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抬棺往南绳断下葬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有这个要求

抬棺往南绳断下葬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有这个要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96 更新时间:2024/1/13 19:14:01

诸葛亮临死要求“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下葬”,为何这么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核心人物,其羽扇纶巾、神机妙算的文学形象可谓是妇孺皆知。

其真正本尊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众多发明,如运用八阵图行军,发明木车牛马运粮,发明孔明灯通信等等。可以说,精通天文地理、八卦玄机的他在罗贯中的神化下,成为了运筹帷幄的传奇军师。

而他的死,自然也留下了一段高深莫测的故事。从史书记录来看,他要求死后“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下葬”,这显然是不符合古代下葬礼仪的,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五丈原落幕

诸葛亮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以后,先是为他的儿子刘婵摆平了南方的叛乱,随后留下了名垂青史的《出师表》,吹响了北伐的号角。

不过司马懿也绝非等闲之辈,亲自率军抵抗,于是两军在渭滨对峙的时候,诸葛亮终于积劳成疾而去世。可以说,他为蜀汉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这一点从《出师表》里的恳切言语中也可看出。

而他也深知自己倒下后,刘禅很难成事,不仅为他钦点了几位可以信赖的智者以及武将,也用毕生所学给他留下了锦囊妙计。

传说诸葛亮死的时候,司马懿夜观天象,看到了代表诸葛亮的红色将星从东北方向坠向西南,也就是汉军的营寨中。

他大喜,说明汉军的军师诸葛亮终于身死,现在正是大举进攻的好时机。他也深知诸葛亮好施“空城计”,于是派斥候先去五丈原探探路。结果斥候一看,五丈原人去楼空,分明就是诸葛亮死后汉军紧急撤退的样子。

司马懿得知消息,更加坚定了要去追击的决心。于是他亲自率军,一路穷追猛赶,终于在山下见到了汉军。

他兴高采烈的同时,却又突然听到自己军队的后方传来一声巨大的炮响,而汉军突然急转方向,全员呐喊着冲向魏军。林中一辆四轮车由人抬着,上面一面大旗写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中间端坐着的人正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

司马懿吓得大惊失色,居然自己又中了诸葛亮的阴谋,自己孤军深入敌人腹地,现在恐怕是九死一生。他也顾不得身后的魏军将士,赶紧掉转马头就开始狂奔。手下的将士看到了,也是群龙无首,一个个丢盔弃甲,四路逃窜。

而天色将明,那个坐轿里只是一个木人带着诸葛亮的服饰。汉军又一次借由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击退了魏军,留下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佳话,只不过这一次,诸葛亮却是真正地逝世了。

安排后事

据说就在诸葛亮自知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就曾写信给刘禅讲明了自己死后葬礼的要求。古代要求自己葬礼从俭的贤士不少,大多是表明自己清白一生,不给朝廷留负担。

不过诸葛亮的要求却是别有用心,他要求刘禅不必给他找什么风水宝地,墓穴也只要刚好能装下他棺材的就足够。

在信中,他留下了最著名的一句话“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下葬”。字非常简单,却每个断句中都留有自己深谋远虑的打算。

“四人抬棺”,是因为古时下葬时陪同的人越多,说明仪式越高级,也就是死的人越位高权重。本来按诸葛亮作为蜀国宰相的级别,葬礼应该是至少几支仪仗队的,可他在渭滨正与魏军对峙,大肆宣扬排场只会引火上身。

他深知司马懿肯定盯着自己什么时候倒下,然后趁机进攻,于是他就故意不暴露自己的死讯。让普通四个壮汉抬着自己的棺材下葬,这在那时也就一般士官的待遇,在战场上非常常见,敌军一定很难猜到死者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其次他下令“往南走”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北边是曹魏的军队,越往北肯定越容易被敌军刺探到情报。尽管他留下了上文所写的锦囊妙计,但他也是希望这样的计谋最好是迫不得已才使用,毕竟是铤而走险,稍有不慎若被识破就是全军覆没。

墓地成谜

这三句话中,最神秘也最耐人寻味的就是第三句“绳断下葬”了。古代不像现在是用手和肩膀直接抬的棺材,而是用两根竹棒挑着棺材。且当时由于三国鼎立,四处战乱纷争,盗墓蔚然成风。

且当时有从曹操组建军队挖墓穴,司马懿招阴兵的传说,诸葛亮不敢冒这样的风险去把自己埋进风水宝地。于是他就让刘禅派四名壮士把自己棺材抬着,什么时候绳子被磨断了,就地挖个土坑就把他棺材埋了

可如果诸葛亮就想到这么简单一层,自然也就不配被誉为这么老谋深算的军师了。如果这4个人偷懒,或是别有心机把他的墓穴位置告诉了魏军,自己依然有被盗墓的风险。

于是他料到肯定有人会走个2天就说服其他人自己主动把绳子割破,他就告诉了刘禅,这结实的麻绳,没有走个十几天,是肯定不会破的。

结果真的如他所料,这四人抬着他棺材走了2天就赶回来邀赏,准备拿了银子跑路。刘禅如诸葛亮所说,将四人处死,于是再也没人知道诸葛亮究竟葬在哪里。

除了怕自己被盗墓的风险,其实诸葛亮还怕司马懿对自己怀恨在心。他知道他一倒下,蜀国也将支撑不了太久,所以才急于出兵北伐。

但现在要是蜀国战败,司马懿若知道自己葬在什么地方,说不定就会掘他的墓来泄愤。为了自己能够死后安宁,他也就不得不采用这样多的计谋来迷惑对手了。

小结:

