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法正与郭嘉都是谋士,他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三国时期法正与郭嘉都是谋士,他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005 更新时间:2024/1/19 22:31:34

所谓乱世出英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庞统法正的传中最后总结到“正其程、郭之俦俪邪?”这句话是说,法正与曹魏的程昱郭嘉非常类似,其实在我看来,法正之于刘备,正如郭嘉之于曹操,他们两人有四大相似之处。

一、与主公一见钟情,君臣相得

先说郭嘉,郭嘉一开始投奔的人是袁绍,可是郭嘉看出袁绍不能成事,于是离开了袁绍。经过荀彧推荐,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公啊!”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的军事参谋—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法正和郭嘉的经历很像,法正是因为避乱投靠刘璋的,但法正在刘璋身边十几年的时间,郁郁不得志。张松推荐法正作为益州代表去见刘备,结果两人一见如故。刘备见到法正后,“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法正觉得刘备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后,遂与张松密谋协规,决定暗中戴奉刘备为主。

自从法正和刘备相遇,那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曹操最喜欢听郭嘉的话,刘备最喜欢听法正的话,汉中之战过程中,刘备有一次打急眼了,不避箭矢,众将劝谏刘备根本不听,法正看见了,自己挡在刘备身前,刘备吓得忙说“孝直避箭”,和法正一起撤了下来。

二、擅长奇谋,剑走偏锋

如果说荀彧、诸葛亮是堂堂正正的大战略家,郭嘉和法正则是擅长奇谋,喜欢剑走偏锋,所以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郭嘉最经典的自然是劝曹操北征乌桓,彻底消灭袁家势力,当时曹操手下都认为应该南下征刘表,只有郭嘉坚持北征乌桓。

法正帮助刘备夺取益州、汉中,可以说功劳仅次于诸葛亮。最经典的自然是劝刘备取汉中,然后在定军山之战,设计让黄忠阵斩夏侯渊,一举定乾坤。曹操听说夏侯渊被杀,得知是法正的计谋后,说道“我就知道刘备没有这样的谋略,一定是有人教他的!”

三、私德欠佳,被人举报

郭嘉有“鬼才”之称,但是不太注重个人品德,率性而为。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

刘备夺取益州后,法正在外掌握着益州首府蜀郡的行政大权,在内仍然经常为刘备出谋划策,是刘备的主要谋士。法正性格恩怨分明、睚眦必报,掌握大权后,曾经对他有过小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顾,他有过小矛盾的人都加以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向诸葛亮告发,希望他能够禀报刘备,不要让法正作威作福。而诸葛亮深知法正是深得宠信的肱股之臣,劳苦功高,因此不加过问。

四、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公元207年,平定北方回师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曹操非常悲痛,对荀攸等人说,你们的年龄都和我差不多,只有奉孝最小,我本来希望把自己的后事托付给郭嘉的。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赤壁之战后,曹操慨叹,如果郭嘉还在,自己不会失败。

公元220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一连哭泣数日,随后追谥他为翼侯(刘备生前唯一一个有谥号的大臣)。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后,诸葛亮感叹:“如果法正在,一定能阻止刘备东征;即使不能阻止,也不会败得这么惨啊!”

曹操喜欢郭嘉,刘备喜欢法正,并不单单是喜欢他们的才华,更重要的是他们性格相近、意气相投。所以曹操、刘备最听郭嘉、法正的建议,因为他们个人感情更好,法正和郭嘉何其相似,实在令人感觉非常神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于頔:唐朝时期宰相,虽有政绩,然益横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政绩有什么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

    于頔(dí)(?-818年), 字允元,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宰相,北周太师于谨七世孙。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于頔出身河南于氏,始以门荫补千牛,调授华阴尉。建中四年以摄监察御史充入蕃使判官。迁司门员外郎兼侍御史,充入蕃计会使。历长安令、驾部郎中。贞元七年出为湖州

