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萧挞凛死后,宋辽和平百年?真相是什么

为何萧挞凛死后,宋辽和平百年?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199 更新时间:2024/2/24 18:02:38

你真的了解萧挞凛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说到宋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会是它那命运多舛的历史。唐亡之后,中华大地上曾经万国来朝、多民族融合的美好愿景早已成为了泡影,宋、边疆的少数民族与其他藩国的汉人政权为了争夺正统天下打的你死我活,其中的辽宋更是爆发了长达25年的鏖战。不过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个人,辽宋战争成就了他的崛起,他的死亡则结束了战争,他便是辽国名将---萧挞凛。

白手起家,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

萧挞凛作为辽国景宗、圣宗两朝名将,不同于辽国"耶律家族"的将门世家,他的履历却更像宋太祖赵匡胤。萧挞凛虽然在血缘上贵为萧太后的堂弟,但实际上全是依靠其自己在基层的摸爬滚打,一步步的从军部侍卫官到前线的右监门卫大将军,再以其丰富的军旅生涯从检校太师登顶兰陵郡王的高位。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伟大需要其他庸人的衬托,而一位将才的诞生就必须脚踩另一位传奇的尸体。公元986年,萧挞凛以诸军副部署的身份随辽军伐宋,并在此战中设计困陷宋朝名将杨业获得大胜,可以说这一战奠定了之后辽国长期进犯宋朝的基调,也将萧挞凛个人的威望提升到了顶点。

主将身死战争止,偶然还是必然?

历史总是充满着巧合和惊喜,无数的偶然也暗示着必然。公元1004年,萧太后的铁腕政治使得辽国达到了其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与此同时,辽国也开始了对于宋朝的全面攻伐,最终双方大军集结,辽宋两国间最大规模的会战一触即发。然而戏剧性的是,已身为辽军主将的萧挞凛在战争开始前的地形视察中竟死于宋军巨弩的突然射击。

出师未捷身先死,大战在即主将折,谁都没有想到战争在开始之前这位击败杨业的传奇辽将就这样"先行一步"了,也许是因为萧挞凛在历史中退场的方式太过草率,一时间辽军竟阵脚大乱开始向宋朝求和,宋真宗也在一阵迷糊中和辽国签下了维持长达百余年的"澶渊之盟"。

可是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人的死亡能够结束一场牵动如此多人的战争呢?一切都是因萧挞凛而起的吗?或者说,萧挞凛此人在整个辽宋战争中是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个人战绩还是在国家力量的对比中,萧挞凛作为一名将军所能带来的影响还是太小了。

首先我们进行横向对比,集结在澶州的辽军中除了萧挞凛所任的南京统军使以外,还有着将官世家"耶律家族"的各位耶律将军,而身为辽国权力顶点的萧太后在萧挞凛阵亡之前也有着明确的伐宋目标。可以说也许主将战前意外身亡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辽军的士气,但是却很难彻底打乱一整个大战的进程,就像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公司,一位销售总经理的离职对于整体公司走向的影响还是太小。

那么,我们再进行纵向对比,在历史上由于统帅阵亡而改变战争走向的事件也发生过许多次,由北宋往前看,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六祁山伐魏但最终病死于五丈原,由此蜀汉政权彻底失去了逐鹿中原的可能。由北宋往后看,宋末元初之时,蒙古首领蒙哥大汗率军灭宋在钓鱼城受阻,为了鼓舞士气蒙哥大汗临阵督战却意外死于宋军的守城投石,由于权力真空和内斗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最终败退。

上述二者皆是统帅身亡改变了整体战争走向的典型例子,但是它们和澶渊之战中萧挞凛的死之间也有着诸多不同。首先是其统帅的地位不同,诸葛亮之于蜀汉、蒙哥大汗之于蒙古的重要性都要远远大于萧挞凛这位南京统军使在辽军中的地位。可以说诸葛亮是蜀国中的第一权臣,名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蒙哥大汗就更不用说了,他是蒙古政权的最高领导人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大哥,这两者如果放到辽国都应该对等于萧太后的政治地位。

其次,即便都是主帅身死,上述二者的历史走向却和萧挞凛之死所导致的和平结局截然不同。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后,虽有魏延叛变这种小插曲,但姜维和整体蜀汉政权依然支持北伐。

