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魏延有什么本事?诸葛亮没有重用他的真相是什么?

三国时期魏延有什么本事?诸葛亮没有重用他的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663 更新时间:2024/2/2 11:48:15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的器重。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建兴六年到十二年,诸葛亮对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当时蜀汉的五虎上将除了赵云参加过第一次北伐并在不久后逝世外,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人都在此前逝世。当时魏延是蜀汉少有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那诸葛亮为何不重用他呢

一,跟随刘备

魏延出身荆州的寒门,因此在东汉注重出身门第的大环境下无法得到重用,只有靠军功才能出头。恰好徐州牧刘备因为被司空曹操打败而投靠荆州牧刘表,被派去驻守新野。刘备为了防备曹操,于是积极招兵买马,魏延于是前往投靠,自此在刘备帐下效力。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为了防备占据汉中的张鲁,于是邀请刘备入川,魏延因此跟随。随后刘备与刘璋爆发益州之战,成为魏延崛起的契机。魏延为了获得刘备重视,于是拼死作战,立下不少战功,由此晋升为牙门将军,还获得刘备赏识。

二,驻守汉中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三国志·卷四十)

建安二十四(219年),刘备打败曹操而赢得汉中之战的胜利,由此控制了汉中,还自封为汉中王。由于汉中地势险要,是防备曹操南侵的重要屏障,所以刘备需要派一位有勇有谋的大将镇守此地。当时大家认为只有张飞能堪当如此大的重任,就连张飞也自认为非他莫属。

可刘备却任命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让他坐镇汉中。刘备的部下都对此大吃一惊,可见魏延在当时蜀汉众将中并不出名。随后刘备召集群臣议事,想让他们见识一下魏延的本事。

刘备问魏延说:“今天委你以重任,你将如何对付曹操?”魏延回答说:“如果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我就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曹操派偏将领十万大军前来,我就为大王消灭他。”刘备听了对魏延是大加称赞,蜀汉群臣则由此认识到魏延的不凡。

魏延到汉中后构筑了“重门之计”,即在汉中的各出险要之地设置关隘,修筑防御工事,留精兵驻守御敌。后来曹爽率大军伐蜀,结果在兴势之战惨败,其中一点就是魏延的重门之计起了很大作用。可见魏延军事才能不差,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

三,北伐曹魏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封魏延为镇北将军,让他继续防御曹魏。建兴元年(223年),刘禅即位,册封魏延为都亭侯。建兴五年(227年),丞相诸葛亮图谋伐魏,便任命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让他做好北伐的筹备工作。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三国志·卷四十)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兵伐魏,魏延便向他请求说:“请丞相分给末将一万士兵,让末将先从小道进军,就像韩信当年暗度陈仓那样出其不意的夺取潼关。然后丞相带大军前往,与末将在潼关会师。”

但诸葛亮认为魏延此举太过冒险,加之与自己“先取陇右,再图关中”的策略相悖,便没有答应魏延的请求。魏延因此十分不满,认为诸葛亮胆子太小,叹息自己的才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随后蜀军在街亭之战失利,诸葛亮只得退兵而结束了第一次北伐。由此可见魏延与诸葛亮策略不和,还对他不甚礼敬,自然会受诸葛亮冷待。

建兴八年(230年),魏将曹真与司马懿领兵伐蜀,但因为遇到大雨导致道路难行而退军。诸葛亮为了反击曹魏,便命魏延带兵西入羌中。曹魏雍州刺史郭淮与后将军费瑶便带兵阻挡魏延,两军在阳谿交战,最后魏延大败魏军,赢得阳谿之战胜利,得以获封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

四,争权被害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爆发祁山之战。魏延领兵出击,大败魏军。建兴十二年(234年),魏延担任前锋,再次随诸葛亮伐魏。随后魏蜀两军在五丈原对峙,陷入相持局面。蜀军于是分为两营,互成掎角之势。不久诸葛亮病逝,命长史杨仪主持军务,率军撤退。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三国志·卷四十)

虽然杨仪与魏延都是荆州老乡,但二人都是恃才傲物,自视甚高之人,因此互不相让,导致关系极差。诸葛亮生前对此也是无奈,只得在二人之间调和。此时诸葛亮已死,魏延便不再有所顾忌,于是同杨仪争斗领导权,结果兵败被杀。由此可知杨仪深受诸葛亮信任,可魏延与他不和,诸葛亮为了平衡二人,自然偏向杨仪而压制魏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姜维最后也没能恢复汉室,他的后世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为什么不推荐姜维为丞相,姜维的后人,率土之滨灵帝汉董荀彧

