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释之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

张释之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174 更新时间:2024/1/6 20:51:39

张释之是什么人?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张释之做过的事很多,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维护秩序,尽可能地用公平的尺子照顾到更多的人。

张释之,生卒年不详,他本人的具体信息在历史上记载得非常少。但是他做的事情很多,有很多都流传成了千古佳话。

首先,张释之是一个富二代,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张仲,也不知道张释之家里是做什么的,总之,就是特别有钱,花不完的那种。张释之富二代的身份,无疑是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了,不出意外的话,一辈子都不用被生计烦恼。

提到富二代,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

肯定香车美女大房子对不对?如果张释之是一个纨绔子弟,这辈子可能就会挥霍一生了,但是张释之的家里是教养比较好的,早已经看透了富贵这个东西,人家兄弟俩有更高的追求。

张释之的哥哥张仲,热爱剑术,后来成了一代剑术宗师,与白猿公、赵处女、虫达齐名,在后世还收到了很多文人名仕的推崇,比如阮籍,吴均、贺若谊等人,都曾经写文章歌颂过他。

张仲一生追求剑术的更高境界,在历史上也是侠士一类的人物。

哥哥如此优秀,弟弟张释之也不甘心做一个废物点心一样的富二代。

不过,张释之可不想做什么剑客,他想做官。

在古代,皇帝用仁义礼智信这套东西,来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各种职业其实有不同的高低贵贱之分,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末,被人们认为是追逐利益,投机倒把的存在,因此备尝世人冷眼。人们经常用什么充满铜臭味,臭商贾,来贬低商贾人家。

如果有官员想和商人结亲,就会被人认为是贪图利益,所以很多经商人家都想摆脱商贾的身份。而相对商人来说,官员的社会地位,无疑就要高太多了。

而且,汉朝人想要做官,其实还真不算太难。因为在汉朝,有钱的话可以捐一些钱出来,充盈国库,国家为了奖励捐款人,就会赏赐一些无足轻重的小官给捐款人。

不得不说,汉朝为了充盈国库,真的是什么招都想得出来。

因为这条制度,后来,张释之就斥巨资,得到了一个骑郎的武官的官职。

普通人做官有些是迫于生计,有些是为了出人头地,张释之做官纯粹是为了人生理想和家族利益。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张释之这个选择,很快就出现了问题。

武官想要建功立业,大多是在乱世,而张释之身处的年代,是文帝时期的和平年代,哪里有什么仗打。

作为一个武官想要在和平年代升官,大概只有三种可能,第一,皇帝认可。可是张释之接触不到,于是这个可能是没有的。

第二,也可以长袖善舞,会逢迎接交,但是张释之从小在金窝窝里长大,骄矜得很,从来不会讨好别人,所以,这条路也堵死了。

第三,便是善于管理,工作能力突出。这个以张释之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工作能力是有的,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张释之在最初的岗位上,做了十年都没有升迁,所以,连最后的可能都没有了。

自己努力了十年的工作,眼看着升迁无望,张释之渐渐地心灰意冷,怀疑自己当初想做官的想法,是不是太过异想天开,白白的消耗了十年的时光和大把银子,于是犹疑着想要辞官。

临辞官前,找到当时还是中郎将的同事袁盎,喝酒辞行,袁盎知道了张释之想要辞官的想法,觉得非常可惜,所以就劝阻张释之,先不要辞官,自己想办法想皇帝举荐他。

得到好友的承诺之后,张释之很高兴,所以就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期待着袁盎的好消息。

接下来,袁盎倒也没有食言,真的向文帝举荐了张释之。文帝当时正是求才若渴,在见到张释之的时候,就问张释之对于当下朝局的看法,有什么可以改进的,不要掉书袋,要具体的办法,于是张释之以秦朝为例,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文帝听后很满意,所以任命张释之为谒者仆射。

注意,谒者仆射这个官职,并不是仆人一类的,而是属于文官,相当于皇帝的贴身助理,负责上传下达的工作。

这样一来,张释之就有了接近皇帝得到升迁的机会,机会就是一切可能,而袁盎为张释之求的,就是这个机会。

正是这个机会,让张释之能够一点点地平步青云。

有一次,张释之跟随文帝到上林苑看老虎,文帝突发奇想问了负责管理上林苑的上林尉,圈养动物的问题,上林尉答不出来,急得满头大汗,一旁的啬夫是负责养老虎的,熟悉虎圈事物,就替上林尉解答了文帝的问题,并解答的很周全。

文帝认为啬夫比上林尉更加认真负责,当场就要将上林尉免职,让啬夫代替。

张释之认为不妥,劝阻文帝,会养老虎的不一定管的好上林苑,如果越级提拔啬夫,会让人知道只要在文帝面前表现的好,就可以升迁,这样朝廷内外,就会形成曲意逢迎的不正之风。

文帝听完认为很有道理,就没有提拔啬夫。

也不知道这个啬夫有多恨张释之,没仇没冤的,好好地升官之路,就这么让张释之给掐断了。

看完老虎,文帝带着张释之打道回府,在回宫的路上,汉文帝问张释之,秦朝为什么覆灭?