蒙哥大汗被击毙后,由于权力真空的内斗使得蒙古短暂撤军,但在忽必烈得势之后,蒙古大军依旧开始了伐宋的进程。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萧挞凛无论是地位上还是影响力上都远远低于上述二者,但是他死后战争却突然结束了呢?笔者认为,一场不合理的战争会因为政治强人的崛起而开始,但是一场必要的战争却不会因为政治强人的陨落而结束。

政治强人,强人政治,人在政兴,人亡政息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决定的,英雄也许会加速历史的发展速度,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人民群众诸多选择的总体方向。回到萧挞凛之死来看,对于辽国来说一位"英雄"的死去能否改变国家意志的决定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辽国政权上下都已经认为伐宋是一场急需的、必要的且能够获得巨大利益的战争,那么即便是萧太后这种最高领导人的死都无法改变辽国伐宋的历史进程。

所以说,在笔者看来,所谓萧挞凛的死带来了辽宋百年和平本就是伪命题。萧挞凛之死只是意外,辽国退兵的这一切要归咎于辽国内部的政治强人!而这个所谓的政治强人就是萧太后和她的政治附庸。

如上文提到的,公元1004年的辽国在萧太后的铁腕政治中达到了其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一般来说长达25年的辽宋战争到了这个时候双方早已人困马乏,不过一反常态的是,到了战争末尾时辽国的国力却越发强大了。

其实,这暗示着辽国已经转型为了以战养战的畸形社会结构。不同于宋朝汉人的农业型社会,契丹人本身就是以放牧为主的民族,放牧无法长期做到自给自足,所以战争红利使得他们本来就不够安稳的社会形势愈发陷入战争。而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够控制辽国的也就只有萧太后这种政治强人了。

不过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政治强人的关键在于强人,而不在于政治,维持强人地位与权威的唯一道路就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也是为何萧太后会发动与宋的大决战,作为一个女性强权者,她需要的仅仅是得到胜利,哪怕辽宋双方整体趋势上不应该战争也得去创造战争胜利的条件。

辽宋之间无休止的战争,不应该发生的战争

可是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人的死亡能够结束一场牵动如此多人的战争呢?一切都是因萧挞凛而起的吗?或者说,萧挞凛此人在整个辽宋战争中是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个人战绩还是在国家力量的对比中,萧挞凛作为一名将军所能带来的影响还是太小了。

其次,即便都是主帅身死,上述二者的历史走向却和萧挞凛之死所导致的和平结局截然不同。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后,虽有魏延叛变这种小插曲,但姜维和整体蜀汉政权依然支持北伐。

蒙哥大汗被击毙后,由于权力真空的内斗使得蒙古短暂撤军,但在忽必烈得势之后,蒙古大军依旧开始了伐宋的进程。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萧挞凛无论是地位上还是影响力上都远远低于上述二者,但是他死后战争却突然结束了呢?笔者认为,一场不合理的战争会因为政治强人的崛起而开始,但是一场必要的战争却不会因为政治强人的陨落而结束。

其实,这暗示着辽国已经转型为了以战养战的畸形社会结构。不同于宋朝汉人的农业型社会,契丹人本身就是以放牧为主的民族,放牧无法长期做到自给自足,所以战争红利使得他们本来就不够安稳的社会形势愈发陷入战争。而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够控制辽国的也就只有萧太后这种政治强人了。

不过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政治强人的关键在于强人,而不在于政治,维持强人地位与权威的唯一道路就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也是为何萧太后会发动与宋的大决战,作为一个女性强权者,她需要的仅仅是得到胜利,哪怕辽宋双方整体趋势上不应该战争也得去创造战争胜利的条件。

辽宋之间无休止的战争,不应该发生的战争

前面已经提到过萧挞凛在前线作战4年就累迁至南京统军使,这对于真正的平民布衣来说根本不可能,唯一的解释就是萧挞凛也算是萧太后所提拔的亲信之一,也是这个政治女强人身后的支柱之一。有了附庸有了胜利,接下来需要的就是自己的附庸带来一场胜利。

不过,这一切都随着萧挞凛的意外阵亡破灭了,失去了自己依仗的政治附庸使得萧太后的派系元气大伤,同时由于不能够保证其自身派系夺得胜利果实,政治女强人开始动摇。就这样,辽宋之间长达25年的纷争结束了,萧挞凛的死就这样和另一场胜利绑定在了一起,那是辽宋两国庶民的胜利-----和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作为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窝囊到了什么程度?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献帝的儿子,如果刘备统一了天下会杀汉献帝吗,汉献帝评价

