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铁腕打老虎三部曲 谁被活活打死?

朱元璋铁腕打老虎三部曲 谁被活活打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958 更新时间:2024/1/1 12:56:20

朱元璋在上演法不容情、大义灭亲的同时,也上演了法不容众、大义灭臣。他上任后,立刻展开了打老虎三部曲。

一是在处理小案时,突出一个“快”字。

名案解析:朱亮祖案。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开国大将朱亮祖受命出镇广东,朱是武将出身,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他放纵军士胡作非为,欺压良善,搞得天怒人怨。本来像朱亮祖这样的人是没人敢管的,但偏偏碰上了一个性格耿直的县令道同,此人是蒙古族,以至孝闻名。道同执法严明,严惩地痞恶霸。朱亮祖到广州后,很快与恶霸沆瀣一气,把广州搞得乌烟瘴气。番禺城中有一群流氓地痞,欺行霸市。有一天,道同布好眼线,一举将他们抓获,又从他们口中得知其为首者,一并抓来枷在大街上示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一些漏网之鱼找到朱亮祖,求他出面搭救。朱亮祖本身就是流氓,他对朱元璋的性格还是有所了解的,不敢把地方政府怎么样,就让人将道同召至府上,设酒食款待,席间委婉地请道同放人。以道同的脾气,自然不同意,他历数了这些人的罪恶,然后对朱亮祖说:“大人以侯爵之尊,出镇南疆,应当抚慰百姓,除霸安民,不要受小人蛊惑。”一席话将朱亮祖弄得哑口无言。

网络配图

朱亮祖见道同一个七品县令竟然不买他的账,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第二天早晨,朱亮祖亲自带人砸开枷锁镣铐,将那些地痞恶霸抢走释放。老朱依然余怒难息,没过几天,他借地方官员拜见的机会,诬陷道同礼节不周,对其进行了严厉责打。朱亮祖有个罗姓爱妾,其兄弟天天带着一群恶奴在街上游荡,寻衅滋事,掠人田宅,抢人妻女成了家常便饭。百姓告发罗氏兄弟的状纸堆满了道同的书案,一些人更是拦轿哭诉。道同十分棘手,知道只要自己一动手,朱亮祖便会出面干涉,但想到受害百姓,就决心再与朱亮祖斗一次。经过周密调查,道同秘密逮捕了罗氏兄弟,将其关入县衙,并派人严加看守,没想到朱亮祖这次更绝,直接调集军队冲进县衙将罗氏兄弟抢走了。道同仰天长叹,他知道凭自己的力量是斗不过朱亮祖的,但已经没有退路了。与其束手待毙,不如主动出击,道同连夜写好奏章,派人秘密送往京城。不料,朱亮祖有个很聪明的幕僚,他说:“按道同的脾气,他会冒死上疏的。大人,不如先发制人。”朱亮祖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弹劾道同傲慢无礼,立刻让人拟好奏章,派人快马送往南京。结果,朱亮祖的奏章率先送到朱元璋处,朱元璋非常吃惊,在奏章中加了“目无官长”的罪名,当即批了“斩立决”,派使者去广东执行。朱亮祖派人买通了使者,弃船登陆,乘六百里快马,昼夜兼程,迅速赶到广州,将道同斩首。几天后,道同的奏章也送到了,道同奏章字字血声声泪,朱元璋恍然大悟,方知受了朱亮祖的蒙蔽,于是,立刻派人追回诛杀道同的上谕,并调道同入京。但一切都晚了,使者回来称,道同已死。朱元璋怎么想,都不大对劲儿,照常理推算,前道命令应当能够追回,他知道一定是朱亮祖从中作祟,便再次派人赴广东捉拿朱亮祖父子进京。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九月初三,朱亮祖父子被押到南京。朱元璋满脸怒气,朱亮祖双腿一软,就跪了下去,膝行向前,不住地以头撞地,请求宽恕。朱元璋怒火中烧,命武士对其进行鞭打。武士们早就从朱元璋的表情读出结果,于是,加重了鞭打力度,不一会儿,朱亮祖父子气绝身亡。

