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钟会和邓艾灭蜀有功 最后为什么都死于非命

钟会和邓艾灭蜀有功 最后为什么都死于非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00 更新时间:2024/1/8 0:56:05

钟会与邓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景耀五年(262年),随着蜀汉大将军姜维最后一次北伐落幕,曹魏大将军司马昭也积极备战,准备一举攻灭蜀汉。力排众议的钟会在东路主攻汉中诸城,西路邓艾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维,中路诸葛绪负责切断姜维后路。因为没有准备,蜀汉仅抵抗了三个月便因为后主刘禅的投降宣告覆灭。然而在此战中立下大功的钟会与邓艾不仅没有因此荣归故里,而是先后死于非命,这是何故?

一、崭露头角,屡献良策

钟会出身颍川士族,是太傅钟繇的幼子,而邓艾的家中早已没落,自己还是被强迁入魏的,这些都注定了钟会的起点比邓艾高之又高。“有钟士季者,其人虽少,若管朝政,吴、蜀之忧也”,钟会一出仕便是尚书郎、中书侍郎这样的高位。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时,钟会就因为运筹帷幄的才能屡受重用。而邓艾就没有这么好的开局了,尽管心怀大志,然而却因为口吃不得重用,让人不得不感叹邓艾的生不逢时。但将近二十年的蹉跎,却并未击倒邓艾,得益于“屯田”这项基本国策,精通此道的邓艾在司马懿面前混了脸熟,也开了他不凡的仕途。

正始二年(241)起,邓艾等到了司马懿的重用,魏国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所用之策皆由邓艾提供,他也因此高升为南安太守,来到了抗蜀前线。钟会早年与司马师、司马昭关系密切,他提醒过司马师“小心”魏帝曹髦;在司马师殒命后力荐司马昭夺权;曹魏“功狗”诸葛诞反叛,钟会施计讨平,因事后坚决辞让九卿之一的太仆和陈侯爵位获得美名。若说司马昭是曹魏背后的掌权者,那么钟会就是司马昭背后的掌权者,升迁司隶校尉后,“虽在外司,时政损益,当世与夺,无不综典”。

二、三路伐蜀,一战功成

姜维的数次北伐耗尽了国力,司马昭决定先蜀后吴,群臣皆以不可行,唯独钟会鼎立支持,因此钟会受封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两人共定灭蜀大计。景元四年(263)魏军三路伐蜀,钟会率大军十余万从斜谷、骆谷进兵,大军一路高歌猛进直逼剑阁。眼见汉中尽失,姜维果断放弃与邓艾周旋,与廖化、张翼董厥退保剑阁,数次击退了来犯的钟会。依靠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利,加上蜀汉力保家园展现出来的凝聚力,钟会一时没有办法,加上魏军粮草不济,钟会有了退兵的打算。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钟会坐镇大军与姜维对峙,还支持了邓艾率精兵袭击涪县的计划。于是邓艾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硬生生从无人之境开出一条道路,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还一举击败了回援的蜀将诸葛瞻。绵竹陷落,代表着蜀都成都暴露在魏军兵峰之下,邓艾兵少,若是刘禅全力防守不见得邓艾能够一战功毕。然而刘禅投降得很干脆,邓艾入成都,手执符节,接受了蜀汉众人的投降。

三、功高骜,不得其死

当时,魏军分三路攻蜀,东路的钟会军人数最多,但想要立下不朽战功的他谗言排挤掉了诸葛绪,将中路军收入囊中。邓艾献奇策,钟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派遣部将田章跟随,眼看邓艾比自己先一步入成都,钟会又怎么不眼红呢?在接受投降后,邓艾效仿邓禹故事,以天子名义任命大批蜀吏,可以说此举对稳定蜀地有着重要作用。然而邓艾却因此骄傲自满起来,“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但很快邓艾就遭到陷害,陷害他的正是钟会。邓艾将自己对蜀地建设想法上报给司马昭,居功自傲的他甚至不惜驳斥司马昭也要坚持己见,这自然给了钟会落井下石的好机会,于是在钟会的诬告下,邓艾被绑上刑车不日将被带回京城。

自以为没了约束的钟会也诞生了反叛的意图,他意欲联合姜维,以魏、蜀军队二十余万和蜀地为依托,打算水陆并进攻取天下。然而想法是好的,实施的时候却连第一步都无法进行下去,因为魏军将领兵卒的家人都在魏地,自然不愿意跟随钟会反抗朝廷,而蜀军虽然有姜维为头领,但不可能是数倍于己的魏军的对手,加上钟会不忍心处死那些牙门骑督以上的官吏,结果胡烈煽动大军对钟会发难,宣布叛乱仅两天,钟会与姜维就死于兵变。监军卫瓘此前在陷害邓艾一事上与钟会沆瀣一气,担心未来会有祸端,于是把邓艾也杀了。

