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嗣昌是如何解决明末时期无兵无饷的情况的?

杨嗣昌是如何解决明末时期无兵无饷的情况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41 更新时间:2024/1/11 10:24:47

嗣昌是明朝末年时期的大臣与诗人,晚年号苦庵,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明朝末年,大明朝受困于关外关内两处战场无法自拔,关外的清军时不时进关劫掠,关内的农民军屡剿不灭。中央朝廷财政崩溃,整个北方都被打成一片空地。崇祯不断的更换内阁大臣,寄希望于新人能有新的战略高招,能将大明朝这架破车从悬崖边上拉回来。在这种局面下,一个叫杨嗣昌的大臣在崇祯九年当上了兵部尚书,后又入内阁为大学士,主持内、外剿寇事宜。

杨嗣昌从战略角度考虑,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和“四正六隅、联合围困”的两大战略方针。即和关外满清媾和,集中精力先对付内部的农民起义军,集合数省官军之力,挤压农民起义军的流动作战空间,再聚而歼之。而要达到消灭农民起义军的这个战略目标,就需要增加官军数量,人数增加了,军费自然也要增加。

杨嗣昌在崇祯十二年给皇帝出了个注意,从各地抽调兵员共七十万用以剿贼,然后增加一项“剿饷”税共计七百万两用作军费。杨嗣昌经过计算,得出结论是,即使增加七百万两税收,相比较大明朝庞大数量的土地来说,每亩地加不了多少钱,算上新增加的“剿饷”税,大明朝的税收依旧低于唐、两朝。崇祯皇帝一听也觉得不错,几百万两税银摊到数亿亩耕地上的确没多少,就同意了杨嗣昌的建议。

崇祯皇帝和杨嗣昌大概都没有想到这个“剿饷”税使得农民起义军会越来越强大。明朝末年耕地有数亿亩是不假,平摊的税费不多也不假,但是杨嗣昌做为士大夫的一员,自动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皇族、士大夫和士绅们的土地是不用交税的,而这些人所占据的土地却几乎达到了所有耕地的八、九成之多。所以实际上这七百万“剿饷”税还是只有那少数的底层农民去交,算到他们头上就要老命了。自崇祯十二年杨嗣昌提出这个增加“剿饷”税的建议后,更多交不起税费的农民被迫加入到各地起义军中,农民起义军从此一直到崇祯朝灭亡就再也没有衰弱过,大明朝这架悬崖边上的破马车更加的摇摇欲坠。

坦率的讲,杨嗣昌提出的两大战略方针没错,在当时的环境下,明朝确实已经无力两面作战,专注于一个战略方大概是唯一能起死回生的办法。增加的“剿饷”税也确实不算多,但前提是必须官绅一体纳税。杨嗣昌在当时的朝廷中,也算得上是能臣,即使他有着诸多缺点,比如参与陷害卢象升并直接导致其战死。这个以孝道闻名让崇祯信任的大臣(杨嗣昌曾经上书愿意替获罪的父亲杨鹤顶罪)提出了正确的战略,却使用了错误的方法。也许他并不知道摊派的税收是摊在极少数土地上面,也许知道但身为士大夫的一员却无法背叛这个团体。他促使崇祯皇帝同意并付诸实施的增加“剿饷”税的建议狠狠的把大明朝往死亡的路上推了一把,大明朝从此无力回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吴质是谁?他与曹真之间的关系为何如此之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休曹真什么关系,曹仁和曹真,曹丕吴质

    吴质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魏大臣,与司马懿、陈群、朱铄一起被称做曹丕的“四友”。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魏文帝曹丕有四位好友,曹丕与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他们也是曹丕的重要智囊。这四个人,分别是陈群、司马懿、吴质和朱铄,他们并称曹丕“四友”。陈群和

  • 历史上李自成在迎战吴三桂之前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自成吴三桂谁可恶,清朝李自成哪里人简介,李闯王的历史

    李自成是明末时期的农民起义领袖,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明朝崇祯17年3月,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终于进入了明朝的首都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进北京后,檄文周边,山东、天津、山海关都表示愿意投降。特别是山海关吴三桂,李自成写亲笔信劝他归降,吴三桂在仔细考虑过后也同意效力