在这件事上,朱元璋快刀斩乱麻的风格体现无疑。

二是在处理中案时,突出一个“狠”字。

名案解析:空印案。

案发生在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过程可表述为:当时朝廷规定,户部(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须每年审核各地方政府例行上报的财务报表,且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合,立即作废重报。于是,各地进京申报报表的财务人员为了少折腾,就便宜行事,在进京时携带多份盖好了本地公章的空白报表,以便在与户部反复核对数字后,即可重新填制。

而造成“空印”的原因是,当时的通信、交通工具还不发达,汽车、火车、飞机统统都没有。因此,远的省份来回一趟京城需要一二个月甚至数个月,且不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一旦报表数据有误或是稍有纰漏,又得“从头再来”。长此以往,各地财务部门苦不堪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就出了这个对各方都有利的“空印”招数,并为各方所默认接受。

网络配图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头,朱元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知道了这件事后,认为这是个官员相互勾结、徇私舞弊的惊天大案。户部对地方政府报表的审核,是当时朝廷(朱皇帝)规定的制度。执行制度“没有任何借口”,必须无条件执行。制度执行中有困难、有弊端,也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审批认定后方可“变通”,绝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否则即是违规,违规则必受惩罚。为此,朱元璋震怒了,下令将全国十三个省、一百四十一个府、一千多个县的主印官(一把手)共一千三百多人(其中包括监督不力者),不论清贪良莠全部处死,副职以下官员打一百棍,充军流放。

在这件事上,朱元璋铁腕整治的特点展现无疑。

三是在大案上,突出一个“准”字。

名案解析:郭桓案。

事件起因: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户部侍郎(财政部副部长)郭桓贪污,并检举其贪污行为如下:

第一条,挪公款。应天、镇江等五个州、府,是朱元璋最早的根据地,也就是“红色老区”。由于老区人民长期“无私支援”朱元璋的军队南征北战,为了回报这份恩德,朱元璋决定免除这些地方所有民田的夏税秋粮,官田则减半征收。但是,到了征税的时候,这些州县几十万官田的夏税秋粮,竟无一粒收缴上仓,全部被郭桓等人勾结地方官员,私自瓜分了。第二条,吃回扣。户部本该收浙西地区的秋粮450万石,郭桓却只收了60万石粮食和80万锭银钞。这些银钞可以抵200万石粮食。剩下的190多万石粮食,就被郭桓伙同当地的官员私分了。第三条,乱收费。以郭桓为首的贪官污吏在征收皇粮国税时,巧立名目,扰民害民,收取的费用五花八门,多如牛毛,比如:车脚钱、水脚钱、口食钱、库子(即仓库保管员)钱、蒲篓钱、竹篓钱、沿江神佛钱(运输官粮的时候需要求神拜佛,以保佑官粮押运平安的钱)。第四条,收红包。郭桓等人收受应天等地富户徐添庆等人的贿赂,私自免除他们的马草(战马所需的草料),将负担转嫁给已经交纳马草的安庆百姓。第五条,假充真。郭桓还搞纳粮入水、纳豆入水的勾当——每年都有一些奸诈的大户,伙同仓库官在豆、粮中拌水,以增加斤两。每间仓库容量不下一万余石,往往只因为一户刁民掺水,结果就导致官粮经湿热一蒸而全仓坏掉。

网络配图

对于这个举报,引起了朱元璋的高度重视,他立即成立了以国家检察院副院长(右审刑)吴庸为组长的郭桓案专案组。专案组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后,很快向朱元璋汇报了调查结果:郭桓等人几年之内连贪污带盗卖再加上掺水毁掉的官粮,总共造成了2400万石粮食的损失,而这相当于当时整个国家一年的收入。