  • 袁滋:唐朝时期宰相、书法家,书迹传世极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十大宰相,黑衣宰相,唐朝三大书法家

    袁滋(749年-818年),字德深,蔡州郎山人,郡望陈郡扶乐(今河南太康)。唐朝官员,书法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陈郡袁氏。唐容管经略使元结内弟,经荐引入仕,授试校书郞,官终湖南观察使。工书法,《旧唐书》称其“工篆籀书,雅有古法”。书迹传世极少。曾奉命出使南诏

  • 后世对杜黄裳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名人对苏轼的评价,世说新语中嵇康故事,对陶渊明的看法和评价

    杜黄裳(738年-808年),字遵素,京兆郡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时期宰相,京兆司录参军杜绾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黄裳出身京兆杜氏,进士及第,进入郭子仪幕府,担任朔方军从事,历任侍御史、太子宾客、太常寺卿。顺宗时期,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唐宪宗继位

  • 杜黄裳:唐朝时期宰相,极力主战,主张削藩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宰相列表,宰相制度的弊端,宰相制度存废的看法

    杜黄裳(738年-808年),字遵素,京兆郡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时期宰相,京兆司录参军杜绾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黄裳出身京兆杜氏,进士及第,进入郭子仪幕府,担任朔方军从事,历任侍御史、太子宾客、太常寺卿。顺宗时期,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唐宪宗继位

  • 韦执谊任相期间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韦执谊之墓,宰相韦执谊为徙它曹,有关毛遂的成语故事

    韦执谊(764-812年 ),字宗仁,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时期宰相,二王八司马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执谊出身于京兆韦氏龙门公房 ,聪俊有才,进士及第,起家右拾遗。历任翰林学士、南宫郎、吏部郎中,与唐顺宗宠臣王叔文交好。永贞元年(805年),拜中书

  • 朱棣是以什么理由发动靖难之役的?他为何能成功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有多喜欢朱瞻基,朱棣怎么起兵成功的,靖难之役朱棣有多少兵

    在建文帝时期,发生了一次较为著名的内战——靖难之役。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当皇帝是必须要有法理依据的,没有法理依据,朱棣就算打到了南京城,他也是无法说服大家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凭力量大就可以推翻皇帝,自己当皇帝的话,那皇权社会不就乱套了吗?朱棣虽然通过造反当了皇帝,但是他自己不能

  • 盘点汉朝六位以寡妇身份再嫁,最终母仪天下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武帝最后一个女人叫什么,汉武帝最爱的女人是谁,为什么娶妻不娶活汉妻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5年。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电视上面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听起来烈女、忠臣的气节令人敬佩,

  • 唐朝中期名将李光弼在战场上是怎么出奇制胜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抗击突厥的名将,出奇制胜的意思解释,唐朝借兵灭国的将军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唐朝中期名将李光弼的故事。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范阳(治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平卢(治今辽宁朝阳)、河东(治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讨宰相杨国忠为名,从范阳发兵十五万,南下反唐。次年,

  • 历史上曹丕的一生有多少儿子?为何大都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甄宓曹丕,曹植是谁的儿子,曹睿是曹丕亲生的吗

    曹丕,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魏文帝曹丕是真正意义上曹魏的第一任皇帝,他生于公元187年,死于公元226年,年仅40岁。曹丕一生有10个儿子,其中9个都没有活过40岁,这实在是非常蹊跷的一件事。曹丕的长子是魏明帝曹

  • 刘璋与刘表都是汉室宗亲,他们的能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秀真是汉室宗亲么,刘璋刘表为什么不勤王,刘表为什么是汉室宗亲

    汉末诸侯中,汉室宗亲其实占了半壁江山,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汉室宗亲除了刘备都是窝囊废,曹操把他们评得一文不值:“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曹操这就有点目中无人了:刘表活着的时候,无论是孙坚还是孙策,都占不到荆州的便宜,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