年要给清朝黄金万两,白金百万两。而清朝呢要向明朝反馈人参千斤、貂皮千张。这也算平等贸易。只是明朝得出的费用比较高。

三,约定边界,以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为明朝国界,以塔山为清朝国界,开放市场贸易。说实话,从这里可以看出,皇太极并没有吞并明朝之心。眼下,他也需要休养生息。划定的边界就是双方战斗争夺的地方。

四,彼此护送逃人。相当于引渡条约。

客观的说,按照明朝当时的情况,这份议和条件并不算苛刻,明朝如果能审时度势,抓住这样的机会,先安抚或剿灭国内起义的情况,再励精图治,不至于那么快就走向灭亡。

崇祯皇帝看到清朝的议和条件,为什么会断然拒绝了呢?

一,崇祯皇帝不想承认清朝的存在。

从崇祯给兵部尚书陈新甲的议和诏书,这个意思就说明,让陈新甲去议和,并不想承认大清国的地位,不是国与国之间的议和,是兵部尚书安抚皇太极,陈新甲与皇太极是等级关系,而崇祯仍高高在上,皇太极于崇祯还属于臣属关系。崇祯皇帝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而皇太极第一个条件就是让崇祯承认清朝的存在,这个条件让崇祯无法从心里接受。

二,因事情泄露,遭朝野抨击。

议和的总负责人兵部尚书陈新甲在看完使者马绍愉发回来的密信后,居然顺手放在桌子,第二天早朝当成一般奏折递给崇祯定夺。然后把密报抄在塘报(相当于现在官媒)上(也有记载是陈的仆人不小心泄露的),信息迅速群发。消息一出,满朝哗然,很多明朝的言官开始上奏折,反对与清朝议和,说陈新甲是“投敌卖国”,如果崇祯继承与皇太极继续议和,他们就死谏。崇祯皇帝很无奈,明朝言官是很有政治力量的,崇祯只能杀陈新甲,来安抚百官。可以说,谈判的使团还没有回来,谈判的结果已经胎死腹中了。

陈新甲为什么要报消息群发出去,估计他就是想逃避责任,因为他看到皇太极提出的条件,这次和谈希望不大,即使和谈成了,他也会成为明朝的千古罪人,他不可想成为崇祯皇帝的替罪羊,他要把消息告知天下,让那些言官去阻止崇祯议和,没有想到崇祯会直接杀了他,来为自己脱身。

三,祖制的束缚。

在明朝来讲,就没有与外族谈判的之说,明朝与元朝之争,没有接受元朝任何和谈之事,把元朝给赶出了中原。朱元璋教育子孙,不能像赵宋那样懦弱,面对强敌要敢大声说“不”。他的继任者,永乐大帝更是亲自出征蒙古,主动出击打击北元。明朝并留下了“大明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不赔偿,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政策,而且很好的保留了下来。

崇祯皇帝与皇太极和谈,无论条件怎么样,都是违背祖制的。祖制一旦违背,自己坚守的信念就会丧失,那么明朝存在还有什么的意义。早在十多年前,蓟辽总督袁崇焕为了缓兵之计,偷偷与刚上台的皇太极议和,而让崇祯皇帝认为袁崇焕有反心,把袁崇焕给杀了。

那么自己怎么能再走上这条路呢。

要知道崇祯皇帝性格最大的特点是疑心重,反复性强。比如为剿流寇,崇祯皇帝先用杨鹤,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诏,再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又用杨嗣昌,十三年间频繁更换围剿流寇的将领,这些将领都有出色的表现,可是崇祯皇帝用人之疑,以至皆功亏一篑,才让李自成数次大难不死,成了气候。

崇祯皇帝知道不能两面作战,私下想同意与清朝议和,但明朝很多士大夫反对议和不能违背祖制,崇祯反复考虑,左右为难。随着兵部尚书陈新甲被处死后,与清朝最后议和的机会也破灭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临着灭顶之灾,崇祯皇帝召见群臣时悲叹道:“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崇祯临死还在埋怨群臣,为什么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

