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作为一个成功者,刘邦的领导能力如何?他是如何调动身边的资源的?

作为一个成功者,刘邦的领导能力如何?他是如何调动身边的资源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913 更新时间:2024/2/6 5:31:27

说到刘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的皇帝之位虽然是征战天下才得到的,但是在征战的过程中,也不是他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有着自己的手下和军队,他则是这个队伍中最核心的人物。那么,作为一个成功者,刘邦又有着什么样的领导能力呢?他的经历可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发呢?

刘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以善于用人著称,他比项羽更老练,更懂得人心需求,也善于给人才发挥的空间,并控制在自己的利益范围内。

史书上说,早年的刘邦好吃懒做,没啥本事,又不肯苦干,坐吃山空,是一个穷光蛋。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在当年,能文能武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无赖”的刘邦最终成就了帝业?

刘邦登基那一年的五月,他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刘邦能当上皇帝,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善于调动身边的资源,利用众人的力量,为自己的霸业开道。

“统一战线”,借力打力

在刘邦成就帝业的历程中,他遇到了两个强大对手,第一个是强大的秦朝,第二个是能征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刘邦之所以能笑到最后,是因为他在和每一个对手对阵时,都会寻找盟友一起作战。在战胜了共同的敌人之后,他再动手解决身边的盟友。

公元前209年,刘邦找来好友萧何、曹参、樊哙,鼓动老乡们反,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两岁,他起兵反秦时,已经48岁了。七年后,他登基称帝,开创了汉朝的数百年基业。

从刘邦起兵到秦朝灭亡,三年时间。刘邦没有治军经验,是个常败将军。起初,刘邦连一个小县城都攻不下来,只好向项梁和项羽求援。公元前208年,赵王被秦朝20万大军围困在河北巨鹿,楚怀王一方面命令项羽解巨鹿之围,另一方面要刘邦向西攻打秦都咸阳。此役,项羽显示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以3万之军大破秦军主力20万,奠定了整个反秦战争的胜局。就在项羽与秦军交战正酣之时,刘邦一路西进,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经过几次不痛不痒的战斗之后,兵临城下。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的第二年,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爆发。刘邦第一次攻打项羽的都城彭城(今徐州)时,率领了56万人马,当时项羽不在彭城,正在山东平定诸侯叛乱。刘邦想趁项羽后方空虚打项羽一个措手不及,且自信满满。果然,他攻占了彭城。但没想到,项羽很快率领3万人马杀回,刘邦56万人马被项羽打得溃不成军,20万人战死。刘邦坐着一辆马拉的板车一路西逃,追兵追得很急,为了让板车跑得更快,刘邦十几次将年幼的一双儿女踢下车,幸亏好心的车夫把孩子捡了回来。最后,是项羽的部将徇私放过刘邦,刘邦才捡了一条命。由此可以看出,刘邦想凭一己之力,不可能与军事天才项羽相抗衡。

公元前202年,刘邦起用韩信,拜韩信为大将军,并笼络了善战的彭越和英布。这一年,韩信一鼓作气灭掉了黄河以北的所有诸侯,楚汉之争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了楚国境内,准备与项羽在垓下会战。刘邦约定韩信、彭越、英布的部队一起合围,但是他们就是按兵不动。韩信甚至来信,要求刘邦封他为王,不乏威胁的意味。这时候,刘邦满脑子就想着一件事:灭掉项羽。于是,他表态,只要你们合围项羽,函谷关(今河南三门峡)以东的土地我不要了,你们三个人平分。在几路大军的合围之下,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项羽自刎的第二天,刘邦就解除了韩信的军权,夺了他的齐王印。几年后,韩信被萧何和吕后谋杀于未央宫里。

三类人才,区别对待

易中天讲过,在整个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我该怎么办啊?”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

楚汉之争时,刘邦麾下的确人才济济。这些人才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世之才,就是从刘邦起兵就跟随他,同甘苦共患难,始终如一的人,比如萧何;第二类是一时之才,就是在刘邦夺取天下的某些关键阶段,效力于刘邦的人,像韩信、彭越、英布就属于这一类;第三类是一事之才,就是只为刘邦做成功一件事的人,比如丁公和侯公等。

萧何是刘邦的同乡兼同事,两人有着非同一般的私人关系,刘邦把萧何列为开国第一功臣。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之后,认为萧何位高权重,对他有所防范。晚年的萧何对国事一直保持沉默,委曲求全,付出了沉重代价才没有把身家性命搭上。

对待韩信这个从项羽阵营中“跳槽”过来的人,刘邦开始并不看重。韩信托夏侯婴和萧何推荐自己,刘邦很反感,认为韩信贪得无厌,一门心思想往上爬。直到萧何半夜跑出军营,追回逃走的韩信,刘邦才决定和韩信见面。见面后,刘邦心里很清楚,他要夺取天下,用得着韩信。但是,正如韩信自己所说,“狡兔死,走狗烹”,项羽覆灭之后,韩信也迅速走向了灭亡。

对第三种人,刘邦的态度更鲜明。丁公其人,原本是项羽的部将,之所以说他是刘邦的“一时之才”,是因为当年刘邦坐板车落荒而逃时,他带兵追上刘邦后,又徇私放了刘邦。项羽覆灭后,丁公想,自己救过刘邦一命,就前去投奔。刘邦听说当年的救命恩人来了,立刻下令把丁公带到军营,巡回示众,然后,宣布他的罪状:“丁公当项羽的部下却不忠于项羽,使项羽丧失天下的就是他。”然后杀掉了丁公。刘邦说:“使后世做人家部下的,再不要效法丁公。”

