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堂邑父是什么人?以叛臣的身份,为大汉撑起了一片新的曙光

堂邑父是什么人?以叛臣的身份,为大汉撑起了一片新的曙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1 更新时间:2023/12/19 15:30:05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堂邑父是什么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叛徒,在现代汉语中意指有背叛行为的人,特指背叛祖国或背叛革命的人,此语最初见诸于晚唐宰相李德裕《武宗改名告天地文》中的“北制强虏,东翦叛徒。”

此后,北宋佛教史学家赞宁在《传载》中记述:“我苟必破叛徒,天合助顺”,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也于历史剧《屈原》中出现过:“你简直是先生的叛徒”的经典台词。

因此,自古至今,叛徒都是对变节走狗的特称,只要一旦背负上叛徒的骂名,就难以再度回到原点重新做人。以唐国强版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大骂司徒王朗的话来说,叛徒就是“一条断脊之犬,岂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

从相对关系而言,其实,叛徒也只是相对的。一个历史人物对于某个政权、组织,乃至整个民族,倘若全然不顾予以舍弃而另觅新欢,对于原先的夙地来说,毫无疑问此人就是叛徒,而对于接纳的对方来讲,显然投入麾下的人物简直就是功臣。

如果以这种带上“有色眼镜”来作为人物的评判标准,那么毋庸置疑,叛徒都是坏人!那么,穷尽史海,历史上做叛徒的人物一定都是坏人?

我看未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个人,此人却以叛臣的身份,为大汉撑起了一片新的曙光,为张骞圆满完成出使西域立下了赫赫功劳,更为汉武帝狠揍匈奴奠定了坚实基础,此人就是匈奴族人堂邑父。

关于堂邑父此人,有关他的个人身份详情记载不详。太史公司马迁也只是在《史记》中以“善射,身强体壮,武艺傍身”寥寥简短的数语匆匆带过。

虽然司马迁惜墨如金,但透过字里行间所包含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堂邑父此人身强体壮,就算不是施瓦星格块头的肌肉男,也起码抵得上街头杀猪的屠户身板。

而从另则信息中,我们能得出此人不仅身材结实,射箭也是一把好手,加持擒拿格斗于一身,显然是个干私人保镖的天然材料。

对于堂邑父的出身,史料中大略记载了公元前166年,汉匈之战中,堂邑父作为俘虏被赏赐给了汉文帝的女婿堂邑侯陈午做家奴,堂邑父姓氏应该由此而来,此后,堂邑父在史料中又被称呼为甘夫。

汉武帝即位初期,国家实力日渐强盛,年轻气盛的刘彻不愿继续奉行屈辱的汉匈和亲政策,在听说大月氏国王的头盖骨被匈奴人砍下制成了酒器,大月氏举国西迁,汉武帝决定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合理夹击匈奴。

张骞为了完成使命,选定了匈奴人堂邑父作为侍从,并于公元前139年,组成了100多人的西部探险小分队自长安出发奔向未知的西域。

但张骞一行人的运气并不好,在他们刚离开长安城进入河西走廊后不久,匈奴人的骑兵生擒了这票人,并献给了君臣单于,君臣单于以张骞等人“无证偷渡”为由扣留了这批人,但碍于汉匈皆为儿女亲家没有处死张骞。

然而,匈奴人却并不放心张骞,此后更是轮番对其进行了威逼利诱,张骞却时刻保持着“持汉节不失”气节令匈奴人无计可施。

匈奴人于是就想到了以美色软化张骞,同时在张骞身边安插个“女间谍”以备无患,不仅如此,为了防止张骞私自逃跑,匈奴单于还轮批次在张骞住所实行“监视居住”,以确保其不会外逃。

就这样,张骞在匈奴整整待了十年,而随着年久懈怠,匈奴人也逐渐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张骞瞅准机会带着匈奴老婆和堂邑父跑路,逃出了匈奴的控制范围。

但要从匈奴的茫茫草原,逃奔到万里之遥的大月氏,且不说匈奴人的追兵,光就阻绝在西域的戈壁流沙和冰封雪山,没有贝爷特种兵出身的野外生存技能,还没到大月氏也得半路变成一堆枯骨。

在这种情况下,出身匈奴族的堂邑父的作用就展现出来了。每当小分队遇到断粮断水时,堂邑父就会千方百计凭借草原生活经验寻找水源,甚至用弓箭射杀飞鸟走兽来获取食物。

最终,在向导堂邑父的帮助下,张骞一行人历经九死一生渡过劫难抵达大月氏,并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虽然此时的大月氏已无心复仇,但张骞出使却凿通了西域,中原从此逐渐与西域的关系密切了起来。

此后,张骞在堂邑父的策划下取道昆仑山北麓的“南道”,经“莎车”、“于阗”、“鄯善”,再过青海归汉。然而,当张骞等人抵达青海,眼见汉疆在望时,却发现此时的青海也被匈奴人所控制,张骞、堂邑父等人再次沦为匈奴的人质。

在匈奴做人质的一整年时间内,张骞、堂邑父时刻筹划着逃归汉朝,但也就在此时,匈奴内部为争夺王位发生混战,自乱不暇的匈奴无法顾及张骞等人,堂邑父立即带着张骞逃回了长安城。

