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在史书中极少被提及 但对秦国功劳堪比商鞅

他在史书中极少被提及 但对秦国功劳堪比商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44 更新时间:2024/1/14 0:57:32

商鞅对秦国最终能够统一天下的功劳之巨大家都很清楚,无需多说——如果还有不了解的同学,可以出门左拐,翻看我们之前聊过的话题。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统一天下,那是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贡献,只是相比较而言,商鞅的贡献比较突出罢了。实际上,在秦国统一历程中,还有一个人,其功劳、贡献堪比商鞅。

他就是司马错。在史书中,连司马错的生卒年份都没有明确记载(可见其被忽略程度),其人事迹在史书中也极少被提及,《史记》仅有两次,《资治通鉴》也仅有五次。司马错就是这样一位几乎被史家忽略的人物,却对秦国最终统一天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网络配图

据《资治通鉴·第三卷》记载:公元前316年,巴国和蜀国互相攻打,都来向秦国告急求救。秦惠文王想出兵攻打蜀国,但攻打蜀国道路险峻难行,又顾虑韩国可能会趁机前来侵犯,所以犹豫不决,便把此事交由群臣讨论。于是,司马错与张仪因为此事发生了争论:司马错建议出兵伐蜀,张仪主张去征讨韩国。

张仪认为,秦国应该与魏国、楚国亲善友好,然后出兵黄河、伊水、洛水一带,攻取新城、宜阳,兵临东西周王都,控制象征王权的九鼎和天下版图,挟持天子以号令天下,各国就不敢不从,这是称王的大业。

他说:“我听人说,要博取名声应该去朝廷,要赚取金钱应该去集市(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现在的黄河、伊洛一带和周朝王室,正好比天下的朝廷和集市,而大王您不去那里争雄,反倒纠缠于远方的戎狄小族争斗,这可不是帝王的大业啊!”

司马错反驳说:“不对。我也听说有这样的话:想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先开拓疆土,想要使军队强大必须先让老百姓富庶,想要成就帝王大业必须先树立德望(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这三个条件具备,帝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

司马错认为:现在秦国还是一个地小民贫的国家,所以应该先从容易的事做起。蜀国,是西南偏僻之国,又是戎狄之族的首领,政治昏乱,如同夏、商纣;以秦国大兵攻蜀,就像狼入羊群一样。攻占它的土地可以扩大秦国疆域,夺取它的财富可以赡养百姓,而军队不须有大的伤亡就可以使蜀国屈服。

网络配图

这样,吞并一个国家而天下并不认为秦国强暴,获取广泛的利益天下也不认为秦国贪婪,秦国可以一举两得、名利双收,更享有除暴安良的美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秦国若是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就会臭名远扬,也不见得有什么实际利益。

司马错接着说:“蒙受不义之名,攻打天下人所不愿攻占的地方,那可是很危险的!请让我细说其中的原因:周朝,是天下尊崇的王室;齐国,是韩国的亲睦友邦。周朝自知要失去九鼎,韩国自知要失去伊洛一带领土,两国将会齐心合力,共同谋划,求得齐国、赵国的援助,并与有旧怨的楚国、魏国和解,甚至不惜把鼎送给楚国,把土地割让给魏国,对此,大王您只能束手无策。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所在。所以,攻打蜀国才是十拿九稳的上策。”

以上内容就是张仪与司马错的争议。表面上看,张仪与司马错的争议好像只是关于攻打哪里的问题,但实际上,张仪与司马错的这次争议,对秦国后来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后世的角度看,司马错是一个有勇有谋、极富远见的将帅之才,他在这件事上的见识明显要高张仪一筹。张仪的建议更注重名和势(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不是从张仪这里偷的啊?),而司马错的建议更注重实和利(富国、广地)。无论是名还是势,归根到底还要靠实力,所以,增强实力才是王道。

历史的发展则表明,司马错的主张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平定巴蜀是实实在在增强秦国实力的策略。秦国后来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攻打中原,能够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撑其统一天下的战争,很大程度上靠得就是司马错的这次关键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司马错的这次决策对秦国的影响之深远,几乎可以和商鞅变法相提并论。

网络配图

故而,清代林云铭在《古文析义》卷五中评价此事时说:"划韩伐蜀二说,俱以‘名’、‘利’二字做骨,张仪谓王业起见,语虽大而实疏。司马错只拿定富强二字做去,而王业不争自成。何等万全。切实优劣,判如指掌矣。……战国中求实落经济,无出司马错之右者。”

