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贵为皇帝 道光帝为何连碗片儿汤都吃不上?

贵为皇帝 道光帝为何连碗片儿汤都吃不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985 更新时间:2024/4/9 9:40:50

道光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勤俭节约的皇帝了,据史料上说,道光做皇帝三十年,宫内的开支,每年不超过二十万两(慈禧太后每天的开支就将近一千两),弄得内务府堂司各官穷得要死,手下的人更是一点油水都没有,大家都怨声载道。

不过,道光的节约效果也未必显著。

《清稗类钞》里说,宣宗曾经有件黑狐端罩,衬缎稍为大了点,道光便令太监拿出,四周添皮,内务府报告说这样改一下的话需要上千两银子,道光听后大惊,忙不迭的说不用改了。道光有条套裤,膝盖的地方不小心弄破了,后来就让内务府的人在上面缀了一圆绸,即所谓的“打掌”。大臣们见了,纷纷效仿,也在膝间缀一圆绸,竟然风行一时(现在还有休闲西装在肘部处钉一圆布,大概出于防磨的考虑,抑或美观?其源头可能来至于此)。

网络配图

道光有一次召见军机大臣,正好大臣曹正离御座近,道光见其缀痕,便问:“你这套裤也打掌了啊?” 曹文正说:“改做太花钱,所以还不如补缀一下。”道光问:“你打掌要化多少钱啊?” 曹文正说:“要银三钱。”道光大吃一惊:“外面东西是便宜啊,我这里内务府说要银五两。”

这时,道光对内务府的人起了疑心,便又问曹文正:“你家吃的鸡蛋,要多少钱啊?” 曹文正是个聪明人,他怕得罪内务府的人,便诡称:“臣小的时候患气病,从来不吃鸡蛋,所以我也不知道鸡蛋的价钱。”

幸好曹文正没说。在乾隆朝的时候,有一次早朝,乾隆问大臣汪文瑞:“卿这么早来,可在家里吃过点心?”汪文瑞答:“臣家里穷,每天早上不过吃四个鸡蛋而已。”乾隆愕然,说:“鸡蛋一枚,需要十两银子,我都不敢吃那么多,你一天吃四个,还敢说自己穷?”汪文瑞知道内务府的人搞鬼,但也不敢明说,只好敷衍说:“外面卖的鸡蛋,都是些残次品,没法和上供给宫中的相提并论,所以我买的都是些便宜的,不过几文钱罢了。”

《清室外纪》里说,道光到了老年,越是小气。宫中膳品,本沿袭旧例,有时候道光想吃某样东西了,但听说这东西太贵,往往又忍住,不让宫里的人去买。后来慈禧太后也小气,但她的小气是抠门,喜欢存钱,而道光的小气是根本就不消费。

网络配图

道光的禁欲不消费,弄得内务府的人大为头疼,怨言多多,不过,他们还是有办法来对付道光的。有一次,道光想吃片儿汤,让内务府的人按他说的制法去做。内务府报告说,若是按皇上的做法,就必须另盖一间厨房,并请专人来负责,这样的话,请上面拨经费六万两来办理此事,另外,还需要一万五千两的维护费。道光听后眉头一皱,说:“朕知道前门外就有一饭馆,能做此汤,每碗不过买四十文。算了,以后每天就让太监去买吧。”

过了几天,内务府的人报告说,前门外的饭馆已经关了,原因不明(估计里面大有文章)。道光叹道:“朕来不为口腹之欲,而滥费国帑,没想到朕贵为天子,而想吃一碗片儿汤都办不到,真是可叹啊。”

内务府的人其实是想找个借口来造个厨房,这样的即可以此中饱私囊,最后伎俩没有得逞,弄得道光帝连碗片儿汤都吃不到。后来同治皇帝大婚的时候,要买一个皮箱,在市场上顶多不过十几两银子,但最后报销的时候竟然达到上千两。

网络配图

《南亭笔记》卷一也曾说,咸丰亲政的时候,和他父亲一样躬行节俭。有一次上书房的门枢坏了,内务府请求换个门算了,咸丰没批准,说修理一下可以继续用。后来门修理好了,报上来说费银五千两。咸丰大怒,要讯问有关人员是怎么一回事。内务府的人见咸丰认真,慌忙说数字报错了,是五十两,这事才算了结。

另有一次,咸丰有一条新的杭纱套裤,因不小心烧了个约蚕豆瓣大的窟窿,左右太监说丢了吧,咸丰再三惋惜,说:“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尽量给补补吧。”咸丰后来才知道,这样补一下,下面的人竟然报销了数百两银子。咸丰慨然叹曰道:“做皇帝想勤俭都不容易,况是奢侈呢?”

