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谌是什么出身?历史上的他是什么形象?

刘谌是什么出身?历史上的他是什么形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466 更新时间:2023/12/13 12:55:37

刘谌是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五子,三国时期蜀汉的北地王。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炎兴元年,魏将邓艾逼近成都,蜀臣谯周于是力劝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自此灭亡。但刘禅之子刘谌(chen)却十分有骨气,力劝父亲力战不降。如果刘禅采纳刘谌之策,能否避免蜀汉灭亡呢

一,出身皇室

刘谌出身蜀汉皇室,为后主刘禅之子,所以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为人性格刚烈。景耀二年(259年),刘谌与两个弟弟刘恂、刘璩同时获封,自己受封北地王,刘恂获封新兴王,刘虔获封上党王。

二,反对投降

景耀六年(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为了提升声望而派大将邓艾、钟会等人伐蜀,引发了魏灭蜀之战。然后魏军进展迅速,钟会率领的主力与蜀军在剑阁对峙;邓艾率领的偏师则发动奇袭,走阴平小道逼近成都。刘禅慌忙派女婿诸葛瞻出击,结果其兵败身死。

刘禅见形势危急,急忙召群臣商议对策。蜀汉群臣对此莫衷一是,分为出城降魏,投奔东吴,退守南中等三派。光禄大夫谯周于是劝刘禅投降,认为魏强吴弱,东吴早晚为曹魏所灭,所以投吴不行;魏军逼近成都,逃往易守难攻的南中已来不及了,还不如早日投降;曹魏志在一统天下,为了招抚东吴,必定会善待蜀汉君臣。

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缓。是日,谌哭于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汉晋春秋)

刘禅思虑再三,认为谯周说得十分有理,便决定向邓艾献城投降。刘谌对此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出言劝谏说:“如果到了穷途末路,国力耗尽的地步,祸患一定会降临。那我们父子君臣就应该背水一战,为江山社稷而死,那死后也就有面目去见先帝了。”

但刘禅不听儿子刘谌之言,执意派谯周带着玉玺等物品出城向邓艾投降。刘谌对此感到十分绝望,于是先去祖父刘备的庙里大声痛哭,然后杀掉妻子与孩子,随后自杀。刘谌的下属对此感到十分痛心,无不为他的死嚎啕痛哭。

三,能否拯救蜀汉

如果刘禅采纳刘谌的建议,死战不降,那蜀汉极有可能会继续延续下去而避免灭亡,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诏诸军大举伐汉,遣征西将军邓艾督三万馀人自狄道趣甘松、沓中,以连缀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三万馀人自祁山趣武街桥头,绝维归路;钟会统十馀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趣汉中。(资治通鉴·卷七十八)

首先邓艾是孤军深入,兵力只有三万多人,加上沿途损耗及驻军,围攻成都的兵力并不多。况且江油守将马邈等人投降邓艾没多久,人心未附,所以邓艾对他们也不敢十分信任。如果邓艾攻打成都不利,那马邈极有可能再次叛变而回投蜀汉。另外邓艾是从江油小道进军,轻装急进,没有携带攻城器械,自然无法围攻成都。

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馀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三国志·刘璋传)

其次成都是蜀汉都城,城池坚固,足够刘禅据城坚守多日而与邓艾抗衡。益州之战时刘璋原本就能凭借成都固守一年,但他性格懦弱,加之不忍百姓再遭受战火,这才主动投降。如果刘禅能够固守成都,那邓艾短时间内必然无法破城,双方就会陷入长期对峙。魏军是异地作战,粮草补给艰难,自然无法长期作战,只能退军。

再次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蜀将姜维率军死守,钟会的大军毫无办法,只能是驻兵不前。如果姜维留部分兵力死守,一部分兵力回救成都,那邓艾就会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必然无法完成灭蜀大业,只能是兵败而还。况且东吴也派援军救蜀,只要吴蜀两军汇合,必然能击退魏军。

最后蜀汉在巴蜀之地经营近五十年,是刘璋父子据有该地时间的两倍,在治理当地方面也比刘璋好得多。虽然蜀汉一贯采取打压益州世族而不得当地世族的支持,但却对百姓好不少。只要刘禅选择坚守,再有城内民众的支持,固守三年五载不成问题。刘禅的形势与赤壁之战前的孙权相似,但形势比他要好不少,孙权都能选择力战击退曹操,那刘禅死战自然也能保蜀汉不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韩信临死前留下狠话让刘邦背脊发凉 韩信到底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信将死,韩信的死告诉我们了什么,韩信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还不知道:韩信临死狠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之死秦朝灭亡后,中原势力再一次分散,项羽自封霸王占据西楚,并分封其他十八人为诸侯王。此时对刘邦来讲,汉中势力不强,但在刘邦结识韩信之后,如有兵神相助。最终项羽败亡,刘邦获得了主要势力,并重新对诸侯王的权力进行了划

