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能统一六国,王翦付出了哪些贡献?

秦国能统一六国,王翦付出了哪些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35 更新时间:2023/12/18 1:07:06

秦国能统一六国,王翦付出了哪些贡献?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的行动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体涉及到内政、外交、用间、军事等多方面步骤。

其中,军事上最大的功臣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

因为后世掌控意识形态大权的儒家弟子,特别是两汉时期的儒家子弟,大多对秦始皇及秦政持批判态度。

因此,军事上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首席功臣王翦,也没能得到很好的评价。

西汉的司马迁在编写秦朝名人列传时,对王翦的评价就是完全的反面。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写道:

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

东汉的班固在编写《汉书》时,也将王翦称为:“豺狼之徒”。

类似评价在两汉之时,数不胜数,汉亡后,对王翦的评价才略显客观。

秦始皇和王翦,因灭楚的兵马数量勾心斗角

秦灭六国,王翦和儿子王贲直接参与了其中五国的攻伐,是当之无愧的,秦朝建立的首功之臣。

不过,也因此,秦始皇一度非常担心王翦功大不好制衡,所以,当王翦提出灭楚国需要六十万兵马时,秦始皇犹豫了。

秦始皇在第一次伐楚时,没有支持王翦,选择了李信蒙恬,兵马也只用了二十万。

而王翦知道秦始皇骨子里的想法,因此:“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於频阳。”

结果,没有王翦统领的秦军被楚将项燕率领的四十万楚军迎头痛击,大败而归。

之后,秦始皇才意识到,要消灭楚国这么个国土广袤,兵马也有数十万的大国,确实要按照王翦的想法来。

秦始皇不惜亲自屈尊去王翦的家乡。重新请其出山,还完全按照王翦的军事部署来提供兵马钱粮。

当然,王翦也并非是蠢蛋,他带着秦国举国之兵六十万,别说秦始皇了,哪个皇帝都不会放心。

在出击楚国之前,王翦还为此跟秦始皇演了一出讨要富贵田财的把戏,用来打消秦始皇的疑虑。

既然君臣猜疑的隐患消除了,王翦也就能全力整合六十万大军的战力,楚国自然也没能在他手上逃过大劫。

王翦是历史上少有的能指挥超大兵团作战的军事家

在古代,统帅六十万兵马,还能游刃有余的指挥打胜仗的将军并不多。

这属于指挥超大兵团作战的范畴,不是普通将领能涉及到的,排兵布阵、扎营行军、后勤分配、山川地理的合理借用、时间及空间的运用、多方向、多兵种的配合,是相当高明的本事。

古之名将,如卫青最多时不过统帅五万大军(不包括后勤人员),其和匈奴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战,跟霍去病加一起才十万。

唐朝李靖灭突厥时,六路大军加起来也只有十多万。

南宋岳飞麾下的岳家军不过十万,明朝戚继光建立的戚家军才数千人。

历史上指挥数十万大军出征的,大多反而是败仗最为有名。

比如晋朝时的淝水之战,东汉末至三国时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隋末的虎牢关之战等等。

苻坚、袁绍、曹操、刘备、窦建德等,都不是平凡之辈,大多身经百战,可也无法有效驾驭数十万兵马,全部成为以弱胜强的反面教材。

还有北宋神宗时期的五路伐夏,明朝天年间的萨尔浒之战等,全是大兵团作战时,因指挥系统不顺畅,各路军队各行其是,而导致的大败。

由以上历史名将们在征战时统帅的兵马人数,以及诸多历史战例,可以看到,指挥数十万兵马进行大兵团作战不是谁都能行的。

即使在现代的我军中,数千名战功赫赫的将军里面,也只有林帅、刘帅、彭帅、徐帅、粟大将等寥寥数人才能够办到。

而在古代,也只有白起、韩信等少数军事天才能跟王翦相提并论。

可见,王翦在军事指挥上的能力,在历史名将中是名列前茅的。

王翦善终,王氏家族富贵传承千年

王翦及其子、孙,都是比较纯粹的将军,没有过多参与政治。

而且,秦始皇对功臣的态度是相当好的,没有因防备心理杀过一个功臣。

秦朝建立后,因功封侯的王翦急流勇退,得以善终,其子王贲类同。

但其孙王离在秦末时,因战败被项羽俘虏,结局不明,比较公认的是被项羽所杀,王离的儿子王元、王威为躲避战乱,逃到山东琅琊一代隐居。

可王家并没有消沉下去,反而经过数百年的积累,成为从汉朝至唐朝时期,能影响到天下局势的大家族。

至唐朝时,当世大族中,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都是以王翦为祖。

在这两大家族中,出过不少大人物,比如东汉末年设计杀董卓的司徒王允。

东晋时能比肩皇帝,号称“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导、王敦兄弟俩。还有书法大家王羲之父子。

唐朝时,唐高宗的第一任妻子王皇后,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王勃等等,也都是王翦的后代。