结果,朱元璋震怒之下,郭桓等主犯们的脑袋很快就搬了家。

与此同时,朱元璋采取铁血措施,还对他们的同党追查。结果在严格的追查之下,朱元璋发现,几乎所有六部的官员都成了郭桓的同犯。其中包括文化部部长(礼部尚书)赵瑁,司法部部长(刑部尚书)惠迪,国防部副部长(兵部侍郎)王志,建设部副部长(工部侍郎)麦至德等部级高官显贵,下面的臭鱼烂虾小喽啰更是数不胜数。

古语云“法不责众”。但朱元璋先生不信这一套,他下令:该杀的都得杀!此案过后,中央各部里都只剩下寥寥可数的几个扫厕所的清洁工,部长差不多成了光杆司令。这种场景,在中国历史上是绝对空前绝后的。在这件事上,朱元璋“雷厉风行”的个性显现无遗。

总之,朱元璋当政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成果辉煌。最后,不得不搞出“戴死罪、徒流罪办事”的“新生事物”,就是贪官被判了死刑、流放,但还没有马上执行的,可继续留任办公,公务办完后再杀、再流放。堂堂衙门,竟出现了堂上犯人审犯人的奇观。

网络配图

后来,文武百官上朝时有“两怕”:一怕朱元璋的玉带;二怕御史官的绯衣。朱元璋上朝时若将玉带高挂在胸前,上朝的百官便一块石头落了地,皇上今天情绪不错,没有什么大碍。若是朱元璋将玉带揿在肚皮下面,文武百官则个个噤若寒蝉,胆战心惊,因为这是朱元璋要下决心大开杀戒的预兆,当天准有大批官员掉脑袋。而监察都御史上朝时要是穿上绯衣,便意味着在皇上面前要弹劾官员,指不定轮上谁倒霉。所以,文武百官上朝时格外留神“玉带”和“绯衣”这两件东西,只要有其中一件出现,上朝的官吏无不战战兢兢,心惊肉跳。

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到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元璋与百姓密切配合,严厉打击贪污腐化。那个时候,几乎无日不杀人。在洪武时代做官,真的是一件极为危险的勾当。传说当时的京官,每天清早入朝,必与妻子诀别,到晚上平安回家便举家庆贺,庆幸又活过了一天,当真印证了“伴君如伴虎”这句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戚夫人变成“人彘”的罪魁祸首:刘邦的不负责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戚喜冰是戚夫人吗,戚夫人欺负吕后,戚夫人的下场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在刘邦死后,把他生前最喜欢的一个“妾侍”戚夫人砍去手脚四肢,还挖掉了她那双迷人的眼睛,毒哑了她,把她扔在厕所里让她自生自灭,后来称戚夫人的刑罚为“人彘”在现代来说实在是太残忍了,估计大家都会骂吕后是个恶毒的女人,可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刘邦而起的。网络配图那时候的刘邦已经快五十了,但

  • 让辽军惧怕的杨六郎为何得不到升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六郎告御状,杨六郎挂帅,杨延辉结局

    历代杨家将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但是据史所载,杨延昭应为长子。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朗外,还有延玉、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杨六郎是不是郡马爷杨延昭生于958年,死于1014年,是杨家将中唯一生卒年月都有记载的人物。杨延昭起初叫延朗,后来因避道士赵玄朗之讳而改为延昭。

  • 专注罢工三十年的奇葩皇帝这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上让你唏嘘的十个人,清朝活的年龄最大的人是二百多岁,罢工怎么处理

    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史,性情怪异的皇帝不胜枚举,而偏偏在这些皇帝中,却有一位皇帝辍朝不政时间近30年,放在现在就是妥妥的头号宅男,光荣的登上一项史上皇帝之最。历史学家和百姓对这个皇帝的评价只有一个字“懒”,他就是明朝16帝中的“懒神”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