  • 毌丘俭最后为何会死在一个平民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丘处机结局,毌丘俭纪功碑,三国杀毌丘俭什么时候出

    毌丘俭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正元二年,不满权臣司马师废黜魏少帝曹芳以及杀害好友夏侯玄、李丰,举兵反抗。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他被魏国重用,手握重兵,曾两伐辽东,重创高句丽,因为战功,被封为镇东将军。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了大将军曹爽及其党羽,诛灭三族,

  • 武则天临死前纠结该传位给谁 最后为何选择归还李家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为什么传位给儿子,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她的儿子们,为什么武则天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女儿

    对武则天还位李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也诞生过无数的帝王。有些帝王被称为千古一帝,因英明和贤能流传百世;也有些帝王同样在历史上留名,却是因昏庸和残暴。今天要介绍的这个人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一位皇帝了,因为他

  • 韩信打仗那么多厉害 最后为何输给吕后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信打仗输过吗,韩信为什么打仗这么厉害,韩信打仗厉害吗

    韩信为何败在了吕后手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西汉初年,足智多谋的韩信因善于行军打仗而被誉为“兵仙”、“战神”,可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却没有预料到自己始终还是被汉王刘邦及吕后所忌惮、防范,更加没想到自己最终被堪称知己的好朋萧何所设计并死在了吕后的

  • 吕布杀掉丁原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吕布杀丁原视频,吕布为何被杀,吕布不杀董卓会怎样

    吕布是东汉末年时期的名将,汉末群雄之一。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众所周知吕布在《三国演义》中被人称为“三姓家奴”,而他的第一个义父就是丁原,也是为其亲手所杀。那在真实历史中,吕布与丁原是什么关系,为何吕布要杀丁原呢一,少为小吏丁原出身寒门,性格豪迈而不拘小节,所以他自小就喜欢武艺,长大后

  • 李隆基为什么在一天内连杀三个儿子 真相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隆基后悔杀三子,李隆基杀了几个儿子,李隆基一天杀三个儿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要了解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是杀了哪三个儿子,我们就一起来捋一捋,首先就是太子李瑛,这些兄弟是真的小心翼翼,历来太子都是一个高危的职业,当时他并没有飞横跋扈,总是小心翼翼的,李瑛出生于公元706年,他的母

  • 司马氏最后被刘裕赶尽杀绝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氏怎么被灭族的,刘裕为什么讨厌司马氏,刘裕屠司马氏

    永初元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刘裕之所以要把司马家的后人,赶尽杀绝,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稳固刘宋政权的统治,为子孙后代消除隐患。作为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的开创者,刘裕绝对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猛人。刘裕出身底层,小时候靠着砍

  • 安史之乱时李隆基皇位被夺 李隆基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隆基之后唐朝怎么样了,李隆基和李世民关系,李隆基安史之乱后后悔了吗

    对唐玄宗李隆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762年,已经78岁的唐玄宗李隆基,终于病逝于长安,走完了他的一生。这位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唐朝帝王,死时可以说是相当的凄凉。所有权力都已经被自己的儿子李亨夺走,身边的亲信更是被清洗干净,连一个能够信任的人都没有。宠

  • 蜀汉灭亡之后,关羽和张飞的后人过的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蜀汉三国攻略,圣三国蜀汉传结局,关羽比刘备大一岁为什么叫刘备大哥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蜀汉灭亡之后,关羽和张飞的后人过的怎么样?事实就是,张飞一家安然无恙,但关羽后代却被杀害。究其原因,这其中着实存在些许龃龉之事和隐晦之意。桃园结义情,共拥知己义尽管刘备常被人称为“刘皇叔”,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早年的他生活并不发达,只是以“织席贩履”为生,放到今天

  • 公孙瓒麾下三名猛将,最后分别是什么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袁术麾下使用三尖刀,项羽麾下的猛将,马超麾下猛将

    众所周知当董卓独揽朝廷大权后,曹操带头,召集各路英雄反对董卓,公孙瓒就是这批英雄好汉里不可忽视的一位,那么其麾下三名猛将,最后分别是什么样的结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骁勇善战公孙瓒在这场群雄逐鹿的战争中,公孙瓒并没有能坚持走到最后,根据史书记载,他被袁绍大军打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