《南亭笔记》也曾记载,阎敬铭做军机大臣的时候,见内务府承办一百个皮箱,每箱报价银子六十两。阎敬铭大为惊讶,便上奏慈禧太后说:“外间购买皮箱,每个至多不过六两,内务府浮冒之弊,可想而知。”慈禧太后摇头说:“恐怕没这么便宜吧。” 阎敬铭知道真相,坚持说就是这个价格。慈禧太后也是小气人,便说:“既然如此,半月之内,你就试着代我买一百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朝一皇帝竟好美男:赏给男宠铜山铸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原本孤苦无依的窦皇后忽然平地里冒出了两个正当壮年的兄弟,颇令吃够了吕氏外戚苦头的文臣武将们起鸡皮疙瘩,惟恐大汉朝冒出一家暴发户外戚,比吕家更不知起倒。于是他们先下手为强,由绛侯、灌将军等出面向文帝进谏,说窦氏兄弟出身寒微,不懂礼仪也没有学问,所以不宜封授官职,只好做富贵闲人,而且还要选择一些有操行道

  • 唐宣宗李忱:历史上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脑残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有聪明的,比如唐宗宋祖;也有傻子皇帝比如西晋的司马衷。更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在唐朝有个皇帝,此人没登基之前,是典型的傻王,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做事迟钝,可一旦做了皇帝,却如换了个人,立刻雷厉风行,办了许多大事,此人是谁,他就是唐朝皇帝宣宗李忱。网络配图宣宗小时候就很木讷,一直被

  • 皇帝刘邦搞定痴情寡妇 智娶皇后吕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曹芷当初喜欢刘邦,是看刘邦为人和气,行侠仗义,走到哪都有一帮朋友跟着,觉得这人特能办事。也是老板娘为了拉生意,有意叫她对刘邦好点,让他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好多到店里来。她虽然年轻,却是过来人,身边也想有个男人,在这方面颇能放得开。但事后刘邦却给她讲得明白,两个人只能在一起偷偷生活,不能娶她,原因就是家

  • 为什么说朱元璋伟大?他做了皇帝还不忘初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说史过去发了几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说的都不是好事(只说事,不说人,更不说什么“好人坏人”),有读者说了:“皇帝黑明在路上!”今天所发特邀作者的这篇文章,我不敢说是“粉”(历史研究本谈不上黑或粉,人有黑白,历史学者就要就事论事,要说“黑话”,也要说“白话”),但此文中的朱元璋形象完全是正面的。作者

  • 历史上死得最荒唐的皇帝:晋文公如厕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为名叫姬獳的君主,史称晋景公。在春秋时期天下已经开始争霸了,即使在封国的内部,公室对卿族也要争利的矛盾。晋景公在位期间被楚国打败,争夺霸主失利,在当时看来是他政治上的一大败笔。到了晚年的晋景公已经失去了逐鹿中原争夺天下霸主的雄心,开始寄情于生活享乐。寄情于生活的晋景公过的却并不顺

  • 揭秘巾帼英雄穆桂英在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穆桂英是明代作家熊大木笔下的一位巾帼女英雄,有关她的故事家喻户晓。她与杨家将一起出征保卫国家,在军事上有很大的才能,屡次获得战争的胜利。穆桂英也是诸多影视作品中常见的主人公,但大多数都以她大破天门阵结束,对后续鲜有描述。那么穆桂英怎么死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穆桂英因为在战场上和杨宗保交战,将其打败擒住

  • 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为什么没有留下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1643年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孝庄的五岁儿子福临在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的时候渔翁得利,当上了皇帝!而三十一岁的多尔衮也很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摄政王!当时的孝庄才三十岁,就登上了皇太后的位置。一个是三十岁的寡妇,一个是三十一岁正当年富力强的栋梁之才!美人与英雄之间,肯定是要演绎出故事的!网络配图福临称帝是

  • 揭秘刘备到底有什么真本事?那么多人追随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小编我有两种看法,第一个是,大家都说的,刘备他是个英雄。第二个就是,曹操说的那一句话。小编先说第一点:刘备他是个英雄。说刘备是英雄的,肯定会有许多人可能难以接受。因为在一般人的心中,刘备是贴别窝囊的。他有两个本事,一个是会跑,第二是会哭。这是《三国演义》给我们一般人的印象。其实这是大家对我们刘备的误

  • 揭秘蒙恬将军是秦始皇嬴政最正确的信任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10年秦国大将蒙恬将军被迫服毒自杀于周阳。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的大将蒙恬一家三代四名将效忠于秦朝。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遣蒙恬北上抗击匈奴,镇守北方十多年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驱逐了骚扰帝国数十年的匈奴,并且开发了北方疆土,为后来的继秦制的汉朝肃清北方才有了大汉

  • 朱元璋的得力手下 为何妻子被朱元璋杀了煮汤?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历史上记载,在明朝初期时,朱元璋治理的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到了朱元璋晚期的时候,朱元璋的肆意杀戮,引起百姓的反感,就连很多大臣的家事,朱元璋都要掺一脚,就如朱元璋曾将明朝名将常遇春的夫人给杀了煮成了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网络配图常遇春是朱元璋的得力手下,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