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第一功臣李善长被杀的真相是什么?

明朝第一功臣李善长被杀的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871 更新时间:2023/12/6 20:45:49

明朝第一功臣李善长被杀的真相是什么?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大将徐达常遇春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尤其是徐达,功勋赫赫,然而,朱元璋在封“开国六公”时,徐达只排第二,排名第一的是李善长。

在整个明朝上下,功劳能超过徐达的大将,几乎没有,为什么李善长能排在徐达的前面呢?

这是因为,朱元璋统兵在外打仗,而后方供应粮草,后勤补给,全是李善长在做,足兵足食,朱元璋把李善长比作汉之萧何,所以,论功行赏的时候,李善长排名第一,而征战沙场的徐达只能屈居第二。

朱元璋封李善长为韩国公,赐给李善长免死铁劵,即李善长可以免死二次,其子免死一次,不仅如此,朱元璋还与李善长结为了儿女亲家,将自己的女儿临安公主下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李善长作为开国元勋,又是皇亲国戚,自然显赫一时。

然而,没想到,到了李善长晚年,李家却遭遇大祸,朱元璋以李善长“谋反”的罪名,将李善长及全家七十余口处死,此时,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了,退休多年。

那么,李善长果真有谋反之心吗?李善长一家被杀,冤吗?

从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到反贼被处死,李善长这个跨度确实太大了,即使有朱元璋赐予的免死铁劵,也未能救他性命。

李善长之死,和宰相胡惟庸有关,胡惟庸一案,波及面太广了。

李善长和胡惟庸是同乡,正是因为李善长的推荐,胡惟庸一路高升,从一个知县,升到太常少卿,直到升为左丞相,地位显赫。

李善长与胡惟庸有姻亲关系,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因此,受到李善长推举之恩的胡惟庸,与李善长来往密切,李善长而因此遭祸。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谋反罪”,被朱元璋诛杀,牵连之死者甚多。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是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非常生气,没有下杀手,只是下诏将他们免死,这个时候,李善长不知怎么回事,居然没有向朱元璋谢恩,朱元璋心中不悦,因此怀恨在心。

这个疙瘩,在朱元璋心中久久不能消除,甚至越结越大。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七十七岁,不知道为什么,他曾犯了一个大忌,给自己建造一座大府宅,问题出在李善长从信国公汤和那里借了三百士兵,作为建造府宅的工人,李善长居然没有提前向朱元璋报备。

而汤和心里敏感,进宫禀告了朱元璋,朱元璋大怒,认为李善长私自借兵为己用,越权了,意欲何为?

恰好当年四月,京城有百姓受胡惟庸案株连,被发配到边疆,李善长有个亲戚叫丁斌,李善长多次为其求情,这下,彻底激怒了朱元璋。

丁斌供出李存义过去与胡惟庸来往的情况,朱元璋下令将李存义父子逮捕审讯,最终,牵连到了李善长。

李存义父子供词里说,胡惟庸谋反,胡曾派他暗地里劝说李善长一起参与。李善长开始拒绝了,但是过了不久,胡又派李善长的老友杨文裕去劝说,李善长再次拒绝了,最后,胡惟庸亲自去劝李善长,李善长还是没同意。

胡惟庸不死心,又派李存义去劝,李善长说,我已经老了,我死之后,你们好自为之。

这属于李善长知情不报,更要命的是,蓝玉攻打捕鱼儿海时,曾俘获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绩,但是,李善长匿而不报。

这下,李善长百口莫辩了。

而此时,火上浇油的是,李善长的奴仆卢仲谦等,也告发李善长和胡惟庸来往密切,互相馈赠,而且,经常在一起密谈。

朱元璋以李善长知道胡惟庸有反叛之心,却不揭发检举,是有异心,大逆不道。于是下令,将李善长全家七十余人全部处死。

朱元璋赐予的免死铁券,也没能救下李善长。

那么,李善长有反心吗?他的死冤枉吗?

李善长被封韩国公,功臣第一,假如李善长当初真的跟随胡惟庸造反,他能得到什么?即使成功,最多还是第一功臣,李善长何苦呢?

如果不成功,肯定是灭族,李善长能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吗?

再说,李善长当时已经七十多了,还能活多久?他何苦要造反呢?