    对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身为皇帝的汉献帝,这一生过得确实是痛苦,明明是最尊贵的地位,却还要被身为臣子的曹操要挟,当了个十足十的傀儡皇帝。明明对曹操有恨,却又没有办法发泄复仇,还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从自己手中夺去自己十分看重想要珍惜保护的东西。不得不说,当皇帝到

  • 武则天在上位时杀了很多的大臣 武则天为何不敢动狄仁杰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时期主要辅政大臣,武则天为何不敢动狄仁杰,武则天连封狄仁杰十几个官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杀狄仁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知道在唐朝之前,在朝廷为官的都是靠家庭背景,可以说站在朝堂之上的都是王公贵族,其它阶层想都别想。一个的命运会牵扯到整个家族的利益,也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作为皇帝如果要想在龙椅上坐稳,就必须拉拢势力和依靠背景

  • 薄姬早年得不到刘邦的宠爱,为什么晚年能成为太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邦与薄姬之子有当皇帝吗,刘邦老婆薄姬,吕雉薄姬

    对薄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时候后宫的女子,都以能够得到皇帝的喜爱为荣,这就意味着不仅是自己,自己的孩子的地位可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然而也不能忽视了那些不受宠的妃子,也许今天她们不为人知,明天就会成为所有人羡慕的人物。刘邦的妃子薄姬就是这样一个人,早年她并不受

  • 秦国有哪些名将?按照武力值和能力值该如何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国十大名将排名,秦军战斗力为什么那么强,秦用武力排名

    对秦国名将排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小编今天看到有不少的人在议论秦朝的大臣,那么,在当时,秦朝的大臣最有名的要数白起将军了,白起将军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将军,排名第一,那么,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白起将军排名第一真的有那么厉害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秦国名将的排名吧!秦

  • 鲁阳朱檀是什么结局?朱元璋为什么那么记恨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大明风华朱棣知道孙若微是靖难遗孤,朱元璋杀李善长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朱元璋杀了朱桓吗

    鲁阳朱檀是什么结局,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髡刑”为我国上古五刑之一,即将犯人浑身上下的毛被剃光,属于耻辱刑,主要流行于我国周至汉时期,但该刑罚在明初出现过,受刑者还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檀。朱檀是朱元璋与郭宁妃的儿子,出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说到郭宁妃,就

  • 什么是髡刑?朱元璋为何要如此羞辱儿子鲁阳朱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杀了朱桓吗,姚广孝为什么帮朱棣,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元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一道圣旨,明太祖朱元璋宣此时尚在封地的鲁王回京。一入京城便是魂断之处,鲁王妃汤氏被赐死,鲁阳朱檀受髡刑。史书记载:髡刑是中国上古五刑之一,其惩罚是将人头发或胡须全部或部分剃掉,这种惩罚以让犯人受尽人格侮辱为目的。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

  • 赵武灵王为何会被儿子折磨死?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原文,赵武灵王田不礼,赵武灵王为什么被活活饿死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武灵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秦国吞并了六国,成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当时有许多国家曾试图阻止秦国,比如太子丹,他曾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又比如廉颇,作为赵国名将,假如他出马的话,想必赵国不会那么快灭亡,不过这些人都没有能阻止秦国统一的步伐,但有一个人却是可以的,

  •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创作这类小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吴承恩写西游记的目的是什么,吴承恩后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字号什么代人

    对吴承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西游记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西游记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名著,同时,西游记也会四大名著之一,当然了,西游记也是被拍摄称电视剧了,可以更加直观的读名著。那么,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有不少的网友也是在问小编,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人?名著

  • 高模翰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替大辽卖命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致为什么叛变,耶律洪基真的一辈子没攻打大宋吗,契丹人的祖先

    高模翰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辽国多良将,《燕云台》里便有韩德让和耶律休哥等猛将,今天介绍的这位名将,比《燕云台》里这些大将还要厉害,是攻占汴京第一功臣,被辽太宗称赞为"虽古今名将无以加",更被辽人称赞超过司马相如和朱买臣,他是谁呢?他的名字叫高模翰,高丽王女婿,可

  • 原本贤良淑德的吕雉,后来为什么会变得那么冷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吕后为何如此狠毒,贤良淑德四妃,吕雉的残忍

    对吕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很多年以来,因为吕雉对待曾经得到刘邦宠爱的戚夫人的事情,使得她给人的印象总是极其残忍,让人感觉很没有人性的。事实上,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邪恶的,吕雉自然也是如此,她最初嫁给刘邦的时候,也和很多女子一样,温顺贤惠,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