王氏在隋唐时,一直是天下间最显赫的世家大族。王翦的后裔们创造的家族,可比秦始皇的家族长久太多。

国亡家族不亡,也是古时常态。

而王翦在汉朝晚期,辅佐暴秦的名声渐渐好转,也和其后裔建立的家族崛起有关。

总结,王翦在秦朝统一天下的进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战争之中,或许有杀戮,但他只是尽到了军人应有的职责,两汉时,对他的评价不客观。

王翦这样历史上少有的,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军事天才,且功高盖世。

但他幸运的遇到了对功臣并不残暴的秦始皇。

王翦在功成后隐退,也是其家族后裔在战乱中及战乱后能传承下去的主因。

没有参与政治斗争,意味着仇人不多,后裔能相对安全的绵延传承。

由此看,王翦绝对是有大智慧的,能瞻前顾后,且不受损伤,很难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备和诸葛亮打仗结果完全相反 两人差距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后期为什么不听诸葛亮,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会杀诸葛亮吗

    还不知道:刘备屡战屡胜,诸葛亮屡战屡败,两人军事水平真的差距很大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作为一个乱世,战争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也是三国里面出身最低的君主,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加入了征讨黄巾贼的队伍,通过军功得到入仕的资格,也因为屡战屡胜

  • 刘备和诸葛亮之间是怎么相遇的 两人真的是因为三顾茅庐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和刘备关系恶化,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对诸葛亮和刘备相识真的是因为三顾茅庐吗?真实的史料又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一直是大家喜爱讨论的话题,有人说,刘备一开始并不信任诸葛亮,更有甚者,认为刘备临终前托孤只是一种测试,两人根本不是什么「真爱」。那么真相到底为何?其实,光是刘备与

  • 三国时期高览的实力怎么样?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时期东吴的实力,三国时期武将武力排名,三国高览简介

    高览战许褚没输,为何一合死在赵云枪下?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高览是袁绍大将,河北四庭柱之一,河北四庭柱分别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这四员大将武艺高强,都是河北名将,同时,也是袁绍的底气所在。高览曾大战许褚不落下风,没输,为何一合就死在赵云枪下?高览既然是河北四庭柱,武艺至少一流,

  •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坐上皇帝后刘备为何态度大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诸葛亮看不出刘备的虚伪吗,诸葛亮北伐

    对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

  • 完颜亮是什么来历?他是如何夺得帝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帝霸中的青灯什么来历,帝霸仙魔洞主人的来历,完颜亮和完颜雍

    完颜亮的帝位是怎么来的?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一,出身显赫完颜亮是金太祖之孙,辽王完颜宗干之子,出身高贵。天眷三年(1140年),完颜亮被封为奉国上将军,到梁王完颜宗弼军前效力。皇统四年(1144年),完颜亮被封为龙虎卫上将军,任中京留守、光禄大夫。完颜亮在中京树立权威

  • 司马炎选择将皇位传给司马衷的真实缘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昭与司马炎是什么关系,司马炎为什么追封司马师,司马炎为什么立司马衷

    司马炎选择将皇位传给司马衷的真实缘由是什么?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大一统王朝中,有一个非常不受待见的王朝,就是晋朝。原因大概有两方面:其一,晋高祖(晋朝建立后追谥)司马懿在受到曹魏几代君王的提拔重用后,却苦心谋夺曹魏江山,这可比曹操在东汉危急时

  • 太史慈为什么投靠孙策?孙策是怎么说服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吴孙策简介,太史慈武力,194孙策

    太史慈能征善战,忠心耿耿,死前还念念不忘的说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那么他为什么投靠孙策?孙策是怎么说服他的?对于太史慈这个人罗贯中给予了高度评价,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无独有偶,对于太

  • 太史慈的真实实力如何?孙权为什么不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史慈武力,太史慈强不强,太史慈武力值如何

    太史慈一直都是以为被严重低估的武将,而且关注度好像也不是很高。那么太史慈的真实实力如何?孙权为什么不重用他?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三国史里,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主角一直都是魏国和蜀国,吴国似乎一直都是配角;打仗什么的全是靠周瑜、陆逊、吕蒙、诸葛恪等人,但是

  • 南宋有中兴四将,赵构为什么只杀岳飞?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构给岳飞的信函,赵构害死岳飞,赵构的生平

    众所周知南宋有中兴四将,分别是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那么为什么秦桧和宋高宗只杀掉了岳飞,而不对其他三位武将动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其中原因。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全杀了就没人对付金兵了呀,宋高宗不喜欢武将,却又不得不依靠武将。再三思索之下,干脆就杀掉最强的岳飞,以此来做个

  • 钱谦益被称为浪子燕青是为何?他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钱超君,钱清履

    钱谦益被称为浪子燕青是为何?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是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政治及士绅团体、东林党的领袖之一。他在南明弘光朝灭亡时屈膝降清,晚年又积极奔走,组织反清,也因此,被乾隆皇帝御批进入《贰臣传》,他的经历在晚明文人中比较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