  • 光绪皇帝两次扫黄内幕 为何青楼女子一个不留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光绪是个好皇帝吗,雍正死前拉黄帘子的原因,大明风华为什么杀太皇太后

    从咸丰之末到光绪之初,这中间不过一二十年的时间,让八大胡同积攒了经验,积蓄了力量,网罗了人气,吸纳了势力,而羽毛渐渐丰满起来。这真是它的爆发期,像暴发户一样迅速地发达起来了。于是,八大胡同,觉得自己有了底气,有了资本,不满足于眼前的地位和态势,想要发展、扩充自己的地盘,更想把原来老北京在东西城曾经占

  • 诸葛亮死后, 刘禅为什么仍能做了近三十年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当了多少年皇帝,诸葛亮死后刘禅的态度,诸葛亮死后多久蜀汉灭亡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仍能继续领导蜀国30年,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就单凭能让皇权维持这么长时间而又没出什么大乱子这一点看,刘禅并非如史评那么昏庸。刘禅,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刘备的长子。公元223年刘备病故,刘禅继位,史称刘后主,领导蜀国41年。在刘禅漫长的政治生涯中,“贵人”不断,先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 康熙为何把皇位传给了雍正, 而不是贤明的老八?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是把皇位传给雍正的吗,康熙为什么不立八皇子,康熙如果传位给老八

    大家都知道康熙帝把清朝管理得国盛民安,盛世和平,不过后期也因为几个皇子争皇位而让康熙帝焦头烂额,最终皇位传给了皇四子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要说诸皇子当中,胤禛并不是最出色的那个,当时十四阿哥、八阿哥都是上乘人选,为什么康熙偏偏就选中了皇四子呢?网络配图因为还有一些史籍给出了不同的情况,《大义觉迷录》

  • 岳飞死是因为鲁莽 情商低?别再被忽悠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岳飞真的是死于情商低,岳飞真的情商低吗,岳飞为何必死无疑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倭奴血!”一曲满江红,岳飞忠义的形象尽出!现在网上流行说,岳飞为什么会被风波亭害死?网络配图是因为他正直,廉洁,不通人情,情商低!不贪不占皇帝怎么会信任你!又或者说岳飞你老想着迎回二圣,当真皇帝怎么可能放过你,你是要我赵构下台啊!要知道,岳飞出身农家,可以说一穷二白起家。如

  • 唐敬宗李湛到底有多贪玩?他为什么年仅18岁就去世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敬宗为什么被杀,唐敬宗李湛简介,唐敬宗李湛为何18岁就死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唐敬宗李湛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唐朝史上的第十五位皇帝唐敬宗,按照现在的标准唐敬宗还未成年便死去了。年仅十八岁,在位时间也只有短短的三年,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唐敬宗为什么这么短命呢?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其实

  • 历史上真实的弘瞻是什么身份?他为什么会过继给果亲王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庆余年是真实历史吗,赵盘真实身份历史,历史上的周莹原型

    对弘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爱新觉罗弘瞻是雍正帝的第六子,不过后来过继给雍正的十七弟弟果亲王允礼,名义上他已经是允礼的儿子了,这也在剧中和小说中引出了无限的遐想,但是窃以为那些事情都是不可能发生的,都是读者和观众一厢情愿罢了,我们转入正题,弘瞻是弘历的六弟,弘历

  • 有诸葛亮辅佐的刘禅,为何在位41年中不曾位刘备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真的是为了匡扶汉室吗,诸葛亮死前对刘禅说了什么,刘备临死前为什么要防诸葛亮

    三国时期,尽管表面上是3方对峙,但事实上不论是人数还是质量,曹魏与东吴都要比蜀汉强太多。尤其是刘备战败返回白帝城后,整个蜀汉都面临非常危险的境遇,在夷陵一战中,蜀汉损失四万精兵,长江北岸的一万防守军全部投降魏国。三年前关羽痛失荆州,刘封又接连失守三个郡县,细细算来刘备损失的兵力至少在十万以上。下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