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谋士那么多 张良为何会被称为智谋的典范

历史上谋士那么多 张良为何会被称为智谋的典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396 更新时间:2024/1/21 1:18:56

对张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良为啥被后世称为智谋的典范?

在真实的历史上,相对于专精政务的诸葛亮,西汉开国功臣张良才是智谋的象征。毕竟,“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已经成了谚语;“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最早也是出自刘邦对张良的夸赞;“吾之子房”,更是后世君主对智囊的最高评价。

但是,如果说张良只是聪明,那就太贬低他了,用“智慧”来形容他才更恰当。在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上,张良的两大素质无人能及:

其一,原本抱着复仇心态的他,能够审时度势,以更高的格局,转而选择复仇对象的政治理念;

其二,能够抵御富贵、权势的诱惑,大功告成后立即急流勇退。

在刘邦的团队中,张良是个异类。

他是贵族后裔,跟刘邦那一伙泥腿子素不相识,与同为六国勋贵的项氏反而有交情(项伯);

他原本致力于谋杀秦始皇、替韩国复仇;大泽乡起义爆发后,他首先考虑的是投奔楚国贵族景驹。但在半路上遇到刘邦后,由于对方善于纳谏、领悟力过人,张良立即改变主意,决心为这个出身平平、实力弱小的草根枭雄服务。

光从这两点就能看出,张良虽出自贵族,但与其他迫不及待寻求阶层特权、党同伐异的圈内人相比,他在乱世中的追求更加纯粹:更看重实现自我价值。在人才观上,他已经跳出了阶级的局限,在那个时代极为难得。

张良一生为刘邦提供了无数计谋,具备战略性高度的,有以下四项:

第一,妙计进关中。公元前207年6月,进军关中途中,面对退守宛城的南阳郡守,心急的刘邦一度计划绕道而行;张良则及时点出了这种“跳城”思路的危害性,避免队伍掉入被前后夹击的危险。抵达崤关后,面临扼守险要地形的秦军,张良攻心为上,首先利诱秦将;其后却趁对方松懈之际、绕道后方,大破敌军,用最高效的方式,彻底击碎了关中的抵抗意志;

第二,鸿门宴上力挽狂澜。面对起初铁了心要除掉刘邦的范增,张良利用自己与项伯的交情,帮助刘邦在项羽面前争取到了更正面的印象;鸿门宴上,当范增、项庄咄咄逼人、形势骑虎难下时,张良及时召进看似鲁莽、却吻合项羽脾性的樊哙,巧妙化解了危机,帮助刘邦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大难关。

第三,仗义施才,为刘邦争取汉中地。项羽分封诸侯时,原本只是分给刘邦巴、蜀两地。若这一格局定型,那么刘邦的政治形象只能变成一个偏远地区的蛮夷之君,毕竟这两大地区那时还处于华夏文明圈的边缘地带。张良则把刘邦送给自己金银全部送给项伯,替刘邦在项氏身前争取扭转局面的机会。其后,刘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加大投资,成功让项羽把汉中地区一同封给了自己,为将来杀出西南奠定了实力、地利、舆论基础。

其四,拨乱反正,扭转了刘邦的错误战略选择。公元前204年,彭城之败后的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形势危急。面对儒生郦食其提出的复立六国之后、分散项羽力量的主意,刘邦病急乱投医、欣然同意,甚至连印章都刻好。关键时刻,张良赶到,他列出了著名的“八不可”,以不容辩驳的逻辑,指出郦食其思路只对六国贵族后裔有利,对出身草根的刘邦而言反而是放大弱点、自毁长城,让回过神来的刘邦惊出一身冷汗:“竖儒几败而公事!”

当然,张良的功劳远不止以上四项,诸如写信给项羽、让对方误判刘邦的战略意图;慧眼识才,提前点出英布、彭越、韩信三位军事人才对汉军的重要意义;主张先封雍齿,解除功臣们的不安心理;巧施妙招,帮助刘盈稳住太子之位,保持政权平稳过渡等等。但在笔者看来,张良的境界之所以远远超出历史上的其他智囊,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身为反秦的贵族后裔,却能主动拥抱新秩序。

我们都知道,当初张良为了报韩国被灭之仇,不惜变卖丰厚家产收买勇士谋杀秦始皇。这种格局,其实跟太子丹没什么两样,显得过于小气。

但在随后的秦末战乱中,也许是看到了贵族复辟、诸侯并立带来的巨大破坏,张良意识到了项羽思路的落伍,认识到了大一统体系的不可阻挡,逐渐变成了秦制的忠实拥护者。不然的话,为何在秦灭之后,他还坚决支持刘邦东进,向着一统天下的事业努力打拼?为何在儒生郦食其提出扶持六国后裔的主意后,身为六国遗老遗少的他竟然斩钉截铁的反对?

