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人对正直的臣子文天祥的评价是怎样的?

后人对正直的臣子文天祥的评价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63 更新时间:2023/12/23 3:33:30

几百年来,文天祥的抗元事迹众所周知,他在受命于危难之际,视死如归的精神昭然于史书。那么,文天祥是个怎样的人呢?文天祥是南宋状元,其才情自不必说,从后世流传下来的诗歌也可看出文天祥这个状元名符其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成为状元的文天祥,仕途并不平坦,因为他不愿对奸臣妥协。文天祥在朝中属于主战派,他多次上书理宗皇帝杀掉提议迁都的董宋臣,但得不到回应。后来,权臣贾似道以告病回乡要挟皇帝,文天祥又起草制诰讽刺贾似道,因此被责令退休,时年三十七岁。文天祥的正直不阿虽然给他的仕途带来羁绊,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其正直可见一斑。

实际上,文天祥不仅是一名正直的臣子,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文天祥的后半生几乎都在军旅中度过,他的家小也随军转战南北。有一年,文天祥驻扎于丽江浦,当时军中流行疫病,士兵死者数百,他的母亲和独子在这个时候一起病死了,文天祥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被捕之后,文天祥在大都被关了三年,始终拒绝元朝的诱惑。元朝统治者为了逼他就范,将他的妻子和仅剩的俩女柳娘、环娘没入宫中为奴,文天祥在给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没有妻儿骨肉之情呢?但事已至此……奈何奈何!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为人父者,见女儿受难而无能为力,心中苦闷可想而知。但文天祥不愿因家人而屈服,他死后连元世祖也颇为可惜,叹道“好男子,不能为吾所用,杀之诚可惜哉”!

文天祥勤王的评价

在南宋咸淳十年,南宋政府昭告天下勤王,文天祥也聚集了数万忠义之士准备入京勤王。虽然这次勤王最终没有达成,但是文天祥的民族气节也被人们广为传颂,关于文天祥勤王的评价也有不同的说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天祥在国家面临威胁的时候,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让人们不得不称赞,在面对国家危难的时候,文天祥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拥有心怀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即使他明明知道这次勤王是一条不归路,他依然义无反顾,这也与儒家文化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相契合。文天祥是一个书生,他作为南宋后期最后一位高级将领,他深受朝廷的恩惠,他选了去勤王来证明自己的忠义。

但是很多历史学家从历史潮流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文天祥勤王,认为他的这次行动跟历史发展的潮流相违背的,他没有顺应历史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阻碍历史发展的态度,所以在面对岌岌可危的南宋朝廷的时候,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文天祥应该倒戈相向,做一位治理国家的名仕。

对于文天祥勤王的评价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认同他的爱国精神,也有的人认为他太过于执着。但是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都无法抹杀他坚贞不屈,誓死不降的名族气节。这些精神无关于任何教派,无关于历史角度,文天祥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着自己的信仰。

对文天祥的评价

公元1283年初,文天祥被元朝政府杀害。但他精忠报国,威武不屈的精神却为人所钦佩,时人与后人对文天祥的评价相当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文天祥生前,时人对他的评价就很高。宋理宗曾钦点文天祥为状元,他虽然昏庸,对文天祥的才学倒是很欣赏,评价文天祥“此天之祥,宋之瑞也。”与文天祥同朝为官的王积翁认为,论才干,“南人无如天祥者”。连元世祖忽必烈也曾对左右说道:“(文天祥)真男子也,不能为我所用,诚可惜哉!”

文天祥死后,后世对他也颇多赞词。元朝编修的《宋史》评价道:“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意思是,文天祥死后,世上那些喜欢高谈阔论的人说科举得不到伟人,难道真的是这样吗?这就等于将文天祥评价为“伟人”了。明代负有盛名的士人蒋一葵将文天祥比喻为擎天一柱:“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陆秀夫。”清代乾隆皇帝也给了文天祥相当高的评价:“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降元,而死君事、分国难者,皆忠诚有德之士人也。然此或出于一时之愤激,奋不顾身以死殉之,后世犹仰望其丰采。若文天祥,忠诚之心不徒出于一时之激,久而弥励,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该志士仁人欲伸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陆以则说:“(范仲淹诸葛亮陆贽、文天祥)此四人者,皆经纶弥天壤,忠义贯日月。”到了当代,毛泽东对文天祥的评价也很高,他说:“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由上述评价可以看出,世人对文天祥的评价甚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三国时代的杰出女性王异以贞烈在历史上闻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异丈夫是谁,三国时期王异,三国杀王异的贞烈