一国之君,如此善变多疑,墨守陈规,如何能复兴王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同样都是白手起家 刘邦能成功,李自成为何却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自成失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历史上的李自成的发迹史和刘邦很像。首先,刘邦的根据地是陕西一带,而李自成本人就是陕西人。另外,两人的出身都很低。刘邦只不过是区区的亭长,而李自成也只不过是驿站的小吏。最后,他们两人都死在乱世的格局里,从众多起义军中脱颖而出

  • 黄忠60岁的时候都能和关羽打平 黄忠年轻时对上吕布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黄忠和吕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三国演义》,就不能不说猛将;而要说猛将,则不能不说蜀国的五虎将,即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他们五位别说在蜀国,即便整个三国时代,也都是第一流的猛将,是仅次于吕布的存在,其他猛将如许褚、典韦等人,顶多也只能和他们平起平

  • 三国时期最好色的大臣是谁?75岁还生了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三国时期,大家第一印象肯定是,那是一个群雄逐鹿的乱世。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无数英雄。但英雄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难过美人关。三国时期,英雄豪杰就与多情美人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比如袁绍,在他得势的时候,从来不缺女子。据说他隔一段时间就物色年轻子女,常年累积下来,不仅妻妾成群,而

  • 薛嫔:生前被皇帝专宠,死后被做成琵琶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史上最惨女人的说法,也许有些人会有异议:当年刘邦冷落吕后,专宠戚夫人,甚至一度想废掉刘盈,将戚夫人的儿子立为太子,令吕后怀恨在心,派人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扔去厕所里痛苦地死去,相比之下,戚夫人难道不是更惨吗?其实,究其一生,薛嫔的人生必定是惨过戚夫人的,那么,何以见得呢?她就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妃

  • 臭名远扬的千古毒妇,昭信在历史上有多恶毒?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历史上那些心狠手辣的毒妇,想必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的说出武则天、吕后等等的名字。恐怕很少有人会说出昭信这个名字,和武则天、吕后比起来昭信的社会地位是远不及她们。但其心狠手辣的程度却比武则天、吕后比厉害很多。昭信最初就是汉景帝曾孙广川王刘去的一个姬妾。话说这皇帝人人都想做,但谁又知道皇帝的累呢?所以

  • 秦朝灭亡时王翦在做什么 王翦为何没有出来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秦国和王翦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秦灭亡时,王翦早已去世,所以怎能出来救秦呢?要是能出来,恐怕还没带兵出征,秦军将士就吓死了!《史记王翦列传》载:“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而又灭蒙氏”。司马迁虽未直接说出王翦的去世时间,但从“而又灭蒙氏”可以看出,王翦是死在秦二

  • 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之后 把崇祯埋葬到皇陵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对埋葬崇祯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皇帝就是明思宗朱由检,他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死之后明朝宣布灭亡,他从开始当皇帝到死过程一共才十一年,当皇上的时间是比较短,后来被反王李自成逼得逃亡到别的地方,崇祯皇帝觉得自己活着太屈辱,就选择自缢,那崇祯皇帝是谁埋葬的

  • 岳飞的手下有哪些大将?他们分别是怎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岳飞,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要说军队当然不是一个人的军队,除了最高的统帅,底层的士兵,还有中间的那些统帅的手下大将。照理说,像是岳飞这样的一心为国的将帅,手底下的人应该不会差到哪去,那么,岳飞的手下究竟有多少大将,他们是谁,分别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 武烈皇后吴氏,她是如何教育孙策孙权的?她对东吴有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吴皇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到孙策和孙权其实这两个人对吴国的贡献想必大家都是清楚的,如果没有这两个人小编觉得这个吴国应该是不会有今天的,但是其实吴国有今天也并不是这两个人的贡献,其实这背后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和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吴夫人,吴夫人对东吴的贡献有多大?

  • 甘宁和关羽相比,谁更更胜一筹?关羽不敢与甘宁硬碰硬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甘宁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甘宁也是孙吴的一员大将,而且实力非常强悍。但是甘宁天性喜好杀戮,所以敢和甘宁做朋友的人一般也都留个心眼。甘宁曾是孙权手下第一猛将,因为击退关羽成名,只是到了220年似乎是很多人的命中劫,曹操、关羽和甘宁等人都在这一年里相继死去。其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