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昉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昉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719 更新时间:2024/1/18 18:37:51

刘昉是北周至隋朝时期的大臣,刘孟良之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开皇六年(586年),隋文帝以谋反罪诛杀大臣刘昉。刘昉曾在六年前力助隋文帝掌控北周,为他以后篡周建隋立了大功。那为何隋文帝会逐渐疏远刘昉,还诛杀这个有功之臣呢

一,效力北周

刘昉出身北魏大族,为大司农刘孟良之子,虽然很有谋略,但是为人奸险狡诈。永熙三年(534年),刘孟良随孝武帝逃往关中投靠宇文泰,担任东梁州刺史。刘昉因此随父亲刘孟良依附宇文泰,成为西魏功勋子弟。

建德元年(57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立儿子宇文赟为太子,招揽功臣子弟入宫陪侍太子。刘昉因为是功臣之后,得以入宫陪伴宇文赟。宣政元年(578年),宇文赟即位为帝,刘昉为了提升自身地位,于是曲意逢迎与讨好宇文赟,因此很得皇帝信任,成为其亲信,得以步步高升。

二,投靠杨坚

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太上皇宇文赟病危,担心儿子宇文阐年幼无法治国,于是召御正下大夫刘昉、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入宫,让二人好好辅佐皇帝。刘昉见宇文阐年幼,而皇太后杨丽华之父杨坚很有威望并与自己交好,便与好友内史上大夫郑译商议,让杨坚辅政。

杨坚假意对刘昉表示推辞,说自己担不了这个大任。刘昉于是说:“杨公要是能行,就答应。要是不行,那我就自己做了。”杨坚这才不再推辞,担任丞相,掌控了北周大权。然后杨坚任命刘昉为司马,郑译为相府长史,让二人辅佐自己。

汉王宇文赞(宇文赟之弟)住在皇宫,护卫宇文阐左右。杨坚想要铲除宇文赞,便召刘昉商议对策。刘昉知道宇文赞见识平庸,没什么能力,于是送给他几个美女就轻而易举的获取了信任。然后刘昉骗宇文赞说:“大王是先帝之弟,众望所归。现在皇帝年幼,怎么能主持大事?如今先帝刚走,人心不稳,大王不如先回府上歇息。等待人心安定,再进宫当皇帝,才是万全之策”。宇文赞信以为真,于是回府。

杨坚十分高兴,于是升任刘昉为大将军、黄国公,对他与沛国公郑译更加信任。刘昉、郑译因此成为北周显贵,不仅出入有亲兵护卫,还使百官畏惧。因此当时的人把刘昉与郑译并称“黄沛”,说“刘昉前面牵,郑译后面推。”此后刘昉居功自傲,大肆收受钱财。

三,遭到疏远

不久尉迟迥起兵,反对杨坚专权。杨坚于是派韦孝宽前往讨伐,但韦孝宽手下众将认为大局不明,所以无心平叛。杨坚对此感到担忧,于是想要派刘昉或郑译为监军,督促韦孝宽平叛。然后杨坚对刘昉、郑译说:“必须有心腹之人统领大军才行,你们二人谁愿前去?”刘昉以自己不懂军事推辞,郑译也推辞不愿前往。杨坚听了,对二人十分失望,于是对他们日渐疏远。

不久王谦、司马消难相继起兵讨伐杨坚,支持尉迟迥。杨坚对此更加忧虑,急得吃不下,睡不着。刘昉则对此毫不在意,继续吃喝玩乐,不理相府政务。丞相府的事务因此越积越多,导致杨坚对刘昉更加不满。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强迫宇文阐禅让,建立大隋,封刘昉为柱国。刘昉名义上身居高位,但实际被隋文帝疏远,无事可做。

四,谋反被杀

(隋文帝)下诏诛之,曰: 朕君临四海,慈爱为心。加以起自布衣,入升皇极,公卿之内,非亲则友,位虽差等,情皆旧人。护短全长,恒思覆育,每殷勤戒约,言无不尽。天之历数,定于杳冥,岂虑苞藏之心,能为国家之害?欲使其长守富贵,不触刑书故也……昉入佐相府,便为非法,三度事发,二度其妇自论。常云姓是“卯金刀”,名是“一万日”,刘氏应王,为万日天子……(隋书·卷三十八)

刘昉自认为助隋文帝夺位立了大功,现在却遭皇帝冷落,因此十分不满。后来长安发生饥荒,隋文帝下令禁酒。但刘昉却置若罔闻,命令府中婢女当街卖酒。治书侍御史梁毗因此上书隋文帝,弹劾刘昉贪图小利,知法犯法。但隋文帝顾念刘昉有功,下令不予追究。可刘昉却对此闷闷不乐,与同受隋文帝猜忌疏远的梁士彦、宇文忻结交,共同抱怨世道不公。

开皇六年(586年),刘昉与梁士彦、宇文忻密谋反叛,计划以梁士彦取代隋文帝。不久事情泄露,隋文帝于是下令彻底调查,拘捕刘昉、梁士彦、宇文忻三人。然后隋文帝调查属实,下令处斩刘昉等三人,派高颎监斩。宇文忻见了高颎,向他叩头求饶。刘昉见了说:“事已至此,你叩头还有什么用。”最后刘昉等三人被杀,家产则被隋文帝分给文武百官,以此警示他们。

