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契丹人,最后郁郁而终

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契丹人,最后郁郁而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324 更新时间:2024/2/6 15:36:22

唐朝前期国力强盛,边地民族慕风向化,纷纷表示归顺,加上唐朝推行开放、包容的政策,因此许多少数民将领为朝廷效力,也就是所谓的“蕃将”。但谁也没有想到,唐朝爆发统治危机时,有一位来自契丹的蕃将,为唐朝“续命”上百年!不过此人的下场却有些悲惨,被宦官迫害,郁郁而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此人就是唐朝的“中兴名将”李光弼!别看李光弼姓李,其实他是契丹人,“其先,契丹之酋长”。李光弼的父亲李楷洛在武则天时归顺,后来做到朔方节度副使、蓟国公。别看李光弼是“官二代”,但他年少时就很努力,一边习武,一边学文,“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

少年时期的李光弼投身军旅,屡立战功,在王忠嗣的麾下备受赏识,“忠嗣遇之厚,虽宿将莫能比”。后来王忠嗣甚至对属下说:“它日得我兵者,光弼也。”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缺少良将,在郭子仪的推荐下,“以光弼为云中太守,摄御史大夫,充河东节度副使、知节度事”。李光弼率领五千孤军在河北大破叛军,“斩首万计,生擒四千”。

但是由于唐玄宗瞎指挥,致使叛军攻破潼关,长安失守。李光弼率军赶赴灵武,之后奉命坚守山西太原,继续与叛军作战。太原之战中,李光弼兵不满万,却与十万叛军对抗,最终以少胜多,“斩首七万级”,对扭转战局产生重大影响。之后,李光弼又参军参与邺城之战,由于朝廷的错误决策,导致失败。

九位节度使中,“独光弼整众还太原”,之后朝廷加封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全权负责指挥与叛军作战。在之后的河阳之战中,李光弼率领少量军队,与史思明展开较量。身为三军统帅的李光弼,在交战时激励士卒,最终唐军再次获胜,“斩万余级,生擒八千余人,军资器械粮储数万计”。

762年,李光弼因战功被封为临淮郡王。此时浙东一带又爆发了袁晁领导的农民起义,义军一度发展到20万人,对唐朝统治构成严重威胁。朝廷急忙调李光弼率军前往镇压,李光弼经过十几次战斗,就把起义军打败,活捉袁晁。朝廷增加李光弼的食邑,“与一子三品阶,赐铁券,名藏太庙,图形凌烟阁”。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李光弼立下了大功,特别是太原之战、河阳之战,堪称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史书称“战功推为中兴第一”,“唐室再造,李(光弼)、郭(子仪)之力也”。郭子仪虽然名望超过李光弼,但军事才能不如李光弼。郭子仪最后高寿善终,但李光弼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战功卓著的李光弼遭到了宦官们的陷害,因此他一直留在徐州,不敢去长安,即使皇帝下诏,李光弼也没有离开徐州。时间一长,部将也开始对李光弼产生不满,“光弼愧恨成疾”,最终在764年郁郁而终,时年57岁。临死前,部将们询问后事,身为孝子的李光弼说道:“吾淹军中,不得就养,为不孝子,尚何言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花钱买的官,最后竟成为乾隆朝第一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战争,在选派主将时,皇帝通常指派宗室王公,或者满族重臣。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政权,担心汉族将领领兵会叛乱,所以在武将的选择上非常慎重。但是清朝终究还是出现了一位汉人大将军,他虽然靠花钱买的官,却成为清朝皇帝口中的“第一名将”!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

  • 开创盛世局面的皇帝,却亲手毁掉了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王朝的统治时间有195年,通常的说法是有12位皇帝,但为人所熟知的帝王却不多。在东汉的皇帝中,有一位悲情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开创盛世局面,东汉的国力达到极盛,但是他又亲手毁掉了江山,为东汉的衰败、覆灭埋下祸根。那么这位皇帝到底是谁呢?他又做了什么事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

  • 儿子暴病身亡,朱元璋听闻后却说:死有余辜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洪武二十八年三月,67岁的朱元璋得到了一个噩耗,他的次子秦王朱樉在封地西安暴亡。朱元璋一生非常坎坷,他少年丧父,中年丧偶,如今老年丧子,按理说他应该非常悲伤,可是对于儿子的死,朱元璋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伤心,甚至还说朱樉罪不容诛,死了是罪有应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

  • 俗话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崇祯为什么不拷掠百官,以充国库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崇祯求大臣捐款,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明朝的灭亡很大原因在于后期明军缺粮缺饷,然而,当大顺军进入北京后,靠着拷打大臣,竟从文武百官身上抢得了数千万两白银,考虑到后世的“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一个巨贪和珅就可以使的嘉庆一朝国库殷实,为什么崇祯皇帝当时

  • 古代名人之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为什么会毁誉参半?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堪称一代雄主、威震四海的秦始皇,他在陵墓幽深的地穴里早已化成了寒灰;他用毕生精力一手建立起来的秦王朝大厦,在他死后不到五年就灰飞烟灭,轰然崩溃了。秦王朝如此短命,像昙花一现,仅十五年;然而这十五年的短命王朝和秦始皇的大名,却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占据了显著而又醒目的一页,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

  • 崇祯为什么会选择上吊自尽 崇祯临死前的遗言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崇祯自杀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中国古代讲究入土为安,那作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为何选择上吊自尽,悬在半空中呢?其实他这样做是别有用意,是他对两种人的愧疚。关于这个问题,那就必须解读崇祯皇帝的临终遗言:朕凉躬圣意,有伤天德,死去无颜见祖宗。故去面冠,以发覆面,任贼分割

  • 最强绿帽:成吉思汗妻子为何生下别人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孛儿帖皇后原名为弘吉刺·孛儿帖,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嫡皇后。出生于蒙古呼伦贝尔的孛儿帖在她十岁那年就遇到了要相伴一生的人——成吉思汗。虽然历经了一些磨难和曲折,但是爱情和忠诚使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块,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孛儿帖皇后居住在第一汗尔敦,也就是蒙古宫帐里。在后宫中,孛儿帖皇后始终是最受宠爱,最

  • 朱元璋为何没有将皇位传给儿子却传给孙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一生传奇,从乞丐到帝王,这一路以来他一定有他过人的品质。朱皇帝除开暴戾的性格外,也算得上一世英名了。他一生共有26个儿子,但他死后没有将皇位传给儿子,而是将皇位传给了孙子,这是为什们呢?网络配图朱棣也算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有智慧有谋略,还久经沙场挥军作战。朱棣也算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雄才伟略不下

  • 明朝很迷信:眼见国家要灭竟去挖别国祖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古代的中国并不像如今的社会科学发达,更多的是封建迷信,平民百姓如此,那掌管天下的君主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古皇家就有很多的避讳,就像我下面要说的这个。就是皇家每个人都要介意的,稍不留神,便会因为这样的忌讳引发杀身之祸,更有甚者还会牵连九族,遭到灭门,这样的事情,我从来不会轻易的开玩笑,毕竟

  • 安史之乱后的李隆基:失去爱妃帝位 被儿子软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唐玄宗登勤政楼,追念往昔繁华;宋徽宗赴白矾楼,密会李师师……这两栋古代著名的“高层建筑”,被野史轶闻渲染得令人神往。其实,故事也为我们探究唐宋城市的管理制度及其演变提供了线索,那时候,高楼可不是随便建、随便登的。勤政楼,位于唐代都城长安东侧“三大内”之一的兴庆宫西南,据说是唐玄宗为了表示兄弟之间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