历史上的复仇者并不少见,但在其后能够意识到仇敌主张的正确性,转而积极拥护新秩序、并为其孜孜不倦奋斗的,也许只有张良。仅凭这一点,就能让他从一众智囊中脱颖而出,境界高人一等。

第二,无视荣华富贵的利诱,以高超的智慧急流勇退,并为后世功臣确立了标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千百年来,无数立下显赫功勋的英才都跳不出这一历史死循环。但西汉初年的张良,其实早已为后世提供了标准应对模板:

自我贬低,归功于领导,推卸封赏。刘邦分封功臣时,曾让张良自己在富庶的齐地挑选三万户。张良却谦虚地说,自己当初能在半路上遇到刘邦,是上天把自己赐给对方;自己进献的计谋很多,那些侥幸成功的,都是因为刘邦慧眼识珠、指导有方。最终他坚决推掉了厚赏,

急流勇退,归隐江湖。封侯之后的张良,竟然令人意外的投身道教,“欲从赤松子游耳”,积极从事辟谷之类的道术。通过这种方式,他成功树立起清心寡欲、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人设,躲过了功高震主的危险。在后世,有许多功臣也借鉴了这一套路,比如晚年闭门修道的尉迟敬德、随时以道士自居中唐名相李泌等。

跳出自身所在的阶层,积极推动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制度,难;面对无上的荣华富贵、令世人艳慕的权位,难上加难。这两点,张良都举重若轻地做到了,这就是真正的智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赵柱:宋徽宗赵佶之子,宋徽宗被迁徙到韩州时出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佶是赵匡胤的什么人,如何评价宋徽宗赵佶,宋徽宗赵佶书法称为

    赵柱(1130年6月4日—),宋朝宗室,宋徽宗赵佶之子,母为婉容阎宝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于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四月二十七日,也就是在宋徽宗、宋钦宗·赵桓等人被俘北上,押往金国,被迁徙到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时所生。于同年七月十五日,与父亲宋徽宗等人一起

  • 三国时期诸葛亮没有选择自立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时期的人物名单,诸葛亮这么聪明为什么没有统一三国,诸葛亮能算到自己的结局吗

    诸葛亮,是中国民众心中的“智圣”,是智慧的化身。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诸葛亮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辅佐刘备建立蜀国,以极其弱小的兵力可以在三国中立足实在是实属不易。在三国演义中,他更是被作者所神化,真正变成了掐指一算知天命的地步,就连最后死去,也是用尸体吓走了司马大

  • 赵极:宋徽宗赵佶之子,前往金国的途中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徽宗赵佶书法称为,宋徽宗的女人到金国,宋徽宗赵佶是

    赵极(1127年 - ?),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儿子。母亲是小王婕妤。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也就是父亲宋徽宗、皇兄宋钦宗·赵桓等人一起被俘,去往金国的途中所生。赵极的去世时间,史料没有记载。人物生平靖康之变北宋靖康二年,

  • 赵相:宋徽宗赵佶第三十二子,宋徽宗北上前最小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佶的儿子14个金国儿子,如何评价宋徽宗赵佶,宋徽宗赵佶书法称为

    赵相(1125年—?),宋朝宗室,宋徽宗·赵佶第三十二子,母为大王婕妤。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于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封为韩国公。经历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时三岁。靖康之变后,与父亲宋徽宗、皇兄宋钦宗·赵桓等人一起被俘北上,四起北行,押往金国。

  • 赵枞:宋徽宗赵佶第三十一子,他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赵佶的儿子14个金国儿子,赵佶和赵构是什么关系

    赵枞(1125年 - ?),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三十一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于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正月。四月赐名为赵枞,并授封横海军节度使、检校少保的官职,封为润国公。经历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时五岁。靖康之变后,与父亲宋徽宗、

  • 项羽过江就能重振旗鼓 项羽为何自刎也不过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羽是真的不肯过江,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项羽为何乌江自刎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不过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西楚霸王项羽在我国历史上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虽然他最终失败了,可是“成王败寇”这个定律却不能用在他的身上。项羽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指挥大军作战的能力都十分突出,可是他优柔寡断的性格也很明

  • 都是五虎上将,关羽与赵云二人的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五虎上将赵云,关羽与赵云哪个武功厉害,赵子龙和关羽谁的武功高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三国时候,曹操虽然以其奸雄称号闻名于天下,但事实上,曹操却也是不少三国能人眼中的明主,虽然大家心知肚明曹操挟天子来号令天下,但不论如何,曹操的面子工作起码做足了,也就让不少人才有底气投靠曹操了,毕竟,曹操背后站着的才是真正的大汉正统,而

  • 如果周瑜没有早逝,三国会是什么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演义周瑜谁扮演的,新三国结局如何,三国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一个有着出众的军事才能,却又心胸狭隘之人。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既生瑜何生亮”,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这是周瑜死前的话,包含了周瑜这一生最遗憾的事,那就是这短暂的一生没有斗过诸葛亮。但其实,《三国演义》始终是一部“演义”,罗贯中

  • 三国时期刘璋诚邀刘备入川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松为什么背叛刘璋,刘璋跟刘备什么关系,三国刘璋

    建安十六年,刘备应邀入蜀帮刘璋抵抗张鲁,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宗室刘焉率第三子刘瑁与亲信赵韪、吴懿等出京出任益州牧后,拳打脚踢恩威并施,变废为宝将“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入益州”的难民悉数收为部众,令吴懿强化训练,称为“东州兵”。彻底站稳脚跟后,刘焉在益州过上土皇

  • 陈平被称为史上第一毒士 这个称号究竟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大毒士,封狼居胥为什么是最高荣誉,毒士贾诩用计原则

    还不了解:西汉陈平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西汉开国功臣陈平,为何被称为史上第一毒士?作为西汉开国过程当中,最著名的一位功臣,陈平一直被后世称之为‘毒士’。所谓毒士,就是指这个人虽然对西汉有功,但他所定下的计策,却太过阴险毒辣,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而且,陈平这个人