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皇后是什么出身?她是怎样影响大明百余年国运的?

孙皇后是什么出身?她是怎样影响大明百余年国运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102 更新时间:2023/12/14 2:31:03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皇后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大明风华》中,朱瞻基与孙若微两人本是势同水火的仇人,随着剧情的铺开,朱瞻基对她可谓暗生情愫,最终,孙若微嫁入宫中,母仪天下。

实际上,历史上的孙贵妃出身山东邹平一个平民家庭。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以美色出名。朱棣的亲家母,也就是太子朱高炽夫人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有次去永城县衙,见到了孙氏,一时惊为天人,又打听到这小女孩具有贤淑之德,这孩子将来要是嫁给了自己的外孙多好。

彭城伯夫人可以随意出入太子府,就把这想法说给女儿张氏了,然后张氏禀明朱棣,明成祖也很痛快,原则上就同意纳为皇太孙妃,嘱咐张氏一定把这孩子教育好。就这样,刚满十岁的孙氏进宫了。七年后,明成祖册封皇太孙妃,受封者则是名不见经传的胡善祥,而孙氏只封了一个贵妃的称号。

史书没有记载孙氏在王府中这几年的生活,但是可以推测,七年的宫中历练,孙氏对各种人情事故应是熟稔于心。三年后,胡善祥无过而被废,接替她的就是这位孙氏。没过几年,正值壮年的朱瞻基晏驾,朝中一度盛传将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张太后召集大臣汇聚于乾清宫,指着9岁的朱祁镇,说这才是新皇帝。宫中再无流言,政权平稳过渡到明英宗时代。

几年后,诚孝张皇后过世,孙氏开始过问朝政,幼时的经历,让她处理起纷繁复杂的政务得心应手。孙氏在历史上名头并不怎么响亮,这点和她对大明王朝的贡献不成正比。发生于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凸显了这位女强人的眼界与卓识。土木堡之变起因很简单。

根据明朝的规制,藩属国前来朝觐时,朝廷要按照使者团的人数进行回馈,人数越多,馈赠也相应的越多。瓦剌利用这个规则,逐渐加大使团人数。到了1449年,瓦剌派出了2500人谎称3000的庞大使团,并将其贡马的价格抬高。主管封赏的宦官王振嫌他们人多,就不想多给他们钱,另外还把贡马的价格削去五分之四。没得到好处的瓦剌部族不干了,以此为由头发兵南下。

明英宗紧急征调二十几万人马,宣称五十万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擒获。战败的消息传回来,京师震动,人心惶惶,迁都之论甚嚣尘上。国不可一日无主,孙太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任命郕王朱祁钰监国,第二件事情就是坚守京城。这两件事,都起到了稳定局面的作用,显示了孙太后理政能力的成熟。刚开始的时候,以翰林徐珵为代表的官员认为“天命已去”,因此极力主张南迁,并把自己的家人秘密送到了南京,京城众多商贾富户开始南逃。

但以于谦为代表的主战派坚持固守。甚至就连司礼监的太监李永昌也说到:是也。陵庙宫阙在此,仓廪府库百官万姓在此,南迁,大事去矣。且陛下不闻宋靖康乎?据《明实录》记载,从瓦剌逃回的明朝官员也说道:北京已立皇帝,要领人马来交战,终无讲和之意。我今调军马再去相杀,令彼南迁,与我大都。

瓦剌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占领京城,恢复故元。这个时候明朝如果放弃京城,燕云十六州再度失守,将变成两宋格局,南迁后,大明王朝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朝代,而成了割据一方的势力。显然,朱姓皇族承担不起这个骂名,孙太后下定决心坚守北京,朝廷内外开始了步调一致的防务事宜。

土木堡距离乾清宫不过110公里的路程,明英宗却能被瓦剌劫掠而去,这还是京畿重地,可见大明王朝的防务能力有多么不堪。因此,坚守北京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于谦,这位京城保卫战总指挥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稳定军心,二是加强布防。明军新败,且明英宗被俘,对于整个明王朝的士气打击非常大,若是军心涣散,怕是京城无法坚守,北京保卫战一旦失利,对于大明而言,怕是有灭顶之灾了。

鉴于此,于谦火速调整了六十多名将官,并且大胆用从大同前线的败退之将石亨等人,传檄河南、山东等地兵马入京勤王,并在京畿一带调集了足够的粮草,用于长久守城。在京外布防方面,于紫荆关、居庸关分别布置了一万余人作为外围防御。层层设卡的作用就是拖延了瓦剌也先大军的进攻速度,当也先出现在京城德胜门时,于谦的布防正式结束,北京保卫战同时打响。