    王异是谁?她是三国时代的杰出女性,以贞烈在历史上闻名。丈夫赵昂外出做官,王异与她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留在了西城。西城不久后被敌人攻破,王异的两个儿子被杀害了。王异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死去,面对即将被侵犯的命运,王异想要通过自杀来保全自己的名节。王异图片可是王异不忍心自己六岁的女儿没有依靠遂放弃了

  • 李闯王大顺军席卷天下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自成百万大军打不过清军,明军为什么打不过清军,三国之席卷天下秦峰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山海关下,李自成的大顺军,同吴三桂的明朝边兵,以及多尔衮的清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是当时最强劲的两大武装集团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战略总决战,关外的八旗精兵,和关内大顺军的百战之师,为逐鹿中原争夺天下,终于在此地此时正面碰撞。战役的结果众所周知,大顺军伤亡惨重,大败而逃。

  • 揭秘:苏轼做杭州刺史时曾遣散杭州城妓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后,杭州城的嫖价涨了许多,原因是妓女人数大减,嫖客们掏银子时,总是埋怨杭州的一把手苏轼。苏轼从京城调任杭州当剌史没几天,生性风流的他便召见了杭州第一妓琴操,一番交谈,觉得琴操如此才女却干着卖肉的营生,实在是浪费,便让她从良了。没料想此事产生了连锁反应。一天,苏轼只带了个叫曾生的小科级

  • 李善长与刘伯温争斗 朱元璋为何支持李善长?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胡惟庸李善长刘伯温,刘伯温和李善长哪个更厉害,刘伯温为什么比李善长出名

    说起明朝开国最重要的功臣,武将自然是以徐达为首,文臣则是李善长和刘伯温贡献最大。可以说,徐达之于朱元璋,就如韩信之于刘邦;李善长之于朱元璋,就如萧何之于刘邦;刘伯温之于朱元璋,就如张良之于刘邦。作为明朝最为杰出的两位文臣,李善长和刘伯温可谓是各有千秋。李善长善于管理官员,精通理财之道,在后勤保障方面

  • “千刀万剐”的袁崇焕若不死能否力挽狂澜?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袁崇焕何许人也?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明末抗清名将,戎马一生,为守卫明朝东北边疆、抵御清军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今广东东莞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在熹宗驾崩后,崇祯帝即位,魏忠贤伏法。崇祯帝一辈子的遗憾就是没有贤臣来辅佐自己收拾残局,廷臣争相请求召用袁崇焕。后来袁崇焕被“千刀万剐

  • 雍正并非“情圣”:每天有批不完的奏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为什么叫雍正,四阿哥雍正,康熙乾隆雍正顺治是什么关系

    问:近来,电视荧屏上“四爷”(雍正)的身影无处不在,引发诸多关注和热议。作为既有争议又有魄力的皇帝,雍正给世人留下了不少谜团。有人说,雍正多疑、暴躁,也有人说他勤政、朴素。请问,雍正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答:雍正在位13年,锐意拓新,革旧除弊,从多方面奠定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基础。但是

  • 揭秘谁才是隋朝盛世土崩瓦解的罪魁祸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三大盛世,隋朝末年割据势力,被大业压垮的隋炀帝

    在中国历史上,大唐之前的隋朝一直有一种很是神秘的色彩。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历尽艰辛,建立了在历史上可谓是空前绝后的大隋朝,而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强盛,人民富足,历史上称之为开皇盛世。然而,就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朝代,却在建立仅仅三十七年之后土崩瓦解。网络配图或许是过于惋惜,或许是受到唐朝当权者的影

  • 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宁愿自刎也不过乌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楚霸王自刎乌江,项羽应不应该过乌江,楚霸王项羽自刎的乌江在哪里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关于他的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南宋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高度评价和赞扬;一种是

  • 唐太宗求贤若渴 效仿刘备三顾茅庐三请马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简介,三顾茅庐求贤若渴,三顾草庐还是三顾茅庐

    历史上有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汉室的故事,留下流传千秋的纳贤佳话。其实,盛世明君唐太宗也有一段三请马周的故事。太宗不仅在草创基业、马上定天下时注重求贤,而且在登基称帝后,更是思得忠良以匡辅国政。他“三请马周”破格用才的故事,显示出他思贤若渴的明君本色。网络配图贞观三年,天下大旱,严重的灾情

  • 太子的妾室司马良娣为何临死还要嚼舌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雍正为什么不受生母待见,汉元帝司马良娣,妾室守则

    司马良娣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良娣是汉朝的时候太子妾的一个称呼,也是太子妾中品级比较高的,地位上面仅次于太子妃。所以司马良娣其实是一位太子的妾室,这个太子就是汉元帝刘奭。在《汉书·武五子传注》中韦昭有说,“良娣,太子之内宫也。”图片来源于网络司马良娣是刘奭当太子的时候最喜欢的一位嫔妃,但是司马良娣非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