起兵造反与当皇帝坐江山不同,身为皇帝,他要控制一个国家,最想提倡的是忠诚,反对的是背叛。他用丁公的死,向天下表明这样的态度:“只要你是叛徒,连新领袖都不能容你。”刘邦在危急之时利用了丁公的怜悯之心,胜利之后,又利用丁公的死,为“忠诚”造势,可谓“人尽其用”。

而那个侯公,则更有意思。刘邦第一次打项羽,失败后仓皇逃窜,妻子吕雉和父亲刘太公被项羽抓走。在楚汉战争的相持阶段,刘邦派陆贾去要人,被项羽拒绝。刘邦再次派人去要,这次去的人姓侯,史书只称之为侯公。史书没有记载侯公对项羽说了些什么,结果是项羽同意放人。侯公因此很得意,认为自己立下了大功,肯定会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听说家人回来了,第一反应是一喜,接着又是一惊。刘邦觉得,这个侯公太厉害了。侯公万万没想到,刘邦给他的奖赏是,一大笔钱,外加一句话,“离开这里,永远不要再回来。”刘邦的想法是,这个人巧舌如簧,把项羽都“忽悠”了,把这种人留在身边,说不定哪天自己也会让他“忽悠”了。

对一个领导者来说,有两件事情很重要,第一是战略,第二是人才。就刘邦而言,他的战略很简单——统一战线,远交近攻;在用人方面,刘邦根据每个人资质的不同,做到“人尽其用”,有的人用其忠诚,有的人用其才能,有的人用其一时的小聪明,有的人,甚至用其性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智慧故事之假借摔跤捆鳌拜,康熙从小就展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在八岁时就继承皇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鳌拜欺康熙年幼,索尼年老,遏必隆无才软弱,苏克萨哈威望低,横暴专权,屡兴冤狱,栽培死党,甚至乱杀苏克萨哈及其子姓。康熙对鳌拜的专

  • 忘恩负义的三国武将,笮融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这其中涌现出许多豪杰人物,这其中以魏蜀吴三国势力最大,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有着这样的地位和实力,自然离不开谋士和武将的辅佐,谋士制定计策,武将战场杀敌,而这些人物也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在《三国演义》中,蜀国有五虎将,魏国有五子良将,吴国有五位大都督,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事迹

  • 中国智慧故事之晋文公退兵制敌,这一战如何彰显其智慧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把自己的亲生的儿子奚齐立为嗣君,设计害死了长子申生,同时也将公子重耳和夷吾逼走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重耳历尽千辛万苦,经过齐、曹、宋及郑国,过着流亡的生活,很多国家对他态度冷淡,有的甚至不肯收留,在曹国,曹共公听说他肋骨长得不同寻常,趁他洗澡时

  • 刘邦主是个地痞无赖,为什么会被选中成为一个亭长?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之后,自然不缺乏对他歌功颂德的言论,但是在他还在家乡的时候,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混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痞无赖,却被选中成为一个亭长,这究竟是为什么?刘邦到底是哪一点被看重,才能得到这个职位呢?一听到“流氓”这个词

  • 为什么后世很多人对田豫不熟悉?他为曹魏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田豫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到田豫这个人可能是三国里最被小看的将领之一了,或许有很多人都还不太了解他。田豫曾多次击败吴军,还直接把孙权打跑过一次,当时的东吴也是非常强悍的,可见田豫的实力不可小看。田豫最早跟着刘备干过一段时间,但是因为要照顾母亲所以回了乡下,之

  • 赫舍里氏:11岁就嫁人,是康熙心中的白月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乾清宫在清朝是皇帝居住的寝宫(注:自雍正朝开始,皇帝多居住于养心殿),而且,皇帝死后也会在乾清宫停灵,而清朝皇后死后大多数停灵于坤宁宫。然而,清朝有一位皇后去世后却停灵于乾清宫,她有一个独特的谥号:仁孝皇后。仁孝皇后,即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她生于顺治十年十月,比康熙大五个月。赫舍里氏出生的时候,她的

  • 燕王朱棣8万兵马打败建文帝,他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翻开明史《成祖本纪》,大多数人心中都会泛起一个疑问:明成祖为何能以区区数万兵力,击败建文帝百万大军,最终赢下靖难之役这场战争的?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由于明代靖难期间的史料缺失,又有后来明成祖修史时对自身的美化,以至靖难之役的真实情况,史学界也一直未能完全搞清楚。但是,有两点是

  • 中国智慧故事之管仲智过鬼泣谷,管仲过了之后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管仲(?—前645 年)任齐国相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齐国日益强大起来。齐国君主齐桓公被各诸侯推举为盟主。齐国北面的山戎民族却出兵攻打与齐国立盟的燕国,企图削弱齐国的势力。燕国君主亲率两万将士出战,却在一个叫鬼泣谷的地方中了山戎部落令支国首领密卢的埋伏,只逃出千余人。接着,山戎连拔三城,燕国

  • 汉武帝在位54年,为什么子嗣那么少?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统一中国,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伟大的皇帝,之后能跟秦始皇比肩的,应该是汉武帝刘彻,他是汉朝第七位皇帝,一生文治武功雄才伟略,把汉朝推向一个高峰,汉武帝在位期间,是中国历史山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关于汉武帝的功绩,相比大家都知道,但说到汉武帝的儿子们,这就是有点奇怪了,作为皇帝六次出生于公元前15

  • 诸葛亮点灯续命其实暗藏两个毒计 这两个毒计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续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我相信,朋友们在看《三国演义》时,一定对诸葛亮的死表示遗憾,刘备死后,诸葛亮率领军队北上剿灭魏国的西线军,因劳累过度而病死,在《三国演义》中也描述了他想通过修法来借天命,但表现上是在续命,事实上,有两个毒计,这两个毒计是什么呢?他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