    姜维出身天水姜氏,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他本是魏国人,自从投降蜀汉之后,受到诸葛亮赏识,跟随诸葛亮北伐,屡建战功。诸葛亮死后,姜维又继承诸葛亮遗志,坚持北伐,一生九伐中原,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景耀六年(263年),魏国三路大军伐蜀,面对钟会十万大军,姜维将其紧紧地绊

  • 李胜是谁?曹爽的死跟他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爽被杀,陈胜之死

    李胜是三国时曹魏大臣,议郎李休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俗话说“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三国时期曹爽就有一位不靠谱的参谋李胜,两次为他出策与办事,结果两次都失误,不仅坑死了曹爽,把自己也搭进去了。那李胜是如何坑死曹爽的呢一,出身世族李胜出身南阳世族,为

  • 崇祯最后会丢掉江山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为什么救不了大明,明朝崇祯为什么失败,崇祯为什么跑不了

    朱由检是明朝帝十六位皇帝,年号崇祯,通称崇祯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自中国历史上开始有皇帝这个职位以来,丢掉江山的亡国皇帝大多都奢侈淫欲,就是因为贪图享受,无心治国,所以才导致他们在位时的亡国,比如南北朝时南陈的陈叔宝、五代时后蜀的孟昶,南唐的李煜等等

  • 张纲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纲学,张子纲

    张纲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张纲,字文纪,东汉犍为郡武阳人。他是汉留侯张良的七世孙,张良是秦末汉初杰出的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之后又帮助吕后之子

  • 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 朱棣为什么不敢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和朱棣的区别,朱棣评价李世民,朱棣有多怕朱元璋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不造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肯定会认为是老子与老子不同,儿子与儿子不同。就是说,一方面,朱元璋杀伐果敢,大权在握,而李渊宽厚优柔,大权旁落,朱元璋比李渊厉害。另一方面,李世民手握兵权,心狠手辣,而朱棣稳重谨慎,持正守

  • 朱元璋临死前喊三声朱棣来否 朱元璋此举有什么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活着时朱棣敢反吗,朱元璋死前说了什么,朱元璋不死朱棣敢反吗

    对朱元璋临死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孤儿乞丐混迹成一国之君,可谓是非常励志,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带有传奇的故事。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在弥留之际,曾连喊三声:“燕王来否?”但接旨赶来的朱棣,却在半路上折回去了。朱元璋临死前都没能等到朱棣,这

  • 元天顺帝是谁?他在位时间为何只有短短一个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顺帝至正,时间放过谁,过去的时间我谁都不为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是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与八不罕皇后所生之长子,元朝第七位皇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致和元年,元朝泰定帝去世,其子天顺帝即位,然而天顺帝在位仅一个月就败给了堂兄元文宗而兵败身死。为何天顺帝会迅速失败呢一,出身宗室延祐七年(1320年),阿剌吉八出生于元朝岭北行

  • 在毛文龙死后,崇祯的外交战略为何也戛然而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如果崇祯接受李自成条件,崇祯为什么不和李自成议和,如果袁崇焕不杀毛文龙

    朱由检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年号崇祯,通称“崇祯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明清之间的早期对抗中,皮岛是一个绕不开的地域,皮岛总兵毛文龙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人物,明朝天启年间,毛文龙以数百偏师起家,在明朝藩属国朝鲜的皮岛开辟了对后金的第二战场,这是一个能改变明清之间对抗态势的重要战场

  • 关平在正史中的形象如何?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兴和关平,关羽和关平是什么关系

    关平在正史中的形象如何?最后是怎么死的?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关平是关定的儿子,关平是关于在战乱中所收养的义子。下邳之战关羽在得知刘备的下落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会合张飞后便与身在冀州的刘备联络。行至到关定庄院内兄弟重逢。之后关定让关平随

  • 李隆基一日杀三子是怎么回事 李隆基为什么要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隆基为什么杀三个儿子,唐玄宗三子,安史之乱李隆基结局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玄宗杀儿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唐玄宗一日杀三子,这事其实并不是传言,而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而唐玄宗之所以会杀自己的儿子,主要是因为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陷害三位皇子,让唐玄宗误以为这三位皇子要谋反,所以才将他们全部赐死。不过这件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