经过13年的万里奔波,原先100多人的小分队,此时只剩下堂邑父和张骞了,而当衣衫褴褛的二人进宫面圣时,汉武帝刘彻以13年的韶华终于盼回了望眼欲穿的张骞,君臣相见感慨万千涕泪横流。

张骞此行耗时13年,虽未完成汉武帝刘彻交代的皇命,但由于13年的探险生涯让汉朝对西域诸国风土人情和形势有了直观的认识,由此,汉朝奠定了打开西域诸国的“情报系统”,为此后汉匈血战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而对于这一切,张骞虽然出使有功,但倘若没有“叛徒”堂邑父的忠心护主和悉心照顾,历史上或许就没有张骞凿空西域的佳话了,汉匈之战在知己不知彼的情况下,要取胜也许付出的恐怕是更大的伤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孙尚香回东吴后什么结局?史书有记载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除了书还有歌,人人耳熟能详,除了精彩绝伦的计谋,动人悱恻的情节外,在史上的记载当中,当时还有两位奇女子,其中一个是卧龙先生的发妻黄月英,以貌丑和贤良闻名,这另一个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孙尚香孙二娘,出名于她的凶悍彪蛮,但是凶悍的二娘也难逃当时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的命运,只能被指定婚约,做家

  • 三国皇帝中刘禅在位时间最长 那么在位最短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谈到三国,我们一直有个误解,把东汉末期的诸侯争霸看作三国的那个时期。事实上,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到公元280年晋朝统一天下,这60年间,三国就是三国时期。所以,人们所熟知的曹操、孙策、袁绍、董卓、吕布等人,并

  • 汉文帝的两个女儿,馆陶公主为什么更受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最为主要的是两个人的身份背景有所不同,虽然都是皇帝的女儿,但二者母亲的身份地位相差很大,现在是一个拼爹的社会,不过在古代帝王人家有的时候更多的是“拼妈”。虽然汉文帝也是妻妾成群,但他的孩子并不多,一共就两个女儿。大女儿是窦太后窦漪房所生的馆陶公主,二女儿是绛邑公主。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虽然汉文帝非常疼

  • 刘禅到底是在装傻还是真傻 哪里可以看出刘禅是在演戏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禅假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后的三国势力图1.三国时期的魏、蜀、吴都是各大门派的综合体,各国国主无一不是在风口浪尖上的靶子。曹操那样的枭雄都反复镇压了多起倒曹事件,孙吴在赤壁之战也因主战主降争吵不休,后期更是内讧不已。唯有刘禅的蜀国,自关羽失荆州后又

  • 刘备自称汉室宗亲,汉献帝查家谱里没有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观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会认为,刘备无论走到哪里,都必须声明自己的身份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孝景皇帝陛下玄孙”的身份,以这种身份,刘备从一开始的一无所有,到成为了蜀国的开国皇帝,蜀国也被称为蜀汉,这表明此身份带给刘备的力量,但是这种身份都是基于刘备的嘴巴,大家不一定都会相信吗,所以他们会调查刘备的

  • 被称为浪子和尚的诗僧惠洪,他这一生经历过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诗僧惠洪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读《全宋词》时,我们能够读到不少僧人的作品,最有名的当属仲殊与惠洪。当读到这两人的情爱词时,小佛不由得惊诧,宋代就是不一样,经济好,思想也开放,对佛门中人的包容性也挺大。僧人们虽名义上跳出红尘,但依旧是食人间烟火的人。然

  • 已经让刘备吃过一次亏的张飞,为何还敢在酒后鞭打将士?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里张飞曾替刘备坐镇过徐州,当时刘备和关羽带兵前去讨伐袁术,在临行之前刘备担心张飞一向嗜酒如命再三嘱咐张飞不得酒后鞭打将士。张飞于是向刘备保证守城期间不饮酒、不鞭打将士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刘备才放心将徐州托付给张飞。谁知刘备前脚刚走张飞后脚就破了酒戒,张飞将徐州众文武百官都召集在一起表示

  • 魏忠贤秽乱宫闱是真的吗?他跟客氏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魏忠贤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太监怎么可能秽乱后宫?真是奇哉怪也。可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大太监,他秽乱后宫的行为是被公认的。为了坐实他秽乱宫闱的罪名,甚至有人说他是个假太监!这个太监就是魏忠贤!魏忠贤本是个习武之人,擅长拉弓射箭,不但百发百中,还能够左右开弓。可惜他没

  • 蒙恬作为手握大军在明知有诈的情况下 蒙恬为什么不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对蒙恬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雄才大略的的秦始皇,灭掉六国后,开始他的千秋大业。作为秦国最重要的将领之一的蒙恬将军,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却没有得到一个好下场,表面上是秦始皇下诏书赐他死的。可是,赵高当道,这个命令显而易见不是秦始皇亲自下令的。蒙恬难道不知道这里

  • 石达开部下为何会在1860年,纷纷去投奔李秀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秀成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860年7月,石达开威望跌落之谷底,没了外出创业时指点江山之激情,此时他只想做一介布衣,归隐山林,与妻儿过着幸福的小日子。石达开之心情,也好理解,毕竟单干了三年之久,连像样的胜利也没有,还整天被杂牌军追着吊打,丢尽了脸面。归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