总的来说刘昉以阿谀奉承取得宇文赟信任,成为北周重臣,对北周局势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当宇文赟因为荒淫无度而早逝时,刘昉为了以后能继续成为重臣,便选择了有威望且是皇亲的好友杨坚,助他夺取了北周大权,直接奠定了隋朝的基业。但刘昉贪生怕死,在三总管之乱时推辞不肯监军,又只为私利敛财,而不帮隋文帝解决困难,因此遭其疏远,最后因为气愤走上谋反道路而被隋文帝处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时溥最后为何会死于朱温之手?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温死了谁做的皇帝,徐光启和徐阶

    时溥是唐末时期的地方军阀,一度割据徐州。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中和四年(884年),感化军节度使时溥斩杀黄巢,成为平定黄巢之乱的第一功臣,获封中书令、巨鹿郡王,可以说是名震天下,风光无两。然而仅过了不到十年,时溥就被宣武军节度使朱温逼得自杀而亡。为何时

  • 孙权把孙尚香嫁给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为什么能娶到孙尚香,刘备真的娶了孙权的妹妹吗,刘禅是不是孙尚香亲生的

    还不知道:孙权嫁妹妹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尚香嫁给刘备的真正原因按照演义中的描述,孙夫人是个识大体的女人。她因被周瑜利用而嫁给了刘备,回到东吴后也被孙权所骗。不过,历史上的孙夫人可不像演义中那么清白。据《三国志》的记载,孙夫人并不是刘备从东吴娶来的,而是孙权

  • 在历史上窦建德的为人如何?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大战窦建德发生在哪里,窦建德是李世民的什么人

    窦建德是隋末唐初时期的割据群雄之一,大业七年,率部起义,投奔高士达。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隋唐之交天下大乱且英雄频出,从西凉到江南,到处是揭竿而起的豪强或割据一方的霸主,演义小说中称他们为反王。在这些反王中,曾经雄踞河北的夏王窦建德是实力不弱于唐朝的诸侯之一,窦

  • 戏志才性格(戏志才原名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db:关键词]

    关于曹操对戏志才的器重,《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曹操给荀彧写信说,自从戏志才死后,就再也没有给我出谋划策的人了,你帮我推荐一个吧。荀

  • 戏志才有多厉害三国杀(戏志才有多厉害三国时候)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db:关键词]

    相信大家都听说三国这样一句名言: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很多人认为如果具有“王佐之才”的郭嘉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话,那么根本就没有诸葛亮什么“三分天下”的事了。然而,殊不知,这句话之前还有一句类似的名言:志才不死,郭嘉不出。意思就是说如果这位天才谋士不死,郭嘉也根本没有一展才干的机会。“志才”的全名叫戏志

  • 戏志才为什么那么强(戏志才哪里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db:关键词]

    说到“戏志才”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个人好像有一种神秘的光环了,而且这个人的能力可以说是堪比郭嘉的,甚至要比郭嘉还要厉害,也可以说是被称为神谋士的一位了,但是由于他也是英年早逝,所以很多人对他也不是非常的了解了,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这个人到底是谁,在历史上有戏志才这个人吗?下面就着

  • 郭嘉是戏志才吗?(戏志才与郭嘉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db:关键词]

    《三国机密》中,郭嘉和自己的好友戏志才多出了很多戏份,但是在小说里戏志才和郭嘉从朋友可是变成了死对头,不管是感情还是事业上两人都有着冲突。当然这是小说为了戏剧化制造出的冲突,那真实历史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戏志才比郭嘉更早的效忠过曹操,但是戏志才也是死的比较早,所以后来荀彧才把郭嘉有推荐给了曹操,两人

  • 西凉不是董卓的吗(董卓西凉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db:关键词]

    西凉铁骑并非某一特定部队的名称,而是对西凉所出的精锐部队约定俗成的称呼。不过,在网传说法中,对于西凉铁骑也往往有很大的误解。在著名的战棋游戏《曹操传》当中,西凉铁骑是乘坐马拉战车作战的部队。而在很多网文当中,则认为西凉军吸收了卡莱之战后逃到东方的罗马军团的后裔,擅长使用龟甲阵和标枪作战。但此说法实际

  • 董卓的西凉军厉害吗(西凉军阀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db:关键词]

    西凉军,出自《三国演义》,是汉末三国时期对凉州军的称呼。西凉军有两支,一支是凉州军阀董卓的部队(凉州政府军),董卓死后由部将李傕率领。另一支是马腾、韩遂的部队(凉州起义军),后马超继任西凉军首领。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自古陇右精骑便横行天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东汉末年,董

  • 孝惠皇后贺氏:赵匡胤的发妻,德行甚佳,却福薄命弱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贺,赵匡胤的皇后姓什么,赵匡胤和贺氏的故事

    皇后是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正妻,身份十分尊贵,但真正从史书中去了解历朝历代的皇后,就会发现皇后没有那么容易当。身处后宫之中,皇后不仅要面对心思难以捉摸的皇帝,还要考虑前朝政治、后宫嫔妃的勾心斗角、是否能诞育皇嗣等,这些都是皇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处理的事情。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