瓦剌南下的目的就是想趁明朝士气低落的时候一鼓作气拿下京城,现在明军已然不是五十天之前的状态了,本就没有围城打援经验的瓦剌,开始撤退,明军顺势追击,斩杀瓦剌残军约三万余人,北京保卫战取得彻底胜利。英宗北狩,孙太后立即钦命郕王朱祁钰监国并下定决心固守京城,这在当时都是需要相当的战略勇气的。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对于大明王朝的意义更是无需多言,这两大正确的部署,也是显示了孙太后卓越的战略眼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隋朝安义公主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李渊父子曾向她称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安义公主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隋文帝继位初期便遭受外敌四面入侵,形势十分严酷,其中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最为强大,势力远达中亚,因此突厥成为隋文帝重点反击对象。隋文帝除了给予突厥经济制裁和军事反击之外,还派出心腹大臣虞庆则去突厥进行离间策反

  • 平原公主是什么身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平原公主的文章。公元383年,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被谢玄为首的北府军击败。苻坚战败后,内部纷纷叛乱,一统北方的前秦被分裂成多个政权,苻坚也惨死。公元384年,曾经劝苻坚南下攻晋的慕容垂反秦复国,建立后燕。其族人慕容德也跟着反叛,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复封其为

  • 李渊人生中的贵人为什么是隋文帝 杨坚是如何成就李渊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李渊和隋文帝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到李渊,唐朝的祖师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出身于北周的一个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开元黄年,杨坚谋反,北周静帝被迫禅让,杨坚称帝,即隋文帝,隋朝建立。《旧唐书》有云:隋受禅,补千牛备身。也就是说,隋文帝任命李渊为皇帝的禁卫武官,当

  • 宇文邕对小丽华爱屋及乌 宇文邕为什么还把她嫁给杨坚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宇文邕嫁小丽华,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虽然小丽华是般若和宇文护的亲生女儿,后来由般若妹妹伽罗代为抚养她的女儿,那时候伽罗还没嫁给杨坚,跟宇文邕还是一对,宇文邕爱伽罗自然对小丽华是爱屋及乌了,甚至把小丽华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对待,反而宇文邕疼爱小丽华比自己的儿子宇文赟更多,宇文

  • 蹇硕是什么人?东汉最有权势的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蹇硕是什么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宦官干政之祸,以东汉、唐、明三朝为甚,就东汉而论,宦官不仅肆意干涉朝政,甚至还开始掌握兵权,进而获得废立皇帝的权力,俨然成为帝国的“太上皇”,汉灵帝时期的大宦官蹇硕,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蹇硕之所以能从一介小黄门跃升为军队实际上的最高统帅,

  • 为何说朱三太子是康熙帝的心魔?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为何说朱三太子是康熙帝的心魔,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封建王朝的494位皇帝之中,论文治武功,康熙帝绝对能够排进前十之列,作为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他8岁登基,在位61年,期间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扫清朝入关之后的不稳定因素,其中擒鳌拜、平三藩、

  • 宇文邕不死杨坚就不能建立隋朝 事实确实如此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对宇文邕和杨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宇文邕是西魏权臣宇文泰的第四子,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从小聪慧过人,十二岁时被封为了辅城郡公。宇文护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这时宇文邕才17岁,但朝中大权仍在宇文护手中。宇文邕吸取两位兄长的教训,表面上与宇文护

  • 大明朝朱慈焕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朱慈焕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一生勤政爱民,宽大仁慈。如此仁慈的康熙,却凌迟了一位手无寸铁的七十五岁老人。康熙的这一做法,让今天的我们觉得康熙只是假仁慈,或许在政治家的眼中永远没有仁慈。康熙凌迟的这位老人是崇祯帝的第五子朱慈焕。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后,

  • 清朝第九位皇帝咸丰帝,有心拯救国家却也无能为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咸丰帝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zhǔ),慈禧的丈夫,清朝第九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同时也是清朝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他被老爸道光帝遗诏钦定为接班人,可是他并不是道光皇帝最宠爱的皇子,其六弟

  • 北周与陈朝多次爆发战斗 杨坚是如何在四个月内统一南北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杨坚建立隋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表面上看,隋军只用了不到四个月就灭亡陈朝,结束了数百年的南北分裂;但实际上,隋文帝君臣为此早已策划、准备了远不止四年。征北稳南,杨坚对陈朝的麻痹战略在杨坚篡位前,北周与陈朝间多次爆发战斗。南朝国土面积虽小,但陈霸先以武力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