另外,司马错在与张仪争论中所提到的“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的说法很有见地,后世如“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等战略思想恐怕也是脱胎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甄嬛里的华妃 现实里的年妃到底为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甄嬛传的都知道,里面的华妃为什么能在后宫那么嚣张跋扈,连皇后都不放在眼里,最后因为得知自己一心一意爱的皇上竟然设计自己,加上哥哥的失势,万念俱灰,在绝望中撞墙而死。但是现实里的年妃是自己哥哥在雍正为登基的时候,就嫁给了雍正做福晋,当时的年羹尧就与雍正的命运紧紧的绑在一起了,于是年羹尧更是尽心尽力

  • 身为“白富美”的武则天 为何12年未获宠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从小就是个“白富美”,其父武士彟(yuē)是个木材商人,反隋有功,是政绩卓着的高级官员。但即便是这样的出身,武则天想挤进皇亲国戚的圈子,当上皇妃、皇后乃至改元称帝,仍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要一步走错,轻则被废黜、进冷宫,重则掉脑袋、株连亲人。在中国历史上,临朝称制的女性并不少,但真正称

  • 蚩尤与黄帝的战争:黄帝使用的武器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谈到黄帝,他的许多故事便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了。黄帝的故事有很多,第一个有关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故事。图片来源于网络在黄帝登位后,部落人民生活的十分和谐,可是不久就出现了蚩尤等人来扰乱黄帝的生活,蚩尤带领的人都是长得怪物的形状,看起来就让人有点害怕,而且武力也很强,他们总是和黄帝对着干,杀死许多无辜的部落民

  • 正说和珅:揭秘和珅是怎样“卿家荡产”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巨贪和珅是清乾隆年间政治家、商人,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职。和珅是清朝历史上资产最多的官员。《亚洲华尔街日报》曾推出千年来全球50富人榜,6

  • 三国才智过人的诸葛亮北伐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蜀国刘备的军事,他算无遗策,才智过人,为汉室基业鞠躬尽瘁,最后病死在了军营中。关于他的一生,最受争议的恐怕要数北伐了。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呢?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一个说法是诸葛亮北伐是为了帮助刘备光复汉室。因为诸葛亮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也就是他之所以出山,是为了帮助刘备

  • 最奇葩皇帝朱厚照:他到底是疯子还是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人如果遵照自己的内心活着,要么成为一个疯子,要么就是一个传奇。这句形容黄家驹的现代感极强的话,如果放在明武宗朱厚照的身上,想来也是十分契合的。朱厚照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让人很不厚道有想笑的感觉,但是略微搞笑的名字仍然不能掩盖他出身皇族的事实。在整个明史中,他的话题性几乎可以比肩明成祖朱棣,史书里关

  • 扁鹊提倡治“未病”指的是什么?故里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扁鹊是中国历史的十大神医之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渤海郡人,本姓姬,名缓。不过由于扁鹊的医术实在精湛,让当时一度相信巫术的百姓认为他是神医,并将上古时候的神医扁鹊拿来称呼他。“扁鹊”中的“扁”字音读(bian),音调为第三声,古时候也同“匾”。“扁”字部首从“户”,以现今的五笔输入是ynma

  • 史上最痴情皇帝:哪位皇帝四任妻子皆寡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904-954),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绝对算得上是个传奇人物。他从一个普通士卒干起,白手起家,戎马倥偬,在数十年的攻伐混战中,从低级军官到高级将领,从枢密使到节度使,最终黄袍加身,荣登帝位,且治国有方,政绩斐然,堪称五代十国诸帝中的佼佼者。相比于开国创业,郭威在情感和私生活方面更为传奇

  • 揭秘曹操墓葬之谜:竟空墓134座尸身涂毒药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曹操对于自己的墓葬毫无掩饰,甚至光明正大地告诉后人墓葬的地点。由于他追求薄葬,似乎也不怕盗墓贼光顾。网络配图一一千多年来,民间关于曹操墓的传说,一直是七十二疑冢。专家则认为——民间传说中的“曹操七十二疑冢”,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准确数字不是72,而是134。二至于墓穴具体所在,却是众

  • 唯一让关羽动心过的一位三国美女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比如,《三国演义》中关羽保二位嫂嫂在曹操一段,当曹操让他与二嫂共处一室,欲乱其君臣之分时,关羽就情愿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曹操又送十名美女侍候关羽,关羽也毫不动心,全部送入内门,让她们伏侍二嫂。网络配图还有关羽斩貂蝉的故事。这是个人所熟知的故事,在不同人笔下(或口头传说)中有不同的情节。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