邓艾少不得志,到了中年才因为司马懿的赏识步步高升,稳固发展的他自然得到了人民和朝廷的交口称赞,然而灭国之功太大了,一下子让他有些忘乎所以,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来自钟会背后的暗箭,一下将他刺穿。钟会小心翼翼,机关算尽,却还是棋差一着,被姜维和司马昭看破野心。邓艾被钟会暗算,而钟会亦死于乱军,为义也好为名也罢,“横受屠戮,良可悲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钟会也是一个聪明之人 最后为什么会被策反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钟会的结局,如果钟会谋反成功,钟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钟会被策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一、钟会何许人也?钟会是何许人也?《三国演义》里“二傻子”般的角色,竟然被姜维轻易就策反了,导致最终被杀。也许《三国演义》,觉得有点对不住钟会,一再强调钟会这个人,其实非常聪明。可惜结果悲催,一切都悲催——所

  • 张柬之早年得到了武则天的提拔,但是为何没有得到她的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无字诏真的有吗,张柬之为什么反武则天,武则天与张氏兄弟的时候什么年龄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那么张柬之有才华,早年得到了武则天的提拔,但是为何没有得到她的重用?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张柬之是现在的湖北襄阳人,早年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但胸怀奇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张柬之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得到重用,在通过科举中得进士之后,只

  • 汉末时期董卓为何要废掉汉少帝刘辫?有何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董卓为什么杀刘辩,董卓废帝,东汉董卓之乱

    董卓成长于凉州,喜欢结交羌人,东汉末年军阀、权臣。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去世后,汉少帝刘辫继位,刘辫的母亲何皇后成为何太后,刘辫的舅舅何进以大将军的身份和太尉袁隗(袁绍、袁术的族叔)共同辅政。没过多久,何进和宦官集团开战,诛杀宦官集团的领头人蹇硕,宦官们设计反击

  • 武则天在经历神龙政变之后,受到了什么样的对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百家讲坛神龙政变,神龙政变武则天为啥不反抗,武则天退位是因为什么政变

    一般的皇帝在经历政变之后过的都会不太好,那么武则天在经历神龙政变之后,受到了什么样的对待?其实她是幸运的,她的儿子还是很善待她的。公元705年对于武则天和她的大周朝来说终将不再是平静的一年。这一年已是81岁高龄的大周女皇帝武则天终于还是倒下了,不过此时的武则天虽已知自己命不久矣,但还是幻想着希望做些

  • 王岩叟是什么人?他与司马光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司马光救的人叫什么,司马光他是什么朝代的人,司马光是什么朝代的人他是做什么的

    王岩叟是宋朝状元,书法家,论著家,朝廷重臣。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天才学霸王岩叟堪称“神仙放屁——非同凡响”,幼年牙时便无师自通“已知文字。”18岁时,凭大三元“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高中状元,开始踏上仕途。王岩叟出任县令时,当地有个被罢免官员不甘寂

  • 历史上王世充的品性如何?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世充是什么样的人,王世充做了皇帝吗,李世民王世充

    王世充是,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自幼喜好经史和兵法。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演义小说里面,王世充是一个阴险狡诈、贪财好色、无恶不作的小人。虽然凭着一定的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一方枭雄。但因为其本人私德太差,最后还是弄得众叛亲离,败给了李世民。事实果真如此吗?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王世充,

  • 汉景帝为何不肯放过周亚夫?真实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景帝不给周亚夫筷子,汉景帝和周亚夫,汉景帝和周亚夫视频

    汉景帝刘启是刘恒的嫡长子,西汉时期的第六位皇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周亚夫,西汉开国功臣周勃之子,西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的首席功臣,因功出将入相,被汉景帝委任为丞相治理国事,后因其子私藏甲胄数百(预备为周亚夫死后陪葬所用)被汉景帝抓住把柄整治,

  • 三国东吴孙权之后是谁(孙权是东吴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db:关键词]

    孙权,男,是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英雄人物,他是吴国的君主。孙权此人,可是不简单。陈寿如此评价道: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这

  • 孙权是东吴的吗(孙权死后多久东吴被灭)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db:关键词]

    吴大帝孙权晚年昏聩无能,尤其是那种大肆排除异己的行为,最终给东吴局势埋下了深重隐患。令人唏嘘的是,他只顾着打压江东士族,却忘记了还要提防孙氏宗亲。以至于少帝孙亮继位以后,先后有孙峻、孙綝祸乱朝政,从而引发一系列动荡,最终动摇东吴国本。对此,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之时便评价道:“若权不废和,皓

  • 孙权是孙子吗(孙权是无能之辈吗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db:关键词]

    说起三国时期的吴大帝孙权,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无能君王,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和合肥之战有关;在合肥之战时,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偷袭曹操的后方,而当时曹操正好在和刘备争汉中,后防空虚,镇守合肥的仅张辽、李典和乐进,以及七千余人马而已;而结果是孙权大败,并且自己都差点被生擒。而此战,也成就了张辽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