张释之从小读书多,难不倒他,很轻松地回答出来了,文帝很满意,将张释之提拔为公车令。

公车令,就是负责宫中车辆运转的,还负责诸侯和大臣的来往通报。也就是说张释之从一个跟班,变成了一个小组长,虽然是升官了,但是不能再服侍在皇帝身边了,可以说丧失了很多机会。

然而张释之这个幸运儿,就算远离了皇帝,老天也会把机会送到他眼前。

后来有一天,当朝太子刘在和梁王刘辑一起入宫的时候,是乘车进宫,并没有下车,按照宫中规矩,只有皇帝和太后才可以乘车进宫。

刘启这样做,显然是违反规矩了。

张释之就面临了一个尴尬的现状,一边是自己的职守,一边是当朝太子,应该顾哪边?如果换成了一般人,一定认为刘启是当朝太子,久居宫中,一定是知道规矩的,之所以敢知法犯法,定是因为刘启向来如此,依靠太子的身份没人敢动。

如果将太子违规的事报告皇帝,人家是亲父子,就算问罪太子,不过是骂一顿,自己却得罪了太子,未来的皇帝,来日自己还会有好日子过吗,所以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卖太子个人情,当作没有这回事。

但是张释之丝毫没有因为违规的是太子就轻轻放过,而是拦住太子的车,阻止太子进宫,并向文帝状告太子违规乘车入宫,请求将太子治罪。

文帝也是第一次遇见这么较真的人,当场傻掉了,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治罪吧不是小罪,不治罪吧,没有办法维护法度。

所以这个时候,局面一时间就僵住了,直到后来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亲自下旨特赦太子,这件事才算圆满的收尾。

文帝经过这件事之后,认为张释之刚正不阿,值得重用,所以将张释之提拔为中大夫。

后来,汉文帝又接连提拔张释之做了中郎将,廷尉。

廷尉,是汉朝负责司法审判的长官,也是全国最有权威的法官,廷尉府相当于现代的最高人民法院。

这个职位,向来都是由最公平公正刚正不阿的人负责,张释之为人不畏权贵,正直忠厚,正好合适。正是在这个职位,张释之将自己的能力得到完全的发挥,成了名垂千古的贤臣。

那么张释之是如何名满天下的呢?

后来有一次,有一名盗贼因为偷盗皇家宗庙的玉器被抓获,按照律法,应该处于死刑,但是文帝认为盗贼冒犯了刘家的先祖,应该诛九族,张释之认为不合法度,如果偷盗了宗庙玉器就要诛九族,那么如果有人挖了皇陵的土,又该怎么处罚呢?

文帝和薄太后商量后,认为张释之说的有道理,就认可了张释之的判决。

经过这件事,大将军周业夫和梁相山都侯王恬,都钦佩张释之的为人,与其结交,张释之因此在汉朝名声大噪,很多王公贵族,大臣百姓都认为张释之为人公允,称赞他执法如山。

后来,汉文帝刘恒去世,汉景帝刘启继位。众所周知,刘启是个记仇的个性,张释之担心刘启给自己穿小鞋,就向刘启当面谢罪。

好在,刘启也知道张释之的性格,并没有责怪他。当然,也可能是刘启当时刚继位,认为张释之这样的直臣还有用的缘故。

一年后,景帝刘启将张释之调任为淮南王的相国。

相国一职官位比廷尉高,但是由中央发到地方,也弄不清楚张释之是被提拔了还是被贬官了。

要知道,淮南王刘濞可是景帝刘启的死敌,因为刘启曾经用棋盘砸死了刘濞的嫡长子,刘启这个安排也不知道是重用张释之,还是报复张释之,关于这个猜测,后世的人众说纷纭。

过了很久,张释之去世了。

张释之有一个儿子,名叫张挚,做官做到了大夫,后来因为不善于结交逢迎被终身免职。从这个事件来看,景帝刘启很有可能就是记恨张释之,才将张释之调到淮南的。

毕竟,张释之做廷尉做得很出色,张释之自己也很喜欢这份工作,做不了自己热爱的工作,这对张释之来讲,也是一种惩罚。

只是因为人家儿子不会结交逢迎,就将人家贬为平民,并且终身不得做官,这个惩罚明显是过了呀。由此可见,景帝刘启还是记恨了张释之。

张释之执掌廷尉,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执法如山的典型,他的观念是用律法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尽可能地客观,这个观念在当时十分前卫,放在现在的社会都是先进的,可谓法律史上的先驱人物。

后来,司马迁还这样评价过张释之:

