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清朝皇帝康熙三大暴行 仁君形象遭质疑

揭秘:清朝皇帝康熙三大暴行 仁君形象遭质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947 更新时间:2024/2/20 11:21:32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皇帝这个职位上时间最长的君主。康熙执政时期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在世人的眼中可谓是完美的君主。然而在封建制度下这样的专制独裁难免会施加暴行,但跟绝大多数皇帝一样,康熙的执政也不是完美的,甚至还对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今天,我们要盘点的就是康熙在位时的三大暴行——

暴行之一:平三藩屠杀平民

平三藩屠杀平民且不提与康熙尚无关系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只说康熙在平定三藩时,清军对平民的屠杀,从许多记载来看也是相当惊人。这里不必长篇大论,就引两则相关史料也可见一斑。

《清史稿.骘传》里记载的王骘在康熙的上疏中说“四川祸变相踵,荒烟百里,臣当年运粮行间,满目创痍。自荡平后,修养生息,然计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网络配图

这份上疏是什么时候写的?所谓当年运粮行间是什么,荡平是指什么时候的荡平?这些问题我们继续查一下《清史稿》的原就知道了。“王骘,字辰岳,山东福山人,……康熙五年,典试广东。历刑部郎中。十九年,出为四川松威道。时征云南,骘督运军粮,覆舟坠马,屡经险阻,师赖以济。”

“时以太和殿工,命采蜀中柟木。骘入觐,疏言:四川祸变相踵……”

可见这份上疏就是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所谓“当年运粮行间”,就是指康熙十九年“出为四川松威道。时征云南,骘督运军粮”,那么这个所谓的荡平自然就是指康熙时期清军镇压吴三桂反抗,荡平四川云南了。

荡平之后,“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这个时期四川人口的损失,平民的死亡显然和清军是脱不了干系的。

其实不仅是四川,其他相关地区也遭受类似的厄运,比如江西百姓遭受屠戮的数量就不少,康熙十八年,浏阳县知县曹鼎新说“自甲寅吴逆倡乱,……以至王师赫怒,整兵剿洗,玉石难分,老幼死于锋镝,妇子悉为俘囚,白骨遍野,民无噍类”。

这里说的就更明确了“王师赫怒,整兵剿洗,玉石难分”,联系到清军一有屠杀平民的传统,再加上清朝方面的官员也不会故意抹黑清朝自己,所以这类记载的真实性是没有疑问的。无论以什么理由作为借口,如果一个皇帝手下的军队有大肆屠杀平民的行径,那么这样的皇帝再将其称为仁爱,那也是很不妥当了吧

暴行之二:迁海残民十余年

迁海残民十余年首先值得一提的沿海迁界在康熙时期的强化,沿海迁界造成的惨重后果前面已经部分叙述。

沿海迁界可以看《南明史》中的相关记载。究竟什么是沿海迁界呢?简单来说,它就是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让中国从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

具体点,满清政府划定一个濒海范围(从濒海三十里左右,到濒海四十里、五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设立界碑,乃至修建界墙,强制处在这个范围内的沿海居民迁移,有敢不迁移的,杀无赦,有敢越界的,也杀无赦。总之,让距离海边三十里到二三百里不等的整个中国沿海地区,成为一个无人区。

网络配图

在这期间,如果清廷统治者觉得迁海的距离太近,还会继续下令,迁的更远一点,他们对海洋的恐惧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按照《南明史》的记载:

“广东迁徙沿海居民在康熙元年二月,清廷派科尔坤、介山二大臣巡视海疆,“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折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民”。康熙二年“华大人来巡边界,再迁其民”。“甲寅(康熙三年)春月,续迁番禺、顺德、新会、东莞、香山五县沿海之民”。“初立界犹以为近也,再远之,又再远之,凡三迁而界始定”。

当时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也就是迁的时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过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够到内地,离饿死也不远了。

迁的同时,就是烧。“稍后,军骑驰射,火箭焚其庐室,民皇皇鸟兽散,火累月不熄。而水军之战舰数千艘亦同时焚,曰:‘无资寇用。’”

不仅烧房子,杀人民,就连树木青草也不放过“当播迁之后,大起民夫,以将官统之出界,毁屋撤墙,民有压死者。至是一望荒芜矣。又下砍树之令,致多年轮囷豫章、数千株成林果树、无数合抱松柏荡然以尽。……三月间,令巡界兵割青,使寸草不留于地上。”

至于为什么要砍树,要对果树松柏都斩尽杀绝,大约意思也是为了防止海上的反清复明力量利用吧。

屈大均《广东新语》说广东省的情况,“东起大虎门,西迄防城,地方三千余里,以为大界。民有阑出咫尺者执而诛戮。而民之以误出墙外死者又不知几万矣。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阮旻锡《海上见闻录》中说“上自辽东,下至广东,皆迁徙,筑短墙,立界碑,拨兵戍守,出界者死,百姓失业流离死亡者以亿万计”。

暴行之三:文字狱屠戮学者

网络配图

文字狱屠戮学者再来说康熙时期的文字狱,客观的说,康熙制造的文字狱和其他两个清朝皇帝雍正乾隆相比并不算多,但也并非没有,而且有些案件的性质也还是很恶劣的。

比如康熙十九年(1680年)发生的朱方旦案,值得一提。

民国时期的史学大家孟森专门写过一篇《朱方旦案》的文章,其中说

“士大夫谈清代轶事者,往往及朱方旦之名,然首尾不详,但以妖人目之,若王好贤、徐鸿儒之类。此缘专制时代官文书所束缚,又政教不分,学问中禁阏自由思想,动辄以大逆不道戮人。一经遭戮,传者遂加甚其词,印定耳目,无能言其真相者矣。