所以,李善长造反,肯定不是真的,傻子也不会这么做。

如果说李善长有罪,说胡惟庸劝他一起谋反,最多也就是知情不报,但是,这个说法,已经没人人证了,因为胡惟庸已经死了,死无对证。

别人说胡惟庸派他劝李善长,那也许是屈打成招,只有胡惟庸本人才能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高阳公主作为李治的妹妹 李治为何要赐死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高宗李治的妹夫,永辉四年唐高宗李治的妹妹,李治的女儿

    对高阳公主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女,为何会被兄长唐高宗李治赐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高阳公主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女,被嫁给梁国公房玄龄次子房遗爱为妻。然而,不知道是不是从小深受宠爱的原因,导致高阳公主养成了恃宠而骄的性格,为了替丈夫争夺爵位,先是与父亲太宗失和,后

  • 关羽在败走麦城之后 关羽手下的谋士和武将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败走麦城,关羽身边谋士,关羽败走麦城为什么没人来救

    正史上关羽兵败麦城后,其麾下的文官武将们最终结局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羽作为蜀汉大将,在刘备入蜀之后,便长期驻守荆州,虽然“湘水划界”后,刘备丢失江夏、长沙、桂阳三郡,但关羽仍然掌控着南郡、零陵、武陵三郡,乃是蜀汉的绝对实权人物。彼时,虽

  • 向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在蜀汉是何待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蜀汉将领,四川蜀汉

    向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在蜀汉是何待遇?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向朗,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人。他的幼时生活是比较悲苦的,早年丧父一直都是由兄长抚养的,之后跟随司马徽学习,司马徽精通奇门、经学。有着“水镜先生”之称。比诸葛亮早拜师于司马微,所以他也是诸葛亮的师兄,与徐庶、庞统、韩嵩的交情也比较好。在刘表成

  • 吴三桂最后会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兵力不足?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吴三桂其实也算不错了,吴三桂失败,吴三桂在云南有多少兵力

    吴三桂最后会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兵力不足?真相是什么?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吴三桂之所以最终会失败,主要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是因为关键时刻吴三桂去世,导致麾下军队群龙无首,失去了指挥。二是因为联军内部,并不算团结,大家之前联合反清,只是迫于无奈,等到清朝开始对这个反清联盟分化瓦

  • 刘备称汉中王后关张马黄都是大将军 赵云为什么只是杂号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云何时加入刘备帐下,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五位大将,历史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是真的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称汉中王后,为何只封赵云为“杂号将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关张马黄为四大将军,为何只封赵云为杂号将军?这是最近一位粉丝提出的问题,粉丝纠结的点其实是赵云在刘备心中是否重要?我这里解答下。按照蜀汉的兵制,军职高并不是权

  • 刘备临死前真的给诸葛亮下套吗 刘备有什么目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得到诸葛亮的辅佐真是什么呀,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一直吃败仗

    刘备临死为何还给诸葛亮下套?刘备是真心还是假意?目的是什么?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当然是假意,至少也是假意要大大地多过“真心”!如果硬要说刘备对诸葛亮有过真心,也只是在其落魄得几乎走投无路去隆中“三顾茅庐”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时候,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点。因为即使

  • 曹操当初提拔的人才那么多 他们为何没有在司马懿夺取时站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懿熬死曹家四代人,司马懿为什么一开始不出山,司马懿熬死了所有比自己厉害的人

    曹操提拔了那么多忠臣良将,为何司马懿夺权时,没人站出来尽忠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事实上,当司马懿夺权时,之所以无人站出来反对,之所以无人为曹家尽忠,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高平陵之变魏明帝曹睿临死前,留下了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是曹爽,一个是司马懿。不过虽然曹爽和司马懿名为共同辅

  • 胡惟庸是怎么死的?朱元璋为何会以谋反定他的罪?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胡惟庸是怎么死的?朱元璋为何会以谋反定他的罪?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丞相胡惟庸诛杀,然后废除了丞相,从此,不再设丞相一职,并立为祖训,以后谁再提设丞相,一律斩杀。废除了丞相,朱元璋设置了六部,让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封建社会再

  • 街亭对诸葛亮那么重要 诸葛亮为何还要马谡去镇守街亭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马谡听诸葛亮的能守住街亭吗,和马谡一起守街亭的人是

    对街亭如此重要,为何诸葛亮不用赵云魏延和姜维,反而要用马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不用赵云、魏延和姜维,反而用没有作战经验的马谡,主要是因为这三个不得已的苦衷!街亭之战街亭之战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而这一次北伐,也号称是诸葛亮数次北伐中,

  • 薛仁贵是什么出身?他被流放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薛仁贵后代真实历史有被满门抄斩吗,薛仁贵死后葬到哪了,薛仁贵后人被满门抄斩

    薛仁贵是什么出身?他被流放是因为什么?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薛仁贵出身河东薛氏,是北魏名将薛安都之后。少时家道中落,他以种地为生。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命张士贵募兵。妻子柳氏对薛仁贵说:“夫君才能出众,遇到机遇就能发挥。现在天子征伐辽东,招募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