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名将江东之虎孙坚此人能力究竟如何

东汉名将江东之虎孙坚此人能力究竟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688 更新时间:2024/1/16 9:07:58

孙坚,生于155年,卒于191年,东汉末年名将,三国中吴国的始祖,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在三国中,不要只知道曹操、刘备、诸葛亮,还应注意其他的英雄,比如勇猛、重情义、有个性的孙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坚被称为第一位江东之虎,他与他的两个儿子孙策孙权被称为世之虎将。孙坚出生时就带有奇幻色彩,他们家的祖坟都散发奇光,引来不少人的围观,称他以后必定是为人才。果不其然,少年时的孙坚随父外出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勇气就吓退海盗,还徒手缉拿海盗,这样的事迹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孙坚被郡里任命为校尉。喜平元年,会稽郡人许昌和其子许韶在民间兴风作乱,自称皇帝,孙坚召集民兵,一举歼灭了这股势力。朝廷得知孙坚的事迹,被任命为县丞,而后的几年,孙坚任数次县丞,每到一处,得到百姓的称赞和爱戴。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来势凶猛,波及整个中原,东汉统治摇摇欲坠。孙坚立刻召集众兵数千人,在四处讨伐黄巾军。黄巾军占领宛城,孙坚勇猛冲锋,第一个到达城墙,士兵一鼓作气,攻下宛城,将黄巾军打的落花流水,这次立功,孙坚被任命为别部司马。之后的几年里,孙坚得到朝廷重用,四处平定乱党,屡建奇功。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开始执行暴政。朝廷兴起各股势力讨伐董卓,其他人都屡战屡败的时候,只有孙坚攻入洛阳,江东之虎也由此而来。乱世出英雄,孙坚从出生,就注定他的不平凡,此等英雄应该被后世牢记。

孙坚武力

孙坚年少时候,就已成为江东一带的知名人物,后来人称孙坚为“江东猛虎”。孙坚在军事作战能力上有很高的成就,在讨伐董卓时候,董卓对孙坚都要忌惮三分。孙坚十七岁的时候,和父亲乘船去钱塘,半途中看见了猖狂的海盗在拦截过往的船只。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后,一些装有货物的船都不敢贸然前进。孙坚见此后,便信心十足地对父亲说,自己有能力抓捕者十来位海盗。父亲根本不相信孙坚的话,还劝诫孙坚不要惹事。孙坚手提大刀朝岸边走去,随即他指挥着岸边的人做了战斗部署。海盗们以为官兵要来抓他们了,急忙舍弃了货物驾船逃跑。孙坚乘胜追击,斩杀了一名海盗。由此,孙坚名声大震,当地的郡守知道孙坚这一事迹后,推荐他为郡府的校尉。由此可见孙坚的武力比较卓越。

公元184年,各地爆发了黄巾军起义,黄巾军每攻击一个地方就会打砸抢烧。他们将郡县的官员都大肆的杀死,还将府衙烧掉。随后,孙坚组织了一支千人军队跟随首领讨伐黄巾军。孙坚在战场上勇猛无敌,有时候孙坚只顾杀敌而忘了自己的生死。一次,孙坚和黄巾军展开斗争之时,孙坚打败了黄巾军,他借此机会乘胜追击。结果,孙坚一人冲入了敌人队伍,因受到黄巾军大部分士兵对付,孙坚失败坠马。孙坚手下士兵们都不知道孙坚所在何处,幸亏他的坐骑回来带领将士们前去寻找孙坚,才将他带回。孙坚养了十来天后,再次穿上战袍,冲在战场前线。

孙坚怎么死的

孙坚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将领,他为三国东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孙坚用猛果敢,骁勇善战,吕布曾败于孙坚之手。纵观孙坚的征讨生涯,他讨伐董卓,斩杀了华雄,打败了吕布,立下了很多战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董卓对孙坚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孙坚在带兵作战方面十分有天赋,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对手。但是,孙坚在三十七岁的时候被乱箭射死,结束了自己灿烂而又短暂的一生。

公元191年,袁术让孙坚率兵攻打荆州的刘表。刘表得知后,派遣了军中的黄祖在樊城和邓县之间与孙坚展开战争。孙坚所向披靡,黄祖很快地就被孙坚击败,孙坚见黄祖率兵逃亡,孙坚立马率兵追击。孙坚率军渡过了汉水,得以包围了襄阳。刘表下令将士紧锁城门,不与孙坚对战,到了夜间时,刘表让黄祖悄悄地募集士兵,准备与孙坚展开第二次大战。黄祖带兵回来后,两军交战,黄祖依然不敌孙坚,率兵逃到了岘山之中。孙坚也跟追击黄祖到了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只带了大约三十来名士兵,刘表手下另一员大将吕公早已在草丛中埋伏等待孙坚的来临。

由于孙坚的马迅猛敏捷,孙坚只身一人进入了密林中。孙坚看到了吕公,俩人交战了数十回合。只要两匹战马一贴近,吕公便驾马逃到山路中去。孙坚对吕公穷追不舍。孙坚打算驾马朝山上走时,突然听到一声敲锣的声音。山上的石头不断向孙坚飞来,树林中有刘表的队伍朝孙坚发射箭,孙坚身体中了很多箭,人和马当场死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窦漪房悲痛:汉文帝到死都要保护的女人不是她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文帝爱窦太后吗,馆陶公主为什么恨窦漪房,历史上的汉文帝喜欢窦漪房吗