诸葛亮埋葬的地方到现在都依然成谜,反映了当时三国时期秘葬的文化特征。

曹操也有这样神秘的墓地传说,不过这段故事对于诸葛亮而言,则是又一次的神化,更多的出自于对他的崇拜和仰慕。

虽然也有一定的争议,后世学者认为是故意编造来扰乱敌人视野的,不过终究是建立在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一生之上。这样传奇的人物,也值得这样一个富有神秘故事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当初都没有经验 刘备为何还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湖三疯单节9分,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留给湖人的时间不多了

    对诸葛亮年仅27岁,又没有什么经验,刘备为何要三顾茅庐去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六年(201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往投刘表。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待以上宾之礼,遂屯于新野。到了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向刘

  • 陆逊作为东吴的名将 陆逊最后为何死在自己人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陆逊砍了谁,陆逊被气死,陆逊下场

    还不知道:名满东吴的陆逊,为何会死在自己的主子手里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真正的时代是刘备称帝之后,但在此之前是三国的雏形,大多数人还是把三国的时代从东汉末年至晋朝的建立这段时间化为三国。三国时代可以说是第二个“春秋战国”,三国中出现了很多的能人异世,这些能

  • 曹操不是对人才如此爱惜吗 曹操抓到吕布为何还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一句话害死吕布,吕布为什么又和刘备打了起来,吕布帮助之后为什么攻打刘备

    对曹操必杀吕布的三个原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于建安三年亲率大军征讨吕布,水淹下邳困城三个多月,后来吕布手下将领叛变,绑缚吕布投降曹操,吕布被曹操处死。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一向有爱将癖的曹操为什么不收降吕布,反而是要杀了他呢?原因有三:一是曹操听信刘备谏言。

  • 诸葛亮临死前喊庞德公救命 此人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死后毒死了谁,诸葛亮墓出土后的照片,诸葛亮长相复原

    还不知道:诸葛亮临终前大喊:庞德公救我,为何诸葛亮点名让他来救,他是谁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群星之中,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知名的了,在百姓心中已经是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身怀大才,年少成名,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此后数十年尽心尽力的辅佐刘备又

  • 吕布的义父是魔咒吗 吕布为何认谁做义父谁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布认过的义父,吕布认了三个义父,吕布杀了哪几个义父

    为什么吕布认谁当义父,谁就死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吕布(?~公元199年2月7日),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东汉末年名将、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吕布作为三国的猛将,几乎无人不知。无论是在当今的书籍里记载,还是玩的王者荣耀以及三国杀等等游戏里都

  • 历史上鲁肃为什么帮诸葛亮?对他有什么好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鲁肃死后谁代替了他的位置,诸葛亮为什么要杀死魏延,诸葛亮和鲁肃是什么关系

    赤壁之战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诸葛亮巧借东风进行的草船借箭,可是之前他的想法一直得不到东吴大都督周瑜的认可,那么历史上鲁肃为什么帮诸葛亮?对他有什么好处?小编觉得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让鲁肃愿意冒着惩罚的风险去帮助诸葛亮。下面就跟随小编的脚步,去看看究竟是哪几点原因让鲁肃愿意帮助诸葛亮吧!第一点原因,此次战

  • 张承业的一生有何经历?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承业最后的结局,一生只爱你大结局剧情,张承中

    张承业,本姓康,字继元,唐末五代宦官。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投靠李克用张承业原本姓康,唐懿宗时为内常侍张泰畜的义子,因此改姓张。唐僖宗时他主持郃阳军事,担任内供奉。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讨伐王行瑜,张承业多次出使,因此留在李克用处监督军务。唐昭宗为李茂贞逼迫,想要

  • 庞统有哪些优点?为什么鲁肃会把他推荐给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鲁肃为什么把庞统推荐给刘备,湖人轻取开拓者,湖人詹姆斯

    庞统有哪些优点?为什么鲁肃会把他推荐给刘备?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鲁肃本来是准备向孙权推荐庞统的,可是由于孙权“以貌取人”,以形象太差为由拒绝了他,于是鲁肃就问了庞统接下来的打算,庞统说自己准备前往投奔曹操,鲁肃这

  • 种师道:北宋末年被遗忘的名将,壮志满酬却难以施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宋四大将门,种师道将军

    说起“杨家将”,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但说起同一历史时期的“种(Chóng)家军”,听过的人却很少,其实种家军不论是对北宋做出的贡献,还是家族渊源都胜于杨家军,只不是杨家将走上了舞台,而种家军被封存于史书中。种家军英雄辈出,种家子弟五代从军,数十人战死沙场,种师道就是其中一位。种师道出生于北宋皇祐三年的

  • 刘裕登基坐上皇帝的位置后 刘裕为何要杀光司马懿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刘裕为何要大规模的诛杀司马懿的后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加强集权,抑制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社会状况,终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