“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二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冯公近之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姜维最后因何被杀?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姜维真实死因,郭淮被姜维杀了,姜维是什么水平

    姜维最后因何被杀?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姜维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本是魏国人,后来被迫投降了诸葛亮,当时只有二十七岁,诸葛亮认定姜维是一个人才,加以重用,姜维后来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多次北伐,直到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刘禅下令让姜维投降,但姜维还想着恢复蜀汉,并为此而死,姜维这样做

  • 郭皇后是什么来历?她的一生有何传奇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郭是什么锅,乾隆孝贤纯皇后,宋真宗皇后刘娥

    郭皇后是什么来历?她的一生有何传奇之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郭皇后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孙女,驸马郭暧与升平公主之女。她是唐代宗的外孙女,唐德宗的外甥女,唐顺宗的表妹,唐宪宗的表姑兼妻子,唐穆宗之母,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之祖母,家世显赫。二,嫁入皇室贞元九年(793年),唐德宗因为

  • 为唐朝的创建立下不世之功的刘文静,为何被李渊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渊杀刘文静,刘文静和李世民的关系怎么样

    刘文静是唐朝宰相、开国功臣,他作为李渊的左膀右臂,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立下不世之功,但就在唐朝创建的第二年,这样一位身居要职、声名赫赫、才华横溢的大功臣就被杀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刘文静出身彭城刘氏,早年因父亲刘韶为隋朝战死,袭任父职,授为仪同三司。根据史籍记载,刘文静“伟姿仪,有器干,倜傥多权略”,

  • 宇文护当初连杀三个皇帝 宇文护为什么不自己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宇文护是什么朝代的人,宇文护当上皇帝了吗,宇文护最后被谁杀了

    对宇文护连杀三个皇帝,为何却不篡位自己当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拿起每一个朝代相关的史书,我们都可以在其中找到造反的人,这些人大多都是朝中或者宗室中比较重要的人物,甚至有些人还很受皇帝的喜爱,但这些也不能满足造反者的心,他们希望自己手中的权势可以更多,所以才会

  • 费诗的一生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费介结局,费明原型,用一生去爱你中谷燕燕结局

    费诗的一生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如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费诗,字公举,生卒年不详,益州犍为郡南安县人。刘璋在继任益州牧后,费诗成为为绵竹县县令。建安十六年,刘璋听从张松的建议派遣法正邀请刘备入蜀帮助自己对付张鲁,第二年刘备与刘璋反目,刘备派黄忠率军南下进攻刘璋,

  • 秦琼是什么人?他的名气为何会如此大?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秦琼厉害吗,秦琼是什么历史人物,秦琼真有这个人吗

    秦琼是什么人?他的名气为何会如此大?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隋唐更迭之际的历史中,秦琼不算是关键性人物,他身上的标签很明确,就是一个上阵冲锋的猛将,而且,限于出身的劣势,在门阀当道的隋唐时期,秦琼这样的武将在上层政治圈可以说是毫无影响力,说难听一点,他就是战场上的炮灰。不过,在民间

  • 郭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郭嘉是个个什么样的人,郭嘉的主要成就,郭嘉是一个人怎样的人

    郭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郭嘉少时就有远见,预料到天下将要大乱,于是隐居起来。他秘密结交英雄豪杰,不与世俗往来,因此没有什么名气。郭嘉北上投奔袁绍,对他的谋士辛评、郭图说:“有智谋的人会慎重选择自己的主公,这样才能事事成功,建立功名。袁绍虽效仿周公礼贤下士

  • 杨洪在蜀汉的地位如何?担任过哪些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蜀汉后期将领,蜀汉武将官职高低一览表,蜀汉人气最高

    杨洪在蜀汉的地位如何?担任过哪些官职?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 即如今四川彭山县一带。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杨洪的出生年月已经无法考证了。中平五年,刘焉向汉灵帝建言设立州牧总管各地军政大权,自己出任益州牧。在他死后刘璋继任益州牧,杨洪此时在益州多个郡中任职。建

  • 高仙芝的一生有何功绩?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高翠兰结局,高仙芝之死

    高仙芝的一生有何功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高仙芝是高丽人,其父高舍鸡早年在河西军效力,后来升任安西四镇的将军。高仙芝相貌英俊,擅长骑射,为人勇猛。少时就随父从军,因为父亲的功劳得以担任游击将军。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十分欣赏高仙芝,对他大力提拔。高仙芝屡屡晋升,任安西副都护、四镇

  • 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二人的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二人的实力如何?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魏延和姜维都是蜀汉名将,在蜀汉后期,魏延和姜维是蜀汉最重要的将领,史书记载,魏延勇猛过人,也记载姜维是凉州上士。魏延的武力,在蜀汉能排第几?在姜维之上吗?魏延能打过姜维吗?这两个人,谁更厉害一些?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