    窦漪房以家人子的身份进入汉宫,一步步走向皇后宝位,她的聪明才智与美貌是如庸置疑的。历史上的窦漪房是得汉文帝的宠爱没错,但并非《美人心计》中所描述的那样,汉文帝对窦漪房的宠爱是一成不变的,试问这世间有哪个皇帝能够用情专一,汉文帝也不例外。网络配图窦漪房是个美人又有心机,她聪明才慧,汉文帝又怎会不宠爱。

  • 她是权倾朝野的女宰相 地位竟仅次于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宰相是哪个朝代出现的,武则天世界霸主,宰相官职

    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政治家莫过于武则天,其实,说到女政治家可不止于武媚娘这一位,还有另外一位铁腕女宰相——上官婉儿。这位美女宰相虽然没有明确的封号,但是却手握实权,遗传了其父的文学天赋,既有学识,又有玩弄权势的能力,是武则天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网络配图上官婉儿也有出身卑贱的过去,她的爷爷因为站错

  • 韩信若称帝 楚汉之争将成三国鼎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楚汉传奇韩信喜欢谁,韩信叛变刘邦了吗,韩信三分天下

    易中天在评历史人物时曾讲过韩信,说他为什么不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是因“妇人之仁”。也还有一些别的人的论说,多归之于韩信主观上没有准备三分天下的决心、意志或缺乏政治头脑等。这些说法对吗?按当时情况看,没有出现“三国”,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韩信思想中充满了“妇人之仁”之类愚蠢想法,而失去了良机;另一种

  • 武则天立嗣之谜:最想让谁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儿子,武则天之墓在哪里,武则天为什么不传位给太平公主

    候选人——武承嗣最初的时候,武则天确实倾向于武承嗣。为此,她将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的宰相岑长倩、格辅元诛杀。另一方面,对武承嗣、武三思,武则天也是心有忌讳的。这两位侄子的父亲--即武则天的异母兄武元爽与武元庆,曾在武则天幼年时欺负武则天母女,武则天当权后,将他们流放于偏远地带,二人均忧虑而死。可以说,

  • 李渊父子能够逐鹿中原最终登上帝位竟是因为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渊为何愿意退位,逐鹿中原的人是谁,逐鹿中原的中原是哪里

    隋朝末期,天下局势一片混乱。国内,许多将领都拥兵自重,起兵反隋,希望能够在这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而隋朝境外,突厥突然崛起,始毕可汗继位后,突厥的实力达到了巅峰,周边的许多国家都纷纷向突厥称臣,就连隋朝境内的刘武周,王世充等人也纷纷向突厥示好,俯首称臣,希望能够得到突厥的支持,从而成就一番事业。网络配

  • 蜀汉灭亡后抵抗到最后的人不是姜维 而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姜维是魏国还是蜀国,姜维为什么对蜀国忠心,姜维没见过刘备

    说起来很诡异,笔者若提起黄皓、阎宇大概不少人都听说过,这两位在《三国演义》中出现,是蜀汉后期有有名的大奸臣。这俩人蛊惑刘禅,败坏了蜀汉江山,却也因此被后人记住了姓名。然而,蜀汉后期有一位“战神”一般的将军,却因为没被写进《三国演义》而被后人遗忘。他就是罗宪。罗宪,字令则,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官拜巴东太

  • 珍妃被囚禁大揭秘:不为新政因卖官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真正的珍妃照片,小德张回忆珍妃,历史上被打入冷宫的妃子有哪些

    历史真相并非如此简单。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92辑里,清末名流商衍瀛撰写的《珍妃其人》,却给出了我们不同的一个珍妃--不为新政而因卖官,因此才被囚的珍妃。珍妃也曾是慈禧的宠儿1889年,对光绪皇帝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他大婚了。本该是高兴的事,光绪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因为选个啥样的媳妇,他

  • 蜀汉后期:诸葛亮为什么不敢夺权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会称帝吗,蜀汉一小兵,诸葛亮北伐成功篡位

    汉末称王称帝的人比比皆是,后主又是个阿斗皇帝,他诸葛亮作为一个权相,对皇位这个普天之下最大的权力宝座有觊觎之心也在情理之中,当然诸葛亮是个城府极深之人,在功业未建,自己势力尚未巩固的情况下,他是断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轻举妄动的,可以试想一下,倘若北伐成功,汉室“光复”,诸葛亮以盖世之功而登上皇帝宝

  • 独家揭秘:女流之辈慈禧为什么能够独掌大权?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为什么没人能推翻慈禧,独掌权柄,慈禧怎么才活到73岁

    客观原因慈禧之所以能成为慈禧,首先因为她生了一个儿子。母以子贵,这是后宫的真理。不仅如此,命运对她更大的垂青是:咸丰皇帝就这么一个儿子。换句话说,慈禧的儿子命中注定就是未来的皇帝,慈禧命中注定就是未来的皇太后。这一点,是慈禧的根基。没了这一点,纵使慈禧有万般能耐,也无处施展。其次,咸丰的悲催,给了慈

  • 八千灭十万 一战天下定!他才是三国第一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奠定天下三分的一战,秦灭六国最惨烈的一战,鬼灭一战封神

    袁曹官渡之战,是后汉三国时代影响巨大的一场战役,这一战是当时黄河流域最强大的两大势力之间的战略决战,其胜败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格局和历史走向。在《三国演义》中,这场著名的战役被写成是袁绍七十万对曹操八万,双方兵力比例接近9比1。但在历史上,曹操面对袁绍的劣势其实更加明显,《三国志》记载,在官渡之战最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