  • 曹操突袭荆州之后,刘备为何不肚子逃亡而是带着百姓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如果取了荆州,荆州不是刘备打下来的怎么成借的,刘备借荆州

    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之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老百姓之所以要跟着刘备一起跑,主要是因为刘备宣传得好,让老百姓误以为曹操会屠城,如果留下就是必死。但实际上,就算这些百姓真的留下,曹操也根本不会杀他们。要想说清楚这事,我们还得

  • 郭嘉为什么帮刘备(郭嘉建议不杀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db:关键词]

    郭嘉此人无论在正史上,还是三国演义中都很深得曹老板喜爱。无论大事小事,曹老板都会听取郭嘉的分析,效果也很明显。郭嘉曾是袁绍的部下,后来转投曹老板帐下担任军师祭酒,郭嘉是荀彧举荐的,史书上称他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官渡之战时为曹老板提出十胜十败论给足了他打袁绍的信心,后来攻吕布,打刘备,征乌恒,平

  • 郭嘉是顶级谋士吗(郭嘉为什么是三国第一谋士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db:关键词]

    细品三国,说起郭嘉这个人物,后人对其真的是褒贬有加。对于很多人评价郭嘉为“三国第一谋士”更是众说纷纭。我们先不去着急否认郭嘉是否能担得起这个名号,单从郭嘉一生的功绩来看,即便此人并没有什么战绩却还能被很多人认定为第一谋士,背后一定有着深刻的原因。审时度势,对于主公有着自己明智的选择说起郭嘉的身世由来

  • 为什么郭嘉被誉为第一鬼才(郭嘉有鬼才之称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db:关键词]

    郭嘉因雄才大略,被奉为三国第一奇才,曾国藩称其为千载难逢之士。“若是在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这个是《三国演义》中对郭嘉的点评。郭嘉字奉孝,誉为曹魏第一谋臣,也是最受曹操器重和赏识的一名奇才。曹操曾断言:“使孤成千秋伟业者,必此人也。”这样看来郭嘉对曹操的利用价值有多大。《三国志》记述,郭嘉颍

  • 郭嘉死时多少岁?(郭嘉为什么英年早逝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db:关键词]

    郭嘉一生有三大爱好,贪睡嗜酒好色,但这都不是他真正早逝的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郭嘉作为曹操身边的第一谋士,不仅智谋超群,而且从来都是算无遗策的,所以曹操对他非常器重。可是郭嘉虽然有治世之才,但其生活作风非常不检点。据说当年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他经常因为郭嘉在行为上不够

  • 是仪为何要改名?他对东吴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仪合纵,张仪连横,苏秦合纵是什么意思

    是仪为何要改名?他对东吴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是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是仪本命氏仪,他早年在郡里任职时被郡相孔融嘲笑说氏这个字是民无上的意思,后来是仪将氏改为了是。不久之后是仪投靠了刘繇,避乱到江东。建安元年

  • 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是如何对待孝章皇后宋氏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最爱的皇后,赵匡胤为啥把皇位传给赵光义,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关系

    宋太宗赵匡胤能在乱世中崭露头角,并成为宋朝开国皇帝,不得不令人佩服。然而这样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却没有一位皇后能陪伴终身。赵匡胤先后册封了三位皇后,前两任皇后都不长寿,孝章皇后宋氏是他的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后,今天就来说说这位皇后。宋氏出身显赫,她的父亲是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偓,生母是后汉永宁

  • 雍正皇帝突然暴毙之后 乾隆为何对死因拼命掩饰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雍正为什么死的那么早,雍正最后是被谁气死的,雍正死因真相大白

    雍正五十八岁正值壮年却突然驾崩,乾隆为什么拼命掩盖死因?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代皇帝作为王朝最高统治者,吃穿用度自然是上品,但是个人都会吃五谷杂粮自然会经历生老病死,而作为九子夺嫡的胜利者,一国皇帝突然去世,自然是大事,照理来说,肯定是要记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