清末如四川井研之廖平,经学臣吴郁生奏参,几罹于法,尚是专制束缚之余习。迹朱方旦之所犯,并无罪名。当时侍讲王鸿绪所参三大罪:一则谈传教信仰,具出世法,略去帝王臣庶之阶级也;二则信徒之多也;三则发明记忆在脑不在心,以为立说新异也。由今观之,前二者皆宗教家面目,而其后一端,所谓新发明之脑力作用,尤为生理之定义,学界之雅言,略以为大罪,则今日之书籍皆当焚禁,学校皆当封毁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勤俭节约的好皇帝 怎么就让政局一片衰败?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朝历代贤有识鉴的统治者无一不提倡勤俭。这其中,道光皇帝可谓典范,他的勤俭可是出了名的。节俭标兵,清朝的第八任统治者,道光。道光皇帝继位的时候清朝的国势已经衰颓,开始往下坡路走了。之前他爷爷乾隆在位的时候动不动就下江南,修园林,开“千叟宴”,那可都是烧钱的玩法啊。

  • 扶不起的阿斗其实是三国最优秀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历史,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董事长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由于种种原因,刘禅阿斗一直被视为是弱智或低能儿的象征,这实在是一个千古奇冤。刘禅及其父亲刘备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赌博高手。后者

  • 乾隆有17个儿子 为何选平庸的嘉庆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初期能出现四海臣服、国威振奋的强盛局面,能够出现长达130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执政者们个个都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都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励精图治的雍正、锐意进取的乾隆,无一不是上任皇帝生前所精挑细选的最佳接班人。网络配图嘉庆是乾隆皇帝的继任者,也

  • 曹操为何总是抢别人的女人?原因让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看三国演义越来越讨厌刘备,历史上败在女人手上的人,为什么很多人讨厌刘备

    在三国时代,曹操作为最大,最强的枭雄,平吕布,灭袁术,战袁绍,杀张绣可谓气势磅礴!但是,曹操有一个爱好,就是灭掉对手后,直接抢夺别人的妻子,而且乐此不疲!这到底是为什么?真相是什么?当时天下大乱,人命如草芥,更何况是失势的枭雄妻子。因此,杀死他们的丈夫,再接收其妻女,这是仁义的表现!至少不会让她们死

  • 揭秘:高力士为何深受皇帝信任 权力高于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权力最大的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敢骂皇帝的大臣

    几乎在每个朝代都会出现宦官专权,就算是盛世唐朝也不例外,在唐玄宗时期出现了这样一位宦官,他有着高于丞相的权利,深受皇帝和后宫妃嫔的信任,他就是高力士。高力士与李白(网络图)高力士为何受宠在唐玄宗还没有登上皇位的时候,高力士就一直在他身边辅佐,后来李隆基凭一己之力平反韦皇后之后,高力士便被提拔为了李隆

  • 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原来不是第一次也不是第二次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柴荣和赵匡胤谁更厉害,赵匡胤死因真相,赵匡胤抢了谁的皇位

    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原来不是第一次,也不是第二次,更不是第三次‌五代中,如果有什么有名的故事,那就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然而这个事已经有几位前辈做了几次了,自己只是盗版的。网络配图‌公元926年,魏博兵叛乱,后唐庄宗派李嗣源去平叛,到那之后被劫持,然后部下高呼万岁,劝其称帝,李嗣源开始不愿称帝,后来同

  • 史上最会作诗词的皇帝 竟是这样登上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帝王写的诗词,带帝王的诗词,历代帝王诗词

    李煜,南唐后主,是帝王中最会最诗词的,不属于玩票性质,在历史上的诗人中,也可以排的上号的,被誉为"千古词帝"。他把吟诗赋词做做主业,把做皇帝当副业。如果李煜不当皇帝,会不会给后世留下更多的诗词,在诗词上的成就会更高呢?网络配图其实李煜根本都没有想过当皇帝,只想当一个风流才子。从他的自号“钟隐”、“钟

  • 从被赶出宫到一代名宦 高力士起伏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溥仪将太监赶出宫,卫子夫那一集被赶出宫,芈月传芈月被赶出宫是哪一集

    武三思,就是女皇武则天的侄子了,家有个高延福,看这冯元一落难,认他当了个养子,冯元一自改名力士后又改姓高。一年后,武则天复召其入宫,估计这里面干爹使了不少力气,隶属司宫台,官府供给粮食。高力士身长六尺五寸,天性谨慎细密,擅传诏令,授官宫闱丞。深受唐玄宗信任:网络配图景龙年间,李隆基在藩国,高力士倾心

  • 皇太极为何将国号改为大清?是迷信还是自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太极为什么要改国号,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是在哪一年,多尔衮是皇太极的什么

    历朝历代,关于本朝的国号都有自己详尽的解释,但唯独清朝在正史中却从来没有提及国号的来由,只是在1636年,明朝崇祯九年的时候,皇太极突然将"大金"国号改为"大清",年号为崇德。那么是什么促使皇太极在继位女真大汗十年之后有了这样的举措?大清的国号又有什么意义?网络配图在崇祯九年农历四月之前,李自成的农

  • 细思极恐!这才是郭嘉成三国第一谋士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细思恐怖,郭嘉从不犯错,细思极恐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提起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总会首先想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火烧赤壁、空城计等众人皆知的事迹,都让他的智慧形象,婶婶的烙在你我的脑海里。但是,在三国演义众多的谋士之中,郭嘉绝对是一个牛B的人物,他丝毫不逊于诸葛亮。在粉丝们心里,郭嘉才是真正的第一谋士。网络配图那么,郭嘉能够成为第一谋士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